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参考.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参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参考.doc(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2022年灵寿县中西医结合医院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2022年度我院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以“未病先防、小病先治”为重点,深入推进中医药“治未病”,构建具有中医养生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满足了辖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的要求,提高了中医药诊疗服务能力。现将2022年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如下:一、强化服务平台。在针灸理疗科现有设备基础上,进一步采购并更新中医治未病设备。现有按摩床、针灸针、梅花针、电针仪、灸盒、刮痧板、火罐、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颈椎牵引器等。二、扩大诊疗范围。在原有已开展项目,包括针刺、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神灯热疗、电针、中频治
2、疗、针刺放血、中药敷贴等基础上新增了盒灸、微波治疗与颈椎牵引等项目。三、增加服务人次。截止10月底,全院中医药服务人次35000余人次,中医康复理疗人次5000余人次。以中药敷贴“冬病夏治”为例,服务人次为450人次,较去年有一定提高,四、扩大宣传影响。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讲座、社区摆点等机会宣传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及体质辨识的意义,发放宣传资料,使辖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五、不足和下一步的计划尽管今年我院的治未病工作较去年有明显的提高,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限制了工作的进一步扩大开展。现将目前面临的困难总结如下:一、存在的不足。(一)场地所限。针灸理疗科所使用的中医康复理疗室面积较小
3、,床位有限,设备配备较少;(二)从事中医治未病的临床医师目前只有4名,人员配备不足。(三)病种较单一,对多种治未病项目的开展不利。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大中医治未病工作,具体措施有:(一)规划建设康复中心,预计3年内将投入使用。届时,可以提供全套康复功能锻炼及恢复。(二)计划引进2-3名中医师,从事中医治未病诊疗。同时,合理安排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现有业务水平,为开展中医治未病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病种的中医治未病理疗康复服务,提高新进设备的使二一二年十一月十六日扩展阅读:8.1.1.11中医“治未病”工作计划与总结2022年馆陶县中医院“治未病”工
4、作计划根据上级下达的中医治未病工作任务和馆陶县中医院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中长期规划、馆陶县中医院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为深入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工作,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2022年馆陶县中医院“治未病”工作计划。一、总体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中西医并重”和“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紧密结合“健康馆陶”建设要求,把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及对中医预防保健服务的需要作为出发点,大力发展中医“治未病”优良传统,转变服务理念,突出中医药特色,发挥中医药优势,拓宽服务领域,提高服务能力,探索新的服务模式,充分发挥中医预防保健的独特作用,构建有中医特色的预防保
5、健服务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二、工作目标按治未病科室建设标准设立中医预防保健科(“治未病”门诊),在借鉴各试点经验的基础上设立“治未病”诊室、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在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推广设立“治未病”服务点。同时,配合上级部门进一步探索实施中医“治未病”思想的途径、模式、办法及相关配套政策,构建特色明显、技术适宜、形式多样、服务规范的中医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形成较为完善的中医“治未病”的服务网络做好基础工作。三、主要任务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运用创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建立“治未病”服务提供体系、服务技术体系和服务支撑体系,
6、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构建中医特色鲜明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1、构建“治未病”工作平台。按相关标准开设中医预防保健科(“治未病门诊”),整合体检资源,设健康评估诊室、健康咨询诊室、健康干预诊室。在工作上业务工作与医疗部门有机相连的,应用“KY3H健康保障模式”的理念,规范服务流程和技术方案,建立中医“治未病”健康工程服务提供载体。在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推广设立“治未病”服务点。指导乡镇卫生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与“六位一体”服务功能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地开展“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2、丰富“治未病”服务内容。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借鉴并结合健康管理经验和方法,开展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的健康状态辨识、检
7、测监测、分析评估、咨询指导、干预等“治未病”服务各环节的、全程连贯的“治未病”服务,逐步形成集预防保健服务、传统疗法服务、体检服务、咨询服务、特需服务、文化服务等于一体的健康管理、健康服务链。服务对象面向全社会所有人群,包括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人群和康复人群。3、完善“治未病”支撑条件。成立馆陶县中医院中医预防保健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组织保障;成立馆陶县中医院中医预防保健专家小组,完善人才、技术保障;加强“治未病”科学研究,大力培养一批“治未病”优秀人才,积极展示和传播“治未病”中医特色预防保健服务,推进“治未病”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播,完善“治未病”服务支撑条件。四、工作安排按照因
8、地制宜、稳步推进的要求,结合实际,循序渐进,分阶段实施工作目标。工作中丰富形式、注重实效,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突出重点,及时总结。1、宣传发动阶段(2022年12月2022年06月):召开全院职工大会,广泛宣传中医“治未病”工作任务,积极抽调相关专家、人员,购置相关设备,做好“治未病”工作准备。2、工作实施阶段(2022年07月2022年12月):按照建设标准,在相关条件成熟完善的基础上,开设中医治未病门诊,在业务工作上与医疗部门密切配合,形成有机连接。3、工作推进阶段(2022年01月2022年12月):完善设立组织机构相对独立、业务工作与医疗部门有机相连的“治未病”门诊,逐步在各科室普及展
9、开“治未病”工作。4、总结推广阶段(2022年01月2022年12月):根据上级中医“治未病”工作机制和相关政策,科学评价、全面总结“治未病”工作情况,将“治未病”与临床服务、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中医文化、健康保障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建设好特色明晰、效果显著、管理规范“治未病”科。五、工作措施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馆陶县中医院中医“治未病”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并成立由名老中医和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开展和指导全相关工作。2、推广适宜技术。整合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制定各类人群的中医特色保健方案,开设饮食、运动、药膳、膏方进补等特色保健服务,并发放慢性病健康教育处方、食疗
10、药膳手册等健康教育资料,广泛开展养生保健指导,进行五禽戏、太极拳、太极剑的推广、普及,充分发挥“治未病”优势。3、加强人才培养。在实际工作中选拔培养更多的具有中医理论造诣和一定临床经验的医师,推进“治未病”工作,并根据“治未病”学科的特点,边实践、边探索,并不断总结、提供经验。培养一批具有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职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4、加强宣传推广。“治未病”是中医保健的特色和优势,开展“治未病”工作,既是继承中医药学术的重要体现,也是拓展中医药服务领域的重要途径,更是弘扬和传播中医药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专家队伍在医院或集市义诊等,通过印发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大众媒体,通过“治未病”服务信息
11、和服务效果的宣传,通过“治未病”健康大讲堂、健康讲座等多形式、多样化的方法,加强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宣传,让社会了解中医“治未病”的理念,普及“治未病”知识,进一步让中医特色“治未病”健康文化转化为促进健康的自主行为。同时,要大力组织中医适宜技术的推广,将中医适宜技术推广作为“治未病”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提高社会的认知和认可度,更好地引导和激发广大群众的需求,营造良好的中医“治未病”工作氛围。2022年11月10日2022年馆陶县中医院“治未病”工作总结2022年度我院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以大力宣传中医药“治未病”为重点,以“未病先防、小病先治”为原则,为构建具有中医养生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
12、系,满足了大众对中医“治未病”的需求做好准备工作。现将2022年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如下:一、拟建服务平台。在针灸理疗科现有设备基础上,进一步采购并更新中医治未病设备。现有按摩床、针灸针、梅花针、电针仪、灸盒、刮痧板、火罐、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颈椎牵引器等。二、扩大诊疗范围。在原有已开展项目,包括针刺、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神灯热疗、电针、中频治疗、针刺放血、中药敷贴等基础上新增了盒灸、微波治疗与颈椎牵引等项目。三、增加服务人次。截止10月底,全院中医药服务人次6500余人次,中医康复理疗人次3100余人次。以中药敷贴“冬病夏治”为例,服务人次为350人次,较去年有一定提高。四、扩大宣传影
13、响。利用院报、阳光广告、下乡义诊等机会宣传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及意义,发放宣传资料,使辖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五、不足和下一步的计划尽管今年我院的治未病工作较去年有明显的提高,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限制了工作的进一步扩大开展。现将目前面临的困难总结如下:一、存在的不足。(一)场地所限。针灸理疗科所使用的中医康复理疗室面积较小,床位有限,设备配备较少;(二)从事中医康复的临床医师目前只有2名,人员配备不足。(三)病种较单一,对多种治未病项目的开展不利。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大中医治未病工作,具体措施有:(一)规划建设康复大楼,预计3年内将投入使用。届时,可以提供
14、全套康复功能锻炼及恢复。(二)计划引进2-3名中医师,从事中医康复诊疗。同时,合理安排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现有业务水平,为开展中医治未病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多病种的中医治未病理疗康复服务,提高新进设备的使用率。馆陶县中医院二一年十一月十六日2022年馆陶县中医院“治未病”工作计划根据上级下达的中医治未病工作任务和馆陶县中医院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中长期规划、馆陶县中医院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为深入开展“治未病”服务工作,在去年治未病工作基础上,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2022年馆陶县中医院“治未病”工作计划。一、加强组织领导(一)成立“治未病”服务工作小组。组长:张洪洲副组
15、长:李茂林组员:梁振涛、张凌、李莉萍办公室:设在治未病门诊二、成立由名老中医和有关专家组成的专家咨询组专家咨询组:张洪洲李茂林三、实施计划措施1.适宜技术培训。开展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中医药适宜技术技能培训。制定技术操作规范、流程等。2.进一步加大中医治未病服务宣传工作力度,运用好报纸、电台等宣传资源。3.扩大诊疗技术项目在原有已开展项目,包括针刺、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神灯热疗、电针、中频治疗、针刺放血、中药敷贴等基础上新增了火疗、药茶与药酒等项目。馆陶县中医院二一年十一月十六日2022年馆陶县中医院“治未病”工作总结2022度我院积极开展中医治未病工作的第二年,我们坚持以“未病先防、
16、小病先治”为原则,积极构建具有中医养生特色的预防保健服务体系,为满足了大众对中医“治未病”的需求做好准备工作。现将2022年中医治未病工作总结如下:一、初步建立治未病服务平台。我们对中医药资源进行整合,充分利用针灸室、理疗室、康复室等诊室,以及专家诊室等,引进技术人员,进一步采购并更新中医治未病设备。现有按摩床、针灸针、梅花针、电针仪、灸盒、刮痧板、火罐、中频治疗仪、微波治疗仪、颈椎牵引器、TDP、耳穴探针、康复设备等。二、进一步扩大诊疗范围。在原有已开展项目,包括针刺、艾灸、推拿、刮痧、拔罐、神灯热疗、电针、中频治疗、针刺放血、中药敷贴等基础上新增了耳穴贴敷、火疗、穴位注射、中医体制辨识等项
17、目。二、服务人次进一步增加截止10月底,全院中医药服务人次7600余人次,中医康复理疗人次3600余人次。以中药敷贴“冬病夏治”为例,服务人次为450人次,较去年有一定提高。四、扩大宣传影响。利用院报、阳光广告、下乡义诊等机会宣传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及意义,发放中医体制辨识宣传资料,使辖区居民对中医治未病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五、不足和下一步的计划尽管今年我院的治未病工作较去年有明显的提高,但由于诸多因素影响,限制了工作的进一步扩大开展。现将目前面临的困难总结如下:一、存在的不足。(一)场地所限。治未病门诊诊室面积较小,设备配备较少;(二)从事中医康复的临床医师目前只有2名,人员配备不足。(三)病种较
18、单一,对多种治未病项目的开展不利。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结合医院实际情况,进一步扩大中医治未病工作,具体措施有:(一)建设康复大楼,预计2年内将投入使用。届时,可以提供全套康复功能锻炼及恢复。(二)拟计划派遣2-3名医师进修学习,进一步提高现有业务水平,为开展中医治未病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加大宣传力度,开展中医体制辨识服务,根据体制辨识结果,进行相应指导。馆陶县中医院二一一年十一月十六日2022年馆陶县中医院“治未病”工作计划根据上级下达的中医治未病工作任务和馆陶县中医院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中长期规划、馆陶县中医院中医治未病工作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为深入开展“治未病”服务工作,在去年治未病工作基
19、础上,结合我院实际,特制定2022年馆陶县中医院“治未病”工作计划。一、进一步完善治未病服务内容制定治未病服务的规章制度,确定服务流程。建立治未病有关的工作制度、服务规范和技术操作规范,使制度更规范,流程更合理。二、加强与各科室的合作,宣传并普及“治未病”深入病房,向患者及家属积极宣传“治未病”服务理念,宣传中医预防保健知识。介绍中医适宜技术在预防高血压、脑血管后遗症、糖尿病等慢性疾病中的作用。大力推广穴位按摩保健康服务。三、继续中医体质辨识服务工作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健康查体,使用该软件,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在此基础上,进行健康风险评估,采用中医适宜技术进行健康干预。四、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与中医健康
20、调理服务。1、中医体质辨识及保健要点(一)平和质1.特征总体特征:阴阳气血调和,以面色、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目光有神,鼻色明润,嗅觉通利,味觉正常,唇色红润,精力充沛,不易疲劳,耐受寒热,睡眠安和,胃纳良好,二便正常等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体形匀称健壮。心理特征:性格随和开朗。发病倾向:平素患病较少。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2.保健要点饮食保健对于阴阳平和的老年人应丰富饮食的种类,形成多样化的饮食习惯,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建议选择具有健脾、滋肾作用的饮食,如小麦、黄豆、山药、豆腐、木耳、苹果等。推荐食疗方:山药扁豆粥山药30克,白
21、扁豆10克,粳米50克,白糖少许。制作:将粳米淘洗干净,山药切片,白扁豆洗净;将粳米、白扁豆放入锅内,加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再用文火熬煮至八成熟时,加入山药片、白糖,继续熬煮至熟即成。本粥有补益脾胃的作用。穴位保健选穴:足三里、气海、大椎定位: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1横指处;气海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操作:点按法: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气海穴,足三里穴可以两侧穴位同时操作。每次按压操作5-10分钟,每日两次,10天1个疗程。艾灸法:雀啄灸法-点燃艾条后对准足三里、气海穴、大椎穴,距离皮肤约两厘米,以皮肤感到温热舒适能耐受
22、为度,每次10-15分钟,隔日一次,10天为1疗程。经络保健平和质的经络按摩以通畅督脉为主。首先,将按摩油均匀滴到背部正中线及两侧,自颈部到腰骶部自上而下用手掌掌面进行推擦,与自颈部沿圆弧线到两侧腋窝的推擦相交替,各12次,再沿督脉及两侧第一侧线的膀胱经循行,每隔1寸左右即用拇指进行点、推、揉,35遍后,右手五指稍微并拢,用指端自上而下对督脉、两侧竖脊肌进行叩击。运动保健建议平和质的老年人形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每日进行半小时-1小时的有氧运动。推荐保健运动为八段锦、太极剑以及太极拳。注意事项应持之以恒地保持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不宜食后即睡,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二)气虚质1.特征总体特征:元气不
23、足,以平素语音低怯,气短懒言,肢体容易疲乏,精神不振,目光少神,头晕,健忘,易出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等气虚表现为主要特征。形体特征:肌肉松软不实。心理特征:性格内向,不喜冒险。发病倾向:易患感冒、内脏下垂等病,病后康复缓慢。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不耐受风、寒、暑、湿邪。2.保健要点推荐基本药方对于气虚体质的老年人推荐的基本药方为补中益气丸,同时在临床用药中应慎用破气破血的药物如枳实、枳壳、莪术、三棱、水蛭、虻虫等。饮食保健对于气虚体质的老年人应多吃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粳米、小米、黄米、大麦、黄豆、白扁豆、豇豆、蚕豆、豌豆、土豆、白薯、红薯、山药、胡萝卜、香菇、鲫鱼、鹌鹑、鹅肉、羊心、羊肚
24、、莲子、蘑菇、芡实、栗子、人参等。少吃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槟榔、空心菜等。推荐食疗方:黄芪童子鸡童子鸡1只,生黄芪15克,葱、姜、盐、黄酒适量。制作:取童子鸡1只洗净,用纱布袋包好生黄芪,取一根细线,一端扎紧袋口,置于锅内,另一端则绑在锅柄上。在锅中加姜、葱及适量水煮汤,待鸡熟后,拿出黄芪包。加入盐、黄酒调味,即可食用。本汤具有补气补虚。山药粥山药30克,粳米180克。制作:将山药和粳米一起入锅加清水适量煮粥,煮熟即成。此粥可在每日晚饭时食用。本粥具有补中益气、益肺固精的作用。穴位保健选穴:关元、气海、神阙定位: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气海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神阙穴位于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 治未病 工作总结 参考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