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第五章-民间节俗)ppt课件.pptx
《传统文化(第五章-民间节俗)ppt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文化(第五章-民间节俗)ppt课件.ppt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民间节俗传统文化壹新春佳节第一节壹“新年到,真热闹,大红灯笼墙头挂,倒贴的福字门上挂。爆竹声声震大地,绚丽的烟花冲云霄。小朋友穿着新衣蹦蹦跳,大人们看着孩子乐呵呵。”百节年为首,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在这一天,伴随着阵阵鞭炮声,孩子们穿着新衣服不约而同站在摞好的年柴前,一边架着年火,一边看着漂亮的烟花在天空中绚丽绽放。传承经典最怀念的,还是小时候过的年。早起拉开窗帘举目望去,一夜之间,外面已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今年冬天雪下得少,似乎缺了一点气氛。这场雪的到来,提示着人们,年已经不远了。是啊,又要过年了,甚至能看到被大雪压弯的树枝也在抖动着春的喜悦。过年过年,在感觉中已经有些遥远,甚至
2、没有太多的期盼。在繁忙的都市里,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年味越来越淡,有的时候马上过年了,才想起来。最令自己怀念的,还是小时候过的年,虽然那是些久远的回忆,但一切又都是那样鲜活。我的老家在农村。过年一到腊月,年的气氛就浓起来了。在村里的供销社,购年货的人络绎不绝。那些传统的年画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想起来是依然漂亮,那厚厚的纸,散发着油墨的芳香,在幼小的心灵里,已经把它当作是年的象征。过年大年三十中午吃完饭后,家家户户开始熬糨糊,为贴对联做准备。人们先撕去旧对联,然后分工合作:孩子们递糨糊,大人用刷子把糨糊刷到门框两边。每到此时大人都会对孩子们进行一个小小的考验:区分上下联。每当孩子们拿错的时
3、候,大人总会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们:“错了,错了,你看这副联的最后一个字是什么?三四声,是上联;一二声,是下联,慢点慢点,不着急。”“快看,看我拿对了吗?”“这次,对了,真棒!”到处充满了人们的欢声笑语。旁征博引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着青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恶无比。年长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便下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到了除夕,大家都离家躲避年兽的伤害,并把这称为“过年”。某年除夕,从外村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人们正忙着封窗锁门、收拾行装,到处是一片匆忙恐慌的景象,没有人关心这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妇包了饺子请老人吃,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为了报答老妇的好心,老人告诉她年兽最怕
4、红色、火光和炸响,叮嘱她穿红衣,在门上张贴红纸,点上红烛,在院内燃烧竹子发出炸响。相关链接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发现村中灯火通明,它的双眼被刺眼的红色逼得睁不开,又听到有人家传来响亮的爆竹声,于是年兽浑身战栗着逃走了。从此人们知道了赶走年兽的方法。每到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恭贺对方躲过了年兽的肆虐。后来这个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相关链接贰春景清明第二节贰“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说起清明,很多人都会吟诵起杜牧的清明。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描绘出了春暖花开又斜雨袭人的清明节
5、,人们无言奔走,追思祭奠逝去亲人的场景。生者寻根,叶落归根。感念天地,祈福农桑,于反哺天地万物之间,亦不忘慎思追远,感恩故人。传承经典清明例行扫墓。扫墓照理是悲哀的事。所以古人说:“鸦啼雀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又说:“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然而在我幼时,清明扫墓是一件无上的乐事。人们借佛游春,我们是“借墓游春”。清明三天,我们每天都去上坟。第一天,寒食,下午上“杨庄坟”。杨庄坟离镇五六里路,水路不通,必须步行。老幼都不去,我七八岁就参加。茂生大伯挑了一担祭品走在前面,大家跟他走,一路上采桃花,偷新蚕豆,不亦乐乎。清明到了坟上,大家息足,茂生大伯到附近农家去,借一只桌子和两只条
6、凳来,于是陈设祭品,依次跪拜。拜过之后,自由玩耍。有的吃甜麦塌饼,有的吃粽子,有的拔蚕豆梗来作笛子。蚕豆梗是方形的,在上面摘几个洞,作为笛孔。然后再摘一段豌豆梗来,装在这笛的一端,笛便做成。指按笛孔,口吹豌豆梗,发音竟也悠扬可听。可惜这种笛寿命不长。拿回家里,第二天就枯干,吹不响了。清明祭扫完毕,茂生大伯去还桌子凳子,照例送两个甜麦塌饼和一串粽子,作为酬谢。然后诸人一同在夕阳中回去。杨庄坟上只有一株大松树,临着一个池塘。父亲说这叫作“美人照镜”。现在,几十年不去,不知美人是否还在照镜。闭上眼睛,情景宛在目前。正清明那天,上“大家坟”。这就是去上同族公共的祖坟。坟共有五六处,须用两只船,整整上一
7、天。同族共有五家,轮流作主。白天上坟,晚上吃上坟酒。这笔费用由祭田开销。清明祖宗们心计长,恐怕子孙不肖,上不起坟,叫他们变成饿鬼。因此特置几亩祭田,租给农民。轮到谁家主持上坟,由谁家收租。雇船办酒之外,费用总有余裕。因此大家高兴作主。而小孩子尤其高兴,因为可以整天在乡下游玩,在草地上吃午饭。船里烧出来的饭莱,滋味特别好。因为,据老人们说,家里有灶君菩萨,把饭菜的好滋味先尝了去;而船里没有灶君菩萨,所以船里烧出来的饭菜滋味特别好。清明清明节植树的习俗,发端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关于清明戴柳插柳,有三种传说。最古老的传说中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稍晚点的传
8、说与介子推有关。更晚点的传说是唐太宗赐给大臣柳圈,以示赐福驱疫。这三种说法有一点是相通的,那就是都相信柳枝具有灵性,可以避邪。旁征博引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相关链接叁阳盛端午第三节叁“五月五,端午到,家家门上插
9、艾蒿。驱虫辟邪最重要,五色脖索身上绕。娘大给孩戴香囊,旮低旮旯抹雄黄。软米粽,江米粽,除了吃还互相送。炸油糕,煮麻糖,街坊邻居都尝尝。吃饱喝足一拨来手,去看丹河赛龙舟。”孩子们拿着艾草,唱着儿歌,争抢着戴五线绳。传承经典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贴符。这符是城隍庙送来的。城隍庙的老道士还是我的寄名干爹,他每年端午节前就派小道士送符来,还有两把小纸扇。端午的鸭蛋符送来了,就贴在堂屋的门楣上。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传统文化 第五 民间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