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同济大学流行病学期末重点总结.docx
《2022年同济大学流行病学期末重点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同济大学流行病学期末重点总结.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同济高校流行病学期末重点总结总论:流行病学讨论方法: 观看法(描述性讨论 现况讨论、 纵向讨论、生态学讨论以及分析性讨论 病例对比讨论、 队列讨论); 试验法 (临床试验、 现场试验、 社区干涉试验) ; 流行病学的特点:群体、对比、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社会医学、预防为主;疾病分布的概念: 疾病的群体表现, 是指疾病的三间分布; 系统地描述疾病三间分布是讨论的基础和起点;人群分布:年龄、性别、职业、民族种族、婚姻家庭、行为;时间分布:短期波动、周期性、季节性、长期变异;地区分布;短期波动:指在一个有限范畴罹患率attack:用于短期波动期间发病频率测量;患病率 prevale
2、nce:特定时间感染率infection :调查时受检查人群中查出有感染的人数所占比例; 续发率 SAR :较小人群单位病死率fatality :肯定时期生存率survival :存活率,患某病的病人中,经n 年随访后尚存活病人所占比例;潜在减寿年数PYLL :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间差的总和,年 DAL Y :发病到死亡所缺失的健康寿命年;即寿命缺失;伤残调整寿命患病率与发病率区分: 患病率的分子为特定时间患病率是横断面调查获得的疾病频率是衡量疾病的存在或流行情形的静态指标,而发病率是由发病报告或队列讨论获得的疾病频 率,是衡量疾病发生情形的动态指标;疾病流行强度:
3、 指某病在肯定时期内,某地区某人群中发病率的变化及其病例期间的联系程度;描述常用术语有:散发(sporadic)是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例在人群散在发生或零星显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 流行 (epidemic )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的散发发病率水平;暴发(outbreak)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临床症状相像的病人;大流行: 即疾病扩散快速,涉及地域广,往往在比较短的期间内越过省界、国界、甚至洲界,而形成大流行;传染过程( infectious process):是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
4、传染的过程是在个体中发生的现象,与流行过程完全不同;流行过程: 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 扩散的过程; 及病原体从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肯定的传播途径, 又侵入易感者机体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发生、进展的过程; 其过程必需具备三个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即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疫源地( epidemic focus ):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传播所能波及的范畴称为疫源地;打算疫源地范畴的因素:1.传染源活动范畴 ;2.传播途径的特点 ;3.四周人群的免疫状况; 毁灭疫源地必需具备的条件: ( 1)传染源被移走 (住院或死亡) 或排除了排出病原体的状态; ( 2) 通过各种措施毁
5、灭了传染源排于外环境的病原体;( 3)全部易感接触者经该病最长埋伏期观察,无新病例、新感染发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NCD )的预防: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根本措施,有健康促进和健康爱护;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做好三早预防,核心是早诊断;三级预防:临床预防;备注:讨论疾病的人群分布特点有助于探讨病因和流行因素,明确高危人群;流行病学是从宏观和群体水平讨论病因的,它在病因讨论中具有开拓性和结论性的作用,名师归纳总结大肚能容,容学习困难之事,学习有成第 8 页,共 8 页其讨论结果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有重要作用;对传染病人的措施在于早发觉、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疾病分布,季节性的
6、两种表现形式为:季节性上升和严格的季节性;流行病学作为医学的基础学科和方法学,其特点为:群体特点、以分布为起点的特点、对比的特点、社会医学的特点、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点、预防为主的特点;预防接种的种类主要有 人工自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被动自动免疫;描述疾病发病频率的指标主要是 发病率、罹患率、续发率;混杂因素: 是一个与暴露因素和疾病都有关系的因子,它是所讨论疾病的独立的危急因子, 在非暴露组中也是一个危急因子,并在人群中的分布与暴露因素的分布相关;现况讨论:定义:调查特定群体中个体是否患病和是否具有某些变量或特点等情形,从而探究具有不同特点的暴露 (患病) 与非暴露组 (非患病)的患病
7、(暴露)情形;横断面讨论, 患病率讨论;目的:把握目标的三间分布;供应病因线索;确定高危人群,二级预防,评判疾 病防治成效;疾病监测,评判国家地区人群健康水平;特点:开头时一般不设对比组;关怀的是某一特定时点上或在特定时期某一群体中暴 露和疾病的状况或联系;不能确定因果关系;定期重复进行可以获得发病率资料;种类:普查(即全面调查, 指在特定时点或时期、特定范畴对调查结果精确性高低的要求,精确性要求越高,即答应误差(d)越小,所需样本就越大;显著性水平( ):越小,就样本越大; 确定样本大小的运算: 凭体会;对均数或率做抽样调查时的样本含量公式(单纯随机抽样) ;( 1)计量资料: n=t 2s
8、2/d2, 为显著性水平,通常取0.05 或 0.01, t是统计学上的t 值,当 =0.05时, t ,2s 为总体标准差的估量值,d 为容许误差,即样本均 数(或率)与总体均数(或率)之差,是调查设计者依据实际情形规定;( 2)计数资料: n=t 2PQ/d,2 P 为估量患病率, Q=1-P;危急度估量: 现况讨论得到的是现患率,通过比较不同组现患率可得到现患比PR现患优势比 POR,即暴露组和非暴露组两组患病率之比;备注:一般来说,现况调查适用于病程较长而发病率较高的疾病;病例对比讨论:定义: 通过挑选某患病的病例和未患该病的人群,分别调查其既往暴露于某个(些)危急因素的有无、 频率或
9、计量水平差异,以判定暴露危急因素与某病有无关联及其程度大小的观看 性讨论方法;特点: 属于观看性的讨论方法;设立对比;观看方法由果至因;难以证明因果关系;讨论目的: 广泛探究和深化讨论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讨论健康状态等大事发生的影 响因素;疾病预后因素的讨论;临床疗效影响因素的讨论; (另:用途 探究疾病的可疑危急因素、检验病因假说、供应进一步讨论的线索)讨论类型: 非匹配病例对比讨论: 一般对比组的人数应等于或多于病例组; 匹配病例对比讨论:( 1)成组病例对比讨论:仅要求对比数量等于或多于病例数量; ( 2)个体匹配病例对比讨论;匹配: 即依据讨论设计要求, 使对比组与病例组在某些因素或特
10、性上保持一样, 目的是为了排除可能的混杂因素;在匹配的病例对比讨论中,匹配又可分为群体匹配和个体匹配两种;群体匹配: 匹配因素在病例组中的构成与对比组一样;个体匹配: 依据匹配因素一样的原就,病例和对比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的匹配;匹配过头: 匹配因素过多, 使得对比组与病例组在各方面过多一样,导致所讨论因素也趋于一样;挑选对比的原就:代表性,指挑选的对比要能代表总体;可比性,指除讨论因素外, 其他因素在病例组和对比组的分布是均衡的;病例对比的三种病例:新发病例:是指讨论期间发生并诊断的病例;现患病例:是人群中业已存在的某病的病人;死亡病例:是指讨论中收集暴露史之前已死亡的病例;影响样本含量大小的因
11、素:讨论因素在对比人群(对比组)中的估量暴露率( P0); 预期暴露于危急因素造成的 RR 或 OR; 显著性水平,及 I 类错误的概率( ); 检验的把握度( 1-), 为第 II 类错误的概率;1:1 配对资料: OR=c/b (病例暴露对比无暴露/对比暴露病例无暴露)病例对比讨论优缺点:优点:特殊适用于罕见的、埋伏期较长的疾病结局、新显现的或病因不明疾病的讨论;样本含量相对于队列讨论较小,节约人力物力,易组织, 所需样本少; 适用于多种暴露因素与某一疾病关联的讨论,也可进行多种因素间交互作用的讨论;不仅应用于病因的探讨,而且适于讨论药物不良反应、 疫苗免疫学成效的考核及暴发调查;缺点:
12、不适用于讨论人群中暴露比例很低的因素;挑选讨论对象时,难以防止挑选性偏倚; 猎取既往信息,难以防止信息偏倚;混杂的影响难以掌握;暴露与疾病的时间先后,有时难以判定, 不能下因果联系的结论;不能直接运算疾病率,只能估量相对危急 性;偏倚( bias):是指讨论设计、实施、分析和推断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对暴露因素与疾病关系的错误估量,它系统地歪曲可暴露因素与疾病间的真实关系,其本质是一种系统误差;常见的偏倚与掌握:挑选偏倚: 1)入院率偏倚 2)现患病例 -新发病例偏倚 3)检出症候偏倚;掌握随机抽样、设立对比、严格诊断标准、提高应答率;信息偏倚: 在资料收集阶段, 由于观看和测量方法上有缺陷,使各比
13、较组所获得的信息产生系统误差, 即为信息偏倚,又称为观看偏倚或测量偏倚;分为回忆偏倚(指在调查讨论对象的既往暴露史时,由于其回忆错误不完整或不精确所引起的系统误差);调查偏倚;掌握:通过提高测量数据的精确性和牢靠性;( 1)盲法收集资料( 2)收集客观指标的资料(3)广泛收集各种资料(4)保证讨论人员的科学态度混杂偏倚:由于一个或多个既与疾病有制约关系,又与暴露因素亲密相关的外部因素的影响, 掩盖或夸大了所讨论的暴露因素与该疾病的联系;一般年龄、 性别等因素常为混杂因素;掌握:( 1)限制( 2)配比( 3)随机化( 4)分层( 5)标准化( 6)多因素分析;备注:在病例对比讨论中,因不能运算
14、发病率,通常用比值比(OR) ad/bc 来代替率比( RR );随机化:两组讨论对象必需是来自同一总体的一个随机样本,同时分组时必需严格遵守随机化原就;设立对比组: 要求在均衡和齐同的条件下设立对比组,即对比组除少一个干预因素外,其他有关各方面必需与实验组近似或可比,这样试验结果的组间差别才能归之于干预处理的效应;干预措施: 流行病学试验必需对试验组施加干预措施,或称为处理因素, 它可以是某种新的治疗药物、治疗方法、 疫苗接种或膳食调整等; 没有干预措施, 就不成为流行病学试验;优势比 /比值比 OR: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比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其数值范畴从0
15、 到无限大的正数;当OR=1 时,表示暴露与疾病无关联; 当 OR>1时,表示暴露使疾病的危急度增加,称为“正 ”关联,是疾病的危急因素;当OR<1时,说明暴露使疾病的危急度削减,称为 ”负 ”关联,即暴露因素对疾病有爱护作用;即病例组暴露人数与非暴露族人数比值a/b除以对比组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比值c/d ;主要类型:(要素:讨论因素、讨论对象、效应指标)临床试验: 是按试验法的原理, 运用随机安排的原就将试验对象分为试验组和对比组,赐予前者某种治疗措施, 不给后者该措施或赐予劝慰剂,经过一段时间同等地观看后评判该措 施产生的效应, 其目的是评判临床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成效和进行病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同济大学 流行病学 期末 重点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