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桩偏位的两种处理方法 (2).doc
《管桩偏位的两种处理方法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桩偏位的两种处理方法 (2).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管桩偏位的两种处理方法 1、工程概况某住宅小区幢住宅楼基础,设计采用C60、400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293根,桩长24m, 桩全截面进入持力层(粘土层)大于3m,采用10104m焊接接桩,单桩设计承载力标准值550 kN.打桩完成后,桩顶位于自然地面以下2.5m左右。该楼土方开挖范围内的土质分层(自上而下)情况为:杂填土;粉质粘土,大多为软塑,不能利用;淤泥质粉质粘土属于高压缩性土,其力学性质很差。该基础所在地原为池塘,其底板位于杂填土与粉质粘土层内,挖土深度约2.8m.薄壁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纵向间距为1.11.6m.先采用机械挖土至桩顶标高以上0.60.8m处,然后再采用人工挖掘的方法。机械
2、挖土时采用一台单斗反铲挖土机,从东向西退挖,一次挖到挖掘深度,土方临时堆放在基坑南侧,高约1.5m,施工十分顺利。但在人工修挖基槽时,发现西南区域基坑内深黑色的淤泥将地表的粉质粘土拱起,且次日部分桩有偏位现象出现。经对桩位的复核,发现偏移量在1150cm的桩有88根,在5180cm的桩有14根,100cm的桩有8根,偏移量的分布有明显的规律,即从南向北递减,从东到西递增。2、管桩偏位原因及其解决思路(1)原因分析:该区域原为池塘边缘,南北侧的土质差异较大,北侧的粉质粘土层较好(19.1kN/m3,c13kPa,22.6),而南侧的淤泥质粘土层较差(16.9kN/m3,c6.7kPa,13.4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管桩偏位的两种处理方法 2 管桩偏位 处理 方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