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城县职教中心“送教下乡”工作纪实.doc
《临城县职教中心“送教下乡”工作纪实.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城县职教中心“送教下乡”工作纪实.doc(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临城县职教中心“送教下乡”工作纪实临城县职教中心“送教下乡”工作纪实临城县职教中心“送教下乡”工作纪实临城县职教中心是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前身是县农业中学,涉农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近年来,学校扎根农村,立足“三农”,认真贯彻国家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的政策,坚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创新激发活力,以关爱创建和谐,以技能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致力农民科技致富奔小康,经过几年来开展“送教下乡”工作,学校探索出一条适合县情的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构建了“设立分校,半天理论,半天实训”的办学模式,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农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致富本领的增强,在社会主义新农
2、村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开辟阵地:因地制宜建分校,盘活资源促发展临城县总人口20.3万,202*年学校通过对全县18-40岁青年农民进行调查摸底,发现除部分外出务工和在当地从事二、三产业外,仍有近2万人在家乡从事种植、养殖业,传统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使多数农民收入较低。但他们致富愿望强烈,求学心情迫切,渴望系统的学习农技知识,提高致富本领。临城县是个面积近800平方公里的半山区县,县职教中心地处全县最东部,让已成家立业的农民到学校脱产读中职显然不现实,学校派教师到村里搞几次短期培训和技术咨询,不能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为了解决农民求学难的问题,学校提出了在农民家门口设立职教中心分校,
3、开设涉农专业,为农民送教上门的大胆设想。学校积极争得县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由县教文体局统一组织协调,根据县职成教育特点,将乡(镇)成人学校同职教中心分校合并建设,成立职成教综合学校(职教中心分校)。在学校选址上,结合实际,精心考虑,一是学校所在地具有特色产业,规模较大;二是交通方便,覆盖面广,能够辐射周边乡村;三是学校周边具有较大规模的实训实习场所,便于实践教学;四是办学地点优先选择硬件设施相对较好,合校并点后闲置的中小学。202*年至202*年,经县教文体局批准,分两批在全县八个乡(镇)分别建立了八个分校。由职教中心投资为各分校建立了“四室一基地”:标准教室、图书室、微机室、仪器标本室
4、和实习实训基地;配备了先进的电教设备,安装了互联网,以方便学员学习。几年来,职教中心投入分校建设的资金已达到300多万元。使用中小学合校并点闲置下来的校舍建立分校,盘活了废弃的教育资源,实现了“普”退“职”进。临城职教中心从202*年开始设分校招农民学员的做法,为202*年河北省开展的“送教下乡”工作,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二、规范管理:双重领导职责明,制度完善有保障所有分校统一配挂临城县XXX乡(镇)职成教综合学校、临城县职教中心XXX乡(镇)分校两块牌子,每所分校配校长(正股)一名,副校长1-2名,5名以上专职文化教师,正副校长由县教文体局任命,文化课教师从全县教师中选调,职教中
5、心选拔涉农专业教师到分校巡回讲课,同时还从社会上聘请了20余名农林牧专家定期到分校上课,形成了80余名专兼职相结合的师资队伍,保证了教学实训工作的正常开展。分校受县教文体局和职教中心双重领导,职教中心主要侧重教学管理。办学设施,办学经费由职教中心负责,教文体局每年从城市教育附加费中拿出一定比例给予补贴。根据县域的经济特点和农民学员的需求,分校共开设了果蔬花卉生产、畜牧兽医、现代农艺等专业,并划分了养鸡、养猪、蔬菜、苹果、核桃等不同的专业方向,各分校招生全部列入职教中心招生计划。学校严把招生入口关,录取的学生一般从事种植或养殖业,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年龄在40岁以下。教材由职教中心统一征订,按全
6、日制中职学生管理。在教学管理方面,学校制定印发了分校学生手册、学生签到制度、教师授课情况反馈制度、实践课管理的有关规定、教师学生座谈制度、课堂日常评价制度、教师备讲批辅考的有关规定、教师实习指导制度、优秀学生奖励制度等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学分制管理,三年内学生完成所学课程,经考试考核合格,发放中职毕业证书;如不能按时完成学业将推迟毕业,但最晚在五年内完成。对农民进行中职教育,没有一定的管理人员去组织是难以达到理想效果的,因此同乡镇成人学校联办,由乡镇成人学校负责学生的日常管理,既加强了乡镇成人教育工作,又能保证职教中心教师能专心教学,保证了教学质量。三、创新模式:半天理论,半天实训分校采取
7、半天理论、半天实训的模式教学,上午在分校集中上理论课,下午到农林牧实习基地或农户种养殖点上实训课。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要求任课教师备课、讲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分校还积极为学生相互交流学习提供平台,定期安排学生登台讲自己的生产经验、体会、致富信息。要求每位学生建立自己的学习实训台帐,及时记录学习时间、课时数、授课教师等内容,以便对教师考评。为了保证学生出勤率,每天上课之前都要求学生签到,放学时签退。每学期末各分校组织一次考试,考试内容为本学期开设课程,考试不合格的要进行补考。严格正规的考试提高了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对保证教学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了组织好“半天实训”,学校一方面联
8、系农林公司、养殖场等建立集体实习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将学生自己的养殖场、果园、苗圃确定为家庭实训基地。根据当地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编写了种植专业实习实训指导、畜牧兽医专业实习实训指导等实用教材,根据各专业教学大纲要求,结合农时制定涉农专业实习实训计划,学生在“半天实训”期间,带着教师布置的实训题目,在生产实践中去理解、消化,应用所学知识。学校专门成立了由专业教师组成的考评小组,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记录、报告、项目进行检查评议,确保了每个学生实习实训的效果。学校还通过组织学生参观学习,邀请专家到校讲课,举办研讨会、短期培训班等形式积极开展技术推广,以职教中心为龙头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培训
9、网络。通过牵头成立柴鸡养殖、板岩、天恋养蜂等行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社,促进了当地经济的规模发展。县政府将县农业局、林业局、畜牧局、科技局、扶贫办等职能部门的培训内容也安排在分校进行;学校还在县电视台开播三农最前线节目,传播实用技术,深受农民学员的欢迎。“半天理论、半天实训”的办学模式,让学生既能学到系统的中专课程,又不影响生产,做到了学习生产两不误,两促进。同时,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链接,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作业,在实习中去传承和探索,使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得到有机结合,这样获得的知识才是他们最实用的。同时也锻炼了一支具有真才实学、理论联系实际的专业课教师队伍,这些教师已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科技财神和良
10、师益友。四、实习实训:项目引领,典型带动办分校培养农民学员的最终目标,使让他们科技致富,并引领更多的人致富。参加学习的学生大多数是当地种养殖专业户,还有一部分是准备从事种养殖的学生。为了让他们尽快掌握一定的技能,让知识的种子遍撒沃野,使广大学生学以致用,以满足他们创业致富的强烈愿望,落实以专业教技术,以就业为基础,以创业为目标,以产业带致富的工作思路,学校积极实施项目引领,促进支柱产业形成工程。同临城宏兴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在学校农林牧实习基地投资6000万元建设年孵化3000万只雏鸡孵化场项目,现已投产。公司实行销售、服务、收购一条龙服务,雏鸡除满足本县及周边县市发展养殖业的需求外,还面
11、向全国销售,年利润202*多万元;作为职教中心畜牧兽医专业实习基地,公司还起到科技示范和推广作用,有效带动了学员掌握技能,科技致富。目前,由宏兴郎农牧发展有限公司牵头,成立了临城县蛋鸡养殖集团,全县蛋鸡专业养殖户达202*家,蛋鸡存栏500万只,年收入1亿多元。临城县是全国最大的薄皮核桃种植基地。为了满足学员种植薄皮核桃对优质核桃苗的需求,学校利用自己的农林基地,进行核桃苗培育,每年向学员提供60万株的优质核桃苗,学校还同河北绿岭果业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核桃深加工项目,帮助果农致富。现在全县薄皮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年产值6亿多元。202*年9月份全国核桃节在邢台举办,与会人员参观了临城薄皮
12、核桃种植基地。各分校将中职教育和学生科技致富相结合,对已有生产项目的学生,帮助他们提高生产管理水平,将项目做大做强;对没有生产项目的学生,帮助他们谋划项目,解决发展项目过程中的困难。临城镇东泥河村农民魏立江从外地打工回乡后,学校充分发挥他见识广、思想活的优势,鼓励他承包荒岗100亩,培育薄皮核桃苗,一年后获得收益30多万元,现带动乡亲种植核桃1000余亩;黑城分校学员赵海瑞,在学校帮助下成立了新绿牧业有限公司,育肥牛380头,成为远近闻名的“牛大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各分校学员在学校的支持下,80%以上都有了和所学专业相结合的生产经营项目,为全县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发挥榜样
13、引领作用,学校专门编辑出版了优秀学员致富案例汇编,发放给全体学员。五、办学成效:服务三农,惠及民生现在各分校除配备完善的教学设施外,还配备了一定数量的文体娱乐设施,正像磁石一样吸引着当地的农民来这里学习、交流、娱乐,为当地“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今职教分校不仅是新技术推广基地,更是农民就业创业基地、广大百姓文化娱乐阵地,普及法治的大讲堂,为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质保障,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职教分校还参与了所在乡(镇)的“和谐家庭”、“德孝之星”等评选活动;开展“村校共建”,组织部分村成立了秧歌队、鼓乐队、篮球队、乒乓球队等文娱团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体活动,助推了新农
14、村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通过设立分校,农学一体,开展“送教下乡”,使学员的文化素质和专业技能得到明显的提高,学习使他们的生活变得充实,知识正在改变着他们的命运。送教下乡开展三年多来,共有省内外百余所兄弟学校前来参观交流。202*年6月“邢台市深化送教下乡工作现场会”在临城举行,向全市推广了我校的办学经验。202*年8月31日,河北省委书记张庆黎到临城县调研,在参观学校实训基地时,对学校制作的山核桃工艺品产生浓厚兴趣,对“学校+公司+农户”发展文化手工艺产业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新华网、中国信息报、河北日报、河北经济日报、邢台日报、省市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对学校办学事迹进行了报道。“送教下乡”,农民
15、得实惠,学校得发展。通过实施这项工程,使农村的大批基层党员干部、专业户、退役士兵、返乡的农民工等,接受了正规的中职教育,成为新农村建设“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人才,其中部分优秀分子已成为农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和科技致富的带头人,有利于新农村建设,有利于中职健康发展,更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深得广大农民的欢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深化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学校将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继续完善管理,不断改革创新,利用分校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对广大农民开展学历和非学历教育,进一步加大服务“三农”的力度,按照“送教上门、农学一体、致富惠民”的工作思路,依托孵化场、绿岭果业等农口龙
16、头企业,以项目为载体,不断拉长产业链条,在“双带头人”示范引领下,帮助更多的青年农民在家乡实现建功立业的愿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临城县职教中心办公室王胜强)扩展阅读:送教下乡工作会讲话稿加大职业教育改革力度推动“送教下乡”工作进程全力打造职业农民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涿鹿县送教下乡工作大会,主要目的是对我校两年来开展送教下乡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在送教下乡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安排部署下一步涉农专业教育送教下乡工作。一、开展送教下乡工作两年来的工作回顾。“送教下乡”是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重点之一,基于涿鹿县目前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和规划,
17、涿鹿县职教中心在认真分析、调研的基础上担起了此工作重任。(一)立足“三农”,明确工作思路及目标。1、提高思想认识,从战略高度理解“送教下乡”工作的重大意义。202*年,根据省委组织部、省委省政府农村工作办公室、省教育厅关于推进“送教下乡”加快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的意见的指示精神,结合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我校积极开展“送教下乡”工作。通过这项工作的开展,使我们充分认识到三点:一是现代农民,谁的文化层次高,掌握科技能力强,生产经营水平高,谁家的经济收入就高,谁家的日子就过得好,所以,广大农民急切渴望学到更多的农业生产经营技术。二是通过“送教下乡”工作的开展,要逐步实现:农民职业化,使农民真正成
18、为离土不离乡的“职业农民”;农业产业化、现代化,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规模经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农村的城镇化,即加快新民居建设步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深度挖掘和发挥教育引导服务产业发展,引领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大发展的作用。三是“送教下乡”为县级职教中心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开辟了广阔的办学新天地。因此,我们必须调整办学思路,改革创新办学模式,把招生教学阵地前移,把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化“职业农民”为重要目标,使职教中心能够发挥其办学优势和专业特长,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我们本着“三个有利”的原则,抓住我县农业快速发展这一契机,明确并积极开展“
19、送教下乡”工作,使之有利于培养新型农民,促进农民持续增产增收,脱贫致富;有利于帮助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再就业和创业,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与稳定;有利于加强提高农村基层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增强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促进农村的改革发展提供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持。2、更新思想观念,用先进的农业科技思想武装农民的头脑。送教下乡不光是讲技术、讲知识,我们把“送教下乡”的外延进一步扩大。首先组织学员学习外地农村发展的典型事例、典型人物。使他们能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摒弃刀耕火种的落后农作方式,努力成为适应时代需求,适应现代农业产业的“职业化农民”。变单一种地为科学种田,科学管理,自主加工,自行经营的“农村
20、个体老板”。把自己创造的原材料加工成精、细、高质产品,创造更高的效益。同时,能够组织起集体经营组织农业产业合作社,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3、产教结合,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工作,帮助农民发家致富。结合教学、生产和“三农”实际,科学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学及生产实践活动。在开展好日常教学工作的同时,针对我县不同地域的产业特点,结合生产实际和实践教学安排,及时带领我县及县外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种植养殖能力和实践经验的专家,深入到教学点所在乡镇,根据不同农作物、经济林果,以及奶牛、绒山羊容易在不同季节出现的病害、虫害、菌害,进行技术性教学指导和服务,使他们能够及时防治,将病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确保工作的系统
21、性和时效性。去年,我县由于冬季低温冻害,葡萄大面积发生根霉病和霜霉病,我们及时组织林业局专家深入到发病村镇调查灾情,帮助受灾户对症下药,及时防治,使受灾程度降到了最低。4、积极扶持农村产业实体,打造特色本土农业产品。对农村产业实体进行管理方面和技术上的支持,尤其是对建立专业合作社的绿色蔬菜基地和葡萄教学点,我们经常深入其中,帮助他们解决具体问题。做到科学管理、良性运行,不断壮大,效率渐增,创出具有本地特色的品牌产品。5、以点带面,助推县域农村经济发展。随着我校“送教下乡”工作的深入开展,我县农业产业链建设全面拉开,使得农村经济步入良性、高效发展的快车道。典型的引领、示范和榜样的作用,让农民看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临城县 职教 中心 下乡 工作 纪实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