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石油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石油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石油泄漏事故现场处置方案一、基本特性1、标识中文名:石油;石脑油;粗汽油别名:原矿油;原石油;原油英文名:Crudeoil分子式:碳侣84-85%,氢侣12-14%分子量:CAS号:8030306RTECS号:DE3030000UN编号:1256危险货物编号:32004IMDG规则页码:32642、理化性质外观与形状:红色、红棕色或黑色有绿色荧光的稠厚性油状液体主要用途:可分离出多种有机原料,如汽油、煤油、苯、沥青等熔点():相对密度(水=1):0.78-0.97(比水轻)沸点():100-177相对密度(空气=1):饱和蒸气压(KPa):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临界温度():临界压
2、力(MPa):燃烧热(KJmo1):最小引燃能量(mJ):3、包装与储运危险性类别:第3.2类中闪点易燃液体危险货物包装标志:7包装类别:(I)1储运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仓间内。远离火种、热源。仓温不宜超过30。防止阳光直射。应与氧化剂分开存放。储存间内的照明、通风等设施应采用防爆型。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罐储时要有防火防爆技术措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灌装时流速不超过3米秒,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二、危害特点1、燃烧爆炸危险性燃烧性:易燃建筑火险分级:甲闪点():2061爆炸下限(V%):1.9自燃温度():232-2
3、77爆炸上限(V%):12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稳定性:稳定避免接触的条件:受热、光照聚合危害:不能出现禁忌物:强氧化剂2、扩散性粘度低的油品流动扩散性强;重质油品的粘度虽然很高,但随着温度的升高亦能增强其流动扩散性。3、毒性及健康危害性接触限值:中国MAC:未制定标准苏联MAC:未制定标准美国TWA:未制定标准ACGIH:400ppm;1590mg/m3美国STEL:未制定标准侵入途径:吸入食入毒性:属低毒类LD50:5
4、00-5000mg/kg(哺乳动物吸入)LC50:160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健康危害:石脑油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浓度过高,几分钟即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4、带电性石油的电阻率一般在1012欧厘米左右,当沿着管道流动与管壁摩擦和在运输过程中,因受到震荡与车、船罐壁冲击时都会产生静电。三、战术要点1、遵循“疏散救人、划定区域、有序处置、确保安全”的战术原则;2、确保重点,积极防御,防止引发燃烧爆炸;3、严格控制进入现场人员,组织精干小组,采取泡沫覆盖、砂土或围栏围堵、开沟引流等措施,并加强行动掩护;4、充分利用固定、半固定设施和采取工艺处理措施;5、在上风安全区
5、域建立指挥部,及时形成通讯网络,保障调度指挥;6、严密监视险情,果断采取进攻及撤离行动;7、全面检查,彻底清理,消除隐患,安全撤离。四、程序方法1、防护(1)进入危险区,人员实施二级防护,并采取水枪掩护;(2)凡在现场参与处置人员,最低防护不得低于三级。防护标准级别形式防化服防护服防护面具一级全身内置式重型防化服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手套、袜子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二级全身封闭式防化服全棉防静电的内外衣、手套、袜子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或全防型滤毒罐三级呼吸简易防化服战斗服简易滤毒罐、面罩或口罩、毛巾等防护器材2、询情(1)被困人员;(2)物质泄漏的时间、部位、形式、已扩散范围;(3)周边单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石油 泄漏 事故现场 处置 方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