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情况汇报.doc
《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情况汇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情况汇报.doc(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情况汇报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情况汇报街头镇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情况街头镇辖77个行政村,1.8万户,5.6万人,总面积238平方公里。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开展以来,全镇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县强民富、山清水秀”新五莲的总体目标,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角度高度重视创建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科学合理规划为基础,以净化、绿化、美化村镇建设、综合整治村容村貌为突破口,先后组织开展了“以镇带村、镇村共建”、“迎水运、净家园、树新风、塑形象”等丰富多彩的创建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村容村貌镇容镇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农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讲科学、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风尚正在形成。
2、一、坚持科学规划,构建生态文明村镇创建新格局我们立足区位、资源和产业优势,突出城镇规划与农村规划统筹考虑、城镇建设与生态建设统筹考虑、经济发展与环境建设统筹考虑、快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统筹考虑,努力构建生态文明村镇创建工作新格局。一是高标准规划。为了确保文明生态村镇规划的科学性,聘请省市规划专家,本着高点定位、适度超前、着眼长远的原则,对小城镇进行了新一轮规划设计,确立了“依路就势、东拓南展”的发展思路,对前街头村、后街头村等5个村纳入城镇同步规划,其它村街在创建中逐步制定并完善规划。二是精心布局,分步实施。在创建工作中,按照生态文明村创建标准,对全镇村街实行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整体推进。集中人
3、力物力,重点扶持坡子村、迟家庄村、代吉子村等村作为样板村,形成特色,以点带面,逐步推广,扩大覆盖面,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同时,各村选准切入点,全面启动,15个村重点突破,做到一起实施、一起展开、一起提升创建水平。三是坚持因村制宜,引导农民广泛参与创建。通过层层召开会议,组织村干部到先进单位参观学习,利用村宣传栏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广泛开展宣传活动,营造创建氛围,今年以来,共印发放生态文明村镇建设简报、街头镇开展环境卫生“三清”通知等宣传单张1.5万份,出墙报6期。通过宣传发动,把广大群众充分发动起来,做到全民参与,使创建工作得民心,顺民意。二、坚持以人为本,提升文明生态村镇创建水平在创建生态
4、文明村镇活动中,我们始终注重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此提升生态文明村镇创建水平。一是提高广大农民素质。全面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建立健全了村民公约和各种村民自治组织;结合农业生产的季节安排,利用科普学校、远程教育等阵地,采取广播电视讲座、专题培训等形式,举办文化、科技、法律学习班和各种专业技能培训班,目前,举办各类培训班5期,5000多农民参加了培训。二是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娱、体育和科普等活动。采取多种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开辟和建设文体活动中心、青少年服务中心、文明学校等活动场所,把镇党校、图书馆室、体育场地等文体场所,以及居民经常聚集的相对固定的其他场所建设成为社会主义
5、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建起了镇老年学校和高标准的灯光门球场,为老干部购买运动服,添置电视、VCD、麻将、扑克等娱乐设施,使老人们老有所乐。几年来,共投入150多万元,用于文化、体育建设。其中投资20万万元,兴建门球场4个。东洪河村投入60多万元兴建了农民文化宫,内设有图书室、乒乓球室、阅览室、象棋室等。挑沟村投入32万元兴建一幢400多平方米的康乐楼。三是开展各类争先创优活动。在全镇广泛开展“文明进农家”、“五星级文明村”、“五星级文明户”、“好媳妇”、“好婆婆”等创建活动,吸引了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文明意识大大增强。全镇77个行政村按照村民认星、村民小组评星、村“两委”班子定星的
6、原则,评选出五星级文明户1.5万户,占农村总户数的80%以上。四是推进民主政治建设。推行了村级干部“勤廉双述”制度,由村干部向党员和群众述勤述廉,当面接受质询和评议,把参与权、知情权、决策权让给群众,提高了村级工作的透明度,干群关系明显好转。成立了农村财务专业化管理办公室,对村级财务统一管理,村级取消村会计、出纳员、保管员等职位,只设名报帐员,负责村级财务报帐工作。从体制上解决了镇村财务管理中存在的漏洞,提高了工作效率。建立“村民说事室”,制定了村干部值班制度和办理结果反馈制度,把每月的5号、15号、25号作为村民“说事日”,让有困难、有想法、有矛盾的村民到村委会“说事”,和村干部坐在一起,面
7、对面地反映情况、倾诉心声、交流感情,全镇上下呈现出干群关系融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喜人景象。三、坚持发展经济,奠定生态文明村镇创建的物质基础在创建活动中,我们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立足机械制造和石材加工两大基础产业优势,以招商引资为主线,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促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带动了镇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02*年全镇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680万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469元,同比分别增长13%和10.5%。一是大力培植产业集群,建设机械制造业强镇。把培植产业集群作为快速膨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的主攻方向,坚持不懈地抓大产业、大企业,着力膨胀“两个规模”。一方面,做大做强龙头,膨
8、胀壮大骨干规模。筛选出顺达、旭日等13处规模以上企业,实行政策扶持,促其加快成长、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培植发展关联、配套企业,膨胀企业群体规模。截止目前,在龙头企业带动下,机械制造业发展到20家。二是整合资源优势,建设石材加工业重镇。大力培植加工龙头,运用市场、行政、经济等手段,整合资源,着力组建一批加工集团公司,扶持发展石材加工大户,培植形成了永发、山前、金龙、美华等石材加工龙头,带动全镇石材业向集约化、规模化、环保化发展,实现了石材产业由铺天盖地向顶天立地的转变。加快新技术新设备应用推广步伐。引进普及新型锯解技术,资源利用率由原先的30%提高到现在的90%以上。加强环境整治,成立了固体废弃
9、物清运中心,对固体废弃物集中清运、处理。目前,全镇年产值过千万元的石材大户达到20家,石材精深加工业户达到360多家。三是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培育增强发展后劲。把招商引资作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之源,围绕机械制造和石材加工两大产业,大力拓宽招商渠道,突出引进大项目、工业项目、外资项目和高新技术项目,更加注重提高项目质量,争引了一批为顺达配套的企业和利用矿山废料、锯泥废渣加工增值的环保项目。202*年共招引项目31个,到位资金6.7亿元,其中利用外资252万美元,为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奠定了更加坚实的经济基础。四、坚持美化环境,塑造生态文明村镇崭新面貌把镇村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
10、措,按照“硬化、净化、绿化、亮化、文化化、有序化”的“六化”标准,开展以清理“三大堆”和根治石材治污染为重点的集中整治活动,建立起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一是提升小城镇建设档次。城镇建设投资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投资2600多万元,新增商品房面积3万平方米,安装路灯512盏,定点设置垃圾箱18个,栽植绿化苗木55万株,绿地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三纵十五横道路全部实现了硬化、绿化、美化,向阳路成为镇驻地“样板路”;镇外投入城镇建设的资金达8000多万元。日照房地产开发公司投资5000万元的“温馨家园”住宅楼,目前,已开发三栋。镇驻地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投入300万元,建设了镇敬
11、老院、幼儿园、文化广场、公园等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城镇文化品位明显提升。去年以来,街头镇按照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高效益经营、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扩展城镇发展空间。紧紧抓住扩内需项目实施、镇驻地规划完善的有利时机,加快小城镇“东扩、南展”步伐,拉长城镇东西发展空间。新增绿化面积1万平方米,商品房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个体工商户180户。加快镇驻地升级改造。投资202*多万元,温馨家园第三栋住宅楼主体工程完工,医院病房楼、学校公寓楼等扩内需项目顺利推进,对山海路、振兴街等道路进行了整修,小城镇发展框架基本完善。提升城镇管理水平。探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对镇区各单位、业
12、户,严格落实清洁责任和“门前三包”责任制,实行月调整、季检查。加强日常管理,先后清理广告牌80多个,横幅70余条,清理流动摊点130余次,杜绝了固定摊点店外经营。二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积极实施“五清五改五通”工程,优先解决农村行路、饮水、用电、燃料和通信等方面的困难。全镇4个新百村、7个示范村对村内主次干道进行了硬化,修建了排水沟,对房前屋后,道路两旁、庭院内外、街道广场,全部绿化。有条件的村建起了绿地广场,安装了路灯,对房屋墙壁统一粉刷。代吉子村在其它硬件设施完善的基础上,投入200多万元,建成了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迎曦园”,集会议、娱乐、休闲于一体的村综合服务大厅和水上公园。目前,全镇完
13、成自来水村村通64个村,受益人口5.6万人;植树造林3500亩,道路绿化41公里,镇村绿化面积5万平方米;全镇77个村全部完成科普和有线电视村村通,成为全市第一个有线电视万户镇。三是加强环境综合整治。根据环保要求,按照先重点、后全面,先示范、后推开的原则,投资8000万元对全镇石材业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石材加工实现污水零排放,根治了水污染,河水达到国家二类水质标准。其中,镇、村、户联合投资1000多万元,集中力量对镇南石材工业区进行了重点整治,镇南工业区成为路面平整洁净、院墙整齐统一、边沟浆砌标准、治污设施齐全、废水循环利用的清洁生产样板区。扩展阅读: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汇报立足建设生态镇白旄
14、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202*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镇以“保护青山绿水、构建生态白旄”统揽工作全局,按照“服务农民、富裕农民、面向城市、经营农村”的工作思路,把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生动实践,作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作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革除农民生活陋习的有力抓手,精心规划,加大投入,强力启动,全镇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现将我镇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基本情况白旄镇位于县境西北部,东接青云镇,西依沭河,与临沂市区隔河相望,南临郑山街道办事处,总面积66平方公里,4.3万人口。东
15、望苍翠,西枕沭流,林木葱茏,风景秀丽。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素有“白柳之乡”、“板栗之乡”的美称,是全国最大的白柳条集散成交地。白柳、板栗面积分别达到3.5万亩、2万亩。二、目标执行情况(一)生态环境建设情况近年来,我镇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保护水体为前提,以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管理、节约为核心,抓好水源环境的保护。通过实施“一基四化”的建设,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生产生活面貌有了大的改观,为水环境的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我镇落实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有:道路“村村通”工程,全镇20个村均硬化道路连接公路干道;生态能源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四改一气”,清洁能源占能源使用户的45
16、%;居有所安工程,农户居住危房改造率达92%;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我镇加强滥砍滥伐和预防森林火灾的监管力度,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努力,我镇村镇宜林荒山绿化率达94%以上。另外,对农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管理,引导农户抓好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工作;整脏治乱改差工程,我镇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向乡镇延伸的试点单位,认真抓好方案制作,落实好“精细化管理人本化服务”理念。主要以“整脏治乱改差”为突破口,以“三清八治三创建”为载体,着力抓好镇村两级的环境卫生建设,制定保洁制度,落实清洁队伍,每季度开展一次卫生检查评比活动,确保无“五乱”(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房屋乱建)现象发生,分别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态 文明 村镇 创建 工作情况 汇报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