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章土地资源的社会经济构成要素.pptx(9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的要求目的要求123453.1.1 3.1.1 人类文明(发展)与土地资源人类文明(发展)与土地资源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6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1 3.1.1 人类文明(发展)与土地资源人类文明(发展)与土地资源7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1 3.1.1 人类文明(发展)与土地资源人类文明(发展)与土地资源8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1 3.1.1 人类文明(发展)与土地资源人类文明(发展)与土地资源910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2 3.1.2 人地关系及其发展人地关系及其发展11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2 3.1.2 人地关系及其发展人
2、地关系及其发展12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2 3.1.2 人地关系及其发展人地关系及其发展 13 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14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2 3.1.2 人地关系及其发展人地关系及其发展15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2 3.1.2 人地关系及其发展人地关系及其发展16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2 3.1.2 人地关系及其发展人地关系及其发展环境感知论环境感知论(environmental perceptionism) 不同的环境感知成为人们对环境进行解释、判断和选择不同的环境感知成为人们对环境进行解释、判断和选择的依据,从而导致对环境进行利用、
3、改造的决策不同。的依据,从而导致对环境进行利用、改造的决策不同。文化决定论文化决定论(cultural determinism)人对地的影响和利用程度取决于文化发展的程度,人对地的影响和利用程度取决于文化发展的程度,人类的文化可以改变自然。人类的文化可以改变自然。“天人合一天人合一”观观 认为人与自然处于一个整体中,天人关系是由自然规律认为人与自然处于一个整体中,天人关系是由自然规律联系的,人与环境之间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联系的,人与环境之间不是对立而是统一的。 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2 3.1.2 人地关系及其发展人地关系及其发展协调论协调论是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思想,它是由众多科
4、学家的提倡是一种新型的人地关系思想,它是由众多科学家的提倡而逐步深化和被公认的。它主张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而逐步深化和被公认的。它主张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速度同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协调起来。速度同自然环境和资源的保护协调起来。现代可持续人地关系理念现代可持续人地关系理念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2 3.1.2 人地关系及其发展人地关系及其发展19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2 3.1.2 人地关系及其发展人地关系及其发展20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2 3.1.2 人地关系及其发展人地关系及其发展 。 两种极端都是把两种极端都是把“人人”和和“地地”简化为因果链的两简化为
5、因果链的两端,没有反映出真正的端,没有反映出真正的“人地关系人地关系”。 21 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2 3.1.2 人地关系及其发展人地关系及其发展22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2 3.1.2 人地关系及其发展人地关系及其发展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3 3.1.3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伦理与感知 在我国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伦理的解释是:“”。是研究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环境之间在互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和准则,指一定社会的基本人际关系规范及其相应的道德原则 23 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3 3.1.3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伦理与感知3.1
6、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3 3.1.3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伦理与感知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3 3.1.3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伦理与感知26 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3 3.1.3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伦理与感知27 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3 3.1.3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伦理与感知28 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3 3.1.3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伦理与感知29 对自然影响的关系研究范围人类中心主义生态伦理学间接的人类生态伦理学直接的人类、动物、植物、其他自然界以及未来人类等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3 3
7、.1.3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伦理与感知30 31 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3 3.1.3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伦理与感知32 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3 3.1.3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伦理与感知33 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3 3.1.3 土地资源土地资源伦理与感知伦理与感知34 35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4 3.1.4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 36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4 3.1.4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37p人类是生态系统中占据统治地位的优势物种人类是生态系统中
8、占据统治地位的优势物种。整个。整个土地资土地资源利用过程的持续性都维系于人类行为之上。源利用过程的持续性都维系于人类行为之上。p人类人类是惟一具有反射性意识能力的物种(即增强自己智力是惟一具有反射性意识能力的物种(即增强自己智力的自觉性的能力)的自觉性的能力)p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已经形成了社会化的大规模生产人类对土地资源的利用,已经形成了社会化的大规模生产力,掌握了大量科学技术,具有全球规模。力,掌握了大量科学技术,具有全球规模。p人类人类与土地资源的利用是通过能量这个重要中介来联系的,与土地资源的利用是通过能量这个重要中介来联系的,大多数的能量都来自化石材料,某些也来自矿物和岩石大多数的
9、能量都来自化石材料,某些也来自矿物和岩石。p人类活动总是趋于通过对生物演替过程的干预来减少生物人类活动总是趋于通过对生物演替过程的干预来减少生物多样性,人类干预呈现螺旋形上升多样性,人类干预呈现螺旋形上升。p人类滥用土地资源权,会导致土地资源生态系统的崩溃人类滥用土地资源权,会导致土地资源生态系统的崩溃。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4 3.1.4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38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4 3.1.4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39对地貌的改变对地貌的改变p 形成人工地貌:大规模开采形成人工地貌:大规模开采p 水库水库和
10、和梯田:防洪、养殖、灌溉梯田:防洪、养殖、灌溉对水资源影响对水资源影响p 有利影响:水利灌溉,建立大坝有利影响:水利灌溉,建立大坝p 不利影响:水体污染和浪费,水利工程的负作用,超不利影响:水体污染和浪费,水利工程的负作用,超量采地下水量采地下水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4 3.1.4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4041对生物影响对生物影响p 天然生态系统天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培育农作物满足需要人工生态系统,培育农作物满足需要p 通过捕食、毒杀改变局部环境,降低生物多样性通过捕食、毒杀改变局部环境,降低生物多样性p 对森林、草原等的利用和破坏对森林、草原等的
11、利用和破坏对土壤影响对土壤影响p 有利影响:耕作和育肥,增加肥力有利影响:耕作和育肥,增加肥力p 不利影响:土壤侵蚀和不利影响:土壤侵蚀和次生次生盐碱化、土壤污染盐碱化、土壤污染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4 3.1.4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42人类对土地人类对土地生态系统开发利用表现生态系统开发利用表现在开垦、放牧、砍伐在开垦、放牧、砍伐森林、采矿等几个方面。总之,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促进森林、采矿等几个方面。总之,合理的开发利用可促进生态系统的更新和正向演替,反之就会造成生态环境恶生态系统的更新和正向演替,反之就会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破坏生态平衡,人类将受到自然
12、的惩罚化,破坏生态平衡,人类将受到自然的惩罚 。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4 3.1.4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43土地垦殖是把土地自然生态系统转化为农田生态系统,土地垦殖是把土地自然生态系统转化为农田生态系统,改变了土壤系统中的各种水热条件和物质循环,对土壤改变了土壤系统中的各种水热条件和物质循环,对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产生影响,也可能产生间接影响,如土壤动物和微生物产生影响,也可能产生间接影响,如土壤酸碱化等。酸碱化等。不合理的土地垦殖,会严重地破坏植被、加重土壤侵不合理的土地垦殖,会严重地破坏植被、加重土壤侵蚀、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次生盐渍化等使得蚀、
13、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次生盐渍化等使得土地生态系统退化。土地生态系统退化。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4 3.1.4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44合理的放牧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更新和正合理的放牧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更新和正向演替,不会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向演替,不会导致草原生态系统的退化。不合理的放牧,会导致草丛变矮、覆盖不合理的放牧,会导致草丛变矮、覆盖度降低、物种减少、杂草毒草增多,优度降低、物种减少、杂草毒草增多,优良牧草减少等,导致环境恶化,出现沙良牧草减少等,导致环境恶化,出现沙化、盐渍化等现象。化、盐渍化等现象。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4
14、 3.1.4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45一是,森林采伐后林地裸露,改变了原有一是,森林采伐后林地裸露,改变了原有生境。生境。二是,减弱了截留雨水功能,造成水土二是,减弱了截留雨水功能,造成水土流失的发生。流失的发生。三是,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三是,局部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减少。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4 3.1.4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46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很多,如土地破坏、生采矿对环境的影响很多,如土地破坏、生态环境改变、人类健康和社区安全带来威态环境改变、人类健康和社区安全带来威胁等。采矿后的生态环境重建任务很
15、艰巨。胁等。采矿后的生态环境重建任务很艰巨。采矿活动的环境影响及其机制非常复杂,采矿活动的环境影响及其机制非常复杂,不仅取决于开采矿物的种类、采矿方法、不仅取决于开采矿物的种类、采矿方法、采掘机械的选用,还取决于矿山周围的自采掘机械的选用,还取决于矿山周围的自然地理特征、社会文化环境等。然地理特征、社会文化环境等。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4 3.1.4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47采矿活动分为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采矿活动分为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地下开采:常引起地层的变形、裂缝、甚地下开采:常引起地层的变形、裂缝、甚至地层坍塌,进而造成地下水系被破坏,至地层坍塌
16、,进而造成地下水系被破坏,土壤侵蚀恶化,地表景观格局发生改变。土壤侵蚀恶化,地表景观格局发生改变。严重地将危害建筑物的安全,影响人类正严重地将危害建筑物的安全,影响人类正常生活生产。常生活生产。露天开采:直接毁坏地表土层和植被。露天开采:直接毁坏地表土层和植被。3.1 人类与土地资源利用3.1.4 3.1.4 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人类活动对土地资源的影响48u 工业革命以来,以工业革命以来,以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为目标,以为目标,以工业化为主要工业化为主要内容的发展方式内容的发展方式是以消耗大量资源为代价的;是以消耗大量资源为代价的;u 工业化加快了耕地、淡水、环境等资源的消耗,建设工业化加快
17、了耕地、淡水、环境等资源的消耗,建设用地占用农地资源速度递增;用地占用农地资源速度递增;u 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效率,成为当前研究热点。资源效率,成为当前研究热点。3.2 经济与土地资源利用3.2.1 3.2.1 经济结构与土地资源经济结构与土地资源493.2 经济与土地资源利用3.2.1 3.2.1 经济结构与土地资源经济结构与土地资源u 农业生产依赖耕地资源农业生产依赖耕地资源耕地资源重要性耕地资源重要性u 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指指出出2020年国内粮食产量达
18、到年国内粮食产量达到5450亿亿kg;u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至至2020年年耕地保护面积为耕地保护面积为18.05亿亩;亿亩;u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20)至至2015年农田年农田整治面积应达整治面积应达0.2亿公顷。亿公顷。耕地耕地资源资源锐减锐减50u 耕地资源锐减耕地资源锐减51u 耕地资源锐减耕地资源锐减-河北满城县河北满城县2014年年3月满城月满城县某村早春时县某村早春时节,节,2000亩耕亩耕地无一块麦田地无一块麦田承诺采沙后恢复承诺采沙后恢复耕地耕地,开始,开始毁地挖沙毁地挖沙,若农民未同意,就周,若农
19、民未同意,就周边边挖沟挖沟,甚至甚至盗盗采,慢慢侵蚀采,慢慢侵蚀,农民迫于无奈在获得少量补,农民迫于无奈在获得少量补偿后卖地,大片偿后卖地,大片的耕地变成了的耕地变成了沙场沙场寻求政府?寻求政府?官商勾结,土地财政官商勾结,土地财政523.2 经济与土地资源利用3.2.1 3.2.1 经济结构与土地资源经济结构与土地资源u 土地资源不断由农用地转为工业、矿业、城镇基础设土地资源不断由农用地转为工业、矿业、城镇基础设施、居民点施、居民点u 工业用地占土地供应总量的工业用地占土地供应总量的60%-80%,多数城市工,多数城市工业用地突破规划指标业用地突破规划指标15%-20%u 各各类工业区圈占土
20、地类工业区圈占土地533.2 经济与土地资源利用3.2.1 3.2.1 经济结构与土地资源经济结构与土地资源空心村543.2 经济与土地资源利用3.2.1 3.2.1 经济结构与土地资源经济结构与土地资源553.2 经济与土地资源利用3.2.1 3.2.1 经济结构与土地资源经济结构与土地资源产业结构演变引起土地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重新分配,产业结构演变引起土地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重新分配,引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引起土地利用结构变化u 前工业化阶段前工业化阶段: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农用地为主:第一产业比重较大,农用地为主u 工业化进程加快工业化进程加快:农用地递减,城镇、工矿用地扩大:农用地递减,城镇
21、、工矿用地扩大u 后工业化社会后工业化社会:工业用地增长稳定,交通、居住、旅:工业用地增长稳定,交通、居住、旅游用地持续增加游用地持续增加结果结果建设用地大幅建设用地大幅增加增加563.2 经济与土地资源利用3.2.1 3.2.1 经济结构与土地资源经济结构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是指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u 减少土地资源绝对使用量减少土地资源绝对使用量:一产下降、二三产比例上一产下降、二三产比例上升,增加土地收益,减少土地升,增加土地收益,减少土地使用量使用量
22、u 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配置效率效率:产出效率高的产业配置在城:产出效率高的产业配置在城市中心区,反之,向边缘分散市中心区,反之,向边缘分散u 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产出效率提高城市土地资源的产出效率:技术创新的作用,提:技术创新的作用,提高产出高产出结果结果土地资源充分土地资源充分利用利用573.2 经济与土地资源利用3.2.2 3.2.2 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资源粗放增长粗放增长:单纯依靠生产要素大量投入和扩张 ,即通过扩大生产场地,增加机器设备,增加劳动力等来实现经济增长,称外延型增长方式。u 能源资源的消耗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度能源资源的消耗速度超过了经济增长速
23、度。u 能源资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品的能耗普遍高于世界平能源资源利用率低,单位产品的能耗普遍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均水平。u 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产业、产品趋同现象严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导致的产业、产品趋同现象严重。583.2 经济与土地资源利用3.2.2 3.2.2 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资源集约增长:在:在生产规模不变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生产规模不变的基础上,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工艺,改进机器设备、加大科技含量方式含量方式来增加产量来增加产量,又又称内涵型增长方式。称内涵型增长方式。u 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
24、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增长长u 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益较高较高u 改变城市用地扩展模式,盘活存量土地市场改变城市用地扩展模式,盘活存量土地市场593.2 经济与土地资源利用3.2.2 3.2.2 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资源计划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又称指令型经济,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是对生产、资源分配以及产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品消费事先进行计划的经济体制体制。u 土地资源无偿划拨给企业土地资源无偿划拨给企业和其他单位使用,不存在和其他单位使用,不存在土地要素价格,建设用地土地要素价格,建
25、设用地通过向农民征地获得通过向农民征地获得u 国家强制征用国家强制征用u 无法实现再配置效率的改无法实现再配置效率的改进进603.2 经济与土地资源利用3.2.2 3.2.2 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资源市场经济:自由市场经:自由市场经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及销售完全由自由市场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的自由价格机制所引导。u 通过价格杠杆实现土通过价格杠杆实现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地资源优化配置u 城市国有土地有偿使城市国有土地有偿使用用u 严禁强征土地严禁强征土地u 一定程度的政府调控,一定程度的政府调控,避免土地投机避免土地投机613.2 经济与
26、土地资源利用3.2.2 3.2.2 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资源经济发展水平与土地资源经济快速发展水平下:耕地锐减;建设用地递增经济快速发展水平下:耕地锐减;建设用地递增u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阶段:1970-1978,经济发展以农,经济发展以农业为主,耕地后备资源丰富业为主,耕地后备资源丰富u 进一步发展阶段:进一步发展阶段:1978-1992,非农产业比重增加,非农产业比重增加,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减少严重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耕地减少严重u 高速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长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产业结增长阶段:经济增长由粗放向集约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占用量
27、减少构升级,土地利用率提高,耕地占用量减少合理、高效、集约利用土地,将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的合理、高效、集约利用土地,将经济发展与土地资源保护的“两两难难”“两全两全”623.2 经济与土地资源利用3.2.3 3.2.3 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城市化城市化:伴随:伴随着工业化着工业化进程推进进程推进和社会和社会经济发展,经济经济发展,经济和人口分布重心向城市转移,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和人口分布重心向城市转移,城市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强化的过程。活中的作用逐渐强化的过程。u 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趋势和表现特征是人类社会的必然趋势和表现特征u 内涵即为城市的发展壮大内涵即为城
28、市的发展壮大u 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城市土地呈现外我国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城市土地呈现外延扩张延扩张63城市化景观发展的空间表现形态有两种类型:城市化景观发展的空间表现形态有两种类型:u大片大片的农田转变为非农业土地利用形态;的农田转变为非农业土地利用形态;u原有原有的城市土地利用趋于高度化。的城市土地利用趋于高度化。3.2 经济与土地资源利用3.2.3 3.2.3 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城市化不可避免,城市化不可避免,是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是优化城乡结构,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会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u 优点优点:吸收农村剩
29、余劳动力,改善农村景观结构,缩小城乡: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农村景观结构,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差距,实现城乡融合;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等利用效率等;u 缺点缺点:乱占土地,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造成大量失地农民,:乱占土地,对粮食安全构成威胁;造成大量失地农民,对社会稳定埋下对社会稳定埋下隐患。隐患。643.2 经济与土地资源利用3.2.3 3.2.3 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城市化与土地资源u 城市用地总量失控,耕城市用地总量失控,耕地锐减地锐减:城市用地规模:城市用地规模膨胀,占用周边优质耕膨胀,占用周边优质耕地地u 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低
30、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低下下:外延式发展,城市:外延式发展,城市“摊大饼摊大饼”u 土地利用结构失土地利用结构失衡:工衡:工业用地比例较大业用地比例较大u 土地生态系统土地生态系统恶化:恶化:使使用效率低,绿化面积少用效率低,绿化面积少653.2 经济与土地资源利用3.2.3 3.2.3 城市化与土地资源城市化与土地资源u 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制定科学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生态合理性、:生态合理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持续性经济可行性和社会可持续性u 注重城市内涵发展注重城市内涵发展: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城市化进程与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发展相协调,形成大、中、小
31、合理城镇体系发展相协调,形成大、中、小合理城镇体系u 推动乡镇企业适当集中推动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发挥集聚效应:发挥集聚效应u 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加强土地整理,注重土地资源内涵加强土地整理,注重土地资源内涵开发开发u 控制建设用地,切实保护耕地:控制建设用地,切实保护耕地:充分挖掘现有耕地潜力,充分挖掘现有耕地潜力,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推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推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66u全球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间经济经济一体化:各国间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性日益加深,各联系和相互依赖性日益加深,各种要素价格呈现逐步趋同的过程种要素价格呈现逐步趋同的过程,各种,各种生产
32、要素都要纳入到整生产要素都要纳入到整个全球经济体系中来重新分配和使用个全球经济体系中来重新分配和使用,对土地资源利用,对土地资源利用带来巨带来巨大影响大影响。u广义全球经济一体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广义全球经济一体化即世界经济一体化3.2 经济与土地资源利用3.2.4 3.2.4 全球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土地资源经济一体化与土地资源 673.2 经济与土地资源利用3.2.4 3.2.4 全球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土地资源经济一体化与土地资源 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和特征经济一体化的形式和特征对土地资源的需求量增加 68加入加入WTO后,各项交流纷纷涌现,各项经济建设日趋后,各项交流纷纷涌现,各项经济建设日趋频繁,
33、加大了对用地的需求,即包括城市土地,又包频繁,加大了对用地的需求,即包括城市土地,又包括农村土地,即涉及到农用地,又涉及到非农用地。括农村土地,即涉及到农用地,又涉及到非农用地。市场配置土地资源的功能增强 加入加入WTO后,境外的多个企业将会大量涌入国内,各后,境外的多个企业将会大量涌入国内,各企业间将在土地资源的争夺上产生激烈竞争,只有通企业间将在土地资源的争夺上产生激烈竞争,只有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才可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全球优化配过市场竞争机制,才可能实现土地资源的全球优化配置。置。3.2 经济与土地资源利用3.2.4 3.2.4 全球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土地资源经济一体化与土地资源 促进土地资源
34、利用集约化,推进城市化进程69加入加入WTO后,一是,通过对不同产业产生的冲击,促后,一是,通过对不同产业产生的冲击,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导致土地利用结构的重新组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从而导致土地利用结构的重新组合;二是,通过自由竞争,促进企业不断改进经营管合;二是,通过自由竞争,促进企业不断改进经营管理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导致土地管理机制、利理方式,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导致土地管理机制、利用方式的改进,特别是土地利用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将用方式的改进,特别是土地利用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将会不断提高。会不断提高。3.2 经济与土地资源利用3.2.4 3.2.4 全球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土地资源经济一体化
35、与土地资源 70u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市场不适应:土地利用结构与土地市场不适应:土地利用规划未考虑市场和土地利用规划未考虑市场和竞争因素竞争因素u现有国有企业用地处置方式不适应:现有国有企业用地处置方式不适应:国有土地无偿划拨和有偿国有土地无偿划拨和有偿使用并存,未形成公开、公平竞争环境使用并存,未形成公开、公平竞争环境u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适应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适应:农村土地产权模糊,成为当地财政:农村土地产权模糊,成为当地财政来源来源u农业产业机构不适应农业产业机构不适应:用地结构安排和种植制度选择盲目:用地结构安排和种植制度选择盲目u农业生产规模不适应农业生产规模不适应:规模较小,缺乏竞争力
36、:规模较小,缺乏竞争力3.2 经济与土地资源利用3.2.4 3.2.4 全球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土地资源经济一体化与土地资源 71u编制适应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适应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考虑产业结构考虑产业结构的影响的影响u明晰土地产权:明晰土地产权:尤其是农村土地产权尤其是农村土地产权u建立土地有形市场建立土地有形市场:明确土地产权交易:明确土地产权交易u加强农地储备加强农地储备:政府调控补贴:政府调控补贴u改革土地税收体系改革土地税收体系:实现土地收益的合理配置:实现土地收益的合理配置u建立土地信息化体系建立土地信息化体系:便于土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土地利用:便于
37、土地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土地利用和决策水平和决策水平3.2 经济与土地资源利用3.2.4 3.2.4 全球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土地资源经济一体化与土地资源 723.3 制度与土地资源利用3.3.1 3.3.1 土地制度与土地制度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7374753.3 制度与土地资源利用3.3.1 3.3.1 土地制度与土地制度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7677783.3 制度与土地资源利用3.3.1 3.3.1 土地制度与土地制度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793.3 制度与土地资源利用3.3.1 3.3.1 土地制度与土地制度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803.3 制度与土地资源利用3.3.1 3.3.1 土地制度与土
38、地制度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813.3 制度与土地资源利用3.3.1 3.3.1 土地制度与土地制度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823.3 制度与土地资源利用3.3.1 3.3.1 土地制度与土地制度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833.3 制度与土地资源利用3.3.1 3.3.1 土地制度与土地制度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843.3 制度与土地资源利用3.3.1 3.3.1 土地制度与土地制度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853.3 制度与土地资源利用3.3.1 3.3.1 土地制度与土地制度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863.3 制度与土地资源利用3.3.1 3.3.1 土地制度与土地制度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873.3 制度与土地
39、资源利用3.3.1 3.3.1 土地制度与土地制度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883.3 制度与土地资源利用3.3.1 3.3.1 土地制度与土地制度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893.3 制度与土地资源利用3.3.2 3.3.2 文化与文化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903.3 制度与土地资源利用3.3.2 3.3.2 文化与文化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913.3 制度与土地资源利用3.3.2 3.3.2 文化与文化与土地资源土地资源 923.3 制度与土地资源利用3.3.3 3.3.3 土地资源特性土地资源特性933.3 制度与土地资源利用3.3.3 3.3.3 土地资源特性土地资源特性943.3 制度与土地资源利用3.3.3 3.3.3 土地资源特性土地资源特性953.3 制度与土地资源利用3.3.3 3.3.3 土地资源特性土地资源特性963.3 制度与土地资源利用3.3.3 3.3.3 土地资源特性土地资源特性1. 人类发展与土地资源利用的关系是什么?2. 如何解决城市化过程中的土地利用问题?3. 土地制度对土地资源的利用有哪些作用?4. 如何理解土地资源文化差异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课堂小结及课后思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