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_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高洪森第四版.pptx
《第2章_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高洪森第四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章_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高洪森第四版.pptx(4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章第二章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区位概念 区域与经济区域的内涵 区域经济的含义 区域经济学的概念重要问题 第一节第一节 区位概念区位概念 第二节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区域与经济区域 第三节第三节 区域经济区域经济 第四节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第一节第一节 区位概念区位概念 一、经济区位 二、区位单位三、区位因素四、区位决策第一节第一节 区位概念区位概念 一、经济区位一、经济区位 1.1.区位区位: :为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识为一定 的空间坐标。2.2.经济区位经济区位: :则是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工业生产-工业区位 场所 居
2、住活动-居住区位 城市经济活动-城市区位 3.3.由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由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由于距离某一个或几个特殊地点的不同位置所反映的市场、供求、运输成本等方面的差异问题所形成的经济利益差异。 1、经济区位 经济主体所占据的场所。 具体表现为空间的位置。 讨论: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于经济区位的影响?2 2、区位单位、区位单位 布局于区位上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经济单位,是区域经济的主体。 各种经济法人单位,生产单位。二、区位单位二、区位单位1.1.定义定义: :指布局于某一区位上的某一社会经济统一体内的各个组成部分,它是经济区位的布局主体。2 2.内涵内涵: :因研究层次的不同而
3、不同 研究工业区某一工业整体 更微观层次-一个工厂、大楼、公司的业务部门等3.3.结论结论: : 区位单位是经济区位的主体因素,是社会经济活动区位布局的物质实体。 第一节第一节 区位概念区位概念 3 3、区位因素(因子)、区位因素(因子)区位单位进行空间配置的制约因素。区位的优劣取决于四个区位因素: (1)地区性投入:具有地区性的不易转移的投入物供给。 (2)地区性需求:具有地区性的不易转移的需求状况。 (3)输入的投入:从区位外部输入的投入物供给。 (4)外部需求。从向外部市场销售可转移产出中得到的净收入情况。四、区位决策四、区位决策 为追逐最大化的经济利益,各决策主体将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相应
4、的约束条件选择最佳的区位。第一节第一节 区位概念区位概念 1 1、区位决策、区位决策 经济主体的区位选择过程。 生产要素具有不完全流动性和分割性,不同区位的区位因素有很大差异: 优势区位将给经济主体带来额外的经济利益:优势区位将吸引大量厂商、居民的聚集,并带动资金、人口、物资的聚集。 但即使区位因素是均质的,聚集本身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仍会产生要素聚集,形成城镇。2 2、区位选择与生产者、消费者均衡、区位选择与生产者、消费者均衡 (1)生产者均衡。 (2)消费者均衡。 由于所处空间位置的不同,居民的就业和消费有很大的差异。3 3、厂商与居民区位选择的一般趋势、厂商与居民区位选择的一般趋势 (1)
5、区位优势改善了资源约束和收入约束,货币效率提高:区位优势,对于厂商,同样的投入可以增加产出,或者同样产出可以节约成本;对于消费者,同样支出可以提高效用或者相同的效用满足可以降低支出。 (2)对于区位优势的竞争必然出现: 提高土地使用价格;厂商之间的竞争使得市场份额缩小,产品价格下降造成厂商利润的下降,直到集聚规模达到最大。 居民聚集,相互竞争使得房地产价格上涨,工资水平下降;拥挤成本增加,达到最大人口密度。经济从其他区位继续发展,这样使得各地的区位趋于均衡。4 4、区位决策偏好、区位决策偏好 (1)居民的区位决策偏好。不同收入阶层货币支出的边际效用不同,高收入阶层对于较大的空间更具有偏好,而对
6、于一般商品的偏好相对较低。对于较高的交易费用可以承担或者不太在乎。因此高收入阶层对于区位的依赖程度较低,居住在城镇郊区。 (2)厂商的决策偏好。劳动密集型厂商对于人口聚集地具有较强的依赖性;加工企业对于原料的购进和产品的运出距离较敏感。小厂商必须紧紧依赖中心聚集区域;大型厂商可以远离城区以节约土地成本。三、区位论的精粹三、区位论的精粹在经济活动中寻求: 1、最低运输费用和最低生产成本。 2、最低的购买价格。 3、最大市场区位和最大利润。 4、最优地利用社会经济基础,以求获得最佳的生产、生活条件和适宜环境。四、区位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四、区位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1、农业生产布局 集约化经营和农业
7、产业化问题。必须重新思考,以使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更符合国情,更符合中国绝大部分农村的实际状况。2 2、节约运输、节约运输 我国运输业的区域差异较大,发达与很不发达交错并存,导致农副产品丰收成灾、资源浪费的例子太多。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对搞好我国的工业区划、合理安排工业投资布局等都具有直接的指导价值。3 3、城市的作用、城市的作用 城市应在所在的地域中,发挥中心地的功能。 以城市为中心,形成紧密联系的区域经济。城市规模越小,中心地等级越低,它所发挥的功能也越小。第二节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区域与经济区域一、区域一、区域 二、经济区域二、经济区域第二节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区域与经济区域一、区域一
8、、区域 1.定义(1)国家的一个特殊的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这种地区因自然特点,以往的文化积累和居民及其生产活动能力的结合而成为国民经济总锁链上的一个环节。(1922) (2)根据一定目的和原则划定的地球表面的一定范围的空间,是因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内聚力二历史奠定,并具有相对完整的结构,能独立发挥功能的有机整体。,是政府计划、政策的实施地区。(魏后凯)第二节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区域与经济区域一、区域一、区域 2. 分类2020世纪世纪6060年代中期,年代中期,法国著名经济学家布德维尔吸收佩鲁空间方法的框架,吸收地理学区域思想,将区域方法分为三类: 均质区域,均质区域,即某区域内各变
9、量一致性最大,区际分异最大。以经济、自然条件、政治、文化等为标准。 极化区域,极化区域,虽然异质,但在功能上关系密切的区域。或者指地理空间中地方化的异质连续地域,其不同部分通过围绕区域增长极的相互关联而相互依存。 计划区域,计划区域,是指实际存在的管理区域,它为一定的管理目的而创造,是政府计划、政策的实施地区。二、经济区域 1.1.定义:定义:人的经济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或或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经济联系紧密、体系较为完整、具有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2.2.特点(与地理学区域比较)特点(与地理学区域比较): : 人的经济
10、活动的产物; 不能无限划分; 不是固定不变的; 开放的,界限是模糊的。第二节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区域与经济区域3. . 非平衡、非线性的开放系统。非平衡、非线性的开放系统。 非平衡性:非平衡性:子系统及其单元的功能、作用不是均匀的。 非线性:非线性:各子系统的增长不成比例、系统的整体功能不可加 性和与之相关的放大作用。 开放性:开放性:从外部环境获得物质、能量和信息,又向外界耗散物质、能量,并传递信息;且各子系统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封闭的。 长三角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和安徽省4个省份及直辖市共计30个城市。这30个城市是:上海、南京、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扬州
11、、南通、泰州、盐城、徐州、淮安、宿迁、连云港、杭州、宁波、舟山、绍兴、湖州、嘉兴、台州、金华、衢州、丽水、 温州、合肥、马鞍山、芜湖、滁州、淮南第二节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区域与经济区域 第三节第三节 区域经济区域经济 一、区域经济的含义一、区域经济的含义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 第三节第三节 区域经济区域经济 一、区域经济的含义一、区域经济的含义1.1.经济发展经济发展: :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财富和经济机体的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2.2.区
12、域经济发展的含义区域经济发展的含义 : : 按人口平均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在一个长时期内持续稳定的增长; 居民生活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人们有相当程度的安全感; 生产要素数量不断增加,足以满足生产投入的客观需要; 经济结构发生重大的转变,形成持续的高级化变化过程; 社会结构不断完善,收入分配不断趋向公平与合理; 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发展与经济的增长相适应; 文化发展、观念习俗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经济运行及其调控的机制趋于完善和健全。 二、研究区域经济的现实意义 1.二次世界大战后二次世界大战后, , 众多发展中国家除了经济上落后、政治上不稳定以外,区域发展上的不平衡,呈现典型的区域发展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区域 经济学 基本概念 高洪森 第四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