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论管理评论.doc
《马斯洛论管理评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斯洛论管理评论.doc(7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书名:马斯洛论管理书号:7-111-21925-5x亚伯拉罕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德博拉 C.斯蒂芬斯(Deborah C. Stephens);加里海尔(Gary Heil)译者:邵冲 苏曼出版日期:2007-08-06定价:42.00版次:1/1简介马斯洛论管理是马斯洛的主要著作之一,也是论述马斯洛的开明管理思想的唯一著作。这本著作由37篇日记组成,有些是马斯洛在思考时自由联想或即兴发挥记下的,有些是他在阅读时作为随笔或纲要记下的。这些日记最初以优心管理为名集结出版,在初版37年之后,由马斯洛的女儿建议重新出版了本书,更名为马斯洛论管理,并增加了对企业家和专家学者的
2、访谈或他们对马斯洛思想的评述,这些补充资料对认识马斯洛管理思想的时代价值十分有意义。那些成功采用开明管理原则的企业的实践,证明了马斯洛主张的开明管理是行得通的。书评心理学大师的管理智慧 沃伦本尼斯作序 这是马斯洛最重要、最经久不衰的作品,它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 彼得德鲁克这本书有些部分的内容非常天真,有些部分又极具预见性和洞察力。但文章丝毫不落窠臼,也没有诸如“有效完成某事的19条原则”之类的内容。你在这本精彩著作中将体验到一位天才的活跃思维及其精深思想,了解一位思想家如何终其一生启迪激励新理念。 沃伦本尼斯多年以来我们一直在引述马斯洛的观点。现在,记述他对管理和组织的开创性思想的优秀论文集,
3、像来自上苍的礼物般适时地出版了。他在10年前教诲的价值观念和原理在今天显得更有意义。 史蒂芬柯维马斯洛精辟的自我实现概念引发了工作与社会的哥白尼式革命,把我们突然推进到能够回顾管理的黑暗年代的未来年代。 吉姆柯林斯比起当初提出这一思想,在今天自我指导团队、基于团队的改进和企业知识管理的年代,马斯洛关于开明经济的概念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约翰皮特茨 安永CKO图书目录总序席酉民推荐序译者序序 言亚伯拉罕马斯洛其人其事前 言第 1 篇 自我实现者对责任、工作与使命的态度 /1第 2 篇 再论自我实现、工作、职责与使命 /5第 3 篇 自我实现的职责 /一八第 4 篇 适用于不同管理阶层的不同管理方
4、针 /19第 5 篇 开明经济与管理 /21第 6 篇 管理政策对个体差异的忽视 /43第 7 篇 向前发展与退步力量的平衡 /45第 8 篇 论开明管理与组织理论的目标与方向 /48第 9 篇 退步的力量 /53第10篇 论工作情形中的自尊 /55第11篇 作为一项心理实验的管理 /67第12篇 一种爱国主义的开明管理 /80第一三篇 心理健康与出类拔萃的经理、主管、工长的特性之间的关系利克特著作读后感 /87第14篇 再论心理健康与出类拔萃的经理的特性之间的关系利克特著作读后感 /92第一五篇 论开明管理 /99第16篇 开明管理的副产品 /102第17篇 论协同作用 /105第一八篇 优
5、势无限量协同作用原理与优势无限量逆协同作用原理 /109第19篇 再论协同作用 /125第20篇 论共存物动力学和整体、有机思维 /129第21篇 论B-价值观念(长远目标;终极目标) /143第22篇 论领导 /146第23篇 出类拔萃者“阿格里丹”人(生物上的优越和优势)/161第24篇 极其出类拔萃的上司 /170第25篇 论阿罗海德湖的无结构小组 /一八0第26篇 论创造力 /211第27篇 再论创造性人才 /220第28篇 论企业家 /222第29篇 论利润、税收、成本、金钱、经济等概念的重新定义 /227第30篇 再论利润 /235第31篇 再论利润、成本等概念的重新定义 /238
6、第32篇 优秀的、开明的推销员和客户 /241第33篇 再论推销员与客户 /247第34篇 论推销员与推销 /248第35篇 论低层次抱怨 、高层次抱怨和超越性抱怨 /255第36篇 社会改良理论与缓慢变革理论 /267第37篇 开明管理政策的必要性 /279参考文献 /283自我实现者对责任、工作与使命的态度这是一种最简练的表述,它旨在说明,对人的工作生涯和谋生途径进行适当管理,能让他们乃至世界变得更完善,而适当管理在此应视为一种理想状态或革新技术。亚伯拉罕马斯洛我们从对自我实现者的研究中,可以看出在最佳工作环境下应有的理想工作态度。那些高素质化的人们把工作同化为自我认可的部分内容,即工作成
7、了他们进行自我界定的组成部分。工作可以起到心理治疗和其他心理学方面的作用(使人们顺利地向自我实现的方向发展)。当然,这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循环关系,也就是说,如果一开始就让素质较好的人在较好的组织中工作,那么工作往往会让人进步。而人的进步又会促进行业的改进,进而推动人的发展,如此不断循环往复。这是一种最简练的表述,它旨在说明,对人的工作生涯和谋生途径进行适当管理,能让他们乃至世界变得更完善,而适当管理在此应视为一种理想状态或革新技术。我很早就放弃了通过个体心理治疗来完善世界的希望。我认为这是行不通的。确切地说,是这种方法无法量化。(尤其是考虑到许多人并不适宜接受个体心理治疗的实际情况。)后来,为
8、了实现我的理想目标,我转向了教育,我把它作为通往全人类的途径。接着我想到了应该把那些从个体心理治疗中获得的经验作为必要研究数据,这些数据最重要的作用是它们可用于教育机构的优心改造,进而提高人们的整体素质。直到最近,我才领悟到工作生涯与教育同样重要,甚至比教育更重要,因为每个人都得工作。如果心理学、个体心理治疗、社会心理学等领域的知识可以应用于人类经济生活,那么我希望这方面的研究能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从而对全人类产生根本影响。这显然是有可能的。我第一次接触管理文献和开明管理政策时就发觉,管理已处于其高级阶段,表现出开明、协同的发展趋势。许多人仅从改进生产、改进质量控制、改进劳动关系、改进创造性
9、人员管理等方面就能发现,似乎第三势力心理学(Third Force Psychology)是行之有效的。比如,彼德德鲁克凭直觉得出的关于人类本性的结论,就与第三势力心理学家们(86,前言)所持的观点非常相似。然而他却只是通过观察工业及管理领域中的现象就得出了这些结论,而且,他显然对科学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或职业社会心理学等一无所知。(德鲁克对人类本性的认识与卡尔罗杰斯或埃里奇弗鲁姆等在这方面的理解非常接近,这一事实有力地证明了工业领域有望成为新的心理动力学、人类高级阶段发展及理想社会生态学的研究实验基地这一观点。)这种结论与我以前的错误观点是大不相同的,我曾认为工业心理学是对科学心理学的不自觉应
10、用,但事实并非如此。工业心理学是知识的来源,它取代了实验室,而且常常比实验室有用得多。当然,两者之间也有不一致的方面,而且至少有些方面是德鲁克缺乏充分认识的。科学心理学中有丰富宝贵的数据资源,可供工业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应用于经济领域。我猜测德鲁克及其同僚只是粗略浏览了一下科学心理学的内容,就不假思索地将其忽略了。那些鼠、鸽、条件反射及奇谈怪论,对于复杂的人类现象而言,固然是毫无意义的,只是他们在抛弃这些心理学糟粕的同时,把不少精华也扔掉了。就我自己致力研究的问题而言,它始终与伦理道德相关,并试图使科学与人性及道德目标相融合。对于我来说,工业心理学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它意味着新的数据资源,而且
11、是非常丰富的资源;它还能为我仅凭临床数据得出的各种假设和理论提供全面证据;更重要的是,它为我提供了一种新的现场实验室,我相信在其中进行的研究,能让我对传统心理学的各种基本问题有深入了解,如学习、动机、情绪、思考、行动等。(这些是我对迪克法森(Dick Farson)所提问题的部分回答,他曾问我:“为什么你对这些东西这么热衷?你想发现什么?你想从中得到什么?你想在这方面补充什么?”其实,我所做的一切无非是为了找到一条开拓思路的新途径。)工业现象分析较个体心理疗法优越之处在于,作为个人成长途径,它既能提供研究自我满足所需的数据,又能提供研究共同满足所需的数据。心理治疗过于片面地关注个体发展、自我意
12、识、自我认可等问题。我曾经思考过的创造性教育以及现在探索的创造性管理等途径,其目的都不只是关注个体,而且还在于让个体在社区、团队、集体和组织中发展自己和自主方式一样,这也是一种合理的个人发展途径。当然,这种途径对于那些不适宜进行暗示心理疗法、心理分析及内省疗法的人来说尤其重要。而对于那些弗洛伊德心理疗法无能为力的有智障问题及思维较简单的人来说,这种途径也特别有效。好的社区、组织及团队,能为那些让个体心理医师感到无能为力的人提供帮助。 第三势力心理学马斯洛去世已经不止四分之一世纪了,但却声誉依然,丝毫不见衰微。而弗洛伊德及荣格的名声却已大为逊色,这种现象很值得重视。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马
13、斯洛理论的思想意义,这点也许连马斯洛自己都没有完全意识到:其理论重要性需在未来的岁月中才逐渐体现,而且会在21世纪得到充分显示。科林威尔森(Colin Wilson)亚伯拉罕马斯洛常被誉为第三势力心理学之父。第三势力(即人本心理学)是不同于行为学家及弗洛伊德派运动的独立的知识与理论体系。马斯洛一生大部分时间都用于探索新的人本哲学,以帮助认识与发展人类在培养激情、创造力、道德观、爱心、意志及其他特性等方面的能力。但马斯洛博士认为自己首先是一名科学家。他并非没经过思考、严格检验、推理及辩论就草率地提出其心理学研究新构想。因此,其著作对管理理论、组织发展、教育、保健、科学及心理学等领域都形成了有力影
14、响。马斯洛不赞成针对人类本性的冷嘲热讽与阴暗描述,他开始意识到传统的弗洛伊德或新弗洛伊德主义用以认识人类本性的途径尚不充分。也许可以用他最著名的语录来对第三势力心理学理念进行概括总结:“音乐家必须创造音乐,画家必须绘画,诗人必须写作,否则他们就无法让自己真正淡泊宁静。是什么人就会想做什么事,我们把这种需要称为自我实现需要它是指人对自我满足的欲望,即把潜在的自我变为真实自我的倾向:想成为自己有能力成为的人” 再论自我实现、工作、职责与使命蠢事干得再好也不能算真正的成就。我喜欢自己说过的一句话:“不必为不值得做的事操心。”亚伯拉罕马斯洛最近我和那些“想与我合作”研究自我实现问题的各种学者和教授进行
15、了交谈,结果我对他们中大部分人的学识水平产生了怀疑,我很失望,觉得他们不会有多少见解。这是因为他们长期处于各种一知半解的空想状态造成的后果其中包括夸夸其谈者、宏伟计划制定者以及那些热情有余的人他们只要碰到一点实际困难,就会变得一事无成。因此,我总是毫不留情地以打击人的强硬语气与这些人谈话。例如,我谈论过那些只有一知半解的人(与工人及实干家比较而言),对他们表示轻蔑。我也提到过我常常怎样考验这些不顾实际、头脑发热的人,就是让他们做一些单调枯燥却又很重要很有意义的工作20人中有19人是经受不起这种考验的。我不仅会使用这种考验方式,而且还会将不能通过考验的人淘汰出局。我曾劝这些人加入“责任公民联盟”
16、,并远离那些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夸夸其谈的人以及那些一味读死书却毫无建树的书呆子。不论对谁,这种考验的作用都在于看他是否是一棵苹果树是否有果实?是否能结果?这便是区分能人与庸人、实干家与空谈家以及造时势者与碌碌无为者的方法。另一点要谈的是关于个人救赎(personal salvation)的话题。例如,在圣罗莎(Santa Rosa)存在主义会议上就有许多这类谈话。我记得自己有一次忍不住发作了,态度很不友善地指责这些个人救赎寻求者,因为我觉得他们很自私,没有为别人以及这个世界做出过任何贡献。而且,从心理学角度看,他们的想法也是愚昧错误的,因为想通过寻求个人救赎而获救的做法无论如何是行不通的。唯
17、一真正有效的途径,正如我在一次公开演讲中提到的,是日本电影生存之道(Ikiru)中所描述的道路,即艰苦劳动并全心全意地完成各种属于你职责范围内的事情,这些事情可能是由你所处的环境或个人良心决定的,也可能是“要按规定”完成的重要工作。我记得列举过许多“英雄”,这些人不仅获得了个人救赎,而且还赢得了身边人的高度尊重与深切爱戴。他们全都是些优秀工人和有责任心的人。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都生活得很幸福。这种通过完成重要或有意义的工作而达到自我实现的做法还可视为通往人类幸福的道路(与直接追求或寻找幸福的做法对比而言幸福是一种附带现象,一种不可以直接求得的副产品,它是对美德的间接回报。)另一种
18、寻求个人救赎的方法对于我所见过的人来说都行不通即自省,终日离群索居,苦思冥想。这种方法对于日本人或印度人而言也许是行之有效的,这点我并不否认,但我从没见过这种方式在任何美国人身上奏效。我知道的都是些能胜任自己认为有意义的工作而感到幸福快乐的人。而且,我曾在演讲及以前的文章中指出,这一点在我研究自我实现的研究对象那儿也得到了普遍验证。他们因超越性需求(B-价值概念)而产生超越性动力,表现为他们对重要工作的忠诚、奉献精神及认同等方面。这对任何研究对象而言都应验不爽。或者我可以非常直截了当地说:救赎是让人获得自我实现的工作和自我实现的职责的副产品。(多数曾跟随我的年轻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他们似乎觉得
19、自我实现是隐藏在他们头脑中的一道电光,他们不用做什么,这道电光将会突然在他们脑海中闪现。这些人似乎都想被动地等待奇迹的发生,而不愿自己付出任何努力。更有甚者,我觉得他们实际上都下意识地认为自我实现就是摆脱控制与约束,完全放纵自发行为与冲动。我想最让我失去耐心的就是他们没有执著的追求精神、坚持不懈的恒心以及百折不挠的毅力等显然他们认为这些品格都是与自我实现相对立的。也许我应该对此进行更详尽的分析。)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让人产生自我实现的工作(self-actualization work,S-A)本身都具有超越个体的特性,不必刻意追求就能让人进入忘我或无我的状态,而这正是日本人、中
20、国人等东方人孜孜以求的境界。S-A工作既能让人追求和实现自我,又能使人获得彻底体现真我的忘我状态。它调和了自私与无私之间的矛盾关系,以及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因为在S-A工作中,人们工作的动力发自于内心需要,是其个体的组成部分,因而世界与个体间就不再有什么差异可言。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相互交融,合而为一。同样,主体与客体间的关系也不再是相互对立的了。我们在大瑟尔温泉遇见一名艺术家一位真正的艺术家、真正的工作者、真正的事业有成者,他的谈话也是对此观点的生动注解。他不断催促伯莎(我妻子)开始着手雕塑,并且不断反驳她的分辨、解释和借口,指出所有这些都是华而不实的浮夸之辞。“成为艺术家的唯一途径是工作
21、、工作再工作?”他看重的是自律、劳动与汗水。他一再重复的语句是“动手造一堆泥团出来吧。”“用你的木头、石块和黏土进行塑造吧,如果效果不好就扔掉。这总比什么都不干要好。”他说自己不会招聘那些不愿花几年时间来钻研艺术品本身及其细节设计和用料的学徒来参与其陶艺工作。他与伯莎告别时说:“造一堆泥团出来吧。”他敦促伯莎早餐后就立刻开始动手,就像有一整天工作要做的木匠,而且像被工长监视着、工作成效不好就会被炒掉似的。“干活时要像在谋生一样。”显然,这家伙性情乖僻、出言不逊但人们还是得重视他的言论,因为他的成就也显而易见事实证明他所言不虚。 (在这次谈话中伯莎想到了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假设有创造性的人喜爱自
22、己的工具和材料,而这种假设是可以在研究中得以证实的。)(值得思考的问题:为什么人们不工作或创造,而不是为什么他们要工作或创造。可以这么假设:每个人,无论大人和小孩,都有工作或创造的动机。那到底是什么抑制和妨碍这些人人都有的动机发挥作用呢?)(相关问题:对于D-动机创造者,我一直以为这是由他们的特殊才能造成的,即他们在某方面具有特别天赋,与人格健康没有什么关系。但现在我觉得有必要补充两类人;一种是盲目苦干者,另一种是盲目空想者,就像一个人自负地觉得自己属于艺术家行列,因而就理应是艺术家那样。因为他以艺术家自居,别人可能也就这么认为了。)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你掌握了某些重要本领,那么你就会因此也变得
23、重要起来,就像你所吸收掌握的本领一样。你的消逝、病痛及工作能力的丧失都会立刻变得影响重大,所以你必须照顾好自己、自重自爱、充分休息、不吸烟、不酗酒等等。你再也不能自杀了那样做太自私,会给这个世界造成损失。人们需要你,你是有用之人。这种被人需要的最简单例子就是,有孩子的母亲不像没孩子的母亲那么容易自杀。在集中营里,那些身负生活重任、重要职责以及关系别人生死存亡的人,往往会努力求生。而另外一些放弃希望、情绪低落者则容易轻率自杀。培养自尊的一种最简单疗法是:成为某重要团体的一部分。学会说“作为联合国成员,我们”,或者是“我们医生”。当你说“我们心理学家已证明”的时候,你就体会到作为心理学家的所有荣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马斯 管理 评论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