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集对分析的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状况评价-张宇.pdf





《基于集对分析的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状况评价-张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集对分析的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状况评价-张宇.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基于集对分析的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状况评价张宇,韩增林,王泽宇(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辽宁大连116029)【摘 要】 文章结合产业结构优化的内涵,从产业结构高度化、合理化、国际化三个方面构建了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和集对分析法相结合对20092013年辽宁省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对辽宁省各市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整体变化趋势与空间演变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辽宁省整体产业结构优化状况未显著提升;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空间格局基本形成以丹东一大连一营口和沈阳一锦州两部分优化态势良好的平行带状区域,辽宁沿海城市表现出较好的优化态势;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程
2、度在城市问呈固化态势。【关键词】产业结构优化;评价;集对分析法;经济新常态;辽宁省【中图分类号】F1273l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768(2016)030075_05一、研究背景及综述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正逐步由过去年均近两位高速增长向7左右的中低增速“新常态”回落。随着国家的发展战略调整和优化升级,逐步退出依赖投资增长的经济带动方式,东北地区体制性、结构性、机制性等矛盾问题突出,正面临着区域性整体衰退风险,未来将进入经济结构和体制的深度调整期。作为重要的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省的经济增长与工业化道路仍然带有浓厚的传统工业色彩,从深层次看,产业结构矛盾依然存
3、在。因此,应顺应新常态下的产业发展趋势,深入把握辽宁省各市产业结构优化现状并分析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辽宁省各市在国家战略和东北经济区发展中进行科学的产业定位,变与邻近城市和区域在产业同构方面的恶性竞争为错位竞争,形成互补优势,这对于促进辽宁省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国外对产业结构优化理论研究已有60余年历史,主要是在产业结构理论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对此理论研究最具代表性的专家学者包括赫希曼、罗斯托、筱原三代平等人,主要围绕重点产业集中发展意义、产业关联效应、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基准研究等。即通过调整来推动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以及通过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来达到产业结构优化过程,由此奠
4、定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实的理论基础】。目前我国对于区域性产业结构优化的研究,主要围绕产业结构的判断理论,如特定区域主导产业的路径选择14】、产业结构优化的模型构建等角度来展开研究【5】。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优化转型上升为国家战略,产业结构优化研究更加深化多元化,针对产业结构优化测度既有宏观层面把握,也有从新兴产业、制造业、人才结构、金融商贸:】等不同角度、不同领域探索与产业结构优化的关系,而从地理学角度研究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主要有:区域优化升级路径分析睁m】、城市产业结构与空间响应研究【一“、城市群问比较等【复一。综观国内研究成果可以看出,相关文献侧重于以定性分析为主的理论方面研究,部分局限于经
5、济学中一二三产业的粗线条投入产出研究或以单一指标测算产业结构优化质量,难以科学辨识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空间角度在以省域范围内的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优化来进行定量的研究评价较为缺乏,产业发展程度各异的区域需要更有针对性的实证研究。因而本文结合新形势的经济背景,试图透过产业结构优化的实质,构建科学的系统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集对分析法和组合赋权法相结合的定量评价分析方法,探索研究【收稿日期】2015一1223【基金项目】部省共建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4JJD790038)【作者简介】张宇(1990一),男,辽宁大连人,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沿海产业经济;韩增
6、林(1956一),男,山东商河人,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海洋经济地理;王泽宇(1981一),女,辽宁铁岭人,博士后,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海洋经济地理。万方数据辽宁省14市产业结构优化程度的纵向时间测度及横向格局,旨在厘清辽宁各地区自身产业结构优化现状,为辽宁省制定合理的产业结构转型和重点城市区域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二、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一J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产业结构优化是指各个产业有序协调发展、产业整体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进一步来说是包括产业间的数量配比等经济技术关系从不协调逐渐走向协调的合理化过程
7、,以及由低到高产业结构不断提升的高度化过程l。反过来,能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产业结构优化。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新常态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对外开放质量联系更为紧密。在借鉴前人研究【13”冽的基础上,根据产业结构优化内涵及新常态的现实需求,考虑评价指标体系的动态性、可操作性、客观性以及目标导向等原则,尝试运用高度化、合理化、国际化来对产业结构优化进行衡量评价。具体指标体系设计如表1所示。表1 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指标体系目标层(1)准则层(3) 一级指标(12) 指标解释及计算篓燃,篓篓曼漱附姒姒员(二)研究方法本文运用集对分析方法来评价辽宁省14个地级市的产业结构优化质量,通过
8、组合赋权法对指标进行赋权。组合赋权法。赋权方法按照权重的确定方式大体分为两类,即主观赋权法和客观赋权法。主观赋权法主要指根据专家对各要素的主观认同程度来确定权重,操作简易,但所得结果客观性往往较差。客观评价法通过原始数据间的相互关系来确定权重,可以有效排除主观臆断,但决策人的可参与性较差。为使主客观统一,结合运用AHP和熵值法的组合赋权法来确定权重。(1)AHP法是一种主观赋权法,把专家对指标分散的咨询意见进行数量化与集中化,以此来确定权重。具体步骤参见文献【3”。(2)为避免赋权时的主观性、偶然性以及多指标变量间信息的冗余问题,本文采用熵值法对产业结构优化质量进行综合测度。限于篇幅,计算步骤
9、可参见文献。(3)由客观权重和主观权重可得组合权重,显然,和山u与应尽可能地接近。根据最小相对信息熵原理构建函数:F-q(1哟一l蚴v)+畸(一妇;) (1)j=l =I其中垆1,哟0,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解得最优解即J=1综合权重为: 栌幅,岖(2)J=1(三)集对分析集对分析(Set Pair Analysis)是研究确定性、不确定性及之间转化规律关系的一种方法嗍,包含系统分析的辩证思想,是对不确定性加以客观承认和具体分析,因而研究结果具有鲜明的逻辑性和实际性,针对解决多目标、多属性评价较为有效,在评价、预测等领域应用广泛例。在集对评价中,如果指标集与最优方案集越贴近相似,则评价结果越客观完
10、善。限于篇幅,本文的产业结构优化评价模型构建步骤可参见文献【3蹦】。(四)数据来源文章数据来源于20102014年的辽宁统计年鉴、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其中霍夫曼比例指数和新兴产业产值比重的二级指标数据来源于各市的国民经济发展统计公报。三、结果分析根据以上指标及集对分析法,计算出辽宁省14个地级市2009年、20lO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产业结构优化的综合得分,并给出排名,排名越靠前表示产业结构优化状况越好(见表2)。表2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综合得分及排名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抚顾市本溪市丹东市锦州市营口市阜新市辽阳市盘锦市铁岭市朝阳市葫芦岛0醴63 2 06343 2 06699 2
11、 0醯1l07056 1 06910 l 07028 l 0721905387 7 05090 7 04998 7 052450勰55 8 O4864 9 04288 ll 0395204103 10 04604 1l 04稻l 10 050220653 O5334 5 05942 3 O615006l嘶4 05“7 3 O57舯 5 O6l胡O5873 6 05相6 4 O5869 4 05994O3“l 14 03365 14 03730 13 0383606022 5 O5302 6 04793 8 0475103943 12 04932 8 05148 6 04804668 9 0镐1
12、6 lO 04674 9 04673O3917 13 03726 13 03213 14 0347703950 11 04197 12 0415613119 12 0舶391417l2 06474 2l 07274 l6 05058 612 04146 127 0“72 104 05519 33 065 55 05828 413 03529 139 O4507 98 04376 ll10 0473l 814 03339 14ll 0479991547 7(一)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趋势分析以各个地级市的产业结构优化综合得分及产业结构高度化、产业结构合理化、产业结构国际化3个子系统的得分万方数据为变
13、量,分别计算考察期间的5个时间断面的全省14市的平均值,以反映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状况的总体变化趋势。根据图l可以看出,研究期间,产业结构优化综合平均值基本保持平稳状态,维持在O5加52之间,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状况总体水平变化不大。产业结构高度化平均值显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2010年后维持在052左右,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在高度化方面并未得到有效提升。产业结构合理化平均值显示下降上升再下降的趋势,波峰与波谷相差不到O04,辽宁省产业结构合理化需要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产业结构国际化平均值波动较大、得分较低,并在2013年达到波谷,说明辽宁省产业结构国际化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应加强辽宁产业结构优化的
14、抵御风险能力。总体来看,各子系统趋势与总系统变化趋势不一致,规律性不强,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状况并未形成稳定的上升态势。图1 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趋势图(二)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空间演变分析产业结fJ优化宅间格局(201 3年) f产、Ik结构优化敛散Hf 20一2011锋图2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空间格局变化及敛散图为了对辽宁省14市产业结构优化现状进行直观分析,选取2009年、2011年、2013年各市的产业结构优化综合得分,并通过SPss软件对每年各市的产业结构优化程度进行层级聚类划分,从而对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状况的演变格局进行分析,借助m印infollo对这三年的综合得分进行空间可视化分析(图2
15、a-c)。总体来看,辽宁产业结构优化在研究时段内变化不大,基本形成稳定格局,但辽宁省的产业结构优化状况还处在较低阶段。(1)动态来看,20092011年,丹东从好降为较好,辽阳、鞍山从较好降为一般,20112013年,沈阳从好降为较好,抚顺、葫芦岛从差升为一般,年度间各优化层级出入不大。(2)格局来看,逐渐形成丹东一大连一营口和沈阳一锦州两部分产业结构优化态势良好的平行带状区域,带状区域间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一般,辽宁西北部城市状况较差。(3)主体来看,产业结构优化状况一般的城市从2个到5个到7个,成为了辽宁省产业结构优化状况的主体构成阶段,形成了两头少、中间多的纺锤形整体优化形态。(三)空间
16、极化分析为了把握各城市产业结构优化的变化趋势和重点城市的极化趋势,本文首先以20092013年各城市的综合得分与全省平均值相比较,得出自2011年起,综合得分超过全省平均值的城市从7个变化为6个,集聚态势不明显。同时以各年份列首末的大连市和排在末位的城市(2009年、2010年的阜新市和2011年、2012年、2013年的朝阳市)的得分进行对比发现,二者得分的差值由2009年的o361 5、20lo年的0354 5、2011年的038l 56、2012年的0374 2到2013年的O393 5。城市间差距并未随着年份而呈显著增大态势。为进一步分析,本文尝试利用空间政治学中收敛与发散原理,选用2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于 分析 辽宁省 产业结构 优化 状况 评价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