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
《2022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文言文知识点归纳.docx(2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中学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化,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留意懂得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 句法等古汉语学问; 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要把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依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 奇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先多朗读, 体会语气, 再进行判定;仍有一点同学们要特殊留意,一个虚
2、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 在平常学习中应留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 把握规律, 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考点梳理在中学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 如“之、 其、何” ; 其次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就、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 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 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中学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详细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2 、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
3、;(曹刿论战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4 、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5 、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6 、助词, 用于主谓结构之间,无实在意义, 不译; 例:虽我之死, 有子存焉; (愚公移山)7 、助词,作宾语倒装标志,无实在意义,不译;例:何陋之有;(陋室铭)8 、助词,用于凑足音节,无实意,不译;例:公将鼓之;(曹刿论战)9 、动词,作谓语,译为:去,往;例:吾欲之南海;(为学)(注:此处作实词)以 1、介词,与后面的词或短语一起构成介宾短语,充当状语或补语,其译意较
4、多;译为:把,拿;例: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译为:用,拿;例:以刀劈狼首;(狼)译为:凭,靠;例:何以战;(曹刿论战)译为:依据,按;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译为:由于;例: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岳阳楼记)2、作连词,表示顺承、目的、结果等;可译为:来,而;例: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也可译为:以致;例: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出师表)3、作副词,表示时间,译为:已,已经;例:固以怪之矣;(陈涉世家)4、动词, 用作谓语, 译为: 以为, 认为; 例:愚以为宫中之事 (出师表 )(注: 此处作实词)而 1、作连词,表示并列、顺承、转折、假设关系;表示并列关系,译为:并且,
5、而且;例: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表示顺承关系,译为:就,然后;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表示转折关系, 译为: 但,却,可是;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马说 )表示假设关系,译为:假如,假如;例:而吾蛇尚存,(捕蛇者说)2 、副词, 常依附在表示时间的词语后面,无实意, 一般不译; 例:既而儿醒, 大啼;(口技)于 文言文中“于”一般用作介词,表示处所、时间、对象、被动、比较等;1 、表示处所,译为:从,在;例:舜发于畎亩之中;(孟子)2 、表示时间,译为:到;例: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3 、表示对象,译为:对,向;例:贫者语于富者曰;(为学)4 、表示被动,译
6、为:被;例:就人之食于虎也;(说虎)5 、表示比较,译为:比;例:苛政猛于虎也;(捕蛇者说)其1、作人称代词,代人,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一起作宾语;译为:他,他们;例: 百姓多闻其贤;(陈涉世家)2 、作人称代词,代人,作定语;译为:他的,他们的;例: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3 、作人称代词,代物,与后面的动词、形容词一起作宾语;译为:它,它们;例: 安求其能千里也;(马说)4 、作人称代词, 代物, 作定语; 译为: 它的, 它们的; 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5 、作指示代词,近指;译为:这(种);例:专其利三世也;(捕蛇者说)6 、作指示代词,近指;译为:其中;例
7、:其一犬坐于前;(狼)7 、作指示代词,远指;译为:那;例:其中往来种作(桃花源记)8 、作副词,常用于句首,表示委婉语气、反问语气等;译为:唯恐,大致,莫非;例:其真无马邪;(马说)文言文阅读分析、概括和评判题的解题策略发布时间: 2022-03-05 12:53:44 来源:中学文言文学习网作者:佚名【打印】 【评论】1. 把握归纳内容要点的常用方法信息提取法;精确地归纳核心信息:人、事、景、情、理等;题面验证法;利用试题题面快捷地帮忙自己从整体上把握文意;2. 把握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详细方法借助整体阅读归纳主旨;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先要整体上解读文章内容、 感受作者思
8、想, 力求知道作者在这篇文章中最想要告知读者的是什么,读者阅读了从中受到怎样的启示,从而推知作者的观点态度;借助文体特点分析观点;史传散文中作者观点态度寄托在人物形象上,作者可能有简略的评判; 咏物散文中作者观点态度寄托在所咏的事物上,关键在于懂得该物的形象特点;说理散文的观点态度一般为文章的中心论点;借助关键信息分析观点;文章的关键信息有: 标题、开头、结尾和注解; 关键词、点睛笔、文眼;中心句、关键句、过渡句等;通过提取这些关键信息归纳分析出文章观点;借助知人论世,提取要义,分析观点;近年湖南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常选用非传记类文章,作者一般为教材介绍过的作家,可以借助知人论世懂得观点;作者的写
9、作背景、动机等是我们解读所供文言要义的一把钥匙;辩证分析;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其表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要做好“分析概括”的工作,仍要学会辩证的分析方法,切忌片面性;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一方面要确定其积极意义, 另一方面也要实事求是地看到其消极因素;判定积极与消极因素, 可从五个方面考虑:作者的人民性、作品的社会性、思想的进步性、历史的局限性、文章的现实性;要留意的是, 对文章中作者欠当的观点及消极因素,仍要视答题的实际情形来作出恰如其分的评析;3. 明确答题步骤第一通读原文, 明白大意; 其次, 对比原文, 排查错误; 将备选答案中的相关内容, 逐条与原文相关部分比较,看被选项的表述是
10、否与原文一样,凡是对原文内容有意夸大、缩小、曲解、混淆的选项,都是命题者设置的陷阱,应当特殊当心;由于题干常常设计为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不正确的一项,假如我们能够充分利用这正确的三项,运用比较法、排除法, 选出错误的一项应当是有把握的;此类题的错误常常是张冠李戴、无中生有或有意曲解;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阅读解题四步骤发布时间: 2022-03-12 10:29:31 来源:东方网 -新民晚报作者: 郭龙场【打印】 【评论】中考文言文阅读必定会考到课外语言材料;面对从未读过的语段或文章,又无工具书可查,怎么办?在解答这类题目时,很多同学感到束手无策;我依据教学实践总结出解题四个步骤,仅供同学们参考;
11、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就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明白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第一应当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其次步认真分析标题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老师要指导同学留意并认真分析文段的标题; 由于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 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 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 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 认真分析文段的标题, 可使我们快速懂得文言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
12、文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精确懂得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所以, 老师应提示同学千万别忽视这些注释, 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另外需要留意的是, 老师要提示同学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 遇到“拦路虎” 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连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说明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懂得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就采纳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说明题; 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
13、解题时, 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就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当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第一,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说明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留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年号、 人名、地名、官名、 物名、书名、国名等专出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 做了巴陵郡的太守;二是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定,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
14、阳城人;三是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慧也太严峻了;四是所翻译的句子如是省略句, 就要把省略了的成分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 (省略主语) ;” 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3)内容懂得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其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纳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精确率一般会比较高;中考文言文翻译失误面面观发布时间: 2022-
15、01-17 11:02:34 来源:转载作者:陈锦才【打印】 【评论】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精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照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雅”就是指译文要美丽自然,就是要使译文生动、形象,完善地表达原文的写作风格;二、文言文翻译的原就在翻译过程中,必需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就;这就要求我们,在详细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肯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需字字落实,对号入座; 翻译时,要直接依据原文
16、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 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假如直译后语意不畅,仍应用意译作为帮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善;三、文言文翻译的失误形式(一) 不需翻译的强行翻译在文言文中凡是国名、 地名, 人名, 官名、帝号, 年号、器物名、度量衡等,在翻译时,可以原封不动地保留下来,不用翻译,由于这些词一般都无法与现代汉语对译;如: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译成:晋国侯王和秦国霸主包围郑国,由于郑国对晋国无礼;(二)以今义当古义有的词语随着社会的进展,意义已经变化了,有的词义广大, 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转移,有的词感情颜色变化,有的名称说法转变;因此,要依据原 文的语境确定词义
17、,且不行以今义当古义;下面几例翻译均是不妥的;1、是女子不好得要求好女;西门豹治邺译成:这个女子品质不好应当再找个品质好的女子;2、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苏武传译成:使者听了很兴奋,依据常惠说的来辞让单于;3、(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译成:老虎咬断驴子的喉咙,吃完驴子的肉,才到树林中去;4、先帝不以臣卑鄙;译成:先帝(刘备)不认为我卑鄙无耻;这四句翻译均犯了以今义译古义的毛病;例 1 的“好”属于词义扩大;在古代是指女子相貌好看,而现在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对事、对物都可以修饰限制;译句应改成“这个女子长得不美丽”;例 2 的“让”属于词义缩小,在古代汉语中既可以表“辞让、谦让”之意
18、,又可表“批评”之意,而现在只用于“辞让、谦让”的意思;译句中的“辞让”应改为“批评”;例 3 的“去”是词义转移,由古义“离开某地”的意思,后来转移为“到某地去”;意义完全相反;译句中的“才到树林中去”,应改为“才离开”;例 4 的“卑鄙”属于感情颜色变化;在古代这个词是中性词,指位置低下,学问浅陋;现在是贬义词,指人的行为或品质恶劣;译句中的以今义当古义,应改为古义;(三)该译的词没有译出来例如:以相如功大,拜上卿;译成:以蔺相如的功劳大,拜他为上卿;译句没有把“以”译出来,应当译成“由于”,也没有把“拜”译出来,应当译成“任命”才算正确;(四)词语翻译得不恰当例如:不爱珍重视宝肥饶之地;
19、译成:不疼惜珍宝宝器肥田沃土;译句中把“爱”译成“疼惜”不当,“爱”有疼惜之意,但在这个句子中是“吝啬”的意思;(五)该删除的词语仍旧保留例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成:从师学习的风尚也已经很久不存在了;译句中没把原句中的“也“删去,造成错误;其实原句中的“也”是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 没有实在意义; 在翻译时, 完全可以去掉; 在文言文中有些只表示停顿、凑足音节, 或者起语气作用的助词, 或者起连接作用的虚词,它们没有实在的意义,虽然在原文中是必不行少的,但在翻译时,由于没有相当的词可以用来表示它,应当删除不译;比 如表示判定的“者”和“也”或“者也”“者也”,在翻译时应当从译句中
20、去掉,并在适当的地方加上判定词“是”;(六)省略成分没有译出;文言文中,有的省略成分没有必要翻译出来,但也有的省略成分必需翻译出来语意才完全如: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司马光赤壁之战)译成:孙权给群臣看,没有谁不吓得转变了脸色的;句中的“以” 后面省略 “之” ,指代曹操的书信, 而译句中没有译出来, 应当在“孙权” 的后边加上“把曹操的书信”,语言才显得清楚完整;(七) 该增加的内容没有增加在翻译时, 有时为了文句符合现代汉语习惯,必需增加一些内容,才算恰当,如: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译成:现在刘表刚刚死亡,两儿子不团结;在数词“两”后边加上量词“个”,语气才显得流畅;再如:由是先主遂诣
21、亮,凡三往,乃见;译成:因此,先主刘备就去拜望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他;译句中在数词“三”后加上量词“次”字;(八) 无中生有地增加内容一般说来,文言文翻译必需要敬重原文的内容,不能依据个人的好恶增加一些内容,以至违反原文的意思;否就,就会造成失误,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译成: 很多人在一起走,确定有品德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并且可以当我老师的人在里面;译句中的“品德高洁、学有专长,乐于助人的人”原句中没有这个内容,是翻译者随便加进去的,应删去,才符合原句的意思;(九)应当译出的意思却遗漏了没有把全句的意思说出来,只说出了一部分意思;例如: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译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文言文 知识点 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