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南京盐城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
《2022年南京盐城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南京盐城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源2021 南京盐城二模语文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1. 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二十四节气的 与时令奇妙吻合,名称具有东方田园美与古典诗意 美;如“惊蛰”,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就奇妙地构成了生动的画面:在一声初始 的雷鸣中,万千沉睡的生灵被唤醒了,睁开惺忪的双眼,地向太阳敞开了各自的门户; 历代诗人也以天地节气丰富了汉语的表达空间,并以汉语印证了天地节气的真实不虚和;A. 气候不谋而合不行思议B. 气候不约而同不行理喻C. 物候不约而同不行思议D.物候不谋而合不行理喻1 C;留意比较不同语素的差异,“气候”应当是与气象有关, “物候”就是生物学现象
2、,从语境看,讲的不是天气,而是生物的变化;“不约而同 ”与“不谋而合 ”这两个成语结构相同,意义相近,都有 “偶然一致”的意思,其区分有二,一是适用对象不同,“不谋而合 ”多指见解、方案、理想等相同, “不约而同 ”侧重动作;二是语法功能不同, “不谋而合 ”一般作谓语, “不约而同 ”多作状语;好玩的是, 2021届南京盐城一模的第一题词语辨析也涉及了“不行理喻”,当时是与 “捉摸不透 ”比较;此外,文科附加题的第一题文学常识也重复了2021届的文科附加题对 “二程”的考查,莫非是为了向过往的经典试卷致敬吗?2. 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 分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A. 全球首颗量子卫星
3、发射升空后, 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试验体系成功构建,标志着中国量子科学争辩已处于领先位置;B. 二次元电影你的名字火遍全国,浪漫唯美的故事、让人有截屏冲动的精致画面,宽敞网友如痴如醉,带给人前所未有的体验;C. 成都市区金沙遗址的发觉,进一步确定了古蜀文明考古学意义上的“宝墩、三星堆、金沙三部曲”,从而解决了三星堆的来龙去脉;D.2021 年社会蓝皮书披露,我国的阅读情形不容乐观,大约66.72% 左右的被调查者表示,过去一年“一本书都没有读”;2AB “宽敞网友 ”一句偷换主语; C “确定了 ”后面宾语残缺, “解决了 ” 与“来龙去脉 ”搭配不当; D“大约”与“左右”重复赘余
4、3. 以下各句中,所引诗词 不符合语境的哪一项 3 分A. 这部作品的宝贵在于底蕴的深厚,在于思想的争鸣,在于审美的价值,“奇文共观看,疑义相与析”,读者不妨通过阅读来一起观看、探寻; B.“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个人只有不断吸取新的学问,才能 心澄如镜,视野开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与谦逊的心态;C. 近年来,常有一些所谓的公共学问分子,接受断章取义的伎俩,写文章讽刺、诋毁鲁迅先生,真是“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D. 老一辈虽然离开了岗位,但“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照旧关怀着年轻一代,关注着自己奉献毕生的事业;3 D可为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等A 选
5、项中的 “奇文共观看,疑义相与析 ”出自陶渊明的移居二首,指遇到特殊优秀的文章大家共同阅读摸索,品尝出其中的奇妙与含义,遇到不同的观点大家共同争辩分析;与语境相符;B选项中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出自朱熹的观书有感, 原意是 “要问池塘里的水为何这样清亮呢?是由于有永不枯竭的源头源源不断地为它输送活水; ”外表是写水由于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才“清如许”,实就预示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人要心灵澄明,就得不断认真读书,不断求新求异,不断猎取新知,才能到达至高的境域;与语境相符;C 选项中的 “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出自韩愈的调张籍, 比如力气很小而妄图动摇强大的事物,不自量力;与
6、语境相符;D 选项中的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出自陆游的卜算子 咏梅,原词的意思是即使花片飘落被碾作尘泥,也照旧有永久的芳香留在人间,这里的梅花正是陆游不懈抗争的精神和坚贞不渝的品德的完善写照,所以与语境不符;值得一提的是,官方答案解说中所给的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也是不得体的引用, “落红”意味着花的凋亡,意味着生命的终结,自己以此自勉是可以的,但是假如对退休的老一辈引用这样的诗词,这究竟是好仍是不好呢?我觉得这很不得体,无异于在老人的生日宴会上演唱一首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鬼子的末日就要来到4. 高三毕业班的同学给语文老师赠送对联, 下面最恰当的一
7、副是 3 分 A. 杏林分种逢春茂,桔井挹泉滋蕙香B. 有声画谱描人物,无字文章写古今C. 书味本长宜细索,砚田可种勿抛荒D. 杏坛文章传承远,楼观道德浸润深4 D;第四题对联题是最近多个大市模拟考试的热门题型,本次南京二模同样予以关注,并且将命题方向瞄准对联的有用价值,在留意弘扬传统文化的形势下,这样的命题角度是很好的;对“杏坛”“杏林 ”的关注,切中了大多数语文课堂的最易忽视的地方传统文化不是陈腐古旧的代名词,我们特殊要关 注的是那些流传至今并连续存在使用价值的传统文化,也有确定的导向作用, 因此,我们觉得,此题的命题方式和其他大市的对联题相比,的确技高一筹;此题所给答案为 D 选项;其中
8、 A 选项是送给医生的, “杏林”“桔井”分别出自 “龙蟠桔井 ”、“虎踞杏林 ”的故事,皆用于医生,最好是中医; B 选项的对联常见于古琴古筝,也见于农村戏台;C 选项更适合老师送给同学;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但是实际上, D 选项的出句中 “坛”“章”“承”三字皆为平声,依据 “一三五不管,二四六分明 ”的对联平仄规章,出句不管以今音仍是古韵看,都不合对联格律;百度此句,有 “杏坛礼乐传承远 ”一句,合乎平仄,疑为原句;命题人或许是怕同学不知道 “礼乐”的意思, 于是将本为 “仄仄”的“礼乐”改为“平平 ”的“文章”,但是这位命题人似乎没有想到,对联是有规章的,失去了平仄的美感, 就是简洁的
9、标语与通俗的口号我们学文科的同学要记得对那种以“宽对 ”搪塞无视平仄的行为和 “现代汉语对联可以不讲平仄 ”的错误观点予以批判;对句“德”字以古音看是仄声,也是出律的,如以今音看为平声,是可以的,因此下句的平仄问题可以忽视;以奇巧对来分析本联平仄太复杂,应当不是命题人原意,略;另外, D 选项似乎更适合送给学校,而不适合送给老师;更何况,在今天高三语文课只是练习加上讲题的大多数学校,送这样的对联给语文老师,说 他她 “文章传承远 ”,“道德浸润深 ”,这可能会让许多语文老师觉得不好意思的很惭愧,包括本人在内;假如说这是勉励,那仍不如用C 来勉励呢;总的来看, D 选项作为对联,抛开句意是否合乎
10、题干要求不谈,仅从对联基本常识角度来,就应当第一排除D 选项,将其作为正确选项,让人觉得有些遗憾;本该是关注传统文化的一道题恰恰成了最没有文化的,这真是黑色幽默;可以想象,面对一道说起来是关注传统文化、关注国学常识的对联题,当我们已经把握了一些常识的同学在发觉ABC都不适合但是 D 问题也很严肃因而无比纠结、不知所措的时候,他们的内心是多么的无助与彷徨;或许他们会想,莫非我们做的是 “假二模 ”吗?5. 以下句子排列次序最恰当的哪一项 3 分倒洗澡水连盆中的婴儿一起倒掉,明显不明智;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在中国古代,教化的目的是传播礼乐文明,标准社会秩序;假如能抛弃成见, 不因名累实, 这一概念
11、必将以新的面貌进入学术界, 实现其当代意义;假如提倡教化,很有可能被视为封建思想的死灰复燃,从而遭到严格批判;但在 20世纪西学东渐的过程中,“教化”变成了等同于吃人礼教的一个贬义词;A. B. C. D.5 B二、文言文阅读 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 题;诲侄等书元稹【向阳按:这篇文章是作者为教诲侄子元伦和元郑而写的;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懂得并记取元氏家族的历史,特殊是父辈早年生活的艰难; 二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受,教诲两个侄子勤学;】告仑等: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粗以所怀,贻诲于汝;【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头,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到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 汝等
12、心志未立,冠岁行登 【行,即将;登,到达; “登”是个常考常用的实词,今有成语 “五谷丰收 ”,登,成熟; 2021年课标全国卷马文升传,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错误,应为 “考中”】,能不自惧 【当心】?吾不能远谕 【谕,比方,同 “喻”】他人【略同今人常讲之 “远的我就不说了 ”】, 汝独不见吾兄之奉 【奉行】 家法乎?吾家世俭贫,先人遗训常恐置产怠【使动, 使.懒散】 子孙,故家无樵苏之地 【樵苏之地:指薄田;樵苏:砍柴与取草;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史记 淮阴侯列传:臣闻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尔所详也;吾窃见吾兄, 自二十年来, 以下士之禄, 持窘绝之家, 其间半是乞
13、丐【请求赐予】羁游,以相给足;然而吾生三十二年矣,知衣食之所自,始东都为御史 时;吾常自思,尚不省 【懂得】 受吾兄正色 【庄重】 之训,而况于鞭笞诘责乎?【这实际拿自己不懂得哥哥来衬托哥哥持家不易】吾尚有血诚 【至诚】 ,将告于汝:吾幼乏岐嶷 【形容幼年聪慧】 ,十岁知方【方:道理;语出论语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比及三年, 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严毅 【严格刚毅】 之训不闻,师友之资 【资助】 尽废;忆得初读书时, 感慈旨【慈母的教诲】 一言之叹, 遂志于学; 是时尚在凤翔, 每借书于齐仓曹家,徒步执卷,就 【到】陆姊夫【指作者的姐夫陆翰】 师授【拜师求教】,栖栖勤勤其始
14、也;假设此至年十五,得明经及第,因捧先人旧书,于 西窗下钻仰沉吟,仅于不窥园井 【窥,观看;园,花园;原指汉代董仲舒用心治学,三年都无暇观看花园中的景致;后用以比如埋头钻研,不为外事分心;】矣;如是者十年,然后粗沾一命 【沾命:受命;指做了小官】 ,粗成一名;及今思之,上不能及乌鸟之报复 【报答】,下未能减亲戚之饥寒,抱衅 【1. 指处于嫌疑危难之中, 2. 负罪】终身,偷活今日;故李密云: “生愿为人兄,得奉养之日长;”吾每念此言,无不雨涕;汝等又见吾自为御史来, 效职无避祸之心, 临事有致命之志, 尚知之乎?【效命职守从无全身避祸的念头,遇到情形就有舍弃生命的心志,你们仍知道吗?】吾此意虽
15、吾兄弟未忍及此,盖以往岁忝职 【惭愧地就任】 谏官,不忍小见【个人的小小看法】 ,妄干朝听【胡乱干预朝廷的听闻】 ,谪弃河南, 泣血西归,生死无告; 不幸馀命不殒, 重戴冠缨【指重新做官】 ,常誓效死君前, 扬名后代, 殁【死后】 有以谢【告慰】 先人于地下耳;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呜呼!及其时而不思 【在当时想不到这些】 ,既思之而不及 【等到想起来就来不及了】 ,尚何言哉?今汝等父母天地 【指父母都在】 ,兄弟成行,不于此时佩服【仰慕钦服,指认真研读】 诗书,以求荣达,其为人耶 【那仍算人吗】 ? 其曰人耶 【那仍可以叫人吗?叔叔骂人太狠了!】?汝等出入游从,亦宜切慎;吾生长京城,朋从不少,
16、然而未尝识倡优【歌楼妓馆】 之门,不曾于喧哗纵观 【喧哗的闹市里放纵观览】 ,汝信之乎?吾终鲜【缺少;陈情表: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姊妹,陆氏诸生,念之倍汝;汝因便录此书寄之,庶其自发 【期望他们自强发奋】 ;千万努力,无弃斯须【短暂的时间;杜甫丹青引: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此句亦可见五三诗歌鉴赏;】 ;稹付仑、郑等;选自元稹集,有删节【注】 樵苏之地:指薄田; 岐嶷:形容幼年聪慧;以下加点词的说明,不正确的哪一项 3分 A. 汝等心志未立,冠岁行登登:到达B. 以下士之禄,持窘绝之家窘:穷困C. 吾幼乏岐嶷,十岁知方方:正直D. 吾终鲜姊妹鲜:缺少6 C方:道理;语出论语 子路、曾
17、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7. 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哪一项3 分奉献和对自己的爱惜,为自己年轻时不谙世事、不懂得兄长的教诲而感到愧疚;7 母亲教诲元稹,要他借书而读,不窥园井,使得他能立志于学业,研读深思,最终获得了官职与名望;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8 元稹任谏官, 虽因敢于进谏而遭贬谪, 但他仍誓言要效力献身于君主, 播扬名声于后代,以告慰祖先;9 元稹读书得陆姓姐夫传授,对诸外甥情感颇深,他叮嘱侄子将此信抄寄陆氏诸生,亦有“诲甥”之意;10 B借书而读,不窥园井非母亲的要求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吾谪窜方始,见汝未期,
18、粗以所怀,贻诲于汝;4 分1 我被贬官外放刚刚开头,再见到你们的时间难以预期,我简略地把所想的心思,留给你们作为教诲;4 分;每句 1 分,重点为 “谪窜”“期”“所怀”“贻”2效职无避祸之心,临事有致命之志,尚知之乎?4 分2 效命职守从无逃避灾祸的念头,遇到情形就有舍弃生命的心志,你们仍知道吗? 4 分;重点为 “效职”“致命”“志”“尚乎”9. 元稹对侄辈主要有哪些教诲?请简要概括;4 分9 疼惜光阴,遵守家训,读书进取,谨慎交际;4 分;每点 1 分三、古诗词鉴赏 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0 11题;唐 多 令刘辰翁【向阳按:不管怎么说,我们必需要承认,中国的高考制度对诗词的普及
19、与推广是起到了确定的促进作用的;许多诗词原本躺在历史的故纸堆里,无人知晓;但是由于高考选中了它,马上知名度飙升,点开百度就会显现成千上万条搜寻结果;吾不能远谕高考,且以模拟题方之:2021届高三南京盐城一模考了南宋词人刘过的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后来我发觉 2021届与 2021届的同学在毕业后重回盐中时写个说说都要来上一句“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虽然这在我看来大约相当于五六岁的小屁孩说“我小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时候”;但是,我们可以知道,但凡能打动读者的诗词,都是有生命力的;今日 我们鉴赏的刘辰翁的唐多令, 原有词前小序 “丙子中秋前,闻歌此词者,即席借芦叶满汀洲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南京 盐城 语文试卷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