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9.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宏观经济学9.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9.ppt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九章综合的宏观经济政策第九章综合的宏观经济政策在这一章中,我们将把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结合起来进行综合性的宏观政策研究。在本章中,我们只涉及传统的凯恩斯主义宏观政策和货币学派的主张。我们先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谈起。然后加入财政政策,讨沦这两种政策的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介绍货币学派和凯恩斯主义在理论争论上的一些焦点。第一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第一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在上一章中,我们介绍了银行制度与货币供给量的关系,以及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哪些途径来控制货币的供给量,但却没有讨论中央银行根据什么原则来控制货币的供给量,它将选泽一些什么样的控制目标,达到这些目标需要做些什么,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的回答,与货
2、币政策影响最终产品市场的传导机制有密切关系。在这一传导机制上的不同认识,会导致完全不同的货币政策目标。21 一 凯恩斯主义的传导机制凯恩斯主义者强调利息率对货币政策的重要作用,认为利息率应成为制定货币政策的导向器和中间目标。凯恩斯主义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购买债券商业银行过度储备增加MSMDBD r 预期投资利润率rI(r) AE AEQQ= IMULTMDT MD MD赶上M SMDA 重现M S= MD1342上述机制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制定货币政策的基础。如果总产量低于充分就业的水平,经济中出现了失业,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就要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以增加总需求(或
3、总开支)。为达到此目标,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业务购买债券,也可以降低法定准备率和降低贴现率,以促使经济最终扩张到充分就业的水平。扩张性的相机抉择货币政策的作用执制如下: 当Q FE:Q时,增加MS: r, I(r) , AD, Q, Q=FE:Q 结果:LM曲线右移,总供求重新相等,并达到充分就业。如果Q FE:Q,减少MS: ,I (), AE,Q和P,Q=FE:Q 结果: LM曲线左移,总供求在充分就业产量水平上重 新相等,价格下降。2432.一些关键环节的数量测定一些关键环节的数量测定在凯恩斯主义的传导环节中,有太多的不可测因素和不确定性。这给根据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制定货币政策带来了极
4、大的困难。需要测定的乘数和弹性就有五、六个,只要其中有一个有一点偏差,就会使货币政策的结果与目标发生很大差距。将利息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指示器和控制目标,似乎是太不稳定和太不可靠了。#3市场利息率率与实际利息率市场利息率率与实际利息率当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时,实际利息率会下降,投资()会上升、导致总需求上升,并造成物价普遍上涨,使通货膨胀预期上升。随后导致市场利息率上升,使市场利息率大于实际利息率。市场利率偏离实际利率的过程可概括如下:MS,I(), 通货膨胀预期,i, 结果: 354如果在货币供给增加,实际利率下降引起投资增长的同时,生产能够赶上需求,使价洛水平没有多大上升,实际利率就等于
5、市场利率:,I(),Q,不变。 结果:= 一般他说,通货膨胀是实际利率和市场利率背离的基本原因,通货膨胀越严重,实际利率与市场利率的偏离就越大。二、货币主义的传导机制二、货币主义的传导机制在货币政策的实施将通过哪些传导机制对产品市场起作用的问题上,货币主义者同凯恩斯主义替有不同的看法。货币主义的传导机制货币主义者认为,当货币供给量增加时,人们会用手中增加的货币去购买包括债券和消费品在内的所有商品,因此货币供给量增加直接导致总需求增加,而不必通过利息率变化引起投资变化这个中间环节。465MD = M S中央银行购买债券银行过度储备增加MS MD对所有财富的需求 AD AD ASQ MDT MD赶
6、上M S576同凯恩斯主义的观点相比,货币主义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解释中,需要测定的环节要少。但这并不意味着不确定因素要少。货币主义者虽然可以省去象投资对利息率变动的弹性这样的测定,但却仍然需要测定货币供给变动对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影响,这一类数量关系是货币需求赶上货币供给所需时间长度的函数。此外,人们手中货币增加后,将有多大比例用于最终产品的购买也是易变的因素。货币主义的货币数量公式货币主义的货币数量公式货币数量公式:MSV= NI=QP用 NI%表示名义国民收入的增长率,用 Q%和 P%分别表示总产量和价洛水平的增长率,上述货币数量公式可写为: MS%+ V% NI% MS%+ V% Q%+
7、 P%如果货币流通速度不随货币供给量变动而变动, (V%)/(NI%)就等于零,或者在MS增长(或下降)时,V%=0。在这种情况下,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将全部转化为名义国民收入的变化。 MS= NI%= Q%+ %687如果事实确实如此,则当货币供给增加时,不管利息率作何变动,总需求和名义国民收入都会以相同的数量增加。正因为货币供给对名义国民收入有如此巨大的影响,所以货币学派反对凯恩断主义者根据利息率变动频繁改变货币供给量的主张,认为这只会引起经济正常运行秩序的混乱和经济不稳定。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以增长率形式列出的货币数量公式为中央银行确定货币政策提供了一个虽不严格,但却非常简便
8、的方法。当均衡的总产量低于充分就业水平时,就提高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加快总需求的增长速度,以期加快总产量的增长速度。当物价水平的增长率过高时,减小货币供给的增长速度,以降低价格水平。美国著名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曾经仔细研究了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在60年代和70年代的货币政策。他认为,这20年间,美国的货币政策是经济不稳定的主要根源,货币供给量的频繁变动,干扰了总产量的正常增长。他认为,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不应有任意改变货币供给量的权力。货币供给量应保持在5%左右的年增长率就足够了。798第二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第二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人们总是把通货膨胀与财政赤字联系在一起。但是,在我们叙述货币
9、政策的时候,曾明确指出,在一级债券市场发行债券不会影响货币供给量,只有在已发行的债券重新由中央银行买卖时,才会造成货币供给量的变化。根据这一观点,政府的赤字与通货膨胀没有必然的联系。一、纯粹的财政政策一、纯粹的财政政策纯粹的财政政策是指在中央银行的货币供给量不变时,仅靠政府财政开支和税收变化的财政政策。赤字与货币供给量赤字与货币供给量当政府发行债券时,货币会被重新分配,但货币的总供给量却不会因此而发生变化。8109我们先假定,政府因财政赤字而发行的1000万美元的债券由某个私人A购买,政府A于是开出一张支票给财政部,财政部将价值1000万美元的债券交给了A,1000万美元万美元 支票支票 这一
10、笔1000万美元的货币会从的开户银行,转到财政部的开户银行。政府户头私人户头1000万美元 债券1000支票划帐划帐1000如果与财政部在同一银行开户,那么,这笔1000万美元的资金只不过是转了一下户头,由私人户头转到了政府的户头上。假定,政府用这笔1000万美元的货币从私人B 那里购买了某种商品,这1000万美元的货币就又转回到私人的银行帐户上。这时,由赤字而引起的1000万美元的债券只不过使1000万美元的货币从私人的户头转到了B 的户头上,存款总额和货币供给总量都不变。B10001000万美元万美元假定,这1000万美元的债券不是由私人A购买,而是由某商业银行甲购买。银行甲须用其过度储备
11、为政府建立一个1000万美元的支票帐户。这相当于甲银行贷出了一笔1000万美元的贷款,结果贷款增加了,由此而引起的信用扩张过程也会使货币的总供给增加。但是,如果政府没有发行这1000万美元债券,商业银行甲也没买这笔债券。甲银行的1000万美元过度储备也不会总是放在“保险柜”里,这笔钱会贷给私人,也可能会以准备金贷款的形式,贷给其他商业银行,结果也会发生同样的信用扩张过程,使货币供给量扩大同样的数量。换句话说,如果商业银行购买了政府发行的1000万美元债券,私人贷款就会减少1000万美元。这一增一减的数量相同,贷款总量和货币供给总量也不会发生变化。91110那么,如果商业银行购买这1000万美元
12、的债券是作为其二级准备金储备,这时,它一方面为政汀开设了一个1000万美元的新帐户,另一方面又没有减少它的过度储备,从而不影响其对私人的贷款。这时贷款和货币供给量肯定会增加。但这种情况是可以不予考虑的。首先,商业银行不可能空着它的二级储备等首先,商业银行不可能空着它的二级储备等待新债券的发行;其次,政府的短期债券通常总是充斥货币市待新债券的发行;其次,政府的短期债券通常总是充斥货币市场,商业银行的过度储备往往也会用来购买政府的短期债券;场,商业银行的过度储备往往也会用来购买政府的短期债券;第三,商业银行因贷款过度而出现准备金短缺时,都是指其一第三,商业银行因贷款过度而出现准备金短缺时,都是指其
13、一级储备。级储备。总之,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守而发行的债券是不会使货币供给总量增加的。2发行债券的发行债券的“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现在我们要对这一效应作更深入的研究。纯粹的财政政策一方面使政府开支增加,另一方面通过利息率的下降和私人投资的下降,使私人的总开支减少。如果政府增加的开支恰与私人减少的开支相等,那么纯粹的财政政策就不会对经济起任何作用。问题的关键在于“挤出效应”能否完全抵销政府开支增加对经济的扩张性影响。101211如图所示,r0QISLMr1Q1EQ2EQ3纯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结果是使总产量由Q1增加到Q2,使利息率从r1上升到r2,这一结果已经包括了由于赤字开支和发行公债而引起的挤出效
14、应。在凯恩斯的乘数过程中,没有考虑由发行公债而引起利息率上升的影响,如果利息率不上升,产量会有更大的增长。但由于货币供给量不变,政府开支的增加受到了货币可获得性的限制,引起政府与私人争资金,造成了挤出效应。r2IS如果政府面对的是一个严重衰退的经济,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已经处于呆滞状态(正如凯恩斯所假定的那样),挤出效应就无足轻重了,它不会对扩张的财政政策造成多大影响。111312二、财政赤字的货币化二、财政赤字的货币化如果在政府为弥补财政赤字而发行债券的同时,中央银行恰好在二级债券市场上买进同样数量的已发行的旧债券时,财政赤财政赤字就被货币化了字就被货币化了,这时不再存在纯粹的财政政策,而是财
15、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结合在一起的综合宏观政策综合宏观政策。由于中央银行购买的旧债券的数量恰好等于政府财政部新发行的债券数量,债券的总供给量不变,利息率也会保持不变,私人投资也不会减少。中央银行购买旧债券使货币的总供给量增大,货币资金的可获得性与赤字开支一同增长,这就不会发生货币供给不变时政府与私人投资者争资金的情况,挤出效应就会因货币供给与赤字挤出效应就会因货币供给与赤字的同步增长而被完全消除的同步增长而被完全消除。政府开支增加的同时不会有私人开支的减少。名义国民收入的增量将等于政府开支的增量乘以收入乘数。当然,如果政府开支引起的总需求增长速度超过了现有资源下生产力增长的速度,仍会发生通货膨胀,如
16、果总需求的增长速度低于或等于生产力可能增长的速度,就只有总产量的增长。121413如图9.4所示r0QISLMEr1Q1ISLMEQ2赤字所需的货币增量为: MS购买的债券额购买的债券额 BM所以:BMBMMS赤赤字字需需购购债债券券额额 对于挤出效应是否存在有不同的见解。一些经济学家认为挤出效应很微弱,可以不考虑。另一些经济学家则认为它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效应。而经验的研究又不能提出令双方都信服的证据,因为人们无法在现实中区分出纯粹的财政政策。131514三、赤字开支与通货膨胀三、赤字开支与通货膨胀财政赤字有两种,一种是自动的扩张性财政政策造成的赤字,另一种是相机抉择财政政策造成的赤字。自动的财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