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的反抗性_艺术与政治关系的一个维度的理解_薛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艺术的反抗性_艺术与政治关系的一个维度的理解_薛雯.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理论 艺术的反抗性 艺术与政治关系的一个维度的理解 薛雯刘锋杰 在理解艺术与政治的关系时,一直存在分歧, 一些人认为追求审美与自由的艺术活动与政治无 关,只有如此,艺术才能自由自在,天然美好;一些 人认为艺术活动与政治活动密切相关,甚至认为 艺术只有为政治服务,艺术才没有辜负社会的期 望,才没有丧失应有的社会功能。我们认为,艺术 与政治之间应当用想象来结缘,相互关联,相互作 用,却又各具特性,不会相互取代。艺术的政治性 是一个源自生活需要与艺术需要的问题,但只有 保持了它们各自的特性,这才是一个合理的命题。 艺术也可以不具有政治性,但同样是艺术,这证明 了艺术的独立性。不过,艺术具有政治性,可
2、以直 接扩大它对社会现实的介入广度与深度,这是艺 术的荣耀而非耻辱。艺术的反抗性,就是艺术与政 治的一种独特关系。肯定这一点,正是肯定艺术对 于社会所做出的贡献,证明了艺术的有用性。 一、艺术与政治的想象关系 承认艺术与政治之间有关系是必要的,但认 识到这种关系的有效性更加重要。过去曾出现过 服务论 认为艺术就是为特定政治斗争服务的, 有什么样的政治就有什么样的艺术。这严重束 缚 了艺术创作的自由,使得艺术在政治的迫压下无 法舒展自己,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领域。其实,艺 术与政治之间是一种自由的想象关系。 艺术作为对美好生活的想象与政治作为对美 好生活的想象,才是它们遇合的基础。这个看法的 核心
3、是,如政治不是对于美好生活的想象,则艺术 不必与政治相结合。政治作为试图构建一种 相当 令人满意的社会制度 的工作,其实就是向人们宣 示一种人生理想。而对于这种人生理想的规划、宣 传与实践,整个地就是将这种理想付诸政治行动 而试图实现。 革命就是因为它包含这样的想象而令人着 迷。英国政治学家彼得 卡尔佛特认为革命包括四 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它指一个过程 :一些重要集 团不再留恋既有政权,并转向反对这一政权的过 程。其次,它指一个事件,一个政府被武力或威胁 使用武力而推翻的事件。再次,它指一个计划,新 成立的政府试图改变它所要负责的社会的各个方 面。最后一个但并非最终一个方面,它指一个政治 神话
4、,讨论得更多的应该是什么而非实际上是什 么。 (1)这里的 应该是什么 就是基于对美好生活 的想象而提供理想生活的蓝图。 实际上是什么 指的是充满丑恶、痛苦的现实生活,人们正是出于 对这种 现实的不满,才积蓄了革命的欲望。强调 实际上是什么 激起的总是痛苦的记忆,人们并 不乐意再次体验它。所以,从有效地组织群众的角 度看,告诉他们生活实际上是什么,往往会赶走群 众,因为他们需要规避痛苦。而告诉他们生活应当 是什么,则正好与他们希望变革的反抗心理一致, 97 |文艺争鸣 07期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
5、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2015/07 文艺争鸣 理论 能够将群众紧紧地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因为这里 才有他们需要的幸福、美好、快乐等。 革命的这一特点与艺术的追求不谋而合。亚 里士多德在谈到诗人与历史学家的区别时说过: 诗人的职责不在于描述已发生的事,而在于描述 可能发生的事,即按照可然律或必然律可能发生 的事。历史学家与诗人的差别不在于一用散文,一 用 韵文 两者的差别在于一叙述已发生的 事,一描述可能发生的事。因此,写诗这种活动比 写历史更富于哲学意味,更被严肃对待;因为诗所 描述的带有普遍性,历史则叙述个别的事。 (2)这是 强调文学创作可以根据事
6、物的发展规律写出某些 可能状态,所以,诗人所描写的既可以是生活的实 际状态,也可以是生活的可能状态,诗人的描写领 域远比历史学家要广大得多。这里的 可然律或必 然律 问题,就是指文学可以展开对于人类美好生 活的想象,将读者领入一个全新世界,让他们在那 里享受平等、友爱、公正、自由、民主等。 探寻艺术与革命的关系,恰恰证明了对于美 好生活的想象是 二者的共约性。郁达夫曾指出: 习风纯朴,政治修明的有托璧耶 (Utopia)是现世 中外的文人在脑里创建之国。古今来这些艺术家 所以要建设这无何有之乡,追寻那梦里的青花的 原因,宄竟在什么地方呢?约而言之,不外乎他们 的满腔郁愤,无处发泄;只好把对现实
7、怀着的不满 的心思,和对社会感到的热烈的反抗,都描写在纸 上;一则在生前可以消遣他们的无聊的岁月,二则 在死后可以使后起者,依了他们的计划去实行。所 以表面上是与人生没有直接关系的新旧浪漫派的 艺术家,实际上对人世社会的疾愤,反而最深。不 过他们的战斗力不足, 不能战胜这万恶贯盈的社 会,所以如卢骚等,在政治上倡导了些高尚的理 想,就不得不被放逐 ;又如凡尔伦 (Verlaine)、淮尔 特等在道德上宣传了些自由的福音,反而要被拘 囚。 (3)郁达夫认为,文学家尤其是浪漫派的文学家 追求美好生活 一 乌托邦,他们的这种追求成为 革命的种子,革命就是这种乌托邦思想的花果。郁 达夫举例说 法国的大
8、革命,美国的独立战争,德 国的反拿破仑同盟,意大利的统一运动,都是些青 年的文学家演出来的话剧,即是前代的理想主义 者散播下种子的花果。 (4)若艺术与革命不是共有 一个同样的梦想, 艺术就不会对革命产生兴趣,革 文艺争鸣 07期 | 98 命也不会需要艺术去帮助自己。艺术与革命二者 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使它们能够走到一起。 但这绝不是说艺术与政治在想象美好生活时 是没有区别的。政治与艺术的区别可以通过政治 家与艺术家的想象方式的不同得到说明。政治家 是想象者,但同时也是实践者,他的想象将会因为 实践的限制而大打折扣,这时候, 应当是什么 变 成了 实际上是什么 ,这就减弱了人们对于政治 想象
9、的信任度。为此,政治家就得不断地提供 应 当是什么 的许诺,以坚定从众信心。可是,这另一 个 应当是 什么 的许诺还是变成了另一个的 实 际上是什么 ,从而造成了政治想象的透支或枯 竭。可艺术家的想象不必付诸实践,它永远都是想 象的本身,是对 应当是什么 的一次性造型,永远 散发魅力。所以,当艺术的想象遭遇政治的想象 时,先时,它们会因不谋而合欢欣鼓舞地迅速结合 在一起;继之,则必然出现政治想象的实践所造成 的想象流失而使艺术家失望,产生矛盾;再则,矛 盾产生以后,或因政治的强行干涉而使艺术臣服, 或因艺术的逃离而使政治孤单。艺术的想象与政 治的想象,其始也结合,其终也分离。但这不能否 认艺术
10、与政治曾经结合 过,而且这种结合是自愿 的或者说是各自本性的。肯定这个曾经的结合,是 对艺术事实的一种承认,它代表的是艺术创作的 正途而非歧途。 艺术与政治的这种独特结合产生了特殊的艺 术政治现象,艺术政治指艺术中的政治,它与现实 政治相区别。艺术政治是艺术对政治的自由选择 与想象,主要对应于政治理念而非政治制度与方 针政策。现实政治包含想象,但受制于各种现实利 益的制约,难以全面展现。艺术政治是一种整体的 政治,终极的政治,即体现了对于美好生活想象的 完整把握与表现 ;现实政治则是一种分层政治,虽 然体现了对于美好生活的追 求,但却只是指向这 一终极目标而无法变身终极。艺术政治不是实践 的政
11、治,所以没有实践的必要,从而得以保持它的 纯粹性,充满魅力;现实政治需要实践,因实践而 丢失想象的成分,实践检验后必定受到修正,无法 保持原有魅力与影响。比较而言,艺术政治是一种 超越性的政治,使得艺术在面对现实政治时,可以 超越现实政治的阶层性、临时性、政策性,保持对 于理念层面的政治想象的认同,实现对于现实政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薛雯刘锋杰 艺 术 的反 抗 性 治的有效监督与批判。艺术批判政治的永恒动力, 就来自这种超越性。 倒
12、是反对或警惕艺术与政治相结合的批评 们,有时候却能深刻认识艺术与政治应当是一种 独特关联,不能丧失艺术的自主性。王国维曾说: 政治家之眼,域于一人一事;诗人之眼,则通古今 而观之。词人观物,须用诗人之眼,不可用政治家 之眼。 5) 诗人之眼 强调艺术具有超越性,体现 了艺术在保持美好生活的想象时,始终是完美的, 向着无限而展开,从而使得艺术能够对于现实政 治进行独特的介入与纠正。 不用政治家之眼 强 调应该从诗人自身的愿望与需要出发,完成对于 人生的表现,这样才能保持艺术对于现实政治的 一种灵活的、自由的、选择的、批判的态度。 政治 家之眼 则可能局限于认识具体事物,谋求具体利 益,而不思考人
13、类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美国学 者阿伦特关于一般革命的内涵分析说明了这一 点,她指出 : 只有发生了新开端意义上的变迁,并 且暴力 被用来构建一种全然不同的政府形式,缔 造一个全新的政体,从压迫中解放以构建自由为 起码目标,那才称得上是革命。 6)其实,绝大多数 的革命,就是在缺失自由这个远大而根本的目标 的支配下完成的,它只关注了物质财富的再分配, 权力关系的再调整,而非是还给个人以自由。 诗 人之眼 所关注的除了社会的不公、腐败、贫穷之 外,当然包含了对于自由的人之所以为人的永不 疲倦的追求。 二、艺术的反抗形式 正是基于艺术与政治之间是一种想象的而非 政治对于艺术的统治关系,艺术可以自由
14、地作用 于政治,它作为反抗形式,既可以是为政 治奠基, 也可以是批判政治,还可以为政治提供一种远非 一般政治实践所能提供的远大图景。 1. 奠基性。政治本来不是一种凌空的活动, 它必须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这个基础就是政 治文化。所以,如果有一种好的政治文化,就会出 现一种好的政治制度与操作;如果是一种坏的政 治文化,就会出现一种坏的政治制度与操作。阿尔 蒙德、鲍威尔指出 : 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 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7)作为连 接政治活动与一般文化的中介物,政治文化要将 一般文化的观念、信仰、感情、态度、习俗转化为政 治活动的资源。而政治文化本身显然受到人类一 般文化
15、的影响,是它的有机构成部分,所以,有什 么样的一般文化或民族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政治 文化,再有什么样的政治制度。艺术的特性就在于 它要深刻表现人类一般文化的精华,并成为一般 文化生产的选择机制之一,事关一般文化的建设, 当然也就事关政治文化的建设。因此,看似与政治 无关的艺术创作,却在最深层里与政治相关联,培 养着政治态度与情感,影响政治制度的选择与落 实。 例如艺术通过反映现实生活以反对传统宗教 的束缚,就曾深刻推动了历史进步。意大利画家乔 托关于圣方济的 传记绘画约阿希姆回到羊舍和 金门会晤等,显示了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 和人与上帝之间的一种新的易于理解的关系。这 些作品摆脱了中世纪圣
16、像画的程式,传达了人文 主义精神。但丁不仅在神曲中热情称颂了这位 画家,也用自己的长诗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表 达了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对欧洲后世的人文主 义思想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诚如分析,一旦 拥有真正权力又是负责世俗事务机构的教会被 置于严密的监视之下 8)之后,就产生了宗教改革, 接着就产生了政治改革的现代进程。 梁启超就认为小说具有 支配人道 的政 治力 量,分别从四个方面影响人:一曰熏, 熏也者,如 入云烟中而为其所烘,如近墨朱处而为所染。 二 曰浸, 浸也者,入而与之俱化者也。 三曰刺, 刺 也者,刺激之义也。 四曰提, 提之力,自内而脱之 使出,实佛法之最上乘也。 所以读小说
17、者往往会 受到小说人物的影响,提高自己的人格修养, 然 则吾书中主人翁而华盛顿,则读者化身为华盛顿; 主人翁而拿破仑 , 则读者将化身为拿破仑 ; 主人翁 而释迦、孔子,则读者将化身为释迦、孔子,有断然 也。度世之不二法门,岂有过此!此四力者,可以卢 牟一世,亭毒群伦,教主之所以能立 教门,政治家 所以能组织政党,莫不赖是。 9)艺术影响人心于此 可见一斑。梁启超倡导创作出能够引导社会生活 的艺术作品 : 凡人之性,常非能以现境界而自满 足者也。而此蠢蠢躯壳,其所能触能受之境界,又 顽狭短局而至有限也。故常欲于其直接以触以受 99 |文艺争鸣 07期 71994-2015 China Acad
18、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2015/07 文艺争鸣 理论 之外,而间接有所触有所受,所谓身外之身,世界 外之世界也 小说者,常导人游于他境界,而变 换其常触常受之空气也。 (10)梁启超自创的 新中 国未来记 ,就是想带读者进入一个理想的生存状 态,让他们得到陶冶与提升,从而改变社会现实。 美国学者玛莎 努斯鲍姆好像是接着梁启超 往下说的,她认为 文学有足够的潜力为我们的公 共生活提供特殊的贡献 , (11)这个贡献就是打破生 活的陈规陋习,产生 畅想 的力量,跨越族群,实 现人心
19、的共鸣与情感的交融。 好的文学在某种程 度上具有刺激性,而历史与社会科学作品通常没 有。因为它召唤强有力的情感,它使人们惊惶和困 惑。它鼓励人们对习以为常的虔诚产生怀疑,并且 强迫人们与自己的思想和目标进行常常是痛苦的 对抗。一个人可能被告知所处社会中的人们的许 多事情,但仍旧和这些信息保持距离。那些促进认 同与情感交流的文学作品刺穿了这种自我保护的 计谋,我们去观察和感应许多可能难以正视的事 情 。 ( 12)努斯鲍姆认为文学可以帮助达到人与人之 间的感应 ,这正好为社会的建构提供了内在的情 感基础。 阅读一部类似艰难时世这样的小说, 使我们接受了我们自身阶级之外的其他社会阶级 成员的平等人
20、性,使我们接受了工人是活生生的 主体,具有复杂的爱、渴望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小 说使人们把他们的贫困,他们受压迫的工作环境 和这些情感、渴望联系在一起。通过每个人生活的 复杂性和个体差异的显著性,小说打消了简单的 乌托邦的政治方案,主张采取一种专注于自由同 时又能包容多样性的进路。 (13)正是文学传递了情 感,消除了人与人之间的壁垒,才有可能在一种更 加宽阔的领域中实现 人与人的共存。艺术的政治 性,并非只是直接地表现政治,反抗这种政治而支 持那种政治,而是有可能为政治活动提供基本的 核心价值,作用于政治的根基部分。 这种思想源自席勒,他说 : 只有审美趣味才 能把和谐带入社会之中,因为它在个
21、体心中造成 和谐。一切其他的表象形式都使人分裂,因为它们 不是仅仅建立在人的本质的感性方面上,就是仅 仅建立在人的本质的精神方面上;只有美的表象 才使人成为一个整体,因为人的两种本性为此必 须协调一致。一切其他的传达形式都使社会分裂, 因为它们不是仅仅同个别成员的私人感受发生关 文艺争鸣 07期 | 100 系,就是仅仅同个别成员的私人技能发生关系,因 而也就是同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之处发生关系;只 有美的传达才能够使社会联合起来,因为它是与 一切成员的共同之处发生关系。 (14)在席勒这里, 审美趣味的王国是自由的王国,艺术所散播的正 是对于这个审美趣味的肯定,也就是对于自由王 国的肯定。如果一
22、个社会真的拥有了真正的审美 趣味,它难道不就同时成为一个公正的自由王国 吗?艺术的审美性作为一个政治的问题,是为现实 政治的发展提供了自由人性的基础。 2. 批判性。艺术要去改造社会,政治未必全 部接受,政治有自身的运行逻辑,而这个逻辑的展 开往往会使社会上掀起一阵阵的血雨腥风。因此, 艺术作用于政治时,除了提供政治所需要的情感 基础与人性基础之外,它也直接对抗社会,形成它 的批判品格。 中国传统文人就一直坚持了对于社会的批 判。白居易在唐代的 新乐府 运动中创作了一批 讽喻诗,宗旨是 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他的 卖炭翁就揭露下层民众的困苦,批判统治者的 冷漠无情。他强调 始知文章合为时而
23、著,诗歌合 为事而作 ,一边身当谏官,向朝廷上呈大量奏折, 力图革除弊端;一边在 启奏之外,有可以救济人 病,禆补时阙而难于指言者,辄咏歌之,欲稍稍递 进闻于上。 (15)他认为创作要反映社会政治现实, 表达自己的政治批判意识,作用于现实政治实践。 王安石是一位政治改革家,曾说:尝为文者, 礼教治政云尔。其书于策而传之人,大体归然而 已。 (1 策 本指用来写字的竹片或木片,后指古 _, 代的一种议论文体,宋以后科举考试中多有策论 科目。策论要求从当前的政治、经济大事出发,力口 以详备论证,发表看法,提出对应方法。王安石要 求创作与 礼教治政 结合,就是强调创作要反 映 社会现实,有用于社会现
24、实,要像做策论那样实实 在在,有补于世。王安石特别推崇杜甫,认为杜诗 直接反映社会政治事件,表现自己的忧愤、同情与 批判。他不太满意李白,认为李诗表现了太多的女 人与酒。在文学史上,人们将杜甫视为 诗史 的代 表者,就因为杜甫 以诗为史 ,描写了严酷的社会 现实情状,可以从他的诗中观察社会矛盾与人心 向背。 在面对重大的历史事变之际,艺术更能体现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薛雯刘锋杰 艺 术 的反 抗 性 这种批判精神。英国作家乔治 奥威尔
25、创作的动 物农场、 1984等政治小说,结合 20世纪 30 40 年代的政治现实,揭露极权主义对于社会的危害, 他说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最想做的事情,是使政 治性写作也成为一门艺术。这是因为,在开始的时 候,我总是感觉到党派偏见和不公。当我坐下来写 一本书时,我并不对自己说: 我要写一本艺术作 品。 我写它,是因为有一个谎言需要我去揭穿,有 一些事实需要我引起公众的注意,我最主要的考 虑是得到倾听。不过,假如在写一本书的时候,或 者为杂志写一篇长文的时候,我不能同时得到一 种审美的体验,那我就不会去写它。所有费心看过 我的作品的人,都会发现,即便是彻头彻尾的宣 传,里面也包含着大量职业政治家
26、会认为是与主 旨不相干的内容。 (17)奥威尔作为一位立志于介入 社会政治的作家,他的批判性是尖锐与深刻的,同 时也是普遍性与充满了对于历史的责任心的。不 过他强调 了作家在从事这种批判的同时,应当拥 有审美体验与表现力,从而使其批判建立在审美 的基础之上,这就防止了艺术在从事批判之际丧 失了自身的特性,从而变成单纯的宣传品而失去 作为永久的力量。 当然,在米兰 昆德拉看来,仅仅强调艺术的 审美性还不够,还应强调艺术(此处主要指小说) 在表现生活时,应当摆脱社会政治的束缚,在一个 更广泛的范围或者说在存在的意义上描写它们, 他说 不应该把他们的小说作为一个社会政治预 言来读,不能作为一个早先的
27、奥威尔!奥威尔对我 们说的也可以(或者说更好的是)在一个长篇论文 或一个小 册子里说出来。反之,小说家们所发现的 是 只有小说能够发现的东西 它们表明在 终极悖论 的条件下,存在的范畴如何突然改变 了意义 。( 18)所以,从更加深刻的角度来理解批判 性,艺术应当是对存在本质的探讨与思考,而非仅 仅只是一些生活现象的直接批判,这是将艺术导 向了更加深刻地把握生活的创作之途,不是削弱 艺术的批判性,而是强化了批判的彻底性。 音乐创作同样能够成为介入生活的强劲之 音。就音乐作为音符的组合来看,其本身并不直接 地引起人们向往什么或指向什么。但是 乐乃心 声 ,一旦心中的忧愤形成了,并 且将这种忧愤表
28、 现在创作上,尤其是结合抒发某种特定的情感,叙 述某种特定的故事,就可体现出对于社会政治的 批判性。如国际歌中高唱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 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 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 人。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 耐尔就一定要实现。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 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果实,让思想冲破牢笼,快把那炉 火烧得通红,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这 是对旧世界 的批判,也是对新世界的呼唤。中国革命音乐的代 表人物聂耳,其创作也相当清晰地诠释了音乐的
29、 批判性,他强调: 什么是中国的新兴音乐? 这是 目前从事音乐运动者,首先要提出解决的问题。我 们知道音乐和其他艺术、诗、小说、戏剧一样,它是 代替着大众在呐喊。大众必然会要求音乐的新的 内容和演奏,并作曲家的新的态度。我们感觉到有 闲阶级所表现的罗曼蒂克的、美感的、内心的情调 是不适切的,是麻醉群众意识的。 (19)所以,聂耳投 身革命,反对躲在象牙塔里创作作品,呼吁音乐家 要倾听地球上的无穷的一群人 的呐喊、狂呼,深入 到群众中去,用这些新鲜的材料创造出新鲜的艺 术。他创造了义勇军进行曲矿工歌码头工人 歌大路歌开路先锋卖报歌毕业歌新的 女性等鼓舞人心的群众歌曲,还创作了梅娘曲 塞外村女铁蹄
30、下的歌女等优美的抒情歌曲, 意在批判当时的社会现实,激发起群众的反抗意 志。音乐是抒发情感的,所以尽管形象性、故事性 不强,但可直接诉诸人的情感,激起更为强烈的情 感反应,为广泛的社会批判提供情感动力。 艺术好像成为现实社会的天然批判者,揭露 社会黑暗与人性之痛成为一个悠久传 统。有些人 误解这个传统,认为艺术的批判是为社会抹黑或 添乱,其实,艺术是本着追求美好理想而展开它的 批判之维,它的批判正是对于美好生活的承诺。 3. 异在性。异在性是指提供一个不同于现实 政治的生存方式,它与艺术的批判一样,也是否定 现实政治的一种力量。中西方的乌托邦思想,正是 这种异在性的集中体现,而艺术无疑是乌托邦
31、思 想的最为有力的创造者。孔子提出的 克己复礼 大道为公 的 大同 社会想象,是不满春秋战国 时期的 礼崩乐坏 和对未来社会图景的重新设 101 |文艺争鸣 07期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2015/07 文艺争鸣 理论 计。康有为在大同书中说 总诸苦之根源,皆因 九界 提出 破九界 的大同社会构想, (20)这是对彼 时中国传统政治制度混乱状态的一种价值重估。 至于陶渊明的 桃花源 则是对置身其中的社会政 治现实的彻底否定,于是便想象出
32、另一种日常生 活模式,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西方, 柏拉图的 理想国 托马斯 莫尔的 乌托邦 及反 乌托邦的叙事,也是建构这种异在性的不懈努力。 在想象一种美好生活时,艺术的想象与政治的想 象一样,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以异在性来否定现实 的倾向。 但至近代,随着宗教影响力的减弱,艺术越来 越成为这种异在性的体现者。席勒提出 审美自 由 蔡元培提出 以审美代宗教 也是这种思想 的典型反映。马尔库塞论述的 审美之维 则体现 了现代人 面对现实政治的失望而开辟了新颖的探 索之域。他就提出了 单向度人 的问题,并试图从 审美之维 予以解决。 单向度人 是由 单向度的 社会 造就的。 单向度的社会
33、是指当代发达的工 业社会,它用极权主义的制度与文化压制了反对 派与反对声音,消除了人们心中的否定性、批判性 和超越性,从而使得生活于这个社会中的人成为 单向度人 使得社会失去了革命的力量。 ( 21)解决 的办法是什么呢?就是用艺术、审美来显示另一种 存在,这另一种存在就是艺术的反抗,以达到引导 与改变社会的目标。马尔库塞指出 艺术真理的 根基在于 :让世界就像它在艺术作品中那样,真正 地表现出来。 艺术的政治潜能仅仅在于它自身 的审美之维 艺术作品直接的政治性越强,就 越会弱化自身的异在力量、越会失去根本性的、超 越的变革目标。 艺术对现存现实的控诉,以及艺 术对解放的美景的呼唤,艺术的这些
34、激进性质,的 确是以更基本的维度为基础的。 艺术作品只有 作为自律的作品,才能同政治发生关系。 (22)艺术 工具论认为艺术应当直接为政治服务,政治需要 什么,艺术就提供什么,不能为政治提供所需要的 艺术,就会被政治所排斥。马尔库塞则相反,他认 为只有当艺 术紧紧围绕自身的特性来完成自己的 时候,艺术才真正地有用于政治,艺术的异在性成 为发挥积极的政治作用的基础、根本与保证,失去 了艺术的自律,就失去了艺术作用于政治的有效 方式。马尔库塞具体说明了异在性的作用,它可以 文艺争鸣 07期 | 102 激发人的渴望,发现自己,这样一来,也就否定了 社会。他举例说 出色的资产阶级艺术通过把苦 难和忧
35、伤变为永恒、普遍的力量,曾在人们的心灵 深处不断摧毁向日常生活的轻易妥协。由于它给 五彩缤纷的今生今世织入人和事物的美妙的、来 世的幸福,因此,正是它,在穷困的慰藉和虚假的 幸福这块资产阶级生活的土壤上,培植着一种真 正的渴望 古典资产阶级艺术把它的理想形式 与曰常事件的距离拉得如此之大,以致那些在曰 常生活中受难和充满希望的人们,只有跃入一个 全然不同的世界才能发现自己。在此意义上,艺术 滋润着这样信念:以往所有的历史只是行将到来 的生存之黑暗和悲剧的前史。 23)他如此重视艺术 的原因何在呢?在于 在社会生活的整体化中,只 有在艺术中、即在理想美的处所里,幸福才有可能 作为一种文化被再生产
36、。哲学与宗教,这两个在其 他方面与艺术一样表现着理想真理的文化领域, 都不能再生产作 为一种文化的幸福。 24)既然哲学 与宗教丧失了再生产幸福的能力,那就只能由文 学艺术来承担这个重任了。马尔库塞的 审美之 维 其实成为拯救之维,拯救人于现实生存之中而 不沉沦,它 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其创造性的形式, 表现出新鲜的、充满活力的生机:给人的需求一感 官结构造就新的可能性,给人性的解放开启了新 的光亮。 (25)或者说 艺术即 异在 , 艺术借助其 内在的功能,要成为一股政治力量。它拒绝作为博 物馆或陵墓存在,拒绝作为不再存在的贵人展出, 拒绝作为灵魂的节日或大众的超脱 一 它想获得 现实性。 (
37、26)因而从根本上看,艺术成为人的一种 解放力量 只要艺术借助它对幸福的承诺,保存 其对曾已失败的过去的目标的眷恋,它就能够作 为一个 指导性的理念 ,投向到变革世界的殊死 搏斗中去。在反对一切对生产力的盲目崇拜,和反 对一切借客观条件(它们依然是统治人的条件 )对 个体继续奴役的斗争中,艺术代表着所有革命的 终极目标 :个体的自由和幸福。 27)注意,在这里, 艺术的 异在 与期望 获得现实性 不是指的艺 术仅仅作为人的修养体现在人的身上,而是指艺 术作为一种否定力量出现在人的身上并终而出现 在社会上,否定现存 制度,使它终而成为一种 大 拒绝 的革命力量。 单向度人 要变成丰富的人, 变成
38、具有否定力量的人,其途径就是艺术化。这个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薛雯刘锋杰 艺 术 的反 抗 性 社会要想获得改造,其途径就是依靠审美的力量。 中国作家沈从文的看法也是一种佐证。他被 视为反对艺术政治化的自由主义作家,可他实际 上看到了艺术与政治结合的必要性,不过这是最 高层面的结合与表现。他指出: 个人对于诗与政治结合不仅表示同意,还觉 得应再进 _步 _ 个诗人若仅仅以工作能依附 政治,推动政策,用处未免太小。诗人不只是个工 作员
39、,还必须是个思想家 。我们需要的就正是 这么一群思想家。这种诗人不是为装点政治 而 出现,必须是重造政治 而写诗! 这自然近乎一 个梦,但想想,若灵魂中最纯洁的诗人,也缺少了 对于国家前途的憧憬,这国家,还能不能像 个国 家? (28) 我要说的真正现代诗人得博大一些,才有机 会从 _个思想家出发,用有韵或无韵作品,成为 _ 种压缩于片言只语中的人生关照,工作成就慢慢 堆积,创造组织出 _种新的情绪哲学系统。它和政 治发生关联处,应当由于思想家的弥湛纯粹品质, 和追求抽象勇气,不宜于用工作员的社交世故身 份,以能适应目前现实为己足。这个区别极其分 明,不应混淆也不能混淆。若说诗人中有真伪,真
40、伪之辨或即在此。 (29) 沈从文反对政治对文学的蔑视与侵害,反对 把作家的所言所行完全等同于政治表态并进而认 同功利主义的政策。沈从文提出的 重造政治 就 是主张通过 创造新的情绪哲学 一 创造一种全 新的美好品质来创造一种全新的美好生活,唯其 如此,文学才能对政治有所禆益。他提出的 诗人 博大 同于王国维的 诗人之眼 认为诗人的眼 光要远大,要抓住根本问题来表现。由沈从文的观 点可以看出,文学与政治的结合,不是枝节上的结 合,而是根本处的结合,都要为创造美好生活而工 作。文学与政治结合了,是因为它们在创造美好生 活的过程中都在实践诺言 ;文学与政治不能结合, 那是因为它们在坚守这一理想时,
41、文学坚守了,可 政治却游离或 违背了。沈从文就是一位坚守理想 的作家,创造了一座 人性小庙 供奉着, 他怕揭 露人性的丑恶 他颂扬人类的 美丽与智慧 ,人 类的 幸福 即使是 幻影 对于他也是一种 德 性因而 努力 来抓住,用 各种形式 表现出来 他的边城成为 一部证明人性皆善的杰作 (30)所 散发的人性之光,永续不断地照射进实,显示了追 求美好人性的正当性。 艺术的异在性是对现实的 持久的审美颠 覆 在艺术永续不断的美好想象中,现实被粉碎 并重组而向着更高阶段攀升。 三、艺术反抗的限度 很显然,在强调艺术的反抗作用时,审美的作 用被大大地提高了。但是怀疑也随之而起,人们认 为这既无力,又无
42、法从实际上改变现实。十月革命 的领袖托洛茨基就曾对文艺的作用不屑一顾,他 说 在一个伟大时代的开端,艺术总是表现得令 人吃惊地无能。没有被召唤去作神圣牺牲的诗人 们,照例显得比世上所有微不足道的孩子更微不 足道。 31)曾接受过托洛茨基影响的鲁迅表达了相 似看法,他早年向中国传播西方的浪漫派文学,就 强调 立意在反抗,旨归在动作 后来的事实证明 文学没有什么实际效力,所以认为 改革最快的 还是火与剑,孙中山奔波一世,而中国还是如此 者,最大原因还在他没有党军,因此不能不迁就有 武力的别人。近几年似乎他们也觉悟了,开起军官 学校来,惜已太晚。 32) 我现在愈加相信说话和 弄笔的都是不中用的人,
43、无论你说话如何有理,文 章如何动人,都是空的。他们即使怎样无理,事实 上却着着得胜。然而,世界岂真不过如此而已吗? 我要反抗,试他一试。 33) 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 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 34)这是否证明艺术反抗 真的没有任何社会效力?以致有人认为艺术反抗 只是隔靴搔痒、无关宏旨,甚至担心当艺术真的反 抗政治的 时候,它会遭遇政治的无情压制而导致 艺术毁灭,轻者如审查艺术品的出版,重则放逐艺 术家。 其实,要认识到艺术反抗的限度,却完全不必 全盘否定艺术反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艺术反抗 与社会治理混乱所引起的政治反抗相比,它们各 有特性,从而通过不同的方式作用于社会。政治反 抗可以在历史的某
44、个转折时期发挥重要作用,可 是当政治反抗在获得了政治权力形成新的压抑力 103 |文艺争鸣 07期 71994-2015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 2015/07 文艺争鸣 理论 量时,对其实行新的政治反抗而变得不太可能之 际,艺术反抗却能取而代之、一如既往地发挥作 用。政治反抗更具有暴发性,完成着权力的更替, 艺术反抗则在看似无用之中 有着恒久的改造社会 的作用。但必须明白,艺术的反抗是一种审美判 断,政治的反抗是一种功利判断,一个追求自由, 一个追求权力。在
45、审美判断与功利判断相一致时, 它们统一起来,在二者终宄冲突时,它们又对抗起 来,在现实的层面上,往往是政治迫害了艺术。 比较而言,艺术反抗与政治反抗具有以下三 个方面的不同点: 1. 艺术反抗具有精神性,政治反抗具有物质 性。艺术反抗着力于人的精神层面产生作用。人在 长久的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会形成相当稳 定的文化心理结构,这个文化心理结构制约着人 们做出认知、评判、选择,并形成不同的 生产方式、 社会政治制度、宗教伦理形态。艺术反抗主要不是 针对社会政治制度进行的,尽管它也会表现对于 社会政治制度的具体看法,它所探索的应该是人 类的文化心理结构,对于习性、传统、情感模式、认 知系统等进行解剖,以便达到改造、颠覆、创新等 效果。随着文化心理结构的变化,实际上也就影响 到了人类精神面貌的变化,再扩大,也就达至社会 政治制度层面的改变。 艺术反抗对于社会政治制 度的影响是间接的、内蕴的、非同质的,比如五四 新文化运动倡导现代的个人主义来取代传统的家 族本位主义,就是一种新范式的输入与旧范式的 汰除,而非旧范式的翻新与沿用。可是,用一种政 治去反抗另一种政治,则是通过物质的力量来达 到消除另一股物质力量的目标。政治反抗是物质 力量的对比,受制于物质利益的驱动,所引起的也 只是物质力量的移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