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九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九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九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pdf(1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语文下册课外古诗词赏析从军行烽火照西京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注释】:1. 从军行:乐府相和歌平调曲旧题。2. 牙璋:调兵的符信,分两块,合处凸凹相嵌,叫做“牙”,分别掌握在朝廷与和主将手中,调兵时以此为凭。3. 凤阙:是皇宫的代称。4. 龙城: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5. 凋:此处意为“使脱色”。旗画:军旗上的彩画。6. 百夫长:指下级军官。【简析】:前两句写边报传来,激起了志士的爱国热情。诗人并不直接说明军情紧急,却说“烽火照西京”,通过“烽火”这一形象化的景物,把军情的紧急表现出来了。一个“照”字渲染了
2、紧张气氛。“心中自不平” ,是由烽火而引起的,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不愿再把青春年华消磨在笔砚之间。一个“自”字,表现了书生那种由衷的爱国激情,写出了人物的精神境界。首二句交待了整个事件展开的背景。第三句“牙璋辞凤阙” ,描写军队辞京出师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牙璋”、 “凤阙”两词,显得典雅、稳重,既说明出征将士怀有崇高的使命,又显示出师场面的隆重和庄严。第四句 “铁骑绕龙城” ,显然唐军已经神速地到达前线,并把敌方城堡包围得水泄不通。“铁骑”、 “龙城”相对,渲染出龙争虎斗的战争气氛。一个“绕”字,又形象地写出了唐军包围敌人的军事态势。五六两句开始写战斗,诗人却没有从正面着笔,而是通过景物描
3、写进行烘托。“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前句从人的视觉出发:大雪弥漫,遮天蔽日,使军旗上的彩画都显得黯然失色;后句从人的听觉出发:狂风呼啸,与雄壮的进军鼓声交织在一起。两句诗,有声有色,各臻其妙。诗人别具机抒,以象征军队的“旗”和“鼓”,表现出征将士冒雪同敌人搏斗的坚强无畏精神和在战鼓声激励下奋勇杀敌的悲壮激烈场面。诗的最后两句: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接抒发从戎书生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艰苦激烈的战斗,更增添了他对这种不平凡的生活的热爱,他宁愿驰骋沙场,为保卫边疆而战,也不愿作置身书斋的书生。译文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
4、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报警的烽火传到了长安,壮士的心怀哪能够平静。调兵的符令刚出了宫门,将军的骑士就直捣龙城。雪搅昏天军旗褪了彩色,风狂刮的声音裹着鼓声。我羡慕百夫长冲锋陷阵,谁还耐守笔砚做个书生。赏析:杨炯是初唐四杰之一,擅长五律 ,其边塞诗写得雄浑刚健,有盈川集。唐汝询曰:“此盈川抱才不遇而发愤于从军也,不平之感者, 正以朝廷尊宠武臣,使穷深入, 虽未免风雪之苦,而有茅士之封,是百夫之长胜吾辈矣。”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
5、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注释1.陶渊明杂诗 :欲言无余和,挥杯劝孤影。 2.独酌:酌,饮酒。指独自饮酒。3.三人:指月亮、作者及其身影。4 对:朝着5 不解饮:不会喝酒6 徒:徒然,白白地。7.将:和。8 行乐须及春:意谓趁着春天好时光及时行乐。及春:趁着阳光明媚之时9 月徘徊:月亮因我歌而徘徊不进。10 无情游:不是一般的世情,超乎世俗的情谊。指忘却世情的交游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19 页 - - - - -
6、- - - - - 11 相期:相约会。12 邈( mi o) :遥远。13 云汉:银河。诗文解释( 1)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孤独一人。我举起酒杯邀请媚人的明月,低头窥见身影,共饮已有三人。月儿,你即不会喝酒?影儿,你徒然随偎我这个孤身!暂且伴随月和影,这无情瘦影吧,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月听我吟诗,在九天徘徊不进,影随我舞剑,在地上蹦跳翻滚。清醒之时,咱们尽管作乐寻欢,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月呀,愿和您永结忘却世情的交游,约定在天上相会。羌村三首 (其三 )群鸡正乱叫,客至鸡斗争。驱鸡上树木,始闻叩柴荆。父老四五人,问我久远行。手中各有携,倾榼浊复清。
7、莫辞酒味薄,黍地无人耕。兵戈既未息,儿童尽东征”。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前四句先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序曲:“客至” 的当儿,庭院里发生着一场鸡斗,群鸡乱叫。待到主人把鸡赶到它们栖息的庭树上(古代黄河流域一带养鸡之法如此),院内安静下来时,这才听见客人叩柴门的声音。这开篇不但颇具村野生活情趣,同时也表现出意外值客的欣喜。来的四五人全是父老,没有稍微年轻的人,这为后文父老感伤的话张本。这些老人都携酒而来,酒色清浊不一,各各表示着一家心意。在如此艰难岁月还这样看重情礼,是难能可贵的, 表现了淳厚的民风并未被战争完全泯灭。紧接四句以父老不经意的口吻道出时事:由斟酒谦称“酒味薄”
8、,从酒味薄说到生产的破坏,再引出“兵革既未息,儿童尽东征”。时世之艰难,点明而不说尽,耐人寻思。末了写主人致答词。父老们的盛意使他感奋,因而情不自禁地为之高歌以表谢忱。此外言“愧”,暗中照应“晚岁迫偷生”意。如果说全组诗的情绪在第二首中有些低落,此处则由父老致词而重新高涨。所以他答谢作歌,强为欢颜,“歌罢”终不免仰天长叹。所歌内容虽无具体叙写,但从“艰难愧深情”句和歌所产生的“四座泪纵横”的效果可知,其中当含有对父老的感激、对时事的忧虑、以及身世的感喟等等情感内容。不明写, 让读者从诗中气氛、意境玩味,以联想作补充,更能丰富诗的内涵。写到歌哭结束,语至沉痛,令读者三复斯言,掩卷而情不自已。精品
9、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诗词注释:客心:客居者之心。一、二句因果倒置。登临而想到万方多难,因此而伤心。锦江:岷江的支流,流经成都。玉垒:山名,在四川灌县西、成都西北。北极:北极星,比喻朝廷中枢。终不改:终究不能改,终于没有改。西山寇盗:吐蕃。后主:刘备的儿子刘禅, 三国时蜀国之后主。 曹
10、魏灭蜀, 他辞庙北上, 成亡国之君。还祠庙: 还有祠庙。这句是说,象蜀后主这样一个昏馈的亡国之君,本不配有祠庙,然而由于刘备和诸葛亮对蜀地人民做过一些好事,人心不忘,所以还是为他建了祠庙。大唐立国百有余年,即使万方多难, 也决不会就此亡国。但另一方面, 杜甫又有借古讽今之意:蜀后主宠信宦官黄皓,唐代宗信任宦官程元振和鱼朝恩。聊为:不甘心这样做而姑且这样做。梁甫吟 :情调哀伤的曲子。 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甫吟。诗词译文:登楼望春近看繁花游子越发伤心;万方多难愁思满腹我来此外登临。锦江的春色从天地边际迎面扑来;玉垒山的浮云变幻莫测从古到今。大唐的朝廷真像北极星不可动摇;吐蕃夷狄莫再前来骚
11、扰徒劳入侵。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可叹刘后主那么昏庸还立庙祠祀;日暮时分我要学习孔明聊作梁甫吟。诗词鉴赏:首联提挈全篇, “万方多难”,是全诗写景抒情的出发点。当此万方多难之际,流离他乡的诗人愁思满腹,登上此楼,虽是繁花触目,诗人却为国家的灾难重重而忧愁,伤感,更加黯然心伤。花伤客心,以乐景写哀情,和“感时花溅泪”( 春望)一样,同是反衬手法。在行文上,先写见花伤心的反常现象,再说是由于万方多难的缘故,因果倒装,起势突
12、兀;“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颔联从登楼所见的自然山水描述山河壮观,“锦江”、 “玉垒”是登楼所见。凭楼远望,锦江流水挟着蓬勃的春色从天地的边际汹涌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飘忽起灭正象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诗人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上句向空间开拓视野,下句就时间驰骋遐思,天高地迥, 古往今来,形成一个阔大悠远、囊括宇宙的境界,饱含着对祖国山河的赞美和对民族历史的追怀;而且,登高临远,视通八方,独向西北前线游目骋怀,也透露诗人忧国忧民的无限心事。颈联议论天下大势, “朝廷”、 “寇盗”,是登楼所想。北极,星名,居北天正中,这里象征大唐政权。上句“终不改”,反承第四句的“变
13、古今”,是从去岁吐蕃陷京、代宗旋即复辟一事而来,明言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寇盗”“相侵”,申说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词严义正,浩气凛然,于如焚的焦虑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尾联咏怀古迹,讽喻当朝昏君,寄托个人怀抱。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甫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伫立楼头,徘徊沉吟,忽忽日已西落,在苍茫的暮色中,城南先主庙、后主祠依稀可见。想到后主刘禅,诗人不禁喟然而叹:可怜那亡国昏君,竟也配和诸葛武侯一样,专居祠庙,歆享后人香火
14、!这是以刘禅喻代宗李豫。李豫重用宦官程元振、鱼朝恩,造成国事维艰、吐蕃入侵的局面,同刘禅信任黄皓而亡国极其相似。所不同者, 当今只有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贤相!而诗人自己,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万里他乡,危楼落日,忧端难掇,聊吟诗以自遣,如斯而已!全诗即景抒怀, 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熔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慨遥深,体现着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中心思想:此诗抒写诗人对国家灾难的深重忧思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无限感伤。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
15、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5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注释】据日本藏 又玄集,此诗题作 贬官潮州出关作 。公元 819 年(唐宪宗元和十四年)正月,韩愈上书谏迎佛骨,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这首诗作于赴潮州途中。左迁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所以称降职为左迁。蓝关即蓝田关,在今陕西省蓝田县南。侄孙湘侄孙韩湘,字北渚,公元823 年(穆宗长庆三年)登进士第,官大理丞,是韩愈之侄韩老成的儿子。
16、一封指韩愈谏迎佛骨表。封,指谏书。 朝( zh o)奏早晨送呈谏书。 九重( ch ng)天指皇帝。潮州又称潮阳郡,州治在今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县。路八千言长安和潮州间相距遥远。圣明 对唐宪宗李纯的颂词。 弊事 政治上的弊端, 指迎佛骨事。明 一作“朝”。事一作“政” 。肯岂肯。 衰朽衰弱多病。 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这时韩愈已五十二岁。秦岭即终南山,又名南山、太乙山。横亘在陕西省南部,为我国地理上的南北分界线。汝你,指韩湘。 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应,一作“须”。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17、- -第 6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 好收”句意思说,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代后事。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蹇叔哭师时有:“必死是间, 余收尔骨焉。”韩愈用其意。瘴(zh ng)江边充满瘴气的江边,指贬所潮州。 瘴瘴气,旧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2【译文】一篇谏佛骨表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八千里外的潮州去。本来想为皇帝清除危害社会的事情,怎么会顾惜我衰朽的残年余日呢。云彩横出于秦岭,我的家在哪里?雪漫蓝田关,连我骑的马都不往前走。知道你赶来一定有所打算,做好准备到南方的瘴气之地收拾我的骸骨吧。二 谏阻迎佛骨的上疏早晨刚呈送到皇宫,傍晚就传来获罪
18、的消息而被贬潮州。既然决心为圣明的君主兴利除弊,又怎么能够顾惜自己的衰朽残年。巍巍秦岭云海茫茫,身家何处是归宿?皑皑白雪拥堵蓝关,马儿都裹步不前。贤侄孙从远方来,念你孝心一片,就劳你到那瘴疠之地收拾我的骸骨了。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 ,兄弟离散 ,各在一处 .因望月有感 ,聊书所怀 ,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 ,乌江十五兄 ,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注解】:1、世业:世代传下的产业。2、羁旅:犹漂泊。3、寥落:冷落。4、干戈:本是两种武器,这里指战争。5、根:喻
19、兄弟。【韵译】:时势艰难兵荒马乱,家业空空;兄弟逃难旅居异地,各自西东。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7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战乱以后处处寥落,田园荒芜;骨肉分离漂泊流浪,失散途中。离群孤雁相隔千里,形影相吊;同根兄弟随风飞散,恰似秋蓬。天涯海角共看明月,无不垂泪;今夜思乡你我同心,五地相同。【评析】:这是一首抒情诗, 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秋天。其时诗人到符离 (安徽宿县) ,曾有乱后过流沟寺诗,流沟寺即在符离。题中所言“弟妹”,可能和诗
20、人自己均在符离,因此合起来就有五处。贞元十五年(799)春,宣武节度使董晋死后部下叛乱,接着中、光、蔡等州节度使吴少诚又叛乱。唐朝廷分遣十六道兵马去攻打,战事发生在河南境内。当时南方漕运,主要经过河南输送关内。由“河南经乱”使得“关内阻饥”。全诗意在写经乱之后,怀念诸位兄弟姊妹。诗以白描手法, 采用平易的家常话语,抒写人们所共有而又不是每个人俱能道出的真实情感。言辞清丽,不加雕饰,句句扣紧主题,意蕴精深,情韵动人。白居易所处的中唐是一个多难的时代,他从十多岁开始,即因战乱而离家四处飘泊。德宗贞元十五年( 799)春,宣武军(治所在开封)节度使董晋死,其部下举兵叛乱。继之彰义军(治所在汝南) 节
21、度使吴少诚亦叛,唐朝廷不得不发兵征讨,河南一带再次沦为战乱的中心。由于漕运受阻,加上旱荒频仍,关内(今陕西省中部、北部及甘肃一部分地区)饥馑十分严重。就在这一年秋,白居易为宣州刺史所贡,第二年春在长安考中进士,旋即东归省亲。这首河南经乱书怀的诗,大约就写于这一时期。雁门太守行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注释】雁门太守行:古乐府曲调名。黑云:厚厚的乌云。这里指攻城敌军的气势。摧:摧毁。这句形容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精品资料 - - -
22、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8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金:像金子一样的颜色和光泽。角:古代军中一种吹奏乐器,多用兽角制成,也是古代军中的号角。塞上燕脂凝夜紫:长城附近多紫色泥土,所以叫做“紫塞”。燕脂,即胭脂,深红色。这里写夕晖掩映下,塞土有如燕脂凝成,紫色更显得浓艳。易水:水名,大清河上源支流,源出今河北省易县,向东南流入大清河。“塞上”一作“塞土”霜重鼓寒:天寒霜降,战鼓声沉闷而不响亮。声不起:形容鼓声低沉;不高扬。黄金台: 故址在今河
23、北省易县东南,相传战国燕昭王所筑,置千金于台上, 以招聘人材、招揽隐士。玉龙:指一种珍贵的宝剑。君:君王。【译文】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塞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作品鉴赏雁门太守行是乐府旧题,唐人的这类拟古诗,是相对唐代“近体诗”而言的。它有较宽押韵,不受太多格律束缚,可以说是古人的一种半自由诗。诗人的语言极力避免平淡而追求峭奇。为了追求奇, 他在事物的色彩和情态上着力,用浓辞丽
24、藻大红大绿去表现紧张悲壮的战斗场面,构思新奇,形象丰富。这首诗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如金色、胭脂色、紫红色,非但鲜明,而且浓艳,它们和黑色、秋色、玉白色交织在一起,构成色彩鲜明的画面。诗人就像一位高明的画家,特别善于着色,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不只勾勒轮廓而已。他写诗,绝少运用白描手法,总是借助想象涂上各种各样新奇浓重的色彩,有效地显示了它们的多层次性。1 首联写景又写事,渲染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后句写守城将士严阵以待,借日光显示守军威武雄壮。颈联颔联分别从声色两方面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颈联写部队黑夜行军和投入战斗。尾联引用典故写出将士誓死报效国家的决心精品资料 - - -
25、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9 页,共 19 页 - - - - - - - - - -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水是眼波横 ,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才始送春归 ,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译文水像美人流动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要问远行的人去哪里?山水交汇处。才送春天归去了,又要送君(鲍浩然)回去了。要是到江南赶上春天,千万要把春天留住。注释1 之:到,往。浙东:宋代置浙江东路,管辖绍兴以及婺、温、台、明、处、衢六州,即今浙江省钱塘江以东地区。2 水是 句:古人常以秋水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年九级 语文 下册 课外 古诗词 赏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