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层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转换层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转换层高大模板工程施工方案1. 工程概况1.1. 本工程第四层为结构转换层,层高为4。7M结构标高20.7M,板厚200mm,梁高主要有800mm2200mm,梁宽主要有400mm1500mm,混凝土强度为C60。部分梁为型钢梁,与地下四层地上三层的钢骨砼柱焊接连接.1.2. 转换层典型结构构件如下:转换层结构型式一览表序号部位典型设计尺寸混凝土强度等级14F(转换层)剪力墙(厚)250mm、300mm、400mm、500mm、600mmC60方柱1200mm1500mm、1600mm1500mm、1600mm2000mm、2600mm1500mm、1200mm2500mm、1750mm150
2、0mm等C60转换层大梁400mm800mm、600mm1000mm、900mm1800mm、900mm2000mm、1000mm1800mm、1200mm2000mm、1500mm2200mm等C40板(厚)200mmC401.3. 转换层结构平图1.4. 转换层钢骨柱及型钢梁平面图1.5. l转换梁细部构造2. 编制依据2.1. 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2.2.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2.3.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2.4.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5.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
3、00172003);2.6. 本工程施工图纸及招标文件。3. 转换层结构配置主要特点3.1. 转换层的类型为梁式转换层。3.2. 转换梁跨度较大,最大跨度达8650mm(净跨).3.3. 截面大,施工荷载较重,梁自重线荷载最大达55KN/m(宽度方向)。3.4. 节点处有型钢梁型钢、钢骨柱钢骨、及大直径钢筋,且钢筋较密,其中柱、框支梁及其它梁钢筋同时穿插通过型钢梁钢板及型钢柱钢管,大截面钢筋汇于一处,使钢筋的定位及绑扎困难.4. 转换层施工技术措施4.1. 转换层施工工艺流程型钢柱钢骨架安装就位绑扎墙、柱钢筋搭设转换层转换梁、板模板支撑架(梁只支设底模、不支侧模)安装转换层型钢梁骨架绑扎转换层
4、梁钢筋,按03G101框支梁上部钢筋要伸到梁底以下laE(la)埋设预埋件及封柱、墙模板浇筑柱、墙混凝土至设计梁底以下50mm标高强度达到30(2d)后拆除先浇的墙、柱模板墙、柱头砼凿毛绑扎转换层板钢筋绑扎上部结构剪力墙及暗柱插筋支设转换梁侧模及柱、墙部分模板转换层大梁部位加设斜撑到先浇筑的柱、墙上对整个模板支撑系统进行检查加固浇筑柱头、转换梁及板砼。4.2. 转换梁钢筋工程主要施工技术措施4.2.1. 由于转换梁负筋锚入柱及墙中锚固长度较长,按03G101图集,框支梁的负筋需锚到梁底以下满足laE(la).4.2.2. 鉴于设计转换梁主筋为三级钢筋,且钢筋直径较大,故本工程中转换层接头采用机
5、械冷连接直螺纹连接。4.2.3. 转换层转换梁柱锚固节点处,钢筋互锚较为密集,且钢筋须穿钢骨柱,使施工难度更大,注意施工顺序安排,这些详细施工内容待钢结构深化设计出来后,在专项施工方案中阐述。4.2.4. 梁筋按排数交错放置,在上截面钢筋量多者及悬臂梁主筋放在上部。4.3. 模板支撑系统的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本工程中转换层结构的自重及施工荷载较大,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模板支撑方案(详见4。3。2.2表),以保证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4.3.1. 模板支撑系统原理:充分利用下层框架柱的承载力,将大部分荷载通过转换梁下支架体系传递给下层框架梁;另一部分通过楼面设置的竖向支撑构成的
6、梁下排架体系传递给楼面.4.3.2. 施工主要技术措施及重点注意事项:4.3.2.1. 施工时按设计方案要求严格控制可调支杆间距。4.3.2.2. 各不同截面转换层大梁模板支撑系统参数见下表梁截面尺寸模板支撑架搭设参数1.5m2.2m的梁支撑架参数:立杆梁跨度方向间距0。5m;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0。1m;横杆步距1.5m;梁支撑架搭设高度4.7m;梁两侧立杆间距0。7m;梁模板支撑采用梁底小楞垂直梁截面;立杆承重连接方式采用可调托座;梁底纵向支撑根数为7根;梁截面宽度1。5m;梁截面高度2.2m;次楞间距200mm;主楞竖向根数4;穿梁螺栓类型M14,穿梁螺栓水平间距500mm;主楞
7、到梁底距离依次是:400mm,800mm,1200mm,1600mm。由于转换层梁截面类型较多,梁宽在0。6m1。2m的梁支撑架参数: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500mm;横杆步距1。5m;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梁宽0.91。2宽增加2根,梁宽0.60.8m宽的增加1根;立杆顶采用可调顶托梁底模板参数:梁底模板支撑小楞采用100100的木枋,支撑小楞垂直于梁截面方向,支撑小楞间距小于250mm;梁托采用483.5mm钢管,间距同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500mm设置;梁侧模板参数:次楞(内龙骨)采用100100的木枋,主楞(外龙骨)采用483。5mm钢管,穿梁螺栓采用M14螺栓,采用主楞竖向设置的方式;主楞
8、间距500mm,次楞及穿梁螺杆竖直方向间距250mm,螺杆水平方向间距500mm。对梁侧模板荷载为4kN/m2。转换层楼板厚度200mm及以下的楼板支撑架参数:立杆纵、横向间距1500mm;横杆步距1.5m;立杆顶采用可调顶托。模板参数:板底支撑采用100100的木枋,木枋间距小于等于300mm;双钢管托楞。4.3.2.3. 支撑体系的水平剪刀撑按顶部拉通的水平杆设置一道,往下间隔3m再设置一道,每道水平剪刀撑跨越的立杆不应超过6根。4.3.2.4. 竖向剪刀撑在满堂架体四周设置一道形成封闭体,中部每隔4排立杆加设一道,每道竖向剪刀撑跨越立杆不能超越6根,斜杆与地面成4560角.4.3.2.5
9、. 为保证转换层结构的施工安全及板面荷载受力均匀:梁底支撑系统立杆下沿梁垂直方向需垫设通长木方L=2400mm;一、二层梁板模板及支撑系统不能拆除;转换层转换梁与水平投影面积部位,须要用钢管立杆加固,间距1000mm。4.3.2.6. 由于转换梁自重较大,必须待梁砼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拆除底模与支撑系统.4.3.2.7. 转换梁模板支撑系统搭设完成后,要着重检查每个钢管扣件的紧固程度,做到万无一失。梁宽0。6m0。8m宽的梁支撑架设置梁支撑架设置大样图梁宽0。9m1。2m宽的梁支撑架设置1。5m2。2m的梁支撑架设置4.4. 转换层以下的楼层支撑要求由于转换层的梁截面大,构件自重荷载大,施工
10、时转换层的荷载通过模板支撑系统传到下层的梁板结构,为确保楼层能承受转换层施工时的荷载而不被破坏,要求转换层以下第一层、第二层梁板模板及其支撑体系不能拆除,转换层大梁水平投影范围内的支撑立杆需加密,加密立杆间距500500,负一层沿转换层大梁水平投影范围加设回顶,回顶的钢管力杆间距10001000(具体间距根据专项方案计算),共同承受转换层施工时的荷载。(如下图所示)转换层支撑示意图支撑在楼板上的转换层梁扩大支撑范围示意图转换层主梁支撑加固示意图4.5. 转换层大体积砼施工技术措施4.5.1. 混凝土原材料4.5.1.1. 砼标号明确:转换层墙柱为C60,梁、板为C40。4.5.1.2. 高标号
11、砼性能指标要求:砼初凝时间6h,坍落度140160mm,石子粒径525mm,砂:中砂,要求按配比严格控制外加剂掺量.4.5.1.3. 采用商品砼,严格按施工技术要求进行各标号砼配比,保证砼罐车及时供应。砼自出罐至现场浇筑,不允许超过1。5小时,否则坚决退货。施工现场设专人负责监督调度。4.5.1.4. 采用降低水灰比,使砼缓凝,降低砼的升温速度和温峰值,从而降低砼的温度应力和提高抗裂能力,掺加一定比例的粉煤灰缓凝高效减水剂。4.5.2. 混凝土浇筑4.5.2.1. 为使转换层整体竖向荷载有一部分传到柱上,且保证模板支架能通过与柱混凝土相连加强其侧向整体性,故转换层的柱墙混凝土需先行浇筑,3天后
12、再浇筑梁板水平构件.4.5.2.2. 砼采用泵送运输,现场设一台砼输送泵浇筑并辅以塔吊吊斗接槎施工。4.5.2.3. 梁板砼浇注要斜向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为300500mm,但要连续进行浇注,不能出现冷缝。4.5.2.4. 转换层转换梁钢筋密集,砼要从侧面四周入模,采用小直径(32)振动棒和钢筋插针配合进行。振捣要求振动棒直上直下,快插慢拔,插点形式为行列式或交错式,相邻插点距离500mm左右,且上下层搭接至少50mm,每点振捣时间2030s,注意必须塑性闭合.4.5.3. 混凝土浇注温度控制4.5.3.1. 转换层梁截面尺寸大,要求一次连续浇筑砼,浇筑后在砼硬化过程中释放大量水化热.砼内外温差
13、增大,容易产生较高温度应力和收缩应力,处理不好会导致产生温度裂缝,危害结构使用性能。因此,对大体积砼的测温监控必须予以足够重视。4.5.3.2. 本工程转换梁大体积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厚度为2200mm,现在以2200mm厚混凝土进行热工计算。4.5.3.3. 根据施工经验,C40混凝土配合比为:水泥400kg,水160kg,石1080kg,砂660kg,粉煤灰80kg,外加剂10kg。具体数据待跟商品混凝土公司进行调整。4.5.3.4. 相关数据(以8月份施工为例):水温28、水泥温度40、砂子温度25、石子温度26、砂子含水率5%、石子含水率0%,搅拌棚内温度24、平均环境温度28。5
14、、采用混凝土罐车运输,从混凝土出站到工地所需时间约为40min。4.5.4. 中心最高温度估算4.5.4.1. 混凝土的绝热温升按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第107-2条提供的办法计算。混凝土按计划在8月份浇筑,根据广州市信强混凝土有限公司提供的以下配合比计算:名称水水泥砂石1掺合料外加剂水灰比品种规格饮用水P。O42。5R中砂5-25MMII级粉煤灰高效缓凝减水剂材料用量(kg/m3)16040066010808014.50。33比例0.6612.963。860。40820。0180混凝土内部温度计算一览表1计算绝热温升Th(mckF)Q/(c)符号数值单位符号含义mc=400.00kg/m3水
15、泥用量k=0。30系数F80.00kg/m3掺合料用量Q=375。00kJ/kg水泥水化热c=0.97kJ/kgk混凝土比热2400.002400kg/m3混凝土密度Th=68.30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2混凝土中心最大温度T1(t)=Tj+Th(t)Tj30.00混凝土浇筑温度Th=68.30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t)=0.57t龄期降温系数T1(t)=68。934.5.4.2. 混凝土养护层的厚度计算可采用以下表格进行计算:混凝土保温层厚度计算一览表计算保温层厚度的公式0。5hx(T2Tq)*Kb/(TmaxT2)符号数值单位符号意义h=2200.00mm构件厚度x=0.03W/(m*K)保温材
16、料导热系数T2=50.00混凝土表面温度Tq=25。00施工期大气平均温度Kb=1。30传热系数修正值=2。33W/(mK)混凝土的导热系数Tmax68.00计算的混凝土最高温度=24。02mm4.5.4.3. 即需在混凝土表面覆盖麻袋的总厚度为i=26.62mm,可考虑在混凝土表面上加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再加一层麻袋养护。4.5.4.4. 考虑到施工工期尽量不要受到影响,及混凝土温度在3天左右才到达最高温度,因此,混凝土二次收面完成且可以上人后,先做好平面测量工作,再在表面浇水并盖上一层塑料薄膜,最后在盖上一层麻袋。4.5.5. 混凝土测温4.5.5.1. 测温仪和测温点1) 测温仪选用电子便
17、携式测温仪,现场已有相关设备。2) 在转换层1500mm*2200mm的梁中部埋设测温管,第一次浇筑时选两根方便测温的大梁进行埋设。后续浇筑的大梁则可参照第一次浇筑时混凝土的温度数据进行温度控制,可不再进行测温.测温时把测温线的探头放入测温管进行测温,记录读数后取出,测下一根管的温度。3) 测温管选用直径48mm的钢管,每个测温点测量以下深度的温度,每个测温点的每个深度埋设一根测温管。2。2m高梁的测温点,测量0。3m、1m、1。8m处温度。4.5.5.2. 测温工作人员及工作间的配备在温度检测数据记录过程中,测温小组由2人组成,其中主管1人,由项目副总工担任,测温由1人专人负责,测温时尽可能
18、通知监理单位人员一同测量。测温小组每周汇总一次测温数据报建设、监理单位.4.5.5.3. 数据记录的要求1) 混凝土入模后,测温工作即行开始,需要测量大气温度;混凝土入模温度;混凝土表面温度及混凝土内各测温点的温度。2) 在测温表中,同时应准确记录测温点的编号,混凝土的浇筑日期和时间,测温的具体时间。以便进行数据分析。3) 测温数据记录本是重要的测试数据,填写时要清楚,妥善保管,不得遗失。测温工作期间,测温记录人员应坚守岗位,认真操作,加强责任心,并仔细作好记录,保证数据的准确和有效。4.5.5.4. 测温频次升温阶段(一般在浇筑后72小时以内,具体以测温数据为准)每2小时测量一次,降温阶段每
19、4小时测量一次。7天后可每天测量一次,当有异常情况时需临时增加测温,以保证及时准确知晓混凝土内外温度情况。4.5.5.5. 测温期终结的标志当混凝土内部最大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小于25时,可以停止测温。4.5.5.6. 各测温点的测温要求1) 先用温度计测试记录环境大气温度、混凝土表面的温度;然后用测温仪按测温点的编号顺序测试,测试时,要待测温仪的显示数字稳定后(一般每点不少于3分钟)才读取数据,并与前一次的测试的温度数据对比,当温度升或降变化确定是在正常的范围之内才予以记录。如发现温度数据异常,应在该测试之后半小时进行一次复测。2) 为提高工作效率,减少等待降温的时间,一般先测量低温温度,再测
20、量高温温度。4.5.6. 混凝土养护4.5.6.1. 养护方法混凝土在浇筑完成并进行磨光机压光后,在上部洒少量水并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保证混凝土早期水分散发不会太快。当混凝土达到初凝后,在上面覆盖一层麻袋(总厚度达到设计厚度),并在上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以加强保温层的不透风性能,及防止雨水突然降临急剧降低混凝土表面的温度。4.5.6.2. 底板及侧壁带模养护对于混凝土梁板底板及侧壁,可采用带模养护,模板拆除前应了解测温的情况,只有当温度降至安全温度时方可拆除底部及侧面模板。混凝土中心最大温度与大气温度之差大于25时,不得移开保温层。4.5.6.3. 养护层的厚度应根据混凝土测量的情况进行及时
21、的调整,如内外部温差小于15时,可以减少表面的覆盖层厚度,以加速散热,如内外部温差大于25,就应该及时增加一层或数层麻袋,以保证混凝土安全.4.5.7. 混凝土试块的留置4.5.7.1. 抗压试块:由于本工程属于大体积混凝土,故可按大体积粉煤灰混凝土留设试块,即每200m3留置一组。4.5.7.2. 拆模试块:每次转换层梁板混凝土浇筑至少留设1组拆模试块.5. 转换层施工其他注意事项及保证措施5.1. 支撑体系所用到的钢管、扣件、螺杆等要有合格证,并送检合格。5.2. 所有支模用的材料,严重锈蚀、弯曲或裂缝的钢管不得使用,扣件变形、滑丝的扣件应严禁使用。特别是双扣件部位,必须顶紧紧固,防止失稳
22、。5.3. 转换层施工期间,配备足够的施工机具满足施工要求。5.4. 砼浇筑时配备一台发电机保证在停电时也能满足施工正常进行.5.5. 设置临时沉降、变形观测点:在支撑大梁的钢管上,转角处设置沉降、变形观测点,在转换层施工前,施工过程中和施工后观测是否有较大沉降,或弯曲变形,若超过允许沉降应立即停止施工,待消除安全隐患后再继续施工。5.6. 在支撑体系楼层里设置临时照明。5.7. 转换层支撑架搭设前,需作好安全技术交底。5.8. 支撑体系搭设好以后,技术、安全质量部门需协同监单位对支撑架体进行检查验收,对不满足要求的应整改到位后方可浇筑混凝土。5.9. 转换层以下墙柱竖向构件要先浇筑砼,强度达
23、到100%后方可进行转换层平面构件的施工,要求转换层支撑体系与先浇筑的竖向构件进行有效有力的抱箍、拉结、相顶,确保架体刚度、稳定和整体性良好。5.10. 立杆下加垫块,可以增大局部受压面积AC,增强抗冲切和局部承压的承载力的安全储备。5.11. 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最好采用由中部向两边扩展的浇筑方式;5.12. .严格控制实际施工荷载不超过设计荷载,对出现的超过最大荷载要有相应的控制措施,钢筋等材料不能在支架上方堆放;6. 模板工程质量标准6.1. 现浇结构模板现浇结构模板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检验方法1轴线位置(柱、墙、梁)5尺量检查2底模上表面标
24、高5用水准仪或拉线尺量检查3截面尺寸(柱、墙、梁)-5,+4尺量检查4每层垂直度6用2m托线板检查5相邻两板面高低差2钢尺检查6表面平整度5用2m靠尺和塞尺检查6.2. 预留洞和预埋件固定在模板上的预埋件和预留孔洞不得遗漏,安装必须牢固,位置准确,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1预埋钢板中心线位置32预埋管、预留孔中心线位置33插筋中心线位置5外露长度+10,04预埋螺栓中心线位置2外露长度+10,05预留洞中心线位置10尺寸+10,06.3. 模板起拱现浇钢筋砼梁、板,当跨度4m时,模板应起拱,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起拱高度宜为全跨长度的1/1000-3/000.7. 验算
25、书7.1. 转换层kzl10(15002200)梁模板支撑验算验算部位转换层kzl10(1500*2200)梁模板计算参数立杆梁跨度方向间距0。5m;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0。1m;立杆步距1.5m;梁支撑架搭设高度4。7m;梁两侧立杆间距1。7m;梁模板支撑采用梁底小楞垂直梁截面;立杆承重连接方式采用可调托座;梁底纵向支撑根数为7根;水平杆与立杆连接采用双扣件;梁截面宽度1。5m;梁截面高度2.2m;次楞间距250mm;主楞竖向根数4;穿梁螺栓类型M14,穿梁螺栓水平间距500mm;主楞到梁底距离依次是:400mm,800mm,1200mm,1600mm。模板自重为0。3kN/m2,钢
26、筋自重为1。5kN/m3,施工荷载为2kN/m2,新浇混凝土荷载侧压力为17.848kN/m2,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为2kN/m2,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为4kN/m2。设计示意图搭设材料模板支架采用483。5钢管及可锻铸铁扣件搭设;梁底模板支撑采用方木;主楞材料:圆钢管;直径48mm;壁厚3。5mm;次楞材料:木方;宽度100mm;高度100mm;模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8mm;序号验算要点计算过程结论1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2。9N/mm2 f=13N/mm2;符合要求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11mm =1mm;符合要求2梁侧模板支撑的计算次楞最大受弯应力
27、计算值: =1。6 N/mm2 f=17 N/mm2;符合要求次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262 mm =1 mm;符合要求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60.4N/mm2 f=205N/mm2符合要求主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202mm =1。25mm符合要求3梁底模板计算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 =7.7 N/mm2 f=13N/mm2;符合要求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0。349 mm =1mm。 符合要求4梁底支撑的计算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2。7 N/mm2 f= 13 N/mm2符合要求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0。822 N/mm2 = 1.7 N/mm2符合要求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 =0
28、。093 mm = 2 mm 符合要求5立杆的稳定性计算(根据规范需经过两个公式计算)梁两侧立杆稳定性计算 = 49。9 N/mm2 f = 205N/mm2 符合要求梁底承重立杆稳定性计算 = 176.7 N/mm2 f = 205N/mm2 符合要求结论符合要求7.2. 转换层kzl9(1200*2200)梁模板支撑验算验算部位转换层kzl9(1200*2200)梁模板计算参数立杆梁跨度方向间距0。5m;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0.1m;立杆步距1.5m;梁支撑架搭设高度4。7m;梁两侧立杆间距1。4m;梁模板支撑采用梁底小楞垂直梁截面;立杆承重连接方式采用可调托座;梁底纵向支撑根数为
29、7根;水平杆与立杆连接采用双扣件;梁截面宽度1。2m;梁截面高度2.2m;次楞间距250mm;主楞竖向根数4;穿梁螺栓类型M14,穿梁螺栓水平间距500mm;主楞到梁底距离依次是:400mm,800mm,1200mm,1600mm.模板自重为0.3kN/m2,钢筋自重为1。5kN/m3,施工荷载为2kN/m2,新浇混凝土荷载侧压力为17.848kN/m2,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为2kN/m2,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为4kN/m2。设计示意图搭设材料模板支架采用483。5钢管及可锻铸铁扣件搭设;梁底模板支撑采用方木;主楞材料:圆钢管;直径48mm;壁厚3。5mm;次楞材料:木方;宽度100m
30、m;高度100mm;模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8mm;序号审核要点计算过程结论1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2.9N/mm2 f=13N/mm2;符合要求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11mm =1mm;符合要求2梁侧模板支撑的计算次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1.6 N/mm2 f=17 N/mm2;符合要求次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262 mm =1 mm;符合要求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60。4N/mm2 f=205N/mm2符合要求主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202mm =1.25mm符合要求3梁底模板计算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 =4。9 N/mm2 f=13N/mm2;
31、符合要求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0。143 mm =0。8mm。 符合要求4梁底支撑的计算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2。2 N/mm2 f= 13 N/mm2符合要求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0。657 N/mm2 = 1.7 N/mm2符合要求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 =0。074 mm = 2 mm 符合要求5立杆的稳定性计算(根据规范需经过两个公式计算)梁两侧立杆稳定性计算 = 54。1 N/mm2 f = 205N/mm2 符合要求梁底承重立杆稳定性计算 = 177.9 N/mm2 f = 205N/mm2 符合要求结论符合要求7.3. 转换层kzl13(8001600)梁模板支撑验算验算部位转
32、换层kzl13(800*1600)梁模板计算参数立杆梁跨度方向间距0。5m;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0。1m;立杆步距1.5m;梁支撑架搭设高度4.7m;梁两侧立杆间距1m;梁模板支撑采用梁底小楞垂直梁截面;立杆承重连接方式采用可调托座;梁底纵向支撑根数为7根;水平杆与立杆连接采用双扣件;梁截面宽度0。8m;梁截面高度1.6m;次楞间距250mm;主楞竖向根数3;穿梁螺栓类型M14,穿梁螺栓水平间距500mm;主楞到梁底距离依次是:350mm,700mm,1050mm.模板自重为0。3kN/m2,钢筋自重为1。5kN/m3,施工荷载为2kN/m2,新浇混凝土荷载侧压力为17.848kN/m
33、2,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为2kN/m2,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为4kN/m2.设计示意图搭设材料模板支架采用483。5钢管及可锻铸铁扣件搭设;梁底模板支撑采用方木;主楞材料:圆钢管;直径48mm;壁厚3.5mm;次楞材料:木方;宽度100mm;高度100mm;模板采用胶合面板厚度为18mm;序号审核要点计算过程结论1梁侧模板面板的计算面板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2.9N/mm2 f=13N/mm2;符合要求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11mm =1mm;符合要求2梁侧模板支撑的计算次楞最大受弯应力计算值: =1.3 N/mm2 f=17 N/mm2;符合要求次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
34、141 mm =0。875 mm;符合要求主楞的受弯应力计算值 =56.1N/mm2 f=205N/mm2符合要求主楞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188mm =1.25mm符合要求4梁底模板计算梁底模面板计算应力 =1。7 N/mm2 f=13N/mm2;符合要求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0.021 mm =0。533mm。 符合要求5梁底支撑的计算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 =1。1 N/mm2 f= 13 N/mm2符合要求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0。329 N/mm2 = 1.7 N/mm2符合要求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 =0.037 mm = 2 mm 符合要求6立杆的稳定性计算(根据规范需经过两个
35、公式计算)梁两侧立杆稳定性计算 = 38.4 N/mm2 f = 205N/mm2 符合要求梁底承重立杆稳定性计算 = 168。3 N/mm2 f = 205N/mm2 符合要求结论符合要求7.4. 转换层200mm厚板模板支撑验算验算部位转换层200mm厚板模板计算参数立杆纵距1m立杆横距1.5m,立杆步距1.5m,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4。35m,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为0.1m,板底支撑间距为300mm,水平杆与立杆连接采用双扣件;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2。5kN/m2。设计示意图搭设材料模板支架采用483.5钢管及可锻铸铁扣件搭设;板底支撑采用方木支撑;序号审核要点计算过程结论1模板面
36、板计算面板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1。653 N/mm2 f=13 N/mm2符合要求面板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064 mm =1.2 mm符合要求2模板支撑方木的计算方木的最大应力计算值为 =4.018 N/mm2 f=13 N/mm2符合要求方木的受剪应力计算值 =0.402 N/mm2 =1。4 N/mm2符合要求方木的最大挠度计算值 =0。145 mm =6 mm符合要求3托梁材料计算托梁的最大应力计算值=98.602N/mm2 f=205N/mm2;符合要求托梁的最大挠度1.448mm 1500/150与10 mm;符合要求4立杆的稳定性计算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公式=76。407
37、 N/mm2 f = 205 N/mm2 符合要求钢管立杆的最大应力计算值公式=97。112 N/mm2 406kN.m满足安全要求7.5.1.3. 需回顶的楼层数根据以上计算,共用4层楼板承受转换层的荷载,第五层为转换层满堂架,第四层为模板不拆除,沿转换大梁回顶加固,第三层和第二层沿转换大梁进行回顶加固。7.5.1.4. 加强措施为加强整体稳定性,转换层架体与先浇筑的墙、柱构件顶紧,防止失稳。7.5.2. 转换梁直接支承在楼板上(下层对应部位无梁)承载力验算7.5.2.1. 如结构平面图所示,转换层D轴线交1-5轴线KZL2(900*1800)对应其下部结构只有板无梁,所以此转换梁的支撑须撑在楼板上。对于这类梁的支撑,拟订采用斜撑及垫木枋的方式把支撑面积扩大2倍,总共用四块楼板来承但转换梁施工时的荷载。示意图如下:7.5.2.2. 截面9001800,荷载250。91。8=40。5kN/m2,200厚的板荷载相当于250.2=5kN/m2,支撑架体荷载取3kN/m2,施工活荷载取2kN/m2,考虑采用斜撑的方式把梁的荷载均摊.由四层楼板承但,21。8/4=5。45kN/小于每层楼板实际上可以承受的水平力最大值:Q=41.4+1.51。2=7。4kN/得出结论,楼板能满足承载力要求。1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