一个问题史的勘察_从_再现_与_表现_看_主客二分_的传统美学_宋伟.doc
《一个问题史的勘察_从_再现_与_表现_看_主客二分_的传统美学_宋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问题史的勘察_从_再现_与_表现_看_主客二分_的传统美学_宋伟.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76 文艺争鸣 07 期 理论 一 个 问题 史的勘察 : 从 “ 再现” 与 “ 表 现 ” 看 “ 主客二 分 ” 的传统美 学 宋 伟 近 年来 , 围 绕 “ 实践存在论 美 学 ” “ 新实践美 学” “ 后实践 美 学 ” 等议题 , 中国美学界 展 开了比较激 烈 的论争 , 一 些 关涉到美 学 、 文艺学与 艺 术学的哲学 基 础及思维方式等基础性理论问题随之凸显出来。 其 中 , 至关 重 要的理论问题是 , 究竟 应 该如何理 解“ 主 客二 分 ” 的 认识论美学传统 ? 超越认 识 论美学传统究 竟意味着理论上的突破创新?还是意味着理论 上的 全面倒退 ? 由于这些
2、议 题 将直接关乎美学理 论 、 文 学 理论与艺术理论研究中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即关乎 美学研究应该建立在何种哲学范式之上,以及应该 运用何种思维方式来 思 考 美学问题 , 等等 , 这就需 要 我们以认真的理论态度对其进行严谨细致的学理辨 析 。 只有这样 , 才有 利 于 我们对美学理 论 、 文学 理 论 与艺术理论进行前提性的质疑批判,以澄清基础理 论研究上长期存在 的 模糊或混 乱 。 更由于 , 上 述 问 题 还直接关乎到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 和理论旨趣等重大理论问题,因而显现出更为不同 寻常的理论意义,这就更需要我们积极地介 入论争 和认真地辨析讨论 。 (1)
3、从 哲学思维方式上看 , 西 方 传统哲 学是一种建 立 在 两元对立思维模式基 础 上的理论知识形 态 。 这种 哲 学 思维方式不仅构成了传 统本体 论 、 认识论哲学 论 争 的基本前提和线索 , 同 时也规定了艺术 理论和 美 学 理 76 文艺争鸣 07 期 论 的基本问题框 架 。 大致 上 说 , 这种哲学思维方式将 世界预设为物质与精 神 、 客观与主 观 、 自在与自 由 、 肉 体与心灵 、 形式与内容等诸多两元分裂对峙的状态, 或扬此而抑彼 , 或顾 此 而 失彼 ,由此形成一种特 定 的 理论把握世界的知 识 形 态 。 正如这种知识形 态 几乎成 为 西方所有学科建立
4、的 基 本问题框架 一样 , 西方 传统 美学理论和艺术理论也在此基础上建立起自身的体 系 , 对此 , 卡西 尔指 出 “ : 艺术哲学同样也展示 出 我们 在语言哲学中碰 见 的两种对立倾向之间的 冲 突 。 这 当 然 不是单纯的历史巧合 , 它 可以追溯 到对实在的 解释 中的同一基本分 歧 。语 言和艺术都不断地在两 个 相反 的 极之间摇摆 , 一极是客 观 的 ,一极是主观 的 。 没有 任 何语言理论或艺术理论能忽略或压制这两极的任何 一方 , 虽然着重点可 以 时而在这极 , 时而在那 极 。 (2)如 果 卡西尔的判断基本准确 , 可以断言 , 正是在西方 传 统哲学的持久
5、影响下 , 以 两元对立或主 客二分的 思维 模式对美或艺术等相关问题 进行理论的分析已经构 成传统美学 、 文艺学或艺术学的思维定势和问题框 架 。 因而 , 在传统 哲 学思维方式的影响 下 “ , 再 现论 ” 与 “ 表现 论 ” 在历 史上相互抵 牾 、 此消彼长的过程 , 成为 众所熟知的理论表达范例 。 本 文 从 “ 实践存在论美 学 ” 视 域出发 , 对美学 理 论史 、文学理论史与艺术理论史中两个较为重要的 宋 伟 一个问题史的勘察 :从 “ 再现 ” 与 “ 表现 ” 看 “ 主客二分 ” 的传统美学 概 念 “ 再 现 ” 与 “ 表 现 ” 进行问 题 史的描述勘察
6、 ,指认 美 学 、 文艺 学 、 艺术学 与 “ 主客 二 分 ” 本体 论、 认识 论 哲学之间的内在关联或共谋关系,并对其历史限度 及其理论缺欠进行前提性的反思批判。 一 、 再现论美学与传统哲 学 思维方式的确立 再 现 ( representaeion) 可以说是美 学 、 文艺 学 、 艺术学理论中影响最为深远的古老概念之一 。 艺术 再现是指艺术所具有的摹写 、 反映和认识客观世界 的一种特殊方式和 功 能 , 亦称艺术的再现 性 。 一 般 来 说,艺术再现论坚持从客观现实世界出发来理解和 界定艺术 , 认为艺术应 如 实地摹仿再现客观世界 , 客 观真实地映照或反映现实生活,
7、强调艺术再现的客 观真实性 , 注重摹仿摹 写 的认识论功能 , 并习惯 于 用 “ 镜子隐 喻 ” 来形容艺 术 。 通常 , 艺术再现论也 称 为 艺 术摹仿论或艺术反映论 。 从 传统本体论角度看 , 艺 术 再现论的哲学基础 立 足 于实体 本体 论 、 自然本 体 论 、 客观本体 论 、 物 质 本体 论 之上 , 体现为一种 客体 主 义的哲学思维方 式 。 从传统认识论角度看,艺术再现论的哲学基础立足 于 “ 自 然之 镜 ” 的符合认识论 传 统之上 , 认为艺术是 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强调艺术世界对现实世 界的反映或认知 。 艺术再现论坚持本体存在的客观 实体性原则,把
8、客观实体存在看作是艺术存在的本 源 性基础 , 认为艺术必须从 客观现实出发 , 追求艺术 反映或摹仿的客观真实性,将艺术作品对客观现实 世界的反映摹仿归 结为艺术的本质规定 。 关 于艺术再现的论述 , 最 早 见于古希腊时期 , 认 为艺术的本源或本质在于摹仿自然 。 古希腊思想家 柏拉图是西方文化思想的奠基者和开创者,后人评 说他时曾不无夸张地说,两千多年以来的西方哲学 都不过是柏拉图的注脚而已 。 柏拉图以其本质主义 的 “ 理式论 ” 哲学为基础 , 建 立 了极具理论色彩的艺 术 “ 摹仿 论 ” 。 柏拉图分构了 三 个不同的世界 : 理式世 界 、 现实世界和艺术世 界 。 理
9、 式世界是绝对的最高的 真 实本体 , 是世界之所 以 存 在的本质或本源 ; 现实世 界则是理式世界的摹本;艺术世界摹仿现实世界因 而成 为 “ 摹 仿的摹 仿 ” , 远 离 最高的真实本 体 。 因此, “ 诗 人只知道 事物的表面现 象 , 只能摹仿制造幻 象 ”。 虽 然 柏拉图得出 的最后结 论 是贬义或否弃艺术 , 但 他提出了艺术摹仿如何超越现实世界或现象世界, 从 而达到本质真实的问 题 。 这一思想可概括 为 “ 本 质 摹仿 论 ” , 以区别于一般 的 “ 现 象摹仿 论 ” 。 柏拉图 之 后,几乎所有的文艺学理论都必须建立自己的哲学 基 础 , 或者构成某种哲学体
10、系 的重要组成部 分 。 直 到 今天,人们依然难以想象一种缺少哲学思维的文艺 学存在的可能 性 。 然而, 问 题的关键并不在于柏拉图 建立了哲学与美学 、 文艺学、 艺术学之间的紧密联 系,更 重要的是他的哲学思维方式奠定和塑造了西 方 的理论方式与知识形态 , 全面渗透和影响了哲 学 、 科学 、 政治 、 艺术等各个 领 域 。 换言之 , 柏拉图对文 艺 学的影响并不在表层上,而是在建构西方思维方式 和知识形态的意义上对其产生了更为深层的影响 。 亚里斯多德试图扭转柏拉图过于贬抑艺术的倾 向 , 继承并改造了柏拉图的 思想 , 积极地肯定艺术摹 仿 的价值 ,建立了早期体 系 化 的
11、 “ 艺术摹仿 论 ” 。 在 诗 学 中 , 他 以 “ 摹仿 论 ” 为核心 对 艺术创 作 、 艺术 种 类 、 艺术 起 源 、 悲喜剧等 艺术问题 进 行了较为系统的 论述 。 亚 里斯多德虽然将艺术提 升 到一定的位置 , 但 是 , 并未动摇柏拉图奠基 的 形而上学知识论传 统 。 在 哲 学上 , 他以探 究 “ 是之所 以 为 是 ” 或 “ 存在之所以 存 在 ” 为 终极追问 , 进一步确 立 了 “ 本体 论 ” 或 “ 本质 论 ” 的知 识 范型; 在认识论上 , 他以 形 式逻辑的方式 , 进 一步 完 善了作为第一哲学 的 形 而上学 ; 在美学上 , 他 提出
12、 了 美是秩 序 、 对称和 确定 性 , 进一步规定了美的 本 质 。 虽然亚里斯多德努力弥 合 艺术与哲 学 、 科学 之 间 的分裂 , 但依然视哲 学 、 科学为最高的知识形 态 。 在亚里斯多德的努力下,艺术理论虽得以跻身于知 识 系统之中 , 但依然处于 较 低的层 次 。 他 说 “ : 我们 在 伦 理 学 中谈了艺术 与 科 学 以及其他诸如此类学问 的区别 , 但是现在我们 的 讨论是要说明 , 所有的人都 主张 , 我们所说的智慧 是 探究事物的本因和原 理的 。 因此 , 如前所述 , 我们 认 为有经验的人较有感觉 的 人 聪明,艺术家较有经验的人聪明,匠师较手艺人聪
13、 明 ,而理论性质的知识 较 生产性质的知识更具 智慧 。 故显而易见,智慧就是关于某种原理和本因的知 识 。 ” (3)可以看出 , 亚里斯多 德 哲学思维和知识理想 的深层结构依然是柏拉图式的 。 文艺复兴时期的许多艺术家理论家都喜欢使用 “ 镜 子的隐 喻 ” 来形容艺术 , 认 为艺术应该像镜子一 样 映 照现实世 界 。 达 芬奇 说 “ : 画 家的心灵应该像一 面 镜子 , 永远把它所反 映 事 物的色彩摄进来 , 前面摆 着多少事物 , 就摄取多 少 形象 。 用这种办法 , 他 77 文艺争鸣 07 期 具有一定 的合理性依据的 2014/07 文艺争 鸣 理论 的心就会像一
14、面镜子真实地反映面前的一切,就会 变成好像是第二自 然 。 ” (4)经 由 17 世纪的古典主义, 一 直 到 19 世纪的现实 主义 , 无 论从艺术创作上 , 还 是艺术理论上,艺术再现论始终作为不可撼动的艺 术 法 规或法 典 。 总之 , 在西方 传 统哲学思想影响下, 侧 重 再现摹仿的 艺 术本体论 一 直占据统治地位 , 形 成了注重再现性的西方艺术传统 。 一般地说,注重从艺术反映的外在客观对象方 面 去 理解艺术 , 将艺术理 解 为 现实生活的反映 , 将艺 术隐喻为反映客观世界的一面镜子,还是 , 这大概 也 是 “ 艺术反映生活并认识 生活 ” 等观念一直沿袭至今并被
15、大众所广泛接受的 一个原 因 。 因为 , 直观 地看 , 艺 术家和艺术作品都无 可逃脱地置身于客观的现实生活背景之中,无论何 种形式的艺术创作都有一个如何面对和处理客观现 实对象的问 题 。 但是 , 从 艺术本体论的角度看 , 将艺 术本体规定为客观 世界的摹仿再现,就会暴露出许 多问题和弊 端 。 也就是 说 , 一旦我们把相对合理 的 依 据确立为具有本体论意义的规定时,就意味着把相 对合理性偷换为绝对合理性,于是强调反映客观世 界的艺术再现论就成为所有艺术的本质规定,这无 疑就排除了理解艺术的其他可能性 。 艺术再现论一旦僭越到本体论层面,则暴露出 如下的历史局限及理论弊端: 第
16、一 , 过于强调客体性而 忽 视了主体 性 。 艺术 再 现论建立在传统实体本体论哲学基础之上,它预设 本体即实体 , 强调本体 的 客观物质实在性 , 并将这种 观点挪用到艺术本体的规定上,但艺术并非纯粹的 客体实物 ,不应该将艺术品简单地归结为一般的实 体化物品 , 因为艺术是 人类实践创造的产 物 。 而 且 , 从现代本体论的角度看,艺术创造主体同样可以获 得本体论的地位 , 因 为 离 开了艺术家这一创造 主 体, 就不可能有艺术品的创生 。 为了克服这一实体本体 论难题 , 黑格尔甚 至 提 出 “ 实体即主 体 ” 的观 点 。 在 艺 术 史上 , 浪漫主 义 、 现 代主 义
17、 等艺术思潮都高扬艺术 创造的主体性原则,对过分强调客体性的艺术再现 论进行了强有力的反拨 。 第 二 , 过于强调外在性而 忽 视了内在 性 。 从人 作 为主体的角度看,所谓客体总是外在于人的客观存 在 。 实体本体论坚定地确信外部 世界存在着不以人 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本质规律,如果还需要承认有 一个内在的主体存在 的 话 , 那么 , 内在主体意识的 任 务也只能是如何通过主观认识去完成切近或符合外 部客观世 界 。 按照这 样 的逻辑 , 艺术的根本任务 也 就 只能被限定在如何如实地反映或摹写外在世界上 。 明显的事实是,外部客观世界只有作为艺术再现或 表现的对象时才有意义,或者说外
18、部世界只能构成 艺术创作的背景 , 而 不 能构成艺术创作本 身 。 从 现 代 本 体论的角度看 , 离开 艺 术 内在性本身 , 反求助于 外 在于自身的外部世界来确立其本体,无疑取消了艺 术自身的本体论根基 。 人只 能通过内在意向性来切 近外部对象世界,人只能通过内在自身性来确证生 存的意义价 值 。反之 , 一 旦将自身性确证转让 给 外在 于 自身的事物上 , 势必会造成人的外 化 、 物化 , 即异 化 现 象 。 总之 , 艺术的本体论 承偌或确证无法出让或 转让给外在于自身的外部世界,而应该从其内在自 身性中寻 找 。 在艺术史 上 , 标举艺术自律性自足性原 则 的 “ 为
19、艺 术而艺 术 ” 口号 的 提出 , 可以说是对这种 从外部世界确立艺术本体论的一种激进的反叛 。 第 三 , 过于强调视像性而 忽 视了精神 性 。 这里 所 说的视像性主要是指视觉观看,与艺术再现论的喜 欢使用 的 “镜子隐 喻 ” 紧 密 相 关 。 其实 , 实体本体论 中 始 终隐含 着 “镜子隐 喻 ” , 即 看 得见的实 体 。 这种自 然 哲学态度同样来自于人们的常识性经验,通常人们 说 的 “ 眼见为 实 ” 表达的 就 是这种常识性经 验 。 正 是 这 种 经 验 “ 常 识 ” ,确立起一 种 注重视觉观看的本体 论原则,其最为典型的表现即是传统的反映论或认 识 论
20、原 则 。 美国当代哲学 家 罗蒂将其概括 为 “ 镜式本 质 论 ” , 法国后现代思想家 德 里达将其概括 为 “在 场 的 形而上 学 ” 。 在镜 子这一 视 像性隐喻的支配下 ,西 方 传 统本体 论 、 认识论始 终 执 着于在场的实证性 ,追 问 “ 有一 物存 在 ” 或 “ 何物存 在 ” 。 站在视像优先论的 立场 上 看 , 人与世界的关系 , 表 现 为 “ 我看 ,故 我 存 在 ” 。 也就 是 说 , 实 体作为本体应该是 可 以看得见的 “ 眼见为 实 ” 的 实 体 。 表面上看 , 视像优 先性原则有 利 于 绘画雕塑等视觉性艺 术 。 但是应该注意到 ,
21、实体本 体 论和符合认识论 将 “ 视 看 ” 限制在客观实证的视线 之中 , 将其仅仅理解为 看 到某物存在 , 理解为看到 某 种东 西 ( 实 体 ) 存 在 。 然而 , 艺 术的价值意义并不仅仅 在于呈现人们所看到的东西,更重要的在于呈现人 们无法看 到的 , 如心 灵 、 精 神 、 情 感 、 理 想 、 愿 望 、 体 验 等 等 。 这就 提出了如何处 理 “ 眼 ” 与 “ 心 ” 之间关系 的 问题 , 按 中国美学的理解即 是 “ 虚 与 实 ” 的问题 。 中 国 古 典美学始终保 有一 种 “ 尚 虚 ” 的艺术精神 , 主 张 “ 虚 文艺争鸣 07 期 78 宋
22、 伟 一个问题史的勘察 :从 “ 再现 ” 与 “ 表现 ” 看 “ 主客二分 ” 的传统美学 实 相 生 ” 的美学原则 , 不过 于 执着 于 “ 在场的实 体 ”, 而 是 将再现的视 像性作为 表 现精神 情感的媒介, 由 此 生 成 “ 气 韵生 动 “ ” 情景合 一 ” 的 艺术意 境 。从此 意 义上 说 , 艺术家的使命也 许恰恰 在 于 “ 呈现那无法 呈 现的 东 西 ” , 而以视像为 优先性 原 则的传统本体论和 认识论则在此暴露出理论上的缺欠 。 第 四 , 过于强调现成性而 忽 视了生成 性 。 按传 统 哲 学的理解 , 再现总是 对 某 一物的再现 , 摹仿总
23、是 对 某一物的摹仿,这就规定了再现摹仿总是对已经存 在的现成物的摹写呈 现 。 也就是说 , 艺术再现论 预 设 了 已成之物或现成之物的第一性或优先性原则 , 导 致艺术只能亦步亦趋地跟随在现实之后去仿造某种 已经存在的东 西 。 克莱 夫 贝尔曾十分尖锐 的批评 说 “ : 再现常常是一位艺术 家的缺点的标 记 。 面 对一幅画的时候,他们会本能地后退到他们生活的 世界当中 , 以此为参照 来 理解其中的形 式 。 他们 把 创 作出来的形式当作模仿现实的形式来对待,把一幅 画当作一张照片来看 。 ” (5)按 照柏拉图的说法 , 即便 艺术家摹仿的床与木匠制作的床十分酷似,但不过 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一个 问题 勘察 再现 表现 主客 二分 传统 美学 宋伟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