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研究在中国方兴未艾——基于核心期刊文献的内容分析-王静.pdf
《核心素养研究在中国方兴未艾——基于核心期刊文献的内容分析-王静.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核心素养研究在中国方兴未艾——基于核心期刊文献的内容分析-王静.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7年12月第30卷第12期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Journal of Inner Mongolia Normal University(Educational Science)Dec,2017V0130 No12doi:103969jissn1671-0916201712023核心素养研究在中国:方兴未艾基于核心期刊文献的内容分析。王静1,马勇军2(青岛大学师范学院,青岛266071)摘 要: 为系统把握当下核心素养的国内研究现状,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以中国知网核心期刊论文为研究对象,从论文年度数量、作者构成、期刊水平、资助项目、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维度进行了分析。对核心素养的
2、“核心性”、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核心素养的研究规范等争议性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核心素养研究在中国方兴未艾。今后要加强实证研究、注重评价研究、加快本土化进程研究,丰富和完善其研究体系。关键词: 核心素养;内容分析;研究现状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916(2017)12-097-06近年来,受国际组织和欧美国家对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本文统一简称为核心素养)研究热度的影响,“核心素养”也迅速成为我国教育研究领域的热点词汇,无论是期刊文献,还是会议论坛,其身影无处不在。笔者在中国知网(CNKI)高级检索栏选定关键词与主题输入“核心素养”
3、,共检索到相关核心期刊文献47l篇,剔除虽然用“核心素养”但不是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文章,剔除报纸报道、会议综述、访谈记录以及征稿启事等不符合要求的文献,最终选取了365篇相关文献为本研究的样本。然后采用内容分析法对365篇文献,从论文年度数量、核心作者、作者身份、期刊水平、资助项目、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总结核心素养在中国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推动其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一、核心素养研究的基本状况分析(一)起步晚但发展迅猛表1 核心素养相关文献年度分布统计表年度 检索到论文篇数2012之前201320142015201620170篇5篇9篇60篇268
4、篇23篇如表1所示,“核心素养”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的研究课题。最早引介和提出“核心素养”概念并进行研究的文献是2013年辛涛、姜宇(2013)等学者写的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一文,文中介绍了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内涵,并提出核心素养遴选要遵循的三个原则。随后,裴新宁、刘新阳(2013)旧。撰写的为2l世纪重建教育欧盟“核心素养”框架的确立一文对欧盟核心素养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但从论文数量来看,2014年之前对核心素养的研究大多是对国外该领域研究的引介,还未形成研究热潮。收稿日期:2017-09-06作者简介: 王静(1988一),女,青岛大学师范学院课程与教学论
5、2015级研究生;马勇军(1969一),男,回族,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97万方数据王静,马勇军核心素养研究在中国:方兴未艾基于核心期刊文献的内容分析2014年3月,教育部(2014)1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明确提出“研究制定我国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使得“核心素养”在官方文件中被正式确认和倡导研究。正是这一文件的出台,引起了教育学术界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的广泛关注,导致这一研究主题数量在2015年后急速攀升。笔者以2017年2月27日为检索起点,利用一周左右的时间对中国知网上有关“核心素养”的文章进
6、行下载,但几乎每一天都会增加5篇左右,而且研究主题日益广泛和深入(见随后分析),可见,我国“核心素养”的研究虽然起步晚,但发展极其迅猛,是近两年教育研究领域当之无愧的热点。(二)初步形成了核心作者群表2发表多篇文章的作者数量分析篇数10765241依据普赖斯理论,发表论文数为N篇以上的作者是核心作者,N=0。749【4 J,rllax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的论文数。因此,在核心素养研究领域,核心作者发表论文应为2篇及以上。综上所述,核心作者群即为发文2篇及以上的68位高产作者。其中以辛涛、刘霞等为代表的68位核心作者,共发文183篇,占发文总量的5013,这说明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虽然刚刚起步,但已
7、经初步形成了稳定的核心作者群。(三)高校学者主导,权威机构参与表3主要研究机构分析研究机构 文献篇数 文献篇数百分比由表3可以看出:“核心素养”的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这是因为“核心素养”98作为一种宏观的、上位的价值层面的理念构想,需要理论研究者把握其内涵、结构和价值,论证其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研究初期理论研究占主导地位。其次是来自中小学和各类职业院校的作者,占到所有文献的将近30,这说明对于“核心素养”的研究已不仅局限于理论探讨,而是已经被各个学段、学科的教育实践者所关注,他们已经对如何使“核心素养”落地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和探索。另外,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传统课程教材编制的权威部
8、门,人民教育出版社也有多位专家(甚至教育部考试中心的学者)加入到“核心素养”的研究群体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核心素养”研究的官方关注支持力度。再次考虑到这些专家撰写的大都是探讨学科“核心素养”的文章,将必然会对各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有重要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四)发文期刊的整体水平较高表4 核心素养相关文献的来源期刊统计分析通过分析,365篇样本文献共分布在88种期刊中,其中载文量超过10篇的期刊有9种(见表4),超过5篇的期刊有18种,这些期刊的载文量占文献总量的404,而且这些期刊大都是具有较高影响力的CSSCI源期刊或中文核心期刊。另外还有高等院校学报25种,载文量为56篇,约占全部载文
9、量的153。以上这些说明,该领域目前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领域的理论研究层面,研究整体水平较高,同时也说明高水平期刊对该领域的密切关注和支持。(五)获得较多项目资助笔者对所有论文注明的项目和资金资助情况进行了统计,获得资助的研究成果共计134篇(由于一篇论文接受的资金资助可能不止一种,所以表中合计超过134项),占全部文献数量的366,即超过13的论文获得了项目资助,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政府和学术管理机构对核心素养研究的关注和重视。量一塑2。26卯抛作一万方数据王静,马勇军核心素养研究在中国:方兴未艾基于核心期刊文献的内容分析(六)思辨研究方法占主流在本维度分析中,笔者选取文献中最主要的研究方法进行
10、统计,结果如下:表6核心素养相关文献的研究方法分析如表6所示,“思辨法”在所有研究方法中数量最多,占到了将近34的比例。进一步分析发现,该类文章一般是从个人视角提出某种观点、构想,并从逻辑上论证其科学性,绝大部分研究都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撑。内容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所占比例较小,而调查法、实验法等量化的研究方法在这一研究主题中鲜有涉及,这体现了国内目前对该主题的研究整体尚处于思辨分析层面,局限于理念探讨而缺乏实证特别是量化研究的支撑。(七)研究内容广泛但不均衡表7核心素养研究主题分类统计表统计发现,365篇样本文献中,关于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成果最多,核心素养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与教学
11、改革研究也相对较多。以上三部分占总篇数的76。笔者又对学科核心素养研究的学科背景进行了更细致的分析,如下表:表8核心素养研究的学科背景情况分布表从表8可以看出,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涉及语文、数学、英语、思想品德、物理、地理等各个学科,但具体学科核心素养的研究数量呈现不平衡分布。语文、数学和思想政治等学科的研究较多,体育、音乐、科学和生物学科的专门和相关研究则相对匮乏。二、对核心素养领域争议问题的思考从以上内容分析看,外来经验加政府认可,写入官方文件,推动核心素养迅速成为研究热点;参与者广泛、多方关注、内容丰富、成果显著,必然还会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然而,核心素养研究中还存在一些质疑的声音,通过对已
12、有研究的分析和笔者的思考,谈谈对该领域争议性较大问题的看法。(一)核心素养指的是“核心”吗?当“核心素养”作为一种新兴的概念被引入我国时,对其基本概念、内涵的介绍或辨析成为核心素养研究中基础的和首要的内容。虽然当前国内对于核心素养的本质内涵已经基本达成共识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99万方数据王静,马勇军核心素养研究在中国:方兴未艾基于核心期刊文献的内容分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口1。绝大多数研究者以此为起点,开始以“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来强调核心素养。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涵盖范围有多大?是具体的还是笼统的?对此,国内研究者莫衷
13、一是。有论者认为核心素养就是基础性素养,基础就是核心1;也有论者提出核心素养就是人的全面发展一J,还有论者提出核心素养应该是“高级素养”或“高阶素养”,不是“低级素养”,也不同于基础素养旧J。从这些论述不难看出,对核心素养定义的立场、层次不同,“核心”也就很难达成共识。所以,当我国三个领域、六个方面、十八个维度的核心素养标准出台时,便有学者质疑中国提出的核心素养已经变昧了,并不是强调“核心”而是强调“全面”。有学者指出,已出台的核心素养体系事实上就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化和可操作化1,“核心”一词可有可无。分析其成因,欧盟等西方国家对核心素养的构建主要是围绕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职业生存的角度,其“
14、核心”比较具体。如欧盟核心素养体系包括母语、外语、数学与科学技术等八大类核心素养;美国核心素养则主要包括学习与创新技能、生活与职业技能、信息媒体与技术技能三大类共十一项具体内容。而我国则是从培养目标的角度构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更强调其完整性、综合性和结构性。笔者认为,对“核心”的理解无须太偏狭,不论是欧盟、美国等相对具体的表述,还是我国相对宽泛的说法,只要本质上都指向应对未来社会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就有其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时代价值。(二)核心素养是素质教育的简单改版吗?有学者认为,核心素养的提出并无新意可言,只是素质教育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唯一不同的是核心素养的表述好像更为时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核心 素养 研究 中国 方兴未艾 基于 核心期刊 文献 内容 分析 王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