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2.docx
《2022年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2.docx(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重点总结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提纲绪论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中医学就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讨论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中医基础理论就是关于中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学问与基本思维方法的学科,也就是阐述与介绍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学问与基本思维方法的课程一、中医基础理论的体系的形成与进展历代名医与代表著作 一先秦、秦、秦汉时期形成时期黄帝内经 、难经、伤寒杂病论 、神农本草经二隋唐时期充实、系统化时期针灸甲乙经 、脉经、诸病源候论三宋、金、元时期争鸣、突破时期金元四大家三因记忆病证方论宋陈无择“三因学说”、小儿药证直诀刘完素 刘河间 寒凉派张从正 张子河 攻邪派李杲 东垣老人 补土派朱
2、震亨 朱丹溪 滋阴派二、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辨证论治一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与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二辨证论治辨析疾病资料以确立症候,论证其治就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与实践过程1、病、症、证的概念病:即疾病 ,就是致病邪气作用于人体,人体正气与之抗争而引起的机体阴阳失调、脏腑功能损耗、 生理机能失常或心理活动障碍的一个完整生命过程重点在全过程 症:即症状与体征的总称 ,就是疾病过程中表现出的个别、孤立的现象可以就是病人反常的主观感觉或行为表现 ,也可以就是医生检查病人时发觉的反常征象就是病与证的基本要素证:即证候 ,就是疾病过程中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的病理概括,一般由
3、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能揭示疾病某一阶段或某一类型病变本质的症状与体征构成重点在现阶段 2、辩证与辨病辩证与辨病都就是熟悉疾病的思维过程;辩证就是对证候的辨析,以确定证候为目的;辨病就是对疾病的辨析,以确定疾病的诊断为目的;辨明疾病的病因、病位、病性、病势,即辨明疾病从进展到转归的总体病机辨病论治 :辨析疾病资料以确立疾病的诊断,论证其治就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与实践过程同病异治 :同一种疾病 ,由于发病时间、地域不同或所处的疾病阶段或类型不同,或病人的体质不同 ,故反映的证候也不同 ,因而治疗也就有差异异病同治 :几种不同的疾病,在其进展过程中显现了大致相同的病机,大致相同的证 ,故
4、可用大致相同的治法与方药来治疗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与主要思维方法第一节精气学说精、气、神的概念精:又称精气 ,一般泛指气 ,就是一种充塞于宇宙之中的无形而运动不息的极微小物质,就是构成宇宙的本源,在某些情形下专指气中的精粹部分,就是构成人体的本源气: 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且无形可见的极微小物质,就是宇宙万物的共同构成本源神: 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总体表现的统称其次节阴阳学说一、阴阳的基本概念阴阳 ,就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就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阴阳对立制约 :属性相反的阴阳双方在一个统一体中的相互斗争、相互制约、与相互排斥
5、阴阳互根互用 :阴阳互根 ,就是指一切事物或者现象中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具有相互依存 ,互为根本的关系 ;阴阳互用 ,就是指阴阳双方具有相互滋生、促进、与助长的关系阴阳交感与互藏:阴阳交感 ,就是指阴阳二气在运动中相互感应而交合,亦即相互发生作用 ;阴阳互藏就是指相互对立的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都包含着另一方,即阴中有阳 ,阳中有阴阴阳消长 :就是指对立互根的阴阳双方不就是一成不变的,而就是出于不断的增长与消减的变化之中,表现为阴阳互为消长、阴阳皆消皆长阴阳转化 :就是指事物的总体属性 ,在肯定条件下可以向其相反的方向转化阴阳互与与平稳 :阴阳互与 ,就是指阴阳双方自动维护与自动复原气和谐平
6、稳状态的才能与趋势;阴阳平稳 ,就是指阴阳双方在相互斗争,相互作用中处于大体均势的状态;三、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第三节五行学说五行的基本概念与吾兄学说的主要内容五行 ,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五行中的“五”,指由宇宙本源之气分化的构成宇宙万物的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行” ,指五种物质的运动变化木曰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穑、金曰从革、水曰润下五行相生与相克 :“生我”者为母 ,“我生”者为子 ;“克我”者为“所不胜”,“我克”者为“所胜” 五行制化与胜复:五行制化 ,就是指五行之间既相互资生, 又相互制约 ; 五行胜复 ,就是指五行中一行亢盛时胜气 ,就引起其所
7、不胜 复气 的报复性制约五行相乘与相侮 :五行相乘 ,就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胜的过度制约或克制,又称“倍克”;五行相侮 ,就是指五行中一行对其所不胜的反响制约与克制,又称“反克”五行的母子相及 :母病及子与子病及母其次章 精气血津液神其次节 气一、气机的含义、气的运动形式及其脏腑的关系脏腑之气的运动规律 :五脏 :在上者宜降 ,在下者宜升 ,在中为升降之枢纽;六腑 :以通为用 ,以降为顺 ,降中寓升;气机不畅 :气的运行受阻而不畅通气滞 :受阻较甚 ,局部阻滞不通气逆 :上升太过或下降不及气陷 :上升不及或下降太过气脱 :外出太过而不能内守气闭 :不能外达而郁结闭塞于内脏腑气机失调 :肺失宣降
8、 ,脾气下陷 ,胃气上逆 ,肾不纳气 ,肝气郁结等二、 气的生理功能、气的分类与概念1、推动与调控作用:推动 :激发与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及脏腑经络的功能;推动血液、津液的生成、运行、布及排泄 ;调控 :阴阳二气功能和谐,维护着生命活动;2、温煦与凉润作用 :温煦 :气的运动就是人体热量的来源,维护体温的相对恒定 ;促进血、津液的正常运行;有助于脏腑、官窍、形体、经络的生理活动;凉润:阴气具有寒凉、柔润、制热的特性;3、防备作用:护卫肌表 ,抵挡外邪及驱邪外出的作用;4、固摄作用5、中介作用:固护、统摄与掌握体内的液态物质;如血、津液等;:脏腑之间依靠气相互联系感应传递信息以维护机体的整体联系先
9、天精气元气通过三焦循行全身水卫气行于脉外谷精气营气行于脉内自宗气积聚于胸中 ,走息道以行呼吸 ,贯心脉以行气血 ,徇三焦以资元气然清气第三节 血血的基本概念、生理功能、血液正常循行必需具备的三个条件血就是循行于脉中而具有养分的红色液态物质,就是构成人体与维护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血主要具有濡养与化神两方面功能三个条件 :气的推动与温煦作用气的固摄作用血液的状态粘稠清浊第四节 津液津液的基本概念与功能、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津液就是机体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具有滋润濡养、充养血脉的作用生成 :津液源于饮食水谷,通过脾胃的运分即有关脏腑的生理机能而生成输布 :津液在体内的输布主要依靠于肾气的蒸化
10、与调控主宰 、脾气的运化、肺气的宣降、肝气的疏泄、三焦的通利排泄 :通过尿液与汗液完成肾主要 、肺、脾第六节 气血津液的关系1、气与血的关系 ,气为血之帅 ,血为气之母的含义气血相对而言 ,气属阳 ,血属阴 ,具有互根互用关系气能生血 :血液的化生离不开气作为动力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行血 :血液运行离不开气的推动作用气能摄血 :血液能正常循行于脉中离不开气的固摄作用血能养气 :气的充盛及其功能发挥离不开血液的濡养血能载气 :气存于血中 ,依附于血而不致散失 ,赖血之运载而运行全身2、气与津液的关系类似于气与血的关系、血与津液的关系3、津血同源的概念血与津液都由饮食水谷精微所化生,都具有滋润
11、濡养作用 ,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资生、 相互转化 ,这种关系称之为“津血同源”第三章 藏象一、经络的概念第四章 经络经络 ,就是经脉与络脉的总称,就是运行全身气血 ,联络脏腑形体官窍 ,沟通上下内外 ,感应传导信息的通路系统,就是人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二、经络的基本生理功能运行全身气血 ,联络脏腑形体官窍 ,沟通上下内外 ,感应传导信息三、十二经脉的名称与循行规律阴经阳经循行部位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上肢后端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上肢中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上肢前端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下肢后端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下肢中端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下肢前端十二经脉奇经八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统率、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中 基础理论 重点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