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艺术读后感书评欣赏.doc





《爱的艺术读后感书评欣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爱的艺术读后感书评欣赏.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爱的艺术读后感书评欣赏爱的艺术是一部由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希 弗洛姆著作的书籍,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呢?小编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网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一起欣赏吧!01弗洛姆把爱看成一种艺术,展现了完满形态的爱情,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想化的标准。在本书中他还探讨了爱情的起源,描述了爱的能力及实现途径。一、爱情的本质和完满形态首先从概念化的角度讲,他认为: 爱情不是一种与人的成熟度无关,只需要投入身心的感情,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并以此达到一种创造倾向性,那么每种爱的试图都会失败 从另一段话中更能看出爱情的本质 天真的、孩童式的爱情遵循以下原则:我爱,因为我被人爱。成熟的爱的原则:我被人爱,因为我
2、爱人。不成熟的、幼稚的爱是,我爱你,因为我需要你,而成熟的爱是:我需要你,因为我爱你。 从第一段话中可以看出弗洛姆要求人应该有一种基于整体人格的创造性的爱。这种整体人格不是指一个人各部分之和,整体不是多个元素之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亚里士多德),无论是整体主义心理学,还是荣格的分析心理学,还是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还是格式塔心理学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都强调人的整体性。弗洛姆认为 如果一个人只爱他的对象,而对其他的人无动于衷,他的爱就不是爱 。人的任何有意识行为都是整体人格作出的行为。正如他多次强调圣经里的 爱你的邻人 他把爱情的产生放在一个更宏大的背景和整体人格之下,因此接下来他讨论了博爱、母爱
3、、性爱、自爱、神爱。具备了这些层面的爱才有能力去爱某个具体的人,爱某个具体的人是个体爱的能力的集中和体现。弗洛姆所说的创造性是爱的一种表现,除了 给 之外,还包括关心、尊敬、责任感和了解。这里的创造性我更愿意理解为成长性,爱情及水到渠成的婚姻直到人的生命尽头,都必须有成长的不断更新的属性。成长型的爱体现了一种梯度,创造性是这个梯度中不同阶段的共同特质,它为爱情提供了新鲜度和稳固性基础。第二段话阐释了完满爱情的形态,能否实现还有很多限定条件。二、爱情的起源弗洛姆认为爱情是克服人的孤寂和实现人与人的结合,除了这种普遍性的、关系到人类生存的要求外,还有一个具有生物性的要求,那就是阴性和阳性的结合。爱
4、情的原动力我始终认为首先是基于生物性需求,比如以男性视角看到一个合乎个人审美的女孩出现,马上就会被吸引,想接近她、了解她、征服她并脑补恋爱婚姻的全部经过或部分经过。性萌动期,即青春期青年期或称为有性欲期这种欲望的强烈远远超过性欲弱化的中年期(性欲弱化的中年期甚至对漂亮女孩无动于衷)。弗洛伊德初期思想认为性驱力是人类行为的原动力,弗洛姆认为是避免孤独,我以为避免孤独显然是出于一种功能性的目的,而且两个人的结合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孤独而不能清除孤独,人的孤独是注定的。爱情只会让孤独的力量暂时消退或让个人孤独由两个人分担从而在感觉上孤独减缓了。爱情的产生基于性、人类的繁衍,其次才是人格层面的互融,前
5、者已经内化到无意识当中,成为一种自觉的本能。而作为人类幸福的最重要象征,完满爱情是基于人类的生物学本能,进而融入人类文化的一种富有建设性的感情。三、爱情的误解、限定及实现途径弗洛姆认为人们爱的问题是一个对象问题,而不是能力问题。人们不了解堕入情网和持久的爱这两者的区别。前者正如前面所述,爱情产生于人类整体的创造性,爱情首先应该是具备爱的能力,其次才是爱某个具体的人。后者弗洛姆表达得很准确。强烈而炽热的爱只具有短暂性。激情的短暂性是公认的事实,他认为如痴如醉的入迷只是证明了过去是多么的寂寞。当然完满形态的爱情也有激情,与前一种昙花一现的激情有质的区别。弗洛姆还区别了假爱情:偶像化的爱情,把对爱情
6、的渴望寄托在神化的对象身上失去了个人力量的觉悟失去了自我;还有一种是多愁善感的爱情,他认为这就是一种想象中的爱情,就是一种替代品,这也是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情况,那就是消费爱情电影、爱情小说和爱情歌曲。通过消费这些东西可以使一切没有实现的对爱情、人与人结合的亲近的向往得到满足。关于完满的爱情在当今社会消亡衰败弗洛姆作了深刻的分析,每一个在一个特定社会生活的人的爱的能力取决于这一社会对这个人的性格的影响。弗洛姆笔下的社会生活与我们今天的生活何苦相似,情况可能还要严重。首先在工业化的社会中精细化的分工使普通人的始发创造性变成机械式的劳动,人类的精神需求和精神方向不断萎缩,当然艺术家除外,还有极具创造性
7、的个人。而在社会环境下,人类的爱情首当其冲变成一种和经济活动等质的具备交易价值的行为。古时尚有 郎才女貌 ,尚有穷书生勤读书考取功名,俏娘子痴痴等爱人。今天的爱情婚姻直接物欲化,房、车和彩礼一直是婚姻方面的热点。虽然进化心理学证明了男性和女性的择偶要求有其心理发展史,但像这种直接交易化的爱情婚姻是走向了极端。好在弗洛姆认识到但我们也还不得不承认资本主义就本身来说具有一个充满如此矛盾和不断变化的结构,从而使得人有一定的可能性保持个性不被同化,及个人活动的余地(这是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弗洛姆提出爱情的实现途径是:在一生中要自律;要有集中的能力;要有耐心;还要对所爱对象的极大的兴趣。四、理想爱情的理
8、想性具备上述特征的个体首先是人类社会中的精英,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并有继续成长的可能。最好出生在一个和谐的家庭,有一对健全的父母,有民主的成长氛围,成人之后要意志自由,经济自由,要有个人独创性而不是循规蹈矩的生活,而这只是一部分人的特权。就他的观点来看,爱情仍然是一种奢侈品,爱情的发生和维持依赖了太多的条件。目前社会的爱情婚姻仍然是男高女低的态势而不是基于平等,基于相互的倾慕。这里只就女性的低发表几句看法。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及就业率,家庭地位的提高造成了一个假象,女性已经提高了社会地位。女权主义早在上个世纪就吹起了争取女性地位的号角,实质上当今社会仍然是男权社会。女性的就业行业的狭窄,社会对女性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艺术 读后感 书评 欣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