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地理必修一.docx





《2022年地理必修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地理必修一.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源地 理 1一、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1明白不同级别的天体系统,说明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天体系统的结构:地球月球其它行星系其它恒星系河外星系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是太阳系中八大行星之一;按距太阳由近到远次序排列, 八大行星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2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一般又特殊的行星,懂得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和缘由;地球的一般性: 地球与其它行星的运动特点相像, 都按自西向东的方向绕太阳公转;公转的轨道都近似圆形;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即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点;地球的特殊性: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独有生命存在的天体; 地球上
2、存在生命的条件和缘由如下表所示;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形成生命条件的缘由外部条件 太阳光照稳固太阳从产生至今没有明显的变化运行轨道安全地球邻近的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点,它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 有相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自转周期不长不短, 使地表平均气温约为 150C ,地球外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都较小;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并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大气有液态的水 地球内部的水随物质运动带到地表,形成原始海洋;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明白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太阳辐射向地球供应庞大能量, 爱护生物的生存与进
3、展; 是地球大气运动、 水循环的能量来源;2明白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主要表现为光球层上的黑子和色球层上的耀斑;一般以太阳黑子数的增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主要标志,其最明显的变化周期约为11 年;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引起电离层挠动,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产生极光现象;对地球气候产生影响;3、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明白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方向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自西向东, 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周期 1自转 3600 ,23 时 56 分 4 秒2昼夜更替周期为 24 小时 1
4、恒星年,公转 3600 ,365 天 6 时 9 分 10 秒;2回来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 365 天 5 时 48 分 46 秒;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速度 1角速度,除极点为 0 外,其它各点均为 150/ 小时;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步减小为0; 位于近日点 1 月初时速度快,位于远日点 7 月初时速度慢;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交角,目前为23026,在数值上与地轴的倾角互余;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在南、 北回来线之间作周年回来运动,移动情形如图 11 所示:2明白昼夜更替和地方时产生的缘由,能够进行简洁的区时运算;昼夜更替的成因: 地球是不透亮的球体,
5、 因此有昼半球和夜半球之分 见图 1-2 ; 由于地球连续不停地自转, 因此昼半球、 夜半球所处部分不停地变化, 就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昼夜交替的周期是一个太阳日,即24 小时;地方时的成因: 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不同的经线有不同的时刻, 东边地点的时刻总是早于西边,这就产生了地方时,同一条经线上的地方时相同;区时运算:全球分为 24 个时区,每个时区东西跨 15 个经度;划分方法如图 13所示;按自西东的方向,从自西12 区到东 12 区,每过一个时区,时间增加 1个小时;东 12 区比西 12 区多 24 个小时,即 1 天;国际上规定,把东、西 12区之间的 1800 经线作为国际日期变
6、更线,简称日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日界线并不与1800 经线完全吻合,它是一条折线;3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自转偏向力对地表物体水平运动方向的影响;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 在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 北半球向右偏, 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无偏向; 地球自转偏向力对风向、 洋流的流向、 河流的运动都有影响, 如北半球的河流对右岸冲刷显著,南北半球的河流对左岸冲刷显著;4明白四季更替的现象,并懂得其成因;地球公转产生的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使地球外表的能量分布也具有周年变化的规律,从而产生了四季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太阳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
7、角最大,为900 , 分别向南、向北逐步递减;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规律:春、秋分日全球昼夜相等;赤道上昼夜长短无变化,全年昼夜相等;春分 夏至秋分:由南向北昼越来越长,夜越来越短,南极邻近有极夜现象, 北极邻近有极昼现象, 夏至日时极昼、 极夜范畴最大, 到达极圈; 秋分冬至次年春分: 由南向北昼越来越短, 夜越来越长, 南极邻近有极昼现象,北极邻近有极夜现象,冬至日时极昼、极夜范畴最大,到达极圈;4、地球的圈层结构及特点1知道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比较表地球的圈层结构 重要特点外部圈层 大气圈 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主要成分是氮和氧, 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之
8、一;从地面开头,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的密度快速下降;水圈 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仍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为亲密;生物圈 生物圈中的生物广泛分布于地壳、水圈和大气圈中,是地球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内部圈层 地壳 在横向上, 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 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在纵向上,地壳的上层为硅铝层,下层为硅镁层,硅铝层在大洋中 很薄甚至缺失;地幔 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地核 地核由铁和镍组成,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二、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
9、和能量交换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1知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明白地壳内部物质的循环过程;三大类岩石的比较表分 类 形成过程 典型岩石岩浆岩 侵入岩 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花岗岩喷出岩 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玄武岩、流纹岩 沉积岩 暴露地表的岩石在外力作用下被风化成碎屑物质,再经风、流水等外力搬运、沉积,经过压紧固结作用而形成的岩石;其典型特点是具有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 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变质岩 原有岩石在地壳深处承担着高压,并受到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作用,岩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转变,形成新的岩石;石灰岩变质为大理岩、页岩变质为板岩地壳物
10、质循环: 地球内部的岩浆, 经过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 岩浆岩受流水、 风、冰川、海浪等的腐蚀、 搬运、积累作用, 形成沉积岩; 同时,这些已生成的岩石, 在肯定温度和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 各类岩石在地壳深处或地壳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 又成为新的岩浆; 从岩浆形成各类岩石, 再到新岩浆的过程,就是地壳内部的物质循环;请说明图1-4 中各个数字序号所代表的含义;2、地表形状变化的内、外力因素1明白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形状;地质构造 成因 对地势的影响 实践意义褶皱岩层受到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后, 发生的弯曲变形; 岩层向上拱起的是背斜,向下弯曲的是向斜;正态地势:背斜成山;
11、向斜成谷倒置地势:背斜顶部 受到张力被腐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不易被腐蚀反而成山岭;石油、自然气多储存于背斜构造中;向斜盆地中多地下水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 使岩层发生断裂, 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错动、位移; 大的断层常形成谷地或悬崖;隧道、水库选址尽量要躲开断层2结合实例,说明流水、风力、冰川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状的塑造;分布区 外力作用形式 腐蚀地貌 沉积地貌主要在潮湿、半潮湿地区 流水 沟谷、瀑布、峡谷,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状 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干旱地区 风力 风蚀蘑菇、风蚀凹地 沙丘、沙垄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冰川 U 谷、冰斗、刃脊、角峰3、大气受热过程
12、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1明白大气的受热过程;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大气的受热过程可以用图 1-5 或图 1-6 表示,在此过程中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减弱作用, 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进行吸取、反射、散射,从而使到达地面的能量大为削减;大气的吸取具有挑选性, 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取紫外线; 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取红外线, 而可见光的绝大部分可以到达地面;2懂得大气保温作用的基本原理;地面的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取, 使大气增温;大气同时向外辐射红外线, 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 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仍给地面, 从而补偿了地
13、面辐射缺失的热量, 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3懂得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最简洁的形式; 如图 1-7 所示,近地面空气受热引起气流上升运动,近地面空气冷却引起气流下沉运动;空气上升使高空气压上升, 等压面对上凸起; 空气下沉使高空气压降低, 等压面对下凹陷; 高空气流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导致近地面气流上升处气压下降,等压面对下凹陷,近地面气流下沉处气压上升,等压面对上凸起;近地面空 气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 特殊指出的是: 高压、低压是同一水平面比原先受热匀称时的增加或减小,而在同一地点的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始终越低;在自然界中,常见的
14、热力环流形式有山谷风、海陆风、城市风等,如图18 所示;4、全球气压带、风带及其对气候的影响1懂得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由于太阳辐射对各纬度加热不均, 全球近地面形成七个气压带、 六个风带, 如图1-9 所示;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 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其移动规律如图1-10 所示;2懂得季风环流的形成缘由;季风环流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海陆分布的影响, 实际的气压带并不完全呈带状分布,而在海洋和大陆分别随季节变化形成高、低气压中心, 并引起冬、夏季风向的变化;人们将盛行风向随季节作有规律变化的风叫做季风, 全球季风环
15、流以亚洲东部和南部最为典型,如图1-11 和下表所示;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比较表地区 季节 形成缘由 风向 特点东亚 冬季 空气由亚洲高压吹向太平洋低压西北季风 冰冷干燥夏季 空气由太平洋高压吹向亚洲的印度低压东南季风 高温多雨南亚 冬季 空气由亚洲高压吹向赤道低压东北季风 温顺干燥夏季 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风西南季风 酷热多雨3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一般地说,高气压带气流下沉,气候干燥,低气压带气流上升,降水较多;由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风带, 气流较潮湿, 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风带, 气流较干燥;而由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会使同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地理 必修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