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docx





《2022年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医学免疫学重点总结.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 4 章补体系统1、补体 complement,C是抗体发挥溶细胞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是存在于血清、组织液和细胞膜表面的 一组 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也称为补体系统;2、补体系统的组成 固有成分经典途径: C1C1q, C1r, C1s、C2、C4 旁路途径: B 因子、D 因子、P 因子MBL 途径: MBL、MASP共同成分: C3、C5-9 调剂分子 受体成分CR 3、补体的理化性质多数组分为糖蛋白血清中各成分含量不等,C3 含量最多, D 因子最少正常生理情形下,以非活化形式存在性质不稳固,加热56, 30min 失活; 0 10保持 3 4 天;补体需要 -20储存;4、补体
2、活化的途径经典途径旁路途径凝集素途径 /MBL 途径经典激活途径 (1)激活物:主要指与抗原结合的IgG 或 IgM IgG 的 CH2、 IgM 的 CH3:补体结合部位参加的补体成份: C1C9C2 的活化是限速步骤经典激活途径 (2)Ag-Ab 复合物 C1q 活化 C1r 活化 C1s 活化* C1q 必需同时与至少两个IgG 分子结合才能被活化.一个 IgM 分子与抗原表面相应表位“桥联”结合即可激活C1q.IgG 分子至少需要两个紧密相邻的抗体分子与抗原表面相应表位“桥联”结合才能激活 C1qC2b经典激活途径 (3)旁路激活途径( 1)旁路途径是生物进化中最早显现的补体激活途径,
3、是抵挡微生物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1. 激活物:某些细菌、内毒素、酵母多糖、葡聚糖等;2. 参加成分: B 因子、D 因子、P 因子、 C3、C5 C9;旁路激活途径( 2)5、补体激活的共同终末过程C5 转化酶裂解 C5C5b67 复合物形成 C5b678 嵌入细胞膜膜攻击复合物形成跨膜孔道膜攻击复合体MAC membrane attack complex C5b6789n, C5b-9nMAC 的作用: MAC 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形成“渗漏斑”,大量水分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崩解;6、补体的生物学功能溶菌、溶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抗感染免疫 抗肿瘤免疫 自身免疫调理作用炎症介质清除免疫复合物第 5 章
4、 细胞因子1、细胞因子: 由机体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通过结合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发挥生物学2、细胞因子的基本特点 多为小分子多肽可溶性高效性,低浓度下既有生物学活性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发挥生物学效应可诱导产生半衰期短 效应范畴小,多为近距离发挥作用第 6 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1、CD(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分化抗原 ,是国际白细胞分化抗原的统一命名系统,将来自不同试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种分化抗原归为同一分化群;2、黏附分子的主要功能作为免疫细胞识别中的帮助受体和协同刺激信号或抑制信号炎症过程中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
5、附和渗出介导淋巴细胞归巢第 7 章 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1、MHC, major histocompatibilitycomplex,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指 一组打算移植组织是否相容、与免疫应答亲密相关、紧密连锁的基因群;2、MHC-I 类分子和 MHC-II 类分子的细胞组织分布以及结构功能都不同.MHC-II 类分子主要分布在专职的 APC(DC、 M 、B )、胸腺上皮细胞.MHC-I 类分子分布于全部有核细胞3、MHC 的遗传特点多基因性多态性共显性连锁不平稳&单体型4、MHC I 类分子和 II 类分子结合抗原肽的特点比较类类5、MHC 分子的生物学功能.抗原提
6、呈.通过 MHC 限制性制约免疫细胞活化.参加 T 细胞在胸腺中的分化.与一些疾病相关,例如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易感性人群第 9 章T/B 淋巴细胞1、*BCR( B 细胞受体) B 细胞分化发育的重要大事2、(一) B 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 B cell receptor, BCR(二)帮助受体coreceptorCD19/CD21/CD81 非共价键相连功能:增强 B 细胞对抗原刺激的敏锐性;(三)协同刺激分子(其次信号)第 11 章APC与抗原的处理及提呈1、抗原提呈细胞( antigen presenting cell,APC):是指能够摄取、加工和处理抗原,并将抗原降解产物以抗原肽-
7、MHC 分子复合物形式提呈给 T 淋巴细胞,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参加免疫调剂作用的一类细胞;CD40 、CD80和 CD86、ICAM-13、B 淋巴细胞功能产生抗体介导体液免疫应答:中和作用、调理作用、吞噬细胞、参加补体的溶菌或溶细胞作用提呈可溶性抗原免疫调剂:产生细胞因子4、T 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作用TCR-CD3复合物Coreceptor:CD4 和 CD8分子1. 帮助 TCR识别抗原(又称 TCR帮助/ 共同受体 MHC 限制性、 CD4MHC、 CD8MHC2. 参加 T 细胞活化的第一信号的传导协同刺激分子及粘附分子丝裂原受体其他5、T 淋巴细胞亚群,据功能分群Th 细胞: 初始
8、 CD4+Th,可分化为 Th1、Th2、Th3CTLTc细 胞: 表达 TCR、 CD8分子调剂性 T 细胞( Tr) : 在免疫应答负调控及自身免疫耐受中发挥作用;表面分子T 细胞B 细胞抗原受体复合物TCR-CD3mIg CD79a/CD79b帮助受体CD4/CD8CD19/CD21/CD81协同刺激分子CD28 CD40LCD80/CD86 CD40LFA-2( CD2)ICAM-1/LFA-12、树突状细胞 是体内最强的 APC,其抗原递呈功能是巨噬细胞的10-100 倍,可刺激初始 T 细胞增殖 ,是免疫应答的始动者;提呈抗原才能随其发育成熟而逐步增强,而摄取抗原才能逐步下降;A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医学 免疫学 重点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