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三章-第三节电子课件.pptx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三章-第三节电子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三章-第三节电子课件.ppt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三章第三章 唐宋文学理论批评唐宋文学理论批评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第一节 概述:三教融合与文论多元 第二节 “风雅比兴”与“有为而作” 第三节 兴象、味外之旨 第四节 诗法与妙悟 第三节第三节 兴象兴象、味外之旨、味外之旨 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第三节第三节 兴象、味外之旨兴象、味外之旨 一、“兴”与“兴象” 二、“意境”与“思与境偕” 三、“滋味”与“味外之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一、一、“兴兴”与与“兴象兴象” 滋味和兴象,在唐代诗学中是具有标志性和普遍性的范畴。兴象之“兴”,缘于中国先秦诗学中的比兴,也成为后来的“感兴”之兴。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兴是作家受到外物的触发,唤起了内心的情感,从而
2、引起创作的冲动。其中有这样几个要素:一是要有外物的触发,也即“感物”;二是这种感发的偶然性或随机性,而非预先立意,刻意为之;三是主体情感的唤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兴者,起也。起情,故兴兴者,起也。起情,故兴体以立。体以立。”刘勰刘勰文心文心雕龙雕龙比兴比兴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兴象”由唐代诗论家殷璠最早提出,是唐代诗论中独特的范畴,有明显的时代色彩。“兴象”揭示了意象的发生方式,可以纳入审美意象的范畴序列,是中国文论的感兴美学传统的必然产物。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有雅体、野体、鄙体、俗体。编纪者能体、野体、鄙体、俗体。编纪者能审鉴诸体,安
3、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审鉴诸体,安详所来,方可定其优劣,论其取舍。至如曹、刘诗多直劣,论其取舍。至如曹、刘诗多直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或十致,语少切对,或五字并侧,或十字俱平,而逸驾终存。然挈瓶庸受字俱平,而逸驾终存。然挈瓶庸受之流,责古人不辨宫商,词句质素,之流,责古人不辨宫商,词句质素,耻相师范。于是攻乎异端,妄为穿耻相师范。于是攻乎异端,妄为穿凿,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凿,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轻艳。虽满箧笥,将何用象,但贵轻艳。虽满箧笥,将何用之?之?”殷璠殷璠河岳英灵集叙河岳英灵集叙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兴象是意象的一种,就是按照“兴”这种方式产生和结构的意象。兴象是由
4、感兴而得的意象,“兴”是“象”的发生机制,“象”是“兴”的产物。由兴而生象,是意象的一种基本类型,也是中国古代的意象学说发展到唐代、由唐诗体现出来的必然产物。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二、二、“意境意境”与与“思与境偕思与境偕” “意境”是中国古代美学中最为重要的范畴之一。尤其是在中国新时期的美学与文艺学研究中,取代了“典型”说而成为核心的审美范畴。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作为文艺理论的范畴,“意境”最早出现于唐代。传为王昌龄所作的诗格一书中提出: 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诗有三境。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绝
5、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意境”是“诗之三境”之一,与“物境”“情境”并列。“物境”更多的是自然景物的描绘,同时包含着诗人的创造,具有颇为鲜明的内在视像;“情境”更多的是将诗人的情感伸张渗透于诗歌境界之中,使读者受到情感上的强烈感染;“意境”则是在前二者的基础之上道出人生和宇宙的真谛,从而使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文学 理论 批评 第三 节电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