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古文学.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古文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古文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源1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1文学位置的独立; 2文体辨析的细化; 3审美特性的追求;2魏晋南北朝的文学主题1、生死主题,主要是感叹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行防止,以及表现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摸索;对待人生的态度无非四种:一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准时鼓励建功立业;二是增加生命的长度,服食求仙,这要借助药;三是增加生命的密度,准时行乐,这须借助酒;第四种态度,就是陶渊明所实行的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2、游仙主题,与生死主题的关系很亲密,主要是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憧憬以及祈求长生的愿望;3、隐逸主题包括憧憬和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形成这个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文学
2、景观;3寒士文学门阀制度阻碍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心怀不平,士族与庶族的对立成为这个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寒士的不平反应在文学创作中就成为这个时期文学的一个特色;主要有左思 的咏史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鲍照 的拟行路难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4) 建安文学代表作家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蔡琰代表作品及内容特点 文士们由分散到聚合,且大都身历汉末战乱,体尝兵燹之灾,创作以描写战乱、抒述忧虑意识为主一方面反映社会动乱和民生疾苦;一方面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与壮志,大方悲凉,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
3、动乱现实、高扬政治抱负、个性鲜明而剧烈、浓郁的悲剧颜色;代表作品:曹操蒿里行、薤露行;王粲的七哀诗;阮瑀的驾出北郭门行等;文学风格:忧时愍乱,充溢大方悲凉之气;建安风骨: 建安时期文学的基本特点,即真实地反映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同时也显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的情感;其作品的内在愤慨和感染力以及语言表达上的简炼刚健结合形成了一种雄健深沉、大方悲凉的艺术风格,谓之“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5) 三曹重点曹植曹操 :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1 他的诗歌全是乐府诗,其内容和写作方法都与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的精神一脉相承的;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
4、汉末战乱的现实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蒿里行写的是关东义军联合讨 伐董卓的历史大事;这些诗歌,由于反映现实深刻真实,因而被后人称为“汉末实录”;曹操的诗较多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见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前者如度关山,提出“立君牧民,为之轨就” ,主见以法礼治国,提倡省刑薄赋,贵尚节俭;后者如短歌行充分表达了作者求贤假设渴的心情以及一统天下的壮志;步出厦门 .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写出了大海孕大含深、动乱担心的性格,这也是诗人博大襟怀的写照; 2、用旧曲,创新辞如薤露和蒿里;曹操的诗歌风格:古直悲凉、沉雄劲健,反对浮华、靡丽,务实尚朴;位置:开创四言诗新天地:1抒情述志,多与写景相结合;
5、 2多用比兴;3节奏剧烈;拓宽了乐府文学的表现领域,进入了乐府文学的新的进展阶段文人乐府诗阶段,引领建安文坛;曹丕 :字子桓,曹操次子;建安文人集团的核心,诗有三类:1.宴游诗致力于个人情感的抒发,极写游宴盛况及 欢娱场面后,归结到生命感叹,人生享乐与生命悲伤相蛮缠,敏锐而多情;2.抒情言志之作 3.代言体诗歌,特殊是征人思妇之情心理描写逼真,刻划细腻,凄婉悲凉,颇得韵致;代表作燕歌行,它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进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曹丕的新变主要有二:一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二是文人化艺术表现手法的使用与艺术风格的形成;这主要表现在语言的工丽和艺术形式的制造上;曹植 :字
6、自建 创作以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为前后俩期;前期的诗歌主要歌诵他的抱负和抱负,布满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布满信心;如白马篇曹植后期的诗歌,主要是表达抱负与现实激起的冲突与悲愤;内容四类: 1、对自己和伴侣遭受迫害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 2、用思妇、弃妇脱寓身世;如美女篇、七衰 3、述志诗;如杂诗 4、游仙诗;仙人篇艺术特点: 1.情感丰厚而深刻:对自身遭际的悲伤愤慨,对曹彰的死别之思,对曹彪的生离之念,以及由生活的极端扫兴所产生的对人生价值的疑心;2.情、景、事、理的紧密交融3.整饰的篇结构与熟练的五言诗体文学特点与成就:一、真正完成乐府诗的文人化1 数量之扩大 2、质地之提高3、高雅化:俗
7、 -雅二、推动五言诗的进展三、艺术特点1.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2.多种诗歌艺术手段的综合运用 1多种诗体的写作2 比兴的广泛运用3诗歌意境的营造建构4诗歌语言的世俗化与高雅化5 章法句法的变化创新 6辞语运用的丰富多彩6陆机、潘岳和太康诗风重点陆机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陆机 :其诗特点有二:一是词尚华美,体求工稳,但过于繁缛,不免“有伤直致之奇”钟嵘;二是多机械模拟前人之作,乐府诗、古诗十九首及曹氏父子的作品皆为其模拟的对象,如拟古诗十二首即为此类代表; 2陆诗的风格特点是繁缛;其诗喜用华美的词藻与对偶句式;3陆诗多情形相生,显示了自曹植以来,自然景物渐入诗坛的历史趋势; 陆诗中较为优秀的
8、作品有赴洛道中作二首、猛虎行等;文学理论著作: 文赋潘岳 :诗文代表作: 悼亡诗三首、 哀永逝文、秋兴赋、闲居赋、怀旧赋等;艺术特点:哀而婉,浅而丽;1. 善叙悲伤之情,显露消沉、感伤的心情,形成以“哀”动人的艺术感染力; 2.“辞藻绝丽” 晋书谢混谓:“潘诗灿假设舒锦,无处不佳; ” 太康诗风 :以“繁缛”为特点,主要表现为:一、语言由朴实古直趋向华美藻饰;陆机的拟古诗可做华美藻饰的代表; 二、描写由简洁趋向繁复; 猛虎行中,陆机的拟作大大丰富了原作的内容;三、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总之, 追求华美词藻、 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 “繁缛” 特点的主要表现; 陆、潘进展了曹植 “辞
9、采华茂”的一面,对中国诗歌的进展是有贡献的,对南朝山水诗的进展及声律、对仗技巧的成熟又促进作用;7左思在形式主义诗风盛行的太康时期,能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的传统,写出了有充实内容的作品的作家,是杰出的诗人左思代表作:咏史八首内容:1. 表现为国立功的雄壮抱负;2. 抒发 寒士之不平 及对门阀士族的藐视与抗争;1对门阀制度的揭露和抨击; 2既表示对豪贵的藐视又确定寒士自身的价值;3 对门阀士族的剧烈抵抗, 及与之决裂的态度;左思咏史诗的成就与贡献左思之前,咏史诗之正格大抵是“隐括本传,不加藻饰”,一诗咏一事,在史事的客观复述中略见作者的意旨;左思的咏史形式多样,咏史即为咏怀;左思咏史诗之风格笔
10、力强健,情调高亢,气概充分,大方任气,具有积极浪漫主义的特色;是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的“左思风力” 左思志高才雄,胸怀旷迈,富有抵抗精神;咏史 8 首是他的代表作,借古人古事来抒写自己的怀抱和在门阀制度压抑下怀才不遇的愤慨,名为咏史,实乃抒怀;借古讽今,恰当深刻,笔力强健,气概充分;这种艺术特色被钟嵘称为“左思风力”; 咏史在中国文学进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开创了咏史诗借咏史以咏怀的新路,成为后世诗人效法的范例,这是他对中国诗歌史的特殊贡献;8陶渊明陶诗的思想内容1. 睥睨黑暗,坚持高远抱负与志趣1表现卓然直立、傲岸不屈、守志不阿的耿介品行与超凡脱俗、清爽秀逸的隐者风范;2对腐朽统治阶级
11、和污浊现实的剧烈不满;2. 描画田园风光,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喜爱;描写劳动生活,反映劳动的甘苦体验;3. 通过咏史、咏怀,抒发壮志未酬的苦闷心情诗歌有诗 125 首,赋文 11 篇;诗歌分类:教材分为五类:田园、咏怀、咏史、行役、赠答;陶渊明的田园诗: 描画田园风光的恬美,抒写闲适得意的心境;如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 、饮酒结庐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在人境 归园田居其一,写诗人归田的缘由和重返田园的开心生活;这首诗的平淡醇美,全表现在诗人不动声色的白描之中 ;用词的精确,对仗的工整,又表达出平淡中见功力的诗人风格;喜爱农业劳动,强调劳动意义;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归园田居其三写诗
12、人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和富有诗意的感受;歌咏闲居生活的乐趣,表现与人交往的友谊和郭主簿、归园田居野外罕人事 、移居反映诗人生活的贫困,揭示农村凋敝的惨象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归园田居 久去山泽游建构桃花源式的社会抱负蓝图;如桃花源诗咏怀诗与咏史诗:多组诗,如饮酒 、拟古、杂诗,咏贫士、咏三良、读山海经 、咏荆轲等;特点:明显的继承了阮籍、左思诗歌的传统,又有陶渊明自己的特点;这就是环围着出仕与归隐这个中心,表现出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行也表现他与世俗的隔阂和对恬淡生活的安稳;当然也有忧愤激越时; 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等;陶渊明的行役诗: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复诉说对田园的
13、想念和归隐的决心,是陶渊明行役诗共有的主题;如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庚子岁五月中从都仍阻风于规林二首、辛丑岁七月赴假仍江陵夜行涂口等;赠答诗:倾诉对友人真挚敦厚感情;如与殷晋安别、答庞参军赠答诗的特点:以其真挚的感情,家常的内容,隽永的意味,既不酷热也不冷淡的语调,为自己塑造了一位仁者的形象;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成就: 1、制造了寂静闲适的田园境域;平凡的农事村景一经诗人点化,便进入了寂静闲适的诗的境域,田园也不再是贫困饥饿、劳累痛楚的所在,而是令人神往的乐园;2、形成了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诗人所表现的静穆平淡的田园风光和农村日常生活,以及他处于这种环境中恬适自然的心情打算的;纯朴无华的语言和不
14、事雕饰的白描手法;3、情、景、事、理浑融一体,意境高远;善于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景物描的写上;写自然景物不求形似,而是着意于神貌的点染;通过平凡的事物与通俗的语言表现自己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熟悉,言有尽而意无穷;4、平淡自然中的语言锤炼语言纯朴自然,精炼传神5、风格多样;总之, 陶诗语言通俗浅显,风格或平淡自然、 萧散冲澹或豪爽有力、 雄浑刚健, 但总体上都出现气象浑融的特点;它直承汉魏古诗传统,入乎其中, 出乎其上, 外部结构看似随便疏散, 但内在的意脉却极连贯浑成,形散而神不散, 正说明作者诗学深厚又天才卓萦;陶渊明的典型意义作为魏晋南北朝最有成就的诗人,陶渊明位置和影响可从两方面看:其一是
15、他的诗歌艺术;其二是他的人格;诗歌艺术方面:第一,他打破了玄言诗统治诗坛局面;其次,开创了田园诗创作的道路;第三,他制造了一种平淡自然而又韵隽永的风格人格方面:严延年陶征士诔 被政府征辟过的人过了60 年,沈约作宋书把陶渊明列入隐逸传刘勰文心雕龙没有提到陶渊明;钟嵘诗品把列入中品,放在陆机、潘岳之下;称他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萧统是第一位发觉陶诗文学价值的人;陶渊明对后世的影响1、是士大夫的精神家园;很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或厌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来到陶渊明,从他身上查找新的人生价值,并借以抚慰自己;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2、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它成就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垒,用以
16、爱护自己出处挑选的自由;而平淡自然也成就了他们心目中高尚的艺术境地;3、酒与菊的象征在中国文学里象征着高情远致;补充,比较不重要的陶渊明毕生走过 三个时期 ,界线分明:1、少年青年的闲居时期;2、壮年的辗转出仕时期;3 中晚年的隐居终老时期;陶渊明的思想性格 :陶渊明的人生道路以辞彭泽令为界分为前期和后期;前期尚积极谋仕,但也憧憬隐逸生活,追求精神自由;后期走向归隐 陶渊明的反复出仕和反复归隐,其思想根源是儒道两家思想的取舍调和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自然”哲学;坚守“固穷”的思想不失气节和人格;“固穷”是以儒家所提倡的个人品德和节操为思想基石的;“猛志逸四海” 、“有志不获骋” 、“猛志固常在”
17、崇尚“自然”的思想道德修养上的“抱朴含真”;生活道路上的“归园田居”;生死观念上的“纵浪大化” 陶渊明的散文与辞赋代表作:五柳先生传 、桃花源记 、归去来兮辞五柳先生传中陶渊明塑造的自我形象成为寄托中国古代士大夫抱负的人物形象;桃花源记描写了一个美好的世外仙境;归去来兮辞是一篇脱离仕途回来田园的宣言;抒写他辞官归田的欢乐心情和生活乐趣;语言清爽流利,抒情颜色深厚,富有诗意;9南北朝民歌南北朝民歌的异同 :同: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体制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区分于汉乐府;风格不同之缘由:受分裂的局面及南北政治、经济、文化、地理、气候、民族等因素的影响;乐府诗集 :“艳曲兴于南朝,胡音生于北俗;”异:南
18、朝民歌情思动听,清丽缠绵,以情歌为主;而北朝民歌纯朴刚、明快俊朗,内容丰富反映战争、羁旅、疾苦、爱情等;南朝民歌特点 :1.分类:吴歌和西曲2.多为情歌 3.艺术形式 1体裁短小,多是五言四句; 2语言清爽自然: “大方吐清音,明转出自然; ”3双关语的广泛运用:同音同字;同音异字10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陶渊明 汉魏古朴诗风的集大成者谢灵运 南朝一代新风的开创者从陶至谢:从写意到摹象;从启示性到写实性;谢灵运诗歌艺术特点:1.善于精确地描画山姿水态,摹形绘色; 2.语言精雕细刻而能出于自然;3. 似清丽简短的山水游记,结构多为:“叙事 -写景 说理4. 多佳词丽句;如: “池塘生春草,园柳
19、变鸣禽; ”“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白云抱幽石,绿筱媚清涟; ” 谢诗优点: 1.扭转玄言诗风,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个诗人;2.充分发挥了语言的表现力与技巧;3.有不少佳句名句;缺点: 1.情形往往割裂,不能交融;2.往往有句无篇; 3.有时过于雕刻,丢失自然之美;4.结构单一;鲍照存诗约 200 余首,其中乐府诗约80 余首,代表了他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其中拟行路难18 首为代表作;乐府诗的内容:1、边塞诗:描写边塞战争、反映征夫戍卒生活,表现建功立业的愿望,渗透着激扬大方的心情;代出自蓟北门行 、代苦热行 、代东武吟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2、 抒发寒士不平:布满悲愁苦闷之情与怨愤不平之气
20、息;拟行路难其四、 拟行路难其六;3、反映统治者的暴政和百姓疾苦4、描写游子、思妇和弃妇的诗:哀怨凄怆,细致感人;此外,鲍照仍有部分拟古诗和山水诗;二 鲍照诗歌的风格特色1、主体风格:豪爽俊逸、奇矫凌厉;“险俗”之评; “鲍照之诗,华而不弱; ”陈师道后山诗话 2、处于诗风转变时期,古朴与华美兼长;四 鲍照的位置和影响1、作品内容丰富、体裁全面,艺术风格特殊;萧子显南齐书 .文学传论说当时文章分为三派,鲍照是其中之一,云:“发唱惊挺,操调险急,雕藻淫艳,倾炫心魂,亦尤五色之有红紫,八音之有郑卫,斯鲍照之遗烈也;”2、对七言诗的贡献突出“四言变而离骚 ,离骚变而五言,五言变而七言,七言变而律诗,
21、律诗变而绝句,诗之体以代变也”胡应麟诗薮 A、在鲍照以前,七言诗虽有完整之作,但是较少且被轻视;张衡四愁诗 、曹丕燕歌行B、鲍照以丰富的内容充实了七言体的形式,并且变逐句押韵为隔句押韵,同时仍可以自由换韵,完成了五言到七言的转变;七言歌行11永明体,谢朓的山水诗永明体 的产生及特色永明体又称作新体诗,是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其主要特点是讲究声律和对偶;由于这种诗体最初形成于南朝齐武 帝永明年间,故史称“永明体”;永明体的兴起与对声律的追求有关;它主要的制造者为沈约、谢朓、王融、周颙等诗人;永明体的产生,对于增加诗歌艺术形式的美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成效是有积极意义的,这是古体诗向格律 诗演化的一次关
22、键性的转折,为后来唐代律诗的成熟奠定了基础;谢眺及新诗二创作及贡献1、齐永明时期声律论的主要创始人和提倡者,永明体主要实践者之一;2、主见“三易说”:易见事,易识字,易读诵;3、齐梁代留存诗篇最多的作者之一“长于清怨”“诸作材力有余,风神全乏”别范安成 、伤谢朓谢朓最突出的贡献,是对山水诗 的进展和对新诗体的探究;1、山水诗方面:语言精致、清爽流丽;留意对自然景物作挑选、提炼,摆脱了冗长、深芜的弊病;通过山水景物的描写:抒发情感意趣,到达了情形交融的地步;形成了秀丽清逸的诗风;代表作:晚登三山仍望京邑 ;2、新诗体方面:将永明声律运用于诗歌创作中,讲求对仗工整, 留意音节和谐; 其诗音调和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古文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