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经济学是什么.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一讲经济学是什么.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讲经济学是什么.pptx(6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经济学基本原理第一章 经济学是什么 当我们回想起100多年前的中国时,总是想到鸦片战争、不平等条约、水深火热等等词汇。但你知道100多年前的美国是什么样子吗? 当时超过1/3的美国家庭以耕种为生,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居住在城里的人们通常每周工作60小时,仅仅得到22美分/小时的微薄薪金。人们工作时间长,体力消耗大,工作场所肮脏又缺乏安全感。 那么,是什么使美国成长为今天的世界第一经济体?当然,美国不是世界上令国民感觉最幸福的地方,但民众的生活水平富足,却是不争的事实。也许我们该思考一下,美国为什么这样富? 有高尚的道德标准? 宗教信仰? 政治与之相关吗? 妇女权利的扩大,甚至也能参与政治高
2、层? 不再禁酒了? 20世纪的多次战争? 公共部门的迅速扩张? 他们的运气好? 答案非常简单,我们的欲望超出了我们的资源。虽然我们的资源看起来可能是充裕的,但还是不能生产出所有我们想要的东西。 经济学就是研究如何最佳利用有竞争性用途的稀缺资源。 经济学作为一门系统性的科学是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得以形成的。在封建社会及其以前,曾有过一些经济思想,但不成体系。如柏拉图的社会分工、亚里士多德的商品价值和货币性质论;中国古代的义利思想、富国思想、平价思想、黜奢崇俭思想等。蜜蜂的寓言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经济学真正形成一个科学的体系,要从市场经济理论的创始人亚当斯密说起。亚当斯密詹姆斯瓦特艾萨克牛顿 一、
3、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回顾一、经济学的发展历史回顾 、亚当斯密( Adam Smith, 1723-1790) 亚当斯密被人们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学家”,是现代古典经济学理论的奠基人。他于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揭示了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他关于一只“看不见的手”(价格)自发调节经济的思想至今仍然是“经济学皇冠上的宝石”。 当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经过艰苦的体制比较和体制探索,最终几乎都选择了市场经济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感谢生于苏格兰的亚当斯密,钦佩他思想的伟大。 亚当斯密从以下三点入手,展开了对市场经济的必然性和高效性的论述: (1)利己心 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每个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
4、本,来使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生产品能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公共福利是多少。他所追求的仅仅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他,去尽力达到一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导他,去尽力达到一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个并非他本意要达到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利益,其效果
5、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国富论国富论 (2)比较优势 亚当斯密用一个极为简单的例子来阐述了这个深刻的道理: 在狩猎社会,一个人如果发现自己更擅在狩猎社会,一个人如果发现自己更擅长于制造弓箭,那么他放弃打猎而专门去造长于制造弓箭,那么他放弃打猎而专门去造弓并以此来交换猎物,就比他既打猎又造弓弓并以此来交换猎物,就比他既打猎又造弓效率更高;另外一个人发现自己更擅长于打效率更高;另外一个人发现自己更擅长于打猎,那么他以猎物去换弓箭,则比二者都干猎,那么他以猎物去换弓箭,则比二者都干效率更高。这样,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效率更高。这样,他们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
6、然后进行交换,不仅有益于提高自己的效率,然后进行交换,不仅有益于提高自己的效率,而且社会的效率也会变得更高。而且社会的效率也会变得更高。 亚当斯密(包括大卫李嘉图)进而把比较优势原理扩大到世界范围内,主张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自由贸易。 (3)自然秩序 所谓自然秩序,即是说世界上存在着一种内 有的秩序,这种秩序要比人为创造出来的秩序优越得多。亚当斯密发现,当这种自然秩序的规则被应用于经济事务之中时,其间各种动机的自然平衡能够更为有效地发挥作用。因此,亚当斯密反对以各种形式对工商业一般事务进行干预,主张保护私人产权,主张政府扮演成市场经济中的“守夜人”角色。 以上便是亚当斯密关于市场经济简洁而极富洞察
7、力的论述。 2、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1883-1946) 凯恩斯被称为“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在经济学的发展历史上具有自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之后无人能够匹及的影响。 1936年,在凯恩斯所著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他首次区分了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开创了宏观经济分析的先例,否定了自古典学派以来的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的基本假设,提出了有效需求的理论体系和通过国家宏观调控以减少失业、治理萧条的政策主张。 如果说全部经济学所作出的孜孜不倦的努力,都在于寻找供给和需求的均衡,那么凯恩斯的独到之处就在于,他一反传统的司空见惯之观点,着力于从需求入手去促成均衡,并且
8、为需求管理提供了令人信服且完备的理论体系,使经济学发生了划时代的革命。 有效需求是凯恩斯经济学的枢纽性概念。他用这一概念去解释萧条,认为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货币的购买能力不足,并由此导致了萧条。 对于如何走出萧条,凯恩斯提出了大致如下的政策性建议: 由于萧条时期,人们对未来的预期更多不确定性,信心不足,因而利率政策通常效果甚微。因此,主要经济政策是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维持足够的总支出水平,其中特别是投资的增长,推动经济增长,提升经济信心。 扩张性财政政策,通常可以发挥乘数效应,即已有的就业可以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 凯恩斯主张通过收入的重新分配,增加消费倾向,使得一个较小的投资量就可维持其特定
9、的就业效率。 具体可采取税收和转移支付制度等。 政府应制定强有力的鼓舞人心的措施,与公众保持密切联系,以得到公众的拥护。 在凯恩斯经济理论的支持下,需求管理是西方市场经济国家普遍看好的宏观政策选择,并且带来了战后相当长时期的经济持续发展,因而被誉为“通向繁荣的经济学”。 3、保罗萨缪尔森(Paul A. Samuelson,1915-) 保罗萨缪尔森被称为经济学中“最后一个通才”和当代经济学的“掌门人”,是有史以来将宏观、微观、财政、货币等一系列现代经济学研究成就加以最大综合的经济学家。 萨缪尔森这个名字,在所有从事经济学研究和经济学学习的人们中,几乎无人不晓,这都是由于他写就了风靡世界的教科
10、书经济学。 在萨缪尔森所著经济学一书中,不仅反映出了凯恩斯思想的影响,而且对该书介绍、提出的宏观经济分析的建立与进一步发展大有促进作用。 此书的分析解说,约有一半的篇幅(重要的前一半)专用于阐述国民收入的性质及其决定,收入、就业机会与价格水平是怎样波动的,以及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怎样能使总量分析体系能良好地继续起作用。其余一半,专门介绍微观经济学,讨论由什么决定各种货物的相对价格,和什么决定国民收入的总量分析以及分解成为各种货物与劳务的问题。 4.约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E. Stiglitz) 斯蒂格利茨1943年生于美国的印第安纳州,196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头衔,先后执教于耶
11、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并于1988年开始在斯坦福大学任教。在90年代的多数时间内,他为美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工作。例如1993 1997年间,曾在克林顿政府的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任职,先为成员,后任主席。1997年至1999年间他担任世界银行高级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 斯蒂格利茨教授在经济学的几乎所有主要分支中都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宏观经济学、 货币经济学、 公共财政和公司金融、 贸易理论、 发展经济学和产业组织理论等等。 除了在专业领域的造诣之外,作为大学课堂上讲授经济学理论的一线教师,斯蒂格利茨教授倡导引领学生理解现代经济学的生机与活力,而不是枯燥无味的、与现实生活相隔离的经济学理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一 经济学 是什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