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论概览(第二版) 第一章 课件.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方文论概览(第二版) 第一章 课件.ppt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西方文论概览(第二版)国家级精品课程教材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新编21世纪中国语言文学系列教材第一编 古希腊至新古典主义时代第一章第一章 古希腊早期的文艺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思想第一节 古希腊早期文艺思想中的重要概念第二节 前柏拉图时代的美学和文论本章概要 本章分为两节,第一节以 “美”“艺术”“摹仿”“净化”“宣泄”等古希腊早期文艺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为线索,帮助学习者了解古典西方文论之问题领域的由来。 第二节的基本知识点则包括毕达哥拉斯学派基于宇宙观念的文论思想,赫拉克利特 “对立产生和谐”的学说,德谟克里特对于 “摹仿”概念的重构,智者学派关于 “美的相对性”和“艺术幻觉”的论述,苏
2、格拉底对美的普遍性、美的目的性等问题的影响,小苏格拉底学派的三种延伸及其文论意味。第一节古希腊早期文艺思想中的重要概念一、关于 “美” 柏拉图 理想国当中的一个著名论题,是要将诗歌 “从我们的城邦里驱逐出去”。而为 了不让诗人责怪哲学家 “过于简单粗暴”,他承认 “哲学和诗歌之间的争吵古已有之”。就其要里,文学与哲学之所以有此一争,是因为诗人和哲学家都相信唯有自己才能解释世界、把握 真理。可见,从最古老的意义上说,文学并不只是要提供审美的享受,古希腊文学犹如希伯来 人的 圣经一样,包含着远古初民全部的历史、伦理、教化,包含着他们对于世界的全部想 象和认识。也许只有在这时,诗人才可能像雪莱 诗之
3、辩护所说,兼具先知和立法者的 职能。 乃至后世有许多学者认为:西方的美学和文论,就产生于诗歌与哲学之争;而 “文学批评 在西方诞生之时”,甚至可能是 “希望文学消失”,正如 “柏拉图对荷马的最大不满,就是荷马 的存在”。基于这样的背景,早期希腊人对 “美”的界说,是相当宽泛的。一、关于 “美” 在种种理解的基础上,逐渐出现了专指艺术的美。它在诗歌的意义上可以翻译为魅力 (),在造型艺术的领域就成为对称 (),从修辞学的角度则被称作和谐 ()。 因此可以说,希腊人后来对文学艺术之美的不同讨论,都已经潜在于他们最初的 “美”的概念之中。二、关于 “艺术” 希腊文的 “艺术”(),显然含有 “技术”
4、()的意味,它泛指人类的创造活 动,所以建筑、木工、纺织等等本来就是 “艺术”的一部分;而现代意义上的 “艺术”,在欧 洲语言中常常要以 “美的艺术”来表达 (比如英文的)。与之相应,我们可以发现,直 至亚里士多德关于 “技术摹仿自然”的讨论,其对 “技术”的具体例证其实是 “绘画”、 “音 乐”和 “文法”。 因此,据说古希腊人是根据耗费体力的程度来分别艺术高下的。比如耗费体力较少的音 乐,被认为是 “自由的艺术”;多受劳役之苦的雕塑、建筑 (起初甚至包括绘画),则属于 “奴 隶的艺术”。后来普罗提诺和黑格尔都曾以 “理性投入”的多少来评价艺术,与此一脉相承。 值得注意的是,希腊人创造了辉煌
5、的艺术,却并没有创造出足以概括其艺术活动的完备概 念。二、关于 “艺术”三、关于 “摹仿” 在古希腊的思辨哲学肇始之时,宇宙论、心理学以及对人类创造活动的研究被认为是三大分支。其中的核心问题,就是试图描述一种包罗万象的统一秩序。一切都应当是这一秩序的体现。于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 (人性、理想、道德),也被对应于宇宙元素的活动和规则。这也许就是赫拉克利特所说的 “人要按照自然而生活”。德谟克里特则将人类称为 “小宇宙”()。文论意义上的摹仿说,显然深深植根于这种宇宙学说和信念。直到德里达,曾经被湮没的 “摹仿”又被再度提起。他认为文学的问题实际上是文学与真理的关系问题,因此西方人关于这一问题的思
6、索最集中地凝聚在 “摹仿”的概念当中。 文学意义上的摹仿 (),最初是指宗教祭祀活动中的一种激情表达。在古代的希腊,诗歌、音乐和舞蹈曾经是三位一体的,其中又常常以舞蹈为核心。所以希腊文 “舞蹈”()是从 “歌队”()衍生而来的。 而当诗歌 (语言)、音乐 (旋律)和舞蹈 (动作)合为一体的时候,为什么以舞蹈为核心?这可能正是由于宗教祭祀活动中的 “摹仿”。四、关于 “净化”或者“宣泄” “净化”( 或者 )又译 “卡塔西斯”,亦即后来弗洛伊德所用的 “宣泄”。净化也是指上述宗教祭祀活动所导致的一种情感作用:通过热烈的歌、舞、乐将内心的激情摹仿出来,灵魂得到解脱,便也得到了净化。灵魂的净化和解脱
7、,被古希腊人视为最重要的生活目的。 问题在于,净化究竟是情感的升华、纯化、完善,还是指情感的释放、排解即宣泄?至少从词源上看, 具有较多的宣泄之意,与其同根的,甚至就是指通便用的泻药。 正如公元至世纪的阿里斯提德所说:“祭祀所表演的舞蹈和歌唱具有一种安慰作 用。”亚里士多德 政治学第卷也谈到 “音乐的一个益处”就是 “情感的释放”:“(我们 观察到某些人)受到宗教旋律的影响,仿佛经历了一场医学的治疗与疏泄 ()。 同样的影响效果也会 (即通过适当的音乐)产生在那些特别容易遭受恐惧和怜悯的感情、或任 何一种感情的人身上。” 这后来成为亚里士多德解说悲剧的重要概念。第二节前柏拉图时代的美学和文论一
8、、毕达哥拉斯学派 毕达哥拉斯学派 ( )大约在公元前世纪兴起,公元前世纪至公元前世纪 得到一些继承发展。 毕达哥拉斯学派将宇宙和世界都简化为数字的秩序,所谓宇宙 ()最初就是指秩 序;或者按照维柯的说法,即是从丑恶的混沌 ()中创作出来的美好的秩序。 在发现了 宇宙秩序之后,便是按照宇宙的秩序建立起人间的规则,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诸如人性和道德 等,也都被对应于宇宙元素的活动和法则。世间万物乃至人本身,也都成为这一秩序的体现。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和文论思想,与其哲学的基础和道德的目的直接相关。就哲学意义 而言,毕达哥拉斯学派最著名的命题就是 “数即宇宙”,即所谓:“万物的本原是一,一是 点,二
9、是线,三是面,四是体;点的并置产生线,线的并置产生面,不同的面组合为体, 所有的物体都由此得到表达。”一、毕达哥拉斯学派 就道德的目的而言,毕达哥拉斯学派将世界化约为数字的秩序,又使这种秩序与人类自身 相关联。人类一旦以主宰宇宙的秩序为规范,一旦按照和谐的比例安排生活,也就能够净化心 灵,最终求得不朽。 至于数字秩序与人类心性的对应,他们不仅从奇与偶、一与多、静与动、直与曲关联 到人类的善恶观念,而且认为 “一”可以代表理性,“二”可以代表意见,“四”可以代表 正义,“八”可以代表爱情等等。 根据宇宙的数字秩序建立人间的道德规范,又以此比之于最能体现数字秩序的艺术形 式音乐,从而 “数即宇宙”
10、就成为人类全部精神活动的共同基础。一、毕达哥拉斯学派 将和谐看作数的安排,即取决于数、尺度以及比例,这种看法深刻地影响了古希腊的艺术 实践和理论,除了毕达哥拉斯学派自己的音乐理论,所谓黄金分割率 、毕达哥拉斯三角 ,也都被认为出自毕达哥拉斯学派。 在这方面,希腊古典时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即著名雕刻家波利克里图斯 ()的 法典起了关键性的中介作用。一、毕达哥拉斯学派 “数即宇宙”的信念,使得 “数学上的恰当排列”被理解为主宰宇宙的法则。这种 “恰当排列”亦即一定的比例或者对称,亦即古希腊人的审美理想和谐。这是肇始于毕达哥拉斯 学派的最根本的美学命题。它对古希腊的绘画、建筑、雕塑等等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11、,尤其是通 过古希腊最早的声学理论,它也影响到一般的美学问题。 从 “天体音乐”到 “灵魂音乐”的学说,有两点特别值得注意: 第一,心灵秩序与宇宙秩序的对应,往往被后世用于解释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愉悦。 第二,人类心灵对宇宙和谐的感应能力,或许可以说明人类为什么能够摹仿宇宙的和谐。 总之,“数即宇宙”的观念使宇宙的和谐延展为道德的和谐、艺术的和谐,从而 “美在于 和谐”得到了理论的说明,成为古希腊美学和文论的奠基性概念。二、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的另一个重要概念是 “逻各斯”()。逻各斯在希腊文当中,含有 “思想”和 “语言”的双重意义。因此古希腊关于 “人是逻各 斯的动物”之说,既可以译为 “人
12、是理性的动物”,也可以译为 “人是语言的动物”。逻各斯 所涵纳的 “思”与 “言”,对于理解世纪的西方文论仍然非常重要。 另外,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 “艺术像是人的自然”之说,其后继者还谈到 “艺术通过摹仿 自然而实现其职责”等等。以至到了德谟克里特那里,早期希腊人的 “摹仿内心激情”、毕达哥拉斯学派的 “摹仿灵魂音乐”,逐渐向 “摹仿自然”的后世意义转化。二、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 (,约公元前约前与之间)的著作只有一些残篇传 世,可以参阅商务印书馆 古希腊罗马哲学 ()一书。他对美学和文论的最主要贡献, 就在于从一种独特的角度深化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和谐说,强调 “对立产生和谐”。 作为一项重
13、要的美学命题,“对立产生和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但是赫拉克利特的 “对立统一”既成为古希腊 “和谐说”的基础,又暗示出一条通向相对主义的思路。 赫拉克利特关于对立统一的另一类讨论,实际上是强调 “主体决定标准”。三、德谟克里特三、德谟克里特 德谟克里特 (,约公元前约前)的著作在公元世纪曾被编为四部, 其中有一些直接涉及美学和文论的文字,比如 论节奏与和谐论诗论好的和坏的发音字 母等等,但是这些作品均已散失。德谟克里特著作的散失可能与柏拉图对他的态度有一定的 关系。 德谟克里特在西方文论史上的意义之一,在于他的理论标志着 “摹仿”概念的一种根本转 变。也许可以说,自德谟克里特以后,西方人所
14、讨论的 “摹仿”才越来越多地是以 “自然”为 对象。三、德谟克里特 德谟克里特所谈论的 “摹仿”同样是 ,但是这里已经没有古代祭祀活动中的 “宣 泄”意义,也不同于毕达哥拉斯学派对 “灵魂音乐”的摹仿,而是在赫拉克利特以 “人的自 然”界说 “艺术”的基础上,更直接地使 “摹仿”转向 “追随自然”的意义。 与此相应,古希腊人所热衷的 “神赐灵感”之说,在德谟克里特这里也变成了一种以 “经 验”为依据的创作论。 对德谟克里特而言, “灵感”只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 “灵感”同样是一种 “自然 物”,却并非神灵所赐。乃至有研究者认为,德谟克里特是第一个否定 “神赐灵感”的人。 正是由于从 经验主义
15、的立场出发,德谟克里特才更关心具体的艺术创作,而非抽象的美学思考,更强调描 述性和归纳式的分析,而不是评判式和演绎式的推理。四、智者学派 智者学派 ()活跃于公元前世纪中叶。他们所关注的最主要问题已经不是宇 宙的秩序,而是更直接的人类生存和精神活动,所以他们较多地探讨了道德、法律、宗教和艺 术问题。智者是当时人们对于那些以教育为生的教师和职业哲学家的称呼。在这一点上,他们 类似于中世纪的经院学者。但与经院学者潜心学术不同,智者们的一个主要工作是教授人们如何在打官司时为自己辩护,这就是他们长于演说和辩论术的原因。 后世认为,智者学派是古希腊学术从自然哲学转向人类哲学的起点。由于智者学派对人本 身
16、的偏重,其美学和文论更强调主观的、相对的、感觉的审美体验。 普罗塔哥拉斯 (,公元前约前,又译普罗泰戈拉)是智者学派的主要 代表。他的主要观点在于对 “美”的相对性之论述。在智者学派看来,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价值、 制度和信仰都是约定俗成的,“真”和 “善”都是相对的, “美”也不例外。 四、智者学派 高尔吉亚 (,约公元前约前)是智者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也是西方文史上第一个讨论 “艺术幻觉”问题的人。高尔吉亚的 “艺术幻觉说”来自他的三个著名的认识 论命题。第一,任何事物都不存在。第二,即使有事物存 在也是不可认识的。第三,即使有可以认识的事物也是不可传达的。基于这样的认识,艺术只能被认为是 “制
17、造幻觉”甚至 “欺骗”。 不过应当注意,高尔吉亚并不是要通过 “幻觉”和 “欺骗”来否定艺术,而且恰好相反, 他相信艺术的价值就在这里。五、苏格拉底五、苏格拉底 智者学派的后期,思辨中的修辞技巧被发展到极致,却并不太在乎思辨的内容究竟是什 么。在这 样的背景下,苏格拉底 (,公元前前)的学说恰好成为一道分界线。他一方 面沿着智者学派的思路,使哲学的兴趣从宇宙、自然更多地转向社会、人生;另一方面又通过 对 “普遍性”的追索,否定了智者学派极端的感觉主义和相对主义。 苏格拉底求 “知”的出发点,就是确认一种被智者学派所排斥的 “普遍性”。这一点以及 苏格拉底的论辩方法,被亚里士多德称为 “苏格拉底
18、的主要贡献”。 “普遍性”的问题对于 “美”乃至一般人类价值的讨论,都是非常重要的。 智者学派关注人本身的生存问题,但是按照他们的相对化辩难, “正义”之类的基本价值 在不同城邦、不同群体中都可以有不同的解释。五、苏格拉底 亚里士多德认为苏格拉底的另一贡献,在于他的论辩方法。这常常包括四个环节:反问、 归纳、诱导和定义。 “反问”即抓住对方谈话中的矛盾,迫使对方承认自己对原以为熟悉的事物一无所知。 “归纳”亦即 “归谬”或者 “证伪”,即对片面的见解层层否定,以接近真理。 “诱导”也称 “助产”,即通过启发和比喻,使对方说出潜藏于内心的想法,从自己心里唤起一 种道德意识。 “定义”就是谈话最后
19、的概括性说明。 亚里士多德将苏格拉底的谈话称作 “一个推论过程” ( )。这一过程 “是将不明确的定义引向明确的定义,或者将个别事例引向对普遍性的关注”。五、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论辩是要揭示真理,而最终的真理则在于 “善本身”()。“善本身”在社会人生之中的落实,则是 “道德”。这样,以 “善”为世界的本原, 从 “道德”指向现世人生,又用 “知识”解释 “道德”,最终构成了苏格拉底的 “三个乐观主 义公式”:知识即道德,无知即罪恶,道德即幸福。 苏格拉底认为:“伦理要求所直接引向的,是揭示普遍、稳定的道 德法则。”由此关联到文学艺术,则被认为是一种典型的功用论。 这样,传统的 “和谐”被苏格
20、拉底分作两种不同的标准。第一种是一般而言的合适比例, 这是抽象意义上的美,是客观的和谐;第二种才是针对一个具体对象及其特定功用而言的合适比例,这是具体的美的对象,是主观的和谐。第一种和谐写作,即 “对称”;第二种 和谐写作,意思是不合客观比例但是能满足主体的需求。六、小苏格拉底学派 小苏格拉底学派 ( )是后世对麦加拉学派 ( )、 库兰尼学派 ( )、犬儒学派 ( )的称谓。其意思并不 是说这些后继者承袭了苏格拉底学说,而是说他们各自都是将苏格拉底的思想在某一特定的方 向上加以延伸。 如果说 “善”的思辨导致了 “道德”的丢弃,那么这恰好是库兰尼学派 “善即快乐”原则 的出发点。他们的推论是
21、:知识来自感觉;而如果我个人的感觉是我实际行为的准则,那么行 为的结果就应当是获得快乐的感觉;所以 “快乐就是生活的目的”,快乐就是 “善”。六、小苏格拉底学派 犬儒学派对 “善”的解释,似乎又回到苏格拉底的人间道德,但是他们寻求道德的途径不 是 “知识”,而是极端的自我限制。 从小苏格拉底学派各自选择的路径来看,纯粹思辨、感官快乐或者修身禁欲都不能将他们 带往苏格拉底的 “至善”。“善”能否落实于现世,“善”的脆弱究竟如何解决,这成为柏拉图 所要处理的问题。 在思想脉络上,小苏格拉底学派的如上探讨通过晚期希腊的怀疑主义、伊壁鸠鲁主义、斯 多葛主义,与后来的基督教观念达成了某种衔接。就文论方面的意义而言,麦加拉学派的 “思 辨论”同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美学观相联系,甚至在世纪的阅读理论中仍然可以找到某些 逻辑痕迹。库兰尼学派的 “感觉论”主要关联于后世种种强调审美快适的学说。犬儒学派的 “无待论”则可以视为艺术教化、艺术救世等观念的先声。章末总结【关键概念】 对称、和谐、摹仿、净化、宣泄、数即宇宙、灵魂音乐、对立产生和谐、逻各斯、人的自 然、摹仿自然、美的相对性、人是万物的尺度、艺术幻觉、普遍性、善本身 【思考题】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 “数即宇宙”与 老子易经的相似论说,区别何在? “人是万物的尺度”能否被理解为对主体力量的肯定? 究竟应该理解为 “净化”还是 “宣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