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有效衔接的研究_王伟英.docx
《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有效衔接的研究_王伟英.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有效衔接的研究_王伟英.docx(6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 S2”的经济发展 形势。经济社会中的各领域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 “ 形影不离 ” ,使其在经济发展中 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成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教育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中强调,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生活便利等方面具有重要 作用。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包括很多方面内容,但归根到底是课程的有效衔接。本 论文针对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展开研究,对中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 体系建设以及其他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二
2、、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包括培养目标的衔接、专业设置的衔接、课程和教学的 衔接等方面。其中,课程的有效衔接是核心。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需要以 “ 职业 性 ” 为出发点和价值追求,课程目标的制定、课程内容的安排等反应了经济社会的 各领域对人才的职业认知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的要求。中高职计算机课程的有效衔 接,有利于构建科学、合理、一体化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同时,可为其他相关学科 提供参考和借鉴,丰富和完善中高等课程有效衔接的理论研究。 (二)实践意义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着电子信息产业的突飞猛进,新技术的瞬息万变促进各 行各业不断革故鼎新,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计算机专业人才带
3、来新机遇的同时也 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等职也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更高层次,其课程种类更加丰富、课程结构更加 科学、课程内容更加深入。一方面,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有利于中高 职学校及老师的沟通与合作,避免课程内容的频频反复,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实现 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另一方面,有利于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阶梯性教育的作用。 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有效衔接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课程评价等,进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第二节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维普资源库中关于 “ 计算机课程衔接 ” 的相关文献有 184篇,关于 “ 中高职计 算机专业课程衔
4、接 ” 的相关文章有 12篇。中国知网资源库中有关计算机专业课程 有效衔接的相关文章相对更少。根据已有的参考文献,论文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综 述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 (-)“ 中高职课程衔 接 ” 的研究现状 1. 中高职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研究 黄彬、焦小英、林世俊三位学者提出目前中高职在课程衔接方面存在课程内容 老生常谈、课程体系不相衔接、职业技能倒挂等问题。此外,邵元君指出,中高职 2 第一章绪论 课程衔接中的课程评价缺乏层次性 1。 造成中高职课程衔接不顺畅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点: 第一,职业教育标准体系不健全以及 “ 一体化 ” 课程设计理念不深入是导致中 高职课程不能有效衔接的重
5、要原因 1。 第二,针对中高职衔接中课程内容的重复提出中高职之间缺乏沟通机制、中高 职院校并未根据职业能力对课程进行分层以及缺乏对课程内容学习程度划分三方 面的原因 1。 第三,教师缺少衡量标准,无法确定中职、高职或是中高职贯通的学生对教学 内容的掌握程度,继而导致中高职衔接中的课程评价缺乏一定的条理性和层次性 1。 2. 中高职课程衔接方式的研究 (1) 在五年一贯制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中,课程设置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部 分之间融会贯通,有利于实现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 (2) 在 “ 3+2 ” 的中高职衔接模式中,课程实施分为两个相对独立的部分, 但课程设置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和紧密的相关性 2
6、,有利于高技能型人才培养。 (3) 在 “ 3+X ” 分段式中高职衔接模式中由于生源不同,仅实现了学制的衔 接,而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少联系、低衔接的现象。 3. 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对策的研究 对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对策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构建有效的中高职课程体系。徐国庆、石伟平两位学者从中高职课程衔 接的思维路径与实践框架两个角度进行了分析,提出:中高职衔接的具体内容要在 同一专业范围内实现课程内容的区分与划分、相关与联系 3。中高职课程的衔接是 课程体系的更新和完善,应充分发挥体系效应。高原、曹晔等提出多元化、多样化 的课程设置,以兼顾不同类型生源的需要 4。 第二,中高职课程
7、衔接制度的完善。肖艳婷、雷姗姗等从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制 度、多元沟通平台的建立提出了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的建议 5。 (二 ) “ 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 ” 的研究现状 1 邵元君 .中高职衔接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一以上海市为例 J.职教论坛 ,2013, (25): 47- 51. 2 李志通,袁晓文,王书鹏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中高职 “ 建工 ” 专业课程衔接研究 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 2013, (3) 81 86. 3 徐国庆,石伟平 .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 J.教育研究, 2012, (5) :69-73. 4 高原,曹晔 ,罗勇华,邓玉 .我国中、高职课程衔接现状
8、分析与对策 J.职教论坛, 2004: 11 -13. 5 肖艳婷 .中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衔接的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D.天津:天津大学 , 2013. 3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模式的研究。周向军教授针对计算机多媒体 专业在中职与高职衔接中出现的问题,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与计算机多媒体行业有关 的新兴岗位为研究对象,制定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的专业培养方案,提出了 “ 内涵 衔接,能力递进、模块化设置 ” 的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 6。 第二,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原则的研究。史敏军、蔡玥两位学者从中高 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衔接遵循的原则和合作机制出发,探索基于
9、职业能力培养, 执行模块化进阶式的课程体系,为中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 系的有效衔接提供 了新的途径 7。 由此可见,国内对于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已有研究成果更多从理论层面提出有关 对策,其应用效果很难进行测量。因此,有关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有效衔接的研 究,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中高职衔接的研究并不多,对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方面的研究 相对更少。笔者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国外中高职课程衔接的先进经 验,取其精华,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提供参考。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模式的研究 1. 单元衔接法。单元衔接法以英国为代表。将中高等职业
10、教育全部课程以职业 能力为基点,按照内容的逻辑关系划分为五个层次,每个层次包含不同的教学单元。 相邻的教学单元衔接紧密,避免了中高职课程的断档与重复,提高了人才的培养质 量。 2. 分类衔接法。分类衔接法以法国为代表。分类衔接法是将中等职业教育课程 按行业、职业分为 17类,高职的课程设置完全对应 17个类别。通过课程分类实现 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 8。 3. 直接衔接法。直接衔接法以美国和俄罗斯为代表。中高等课程的衔接通过制 定统一的中等与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教学大纲,编制出以应用为导向的综合课程, 加强职业技能的同时避免了课程内容的重复。 4. 学校衔接法。英国和美国的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通过
11、在一所学院不同阶段的 6 周向军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一体化设计研究 J.职教通讯, 2013, (33) : 1 4. 7 史敏军,蔡玥,中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程体系衔接研究 J.时代教育 ,2013, (21) : 31 32. 8 代旭旭 .广东省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的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 D.广州:广东技术师 范学院 ,2011. 4 第一章绪论 教育来实现。法国通过职业院校之间的衔接实现课程的衔接。澳大利亚以 TAFE学 院为特色,通过 TAFE学院实现高中阶段和高中后的职业教育与培训。日本通常采 用 “ 五年一贯制 ” 的形式,实现中高职课程的衔接 9。 三、国内
12、外研究现状述评 根据已有研究成果可以发现,目前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存在以下不足: (一) 侧重于中高职学制衔接的研究。例如: “3+2” 中高职衔接模式, “ 五 年一贯制 ” 中高职衔接模式等,而针对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并不深入。 (二) 关于中高职计算机课程有效衔接的研究比较少,而相对侧重于高职计算 机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 (三) 课程与区域经济结合进行研究的不多。职业教育是以服务经济建设为宗 旨,以学习者更好地就业为导向,以促进个体全面发展为根本,中高职课程衔接要 结合区域经济,有助于学习者就业创业,更有助于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以及 个体的全面发展展开研究 对于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
13、程有效衔接的已有研究,发现了存在的不足并探索了 其成因,同时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但其应用价值和可推广程度很难进行预测。 本文建立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在职业院校工作中获得的经验,发现中高 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从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的原则出发,探 索更加实用、有效的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 第三节研究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认为不同学习者学习初始 “ 经验值 ” 不同,学 习者建立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对新的经验转换和编码,将新旧经验进行匹配、搭 建,从而生成自己的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初 始 “ 经验值 ” 进行测 评
14、,从而确定 “ 最近发展区 ” 起着重要的作用。 高职院校生源主要由中职毕业生、普高毕业生,技校生等组成。其中,中职和 技校毕业生文化课基础比较薄弱,而拥有相对熟练的职业技能。普高毕业生则不同, 虽然对基础文化知识掌握更加扎实,但职业技能近乎为零。由此可见,高职院校需 9 黄秀珍 .学前教育中高职课程衔接研究一一以广东省为例 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2014. 5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要针对多样化生源有效的削弱经验差异,做好中高职衔接,尤其是课程的衔接。 二、终身教育理念 “ 终身教育 ” 的理念是由保罗 朗格朗在 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 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
15、期间正式提出的,具有终身性、全民性、广泛性、灵活性 和实用性的特点。 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做出解释 “ 终身教育这个概念包括教育的一切方 面,包括其中的每一件事情,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世界上没有一个非终身而非割 裂开来的永恒的教育部分 ” 。终身教育是一种学习理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 在局限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等,而是全部教育 、是从始至终的教育,包括了人发 展的各个阶段及各个方面的教育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凡是传递经验的人都称之为 教育者,获得经验的过程就是受教育的过程。 终身教育理念为中高职课程的有效衔接提供了理论依据。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 二者是等值的。这里的 “ 值 ” 即 “ 价值
16、” ,是凝聚在教育过程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 动。职业教育应该构建畅通的的、发展的、完整的教育体系。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 接是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环节,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第四节相关概念界定 一、 中等职业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包括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中学教育及各种短期职 业培训等。它为社会输出初、中级技术人员及技术工人,是我国职业教育制度中的 重要层次。文章所研究的 “ 中职 ” 是三年制中等专业学校进行的全日制学历教育 1 。 二、 局等职业教育 高等职业教育,从层次上 “ 高等 ” 意味着高于初等和中等,从教育类型上属于 职业教育 。它 既是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人才、科学
17、研究、服务社会的三大职责, 是高等学历教育 1 ;它 又是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更具有职业性、技术性、 实践性等特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不能缺少 的重要元素。高等职业教育既具备 “ 高等教育 ” 的特性又具备 “ 职业教育 ” 的特性。文章所研究的高职 ” 是三年制的 10 张龙伟 .中高职教育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衔接研究 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2015. 6 第一章绪论 高等职业院校承担的全日制专科层次的学历教育 1 。 三、课程衔接 拉丁语 “ currere” 衍生出课程 ( curriculum)这一 概念, “ race-course” 是 其名词涵义,意为 “ 跑道 ”
18、。 “ torun” 是其动词涵义,意为“ 奔跑 ” 。因此,课 程就是我们从起点到终点的一个过程,是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全部的经历。因此, 课程具有两层涵义:一是做为动词,即获得认识;二是做为名词,即经验过程。 本研究所采用的 “ 课程 ” 是指中高等职业学校根据教育目的、培养目标以及社 会需求所搭建的体系。它包含了以下基本特征:第一,目的性。课程不是 “ 随心所 欲 ” 自得其乐的,而是在一定目标的要求下设置的;其次,组织性。课程是一个井 然有序的整体,在这个体系中,各组成部分并不是随机发生,而是按照一定的逻辑 “ 排列组合 ” 。 11 “ 衔接 ” 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 “ 互相连接
19、” 、 “ 两事物(或事物的两个部分 ) 前后相接 ” 。 因此,本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认为课程衔接有两层含义:一是广义的课程衔 接,即不同层次教育水平的全部课程在种类、结构、内容等方面的效能最大化组合 ; 二是狭义的衔接,即某一门学科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 面的最优化配置。 第五节研究思路与方法 _、研究思路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对计算机专业的中高职毕业生及其所就职 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了解计算机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同时,以普宁职业 技术学校 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其计算机专业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 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中高职
20、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的现状,发 现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中存在的问题,并探索其原因。最后,结合调查结果, 从中高职课程衔接应遵循的原则、依据等角度出发提出促进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 有效衔接的策略和建议。 11 刘春生,徐长发 .职业教育学 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140-141. 7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位硕士学位论文 二、研究方法 (一 ) 文献研究法 研究过程中,收集了大量与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有效衔接的相关国内外文献 资料,了解中职和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为论文的写作提供参考和 借鉴的作用。 (二) 调查分析法 通过对普宁职业技术学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以及中山职
21、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专 业的中高职毕业生及其所就职企业 ( 达内教育集团、金瑞祥、深圳市温暖生活科技 有限公司等)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总结中高职毕业生对于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 意见和建议 (三) 比较研究法 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多个维度进行对比分析,了解 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 (四) 个案研究法 以普宁职业技术学校和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别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 职业教育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现状,从中发现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存在的 问题,并归纳课程有效衔接的对策,为广东省中高职相关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提供 新思想。 8 第二章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现状调查
22、研究 第一节中高职课程衔接调研设计与调研过程 为了验证研究中提出的假设: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存在问题,并探索其 背后的原因,展开了以下的调查工作。调查研究的实施过程如图 2.1所示: 得出满总、合理 , 可撫铉论 对 访谈 幽 调查 im 一從 对 w谏 问 : 直 图 2.1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调查研究实施过程 一、数据采样阶段 (一)确定调查对象 为了提高研究结论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将调查对象确定为两个维度:一是从 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中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二是毕业生所就职企业的一线管理 人员。其中,中职毕业生来自于普宁职业技术学校,高职毕业生来自于中山职业技 术学院以及深圳职业技
23、术学院。毕业生所就职的企业包括:太古祌族科技、达内教 育集团、快购一百、百姓通商、金瑞祥、深圳海雷新能源、深圳奥古斯都科技有限 公司、深圳市温暖生活科技有限公司等。 通过对从事计算机相关工作的中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调查与访谈,从学生 的角度获得一手资料,了解当前计算机行业的社会需求与学校供给之间的矛盾。通 过对毕业生所就职企业的一线管理人员进行调查和访谈,了解当前市场、行业、企 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以及职业态度等方面。 W夂学抆 | 第二章中高职计算机专业课程衔接现状调查研究 9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由于笔者本人在职业教育一线工作,是职业学校教师,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职 计算机 专业课程 有效 衔接 研究 王伟英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