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拙政园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拙政园现状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文档word格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编辑修改拙政园现状分析拙政园现状分析摘要如何传承中国古典园林,是当前园林研究的热点。拙政园是中国名园,是江南古典园林的典型代表。本文以拙政园的特点为切入点,将拙政园自身的不同历史时期进行纵向比较。从拙政园的园林风格、建筑及植物的特点等方面对拙政园的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关键词:古典园林中国名园拙政园现状一、拙政园概况(一)拙政园历史沿革拙政园位于苏州城的东北部,南临东北街,北接平家巷,东起道堂巷,西止萧王弄。这一带历史悠久,人文会出。据史记记载,今园址一带,三国时(187219年)为东吴郁林太守陆绩第宅;东晋(387441年)为高士戴顺宅园;宋代山阴主簿胡棱言建五
2、柳营,其子胡峰而名“如村”;唐末(约881年)为诗人陆龟蒙住宅;元大德年间(12971307年)建寺;元延祷年间(1314-1320年)名大弘寺;元至正16年(1356年)为潘元绍附马府。明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建拙政园。随后,徐氏从王献臣儿子处赢得拙政园,一直居住了五代。民国27年(1938年)日伪维新政权江苏省长陈则民伪江苏省政府办公处。1946年9月,国立社教学院从四川壁山迁至苏州,借拙政园为校舍。1951年,11月交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并动工修缮。东部未修复,为苗圃和职工宿舍。1952年11月6日正式开放中、西部。1954年1月,苏州市园林管理处接管拙政园,并进一步整
3、修。1959年重建东花园,1960年9月完工,东、中、西三部分均已整修开放。住宅部分为苏州市博物馆、工艺美校等。(二)拙政园现状拙政园自建园以来的近五百年间,沧桑变迁,屡易其主,分分合合,几度兴废,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现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座园林。现在全园包括东部(原“归田园居”),中部“拙政园”,西部(旧“补园”),三部分,占地62亩。(三)拙政园地位清代学者俞越曾以“吴中名园惟拙政”、“名园拙政冠三吴”来赞誉拙政园。拙政园名冠苏州,在现存的苏州古典园林中,位居第一,是中国四大古典名园之一;1961年3月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4月,与北京颐和园、天坛一起被
4、国家计划委员会、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1997年12月4日,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作为苏州古典园林的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拙政园是我国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佳作,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二、拙政园园林风格(一)拙政园历代园林风格1、建园之前园址在三国年间(187-219年),曾为郁林太守陆绩第宅,后其子孙世居;东晋(387-441年)为高士戴额宅园;唐末(一约881年)为诗人陆龟蒙住宅,有园、圃、池、石之胜,其境“不出郭郭,旷若郊墅”;宋代山阴主簿胡翟言建五柳营,地甚荒旷,其子胡峰取杜甫诗“宅舍如荒村”而名“如村”;元大德年间(
5、1297-1307年)建寺;元延裕年间(1314-1320年)名大弘寺;元至正16年(1356年)为潘元绍附马府。2、明代建园之初:明正德四年(1509年),御史王献臣罢官还乡后,据大弘寺旧址,拓建为园,取晋代诗人潘岳闲居赋“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弩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题名拙政园。茂树曲池,胜甲吴下,园的规模广裹200余亩。虽然王献臣自谦造园不过是拙者之政,但其实对此非常在意,想独树一帜,在苏州造一个最大、最漂亮、最富诗情画意的园林。3、清代清前期:多年来园主虽屡有变动,只是重加修葺,未有改作。大都保持了拙政园的旧貌。清中期:因迭换其主,拙政园东部园林以西又分割成中、西两个部分。拙政园逐步分为自成格局的东、中、西三座宅园。清后期:嘉庆末年、道光初年,东部仍由王氏子孙居住。兰雪堂颓纪,剩水残山,草没苔积,园已荒芜成菜畦草地。(二)拙政园现代园林风格庭院本来就是很难保存的艺术品,易一新主,自然会任意改筑,凡一经改建,5精选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