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6-12节).ppt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病理学》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6-12节).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病理学》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6-12节).pptx(4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六节 病毒性肝炎第七节 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第八节 肝硬化 第九节 肝代谢性疾病与循环障碍 第十节 胆囊炎与胆石症第十一节 胰腺炎第十二节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重点难点熟悉了解掌握各种肝病和原发性肝癌的病理学变化特点。各种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各种疾病的临床病理学联系。病毒性肝炎第六节病理学(第9版)(一)病因及发病机制各型肝炎病毒及其相应肝炎的特点各型肝炎病毒及其相应肝炎的特点肝炎病毒型病毒大小、性质潜伏期(周)传染途径转成慢性肝炎暴发型肝炎HAV27nm,单链RNA26肠道无0.1%0.4%HBV43nm,DNA426密切接触、输血、注射510% 70%极少HD
2、V缺陷性RNA47同上共同感染5%重叠感染80%共同感染3%4%HEV3234nm,单链RNA28肠道无合并妊娠者20%HGV单链RNA不详输血、注射无不详1. 肝细胞变性(1)细胞肿胀(2)嗜酸性变(3)脂肪变性2. 肝细胞坏死和凋亡 (1)溶解性坏死:根据病变范围包括如下: 1)点状坏死(spotty necrosis),灶性坏死(focal necrosis) 2)碎片状坏死(piecemeal necrosis) 3)桥接坏死(bridging necrosis)。 4)亚大块及大块坏死 (submassive and massive necrosis)(2)凋亡病理学(第9版)(二)
3、基本病理变化3. 炎细胞浸润 门管区和肝细胞坏死区有程度不等的炎细胞浸润。肝细胞变性 肝细胞坏死和凋亡炎细胞浸润(1)肝细胞再生4. 再生肝细胞再生慢性肝炎时 库普弗(Kupffer)细胞肥大、增生 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激活增生病理学(第9版)5. 纤维化 慢性肝炎CK19(二)基本病理变化(2)间质反应性再生(3)小胆管增生 以急性肝炎为主,也可引起淤胆型肝炎和重型肝炎。主要病理变化: 肝细胞变性坏死,小叶中央静脉周围的肝细胞呈溶解性坏死。 门管管区炎症。 肝血窦壁Kupffer细胞增生。以上病变为可逆性,当黄疸消退12个月后恢复正常。无黄疸型
4、与黄疸型病变相似,但程度较轻。1. 甲型肝炎特点病理学(第9版)(三)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特点2. 乙型肝炎特点毛玻璃样(ground glass):肝细胞主要病理变化砂砾样细胞核(sandded nuclei)3. 丙型肝炎特点病理学(第9版)除慢性肝炎的典型镜下改变外,还有独特的改变:肝细胞脂肪变性,门管区淋巴细胞浸润,胆管损伤。4. 丁型肝炎特点肝细胞嗜酸性变及小泡状脂肪变性,伴炎细胞浸润及门管区炎症反应。5. 戊型肝炎特点门脉区炎症改变,大量Kupffer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淋巴细胞少;胆汁淤积;灶状或小片状至亚大块或大块坏死,门脉周围区重。6. 庚型肝炎特点(三)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变
5、特点病理学(第9版)(四)临床病理类型1. 普通型(1)急性普通性(病毒)肝炎(黄疸型-非黄疸型):各种肝炎病毒大体:肝肿大,质较软,表面光滑,包膜紧张,切面包膜外翻。镜下: 1)肝细胞弥漫性肿胀变性,气球样变 2)点灶状坏死,凋亡 3)坏死区和门管区,淋巴细胞为主 4)增生: 肝细胞,肝星状细胞,Kupffer细胞 5)淤胆:部分病人 小结:肝细胞弥漫性肿胀变性 + 肝细胞点灶状坏死+以淋巴细胞为主的浸润【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血清转氨酶升高,黄疸,肝肿大,肋下可及,肝区疼痛。【结局】痊愈,慢性。病理学(第9版)(四)临床病理类型1. 普通型(2)慢性普通性(病毒)肝炎:病程6M 镜下:
6、 1)坏死区和门管区炎症,碎片状坏死和桥接样坏死易见 2)增生:纤维增生,肝细胞再生,胆管增生 3)胆汁代谢障碍:淤胆 4)各病毒性肝炎有各自特点诊断方案:病毒类型,慢性肝炎(CH)、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 如HBV-CH-GNSN (N = 0-4)【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消化不良,反复黄疸和肝功能异常,肝外损伤(如血管炎等)【结局】痊愈,静止,活动,反复发作,10%可演变为肝硬化HBV-CH-G3S3Masson染色病理学(第9版)(四)临床病理类型2. 重症肝炎 严重,凶险,死亡率高;多以重症起病,部分急、慢性或肝硬化转变。(1)急性重症肝炎-暴发性肝炎:占肝炎1%,病程在
7、3W以内大体:肝明显缩小,包膜皱缩,重量减轻 23d:黄疸重,呈黄绿色 78d:血管扩张,淤血重镜下: “大块肝坏死”肝小叶结构毁损,网状支架保留(早期)可挽回,残留肝细胞尤如孤岛【病理变化】【临床病理联系】肝突然衰竭,严重黄疸和肝功能异常,肝肾综合症,肝性脑病,出血倾向及DIC, 腹水等【结局】死亡率极高,幸存者可愈合(肝细胞沿原有网架生长);不带病毒(肝细胞和病毒同归于尽)病理学(第9版)(四)临床病理类型(2)亚急性重症肝炎:起病较急性重症肝炎缓和,病程3周 6月,可开始就发生大体:肝缩小,切面黄绿色背景上见散在分布的灰白色(肝细胞再生)小结节镜下: 坏死:SMHN,BN,炎症反应明显,
8、坏死区网架塌陷(新鲜坏死) 坏死残骸吸收,炎症减少,坏死区被增生纤维组织替代(陈旧性坏死) 增生:坏死边缘肝细胞呈结节状再生;胆管增生活跃;HSC沿塌陷网架增生纤维间隔 【病理变化】病理变化镜下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第七节病理学(第9版)一、酒精性肝病主要的肝三种损伤:脂肪肝、酒精性肝炎和酒精性肝硬化。可单独出现,也可同时并存或先后移行。脂肪肝:最常见。肝大而软,黄色。镜下,肝细胞含有大的脂滴。酒精性肝炎:肝细胞脂肪变、Mallory小体和点灶状坏死伴中性粒细胞浸润。 酒精性肝硬化二、非酒精性脂肪肝病 最常见的脂类代谢疾病,与糖尿病和肥胖有关。机制:胰岛素抵抗增加氧应激引起肝细胞脂肪变性
9、和脂质过氧化增加等。病理变化:与酒精性肝病相近,但该病患者无酗酒史。肝 硬 化 第八节病理学(第9版)(一)病因 许多:病毒性肝炎;慢性酒精中毒;代谢性如Glycogen-铁代谢紊乱(血色病)和Wilson d.-铜代谢紊乱(肝豆状核变性)等;中毒性如四氯化碳、磷、砷等;原因不明;营养障碍。 还有:血吸虫病;肝淤血和胆汁淤积。但后三种早期肝小叶结构不破坏,只是纤维组织增多。(二)发病机制HBVHCV TGF1 MFB D.S. fibrosisAlcoholism NASH PN. BN. SMHN HSC Col.Fibrous septa formation Wilson d 1AID h
10、HGF Noduler prolifertion of hepatocyte Pseudolobular formation 病理学(第9版)(三)分型 (四)病理变化大体:小,硬,表面结节状 大体分类:小结节,大结节,混合结节镜下 假小叶 纤维间隔炎症反应和胆管增生 保持原有病因引起的特征性肝损害 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硬化:总的形态学相似,但可有一些独特的组织学表现。VG染色大体病理学(第9版)(五)临床病理联系1. 门静脉高压原因:(1)小叶中央静脉周围和Disse间隙纤维组织增多,增加门静脉在肝血窦流动的阻力 (2)再生结节压迫肝血窦、中央静脉和小叶下静脉 (3)血管改建时门静脉肝动脉分支异
11、常吻合 (4)肝内、外门静脉血栓的形成后果: (1)淤血性脾肿大:脾大,脾功能亢进(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 (2)腹腔积液:为漏出液,淡黄,澄清,微量蛋白 (3)侧支循环的开放:主要有胃底和食管下端静脉曲张,腹壁浅静脉曲张,肝圆韧带中脐静脉曲张,痔静脉曲张 (4)胃肠道淤血水肿:胃肠壁厚,黏膜皱襞宽,胶冻样病理学(第9版)(五)临床病理联系2. 肝功能障碍发病机制:肝细胞反复损害临床表现:(1)蛋白合成障碍:低蛋白血症,出现A/G(白球蛋白倒置) (2)出血倾向:凝血酶原, 脾亢血小板,鼻、牙龈、皮下出血 (3)胆色素代谢障碍:黄疸为肝细胞性(胆色素代谢障碍) (4)激素灭活能力: 雌激素
12、水平(女性月经紊乱,不育;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蜘蛛痣,肝掌 醛固酮、抗利尿激素(钠水潴留,腹水) (5)肝性脑病:肝细胞解毒能力血氨(六)转归与并发症肝代谢性疾病与循环障碍第九节病理学(第9版)一、肝代谢性疾病(一)肝豆状核变性第13号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家族性多发。 特点:铜代谢障碍,铜蓄积于各器官。 1. 肝:急、慢性肝炎及肝硬化等病变。铜结合蛋白及铁等沉着。铜或铜结合蛋白可检出。 2. 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症状,纹状体、丘脑及苍白球最显著。 3. 角膜:Kayser-Fleischer环。病理学(第9版)(二)含铁血黄素沉着症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指肝组织内可染性铁的色素沉着。病因:大量红
13、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分解所引起。病变:含铁血黄素沉积于肝细胞,Kupffer细胞内亦有。输血引起者Kupffer细胞色素沉着明显。血色素沉着病:先天性铁代谢异常。机制不明。肝病变为全身病变的一部分,表现为肝内重度含铁血黄素沉着,全肝呈铁锈色。后期伴有肝纤维化或肝硬化。(三)糖原沉积症组织内糖原质的异常和量的增多,沉积于肝、心、肾及肌组织等,出现低血糖、酮尿及发育迟缓等。大体:肝大,颜色变淡。镜下:肝细胞明显肿大,胞质淡染,呈疏松的颗粒状并有空亮区。后期,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病理学(第9版)(一)门静脉阻塞病因:肝、胰疾病压迫、侵袭肝内门静脉,或化脓性腹膜炎等引起门静脉的血栓形成或栓塞。完全而广泛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病理学 病理学第十一章 消化系统疾病第6-12节 第十一 消化系统 疾病 12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