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们去植树》教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们去植树》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们去植树》教案.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们去植树教案一个人民教师可以通过教案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教学策略,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实施可行的评价方案,从而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下面是由给大家带来的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语文我们去植树教案,一起来看看吧!我们去植树课文原文春天里,我们去植树。你端一盆水,我铲一锹土。洒下一滴滴汗珠,栽下一棵棵小树。马路说:“谢谢你呀小朋友,我有了绿荫遮凉。”小山说:“谢谢你呀小朋友,我穿上了漂亮的衣服。”河岸说:“谢谢你呀小朋友,我有了新的伙伴,再也不孤独。”春天里,我们和小树一起在春风里歌唱,在春风里起舞。春天里,我们和小树一起在阳光雨露下成长。一棵棵小树多像
2、我们,我们多像一棵棵小树。我们去植树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3.知道植树的好处,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重点:认记生字,知道植树的好处,增强环保意识。教学难点:了解植树的作用。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植树节是哪一天吗在这一天里你想做些什么这节课让我们一起去植树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要求:看拼音读准字音,不丢字、加字。2.同桌互读。拼音、汉字对照读,检查是否读正确,读对了就用你喜欢的方式表扬她。有读错的地方,你来帮他改正。3.说说课文共几小节指名分节读。思考
3、:每节都写了什么4.学生齐读。5.选自己喜欢的一节读给小组听,说说为什么喜欢。三、识字游戏1.出示文中要认和要写的字。(1)指名试读,会读哪个就读哪个。(2)说说你是怎么认识这些字的不认识的字怎么办2.在文中圈出生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1)同桌互读互查:听听哪个字音没读准,你能当“小老师”帮助同桌吗如果同桌都读对了,你就在他的书上画一朵小红花。(2)指名读,喜欢读哪个就读哪个,教师随机正音翘舌音:植春厂平舌音:色走(3)教师随意指生字,考考学生是否会认3.巧识字形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很快记住这些字的字形吗(1)四人小组讨论识记字法。(鼓励学生结合字形和字义/歌谣/谜语巧识巧记)(2)找一个
4、学习伙伴,把你记住的字读给同伴听,并说说你是怎样记住的(3)汇报交流识记方法师:谁来当小老师,向大家介绍识字方法(可以邀请小朋友读,并给予评价,也可以让同学围绕生字的学习向这位“老师”提出问题)4.巩固生字:(1)摘桃游戏:黑板上画一棵大桃树,结满桃子,每个桃上有一个生字,学生摘一个领读,再齐读,再让大家组词/说话。(2)找朋友(拼合体字:让/河/多/坡/植)第二课时一、精读课文,深化理解1.请大家快速读一遍课文,看看课文哪几节是在向我们介绍植树的好处。生:读后汇报,第3、4小节指名读第3小节师:科学家怎么说的(出示绿树制造空气的课件)师:在这样舒适美丽的环境里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我们能感受到什
5、么生:甜蜜、幸福师:试着读读,谁能读出这种感情(生练读)指名读,生评议,再指名读,肯定读得好的地方,全班齐读。师:读懂了什么(出示课件:一棵树一点绿,千棵万棵一片绿课件)师:这些树染绿了祖国的大地,多美啊,谁来读读。请学生推荐班上读得好的2名同学读。师:大家来和他们比一比(全班再读)师:你还请哪位同学读(请一位读得少的同学读)激励男女生比赛读,读后选一人评价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植树还有什么好处小组讨论、汇报:防风固沙3.哪些地方可以植树呢自由读第二小节组师:通过读这一节你知道了什么老师根据回答板画:荒滩、河岸、山坡、路弯师:哪个词不懂理解“安家落户”4.师:春天到了,走,亲爱的同学们,我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们去植树 教科版 小学 一年级 下册 语文 我们 植树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