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毒理学基础期末复习总结.docx
《2022年毒理学基础期末复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毒理学基础期末复习总结.docx(1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一章 绪论一.现代毒理学:是讨论外源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体和生态系统的损害作用/ 有害效应与机制,以及中毒的预防、诊断和救治的科学;二.讨论领域: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治理毒理学;其次章 毒理学基本概念1. 外源化学物 xenobiotics: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出现肯定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2. 毒性:是指物质引起生物体有害作用的固有才能;3. 毒效应:是指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转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4. 毒物:是指在较低的剂量下可导致机体损耗的物质;5. 损害作用 (adverse
2、effect):是指影响机体行为的生物化学转变、功能紊乱或病理损害, 或者降低生物体对外界环境应激的反应才能;有害作用也称为健康效应;6. 非损害作用:机体发生的生物学变化在机体适应代偿才能围之,生物体对其他外界不利因素影响的易感性也不应增高;7. 适应:是生物体对环境条件转变的反应,此反应无不行逆的紊乱和不超过正常稳态;8. 耐受:是早先的暴露导致对该化学物毒作用反应性降低的状态;9. 抗性:用于一个群体对于应激原化学物反应的遗传学转变,与未暴露的群体相比有更多的个体对该化学物不易感性;10. 暴露剂量: 表示个人或人群暴露的物质的量,在试验情形下, 动物暴露剂量被称为赐予剂量; (暴露剂量
3、又可分为潜在剂量和应用剂量)潜在剂量:是指机体实际摄入、吸入或应用于皮肤的外源化学物的量;应用剂量:是指直接与机体的吸取屏障接触可供吸取的量;剂量:为经吸取到机体血流的外源化学物的量;靶器官剂量:为发生损害作用部位的外源化学物的量,可更好地反映剂量- 效应之间的联系;也称为到达剂量;生物有效剂量 : 在发生有害作用的细胞或部位的量,是到达剂量的一部分;暴露特点是打算外源化学物对机体损害作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暴露特点包括暴露途径和暴露期限及暴露频率;11. 剂量 - 反应关系的意义:(1) 、确认该效应是该化学物或药物毒性(或药效)反应;(2) 、定量剂量 - 反应的信息可确定所讨论群体的平均(
4、中位数)反应和易感性围,并估量易感人群发生反应的剂量;(3) 、剂量 - 反应曲线的斜率给出了有效剂量围随着剂量的增加,受影响对象比例的变化;(4) 、剂量 - 反应曲线左侧的外形特殊可能表示人群中存在肯定比例的极易感的亚人群;(5) 、假如在类似条件下收集的信息,可能定量比较不同化学物对特定的终点反应的平均值和围;(6) 、从剂量 - 反应数据可得到未观看到效应水平( NOEL)或未观看到有害效应水平 ( NOAE)L,也可得到基准剂量;12. 效应: 量反应, 表示暴露肯定剂量外来化学物后所造成的个体、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此种变化的程度用计量单位来表示,例如毫克、单位等;反应: 质反应
5、, 指暴露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显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一般第 15 页,共 15 页以百分率或比值表示, 如死亡率、 肿瘤发生率等; 其观看结果只能以 “有” 或“无”、“反常” 或“正常”等计数资料来表示;13. 靶器官:外源化学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器官成为靶器官的缘由:(1) 、器官在体的解剖位置和功能(2) 、该器官的血液供应(3) 、具有特殊的摄入系统(4) 、代毒物的才能和活化/ 解毒系统平稳(5) 、存在特殊的酶或生化途径(6) 、毒物与特殊的生物大分子结合(7) 、对损耗的修复才能(8) 、对特异损耗的易感性14. 暴露生物标志: 是测定组织
6、、 体液或排泄物中吸取的外源化学物其代物或与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作为吸取剂量或靶剂量的指标,供应关于接触外源化学物的信息;效应生物标志:指机体中可测出的生化、生理、行为或其它转变的指标,包括反映早期生物效应、 结构和(或)功能转变及疾病的三类生物标志,提示与不同靶剂量的外源化学物或其代物有关联的对健康有害的效应的信息;易感性生物标志:是关于个体对外源化学物的生物易感性的指标,即反映机体先天具有或后天获得的对接触外源性物质产生反应才能的指标;(易感性生物学标志可用以筛检易感人群 , 爱护高危人群)15. 半数致死剂量或浓度 LD50 或 LC50:指引起一组受试试验动物半数死亡的剂量或浓度;(它
7、是一个经过统计学处理运算得到的数值,常用以表示急性毒性的大小;)16. 观看到有害作用的最低水平(LOAEL :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试验和观看,一种物质引起机体 (人或试验动物) 某种有害作用的最低剂量或浓度,此种有害转变与同一物质、品系的正常(对比)机体是可以区分的;17. 未观看到有害作用的水平(NOAEL):在规定的暴露条件下,通过试验和观看,一种外源化学物不引起机体(人或试验动物)发生可检测到的有害作用的最高剂量或浓度;18. 阈值:指一种物质使机体(人或试验动物)开头发生效应的剂量或浓度,即低于阈值时效应不发生,而达到阈值时效应将发生;19. 安全限值:是指对某种环境因素(物理、
8、化学和生物)的总摄入量的限制性量值或在生活和生产环境中各种介质(空气、水、食物、土壤等)中所规定的浓度和暴露时间的限制性量值,在低于该浓度和暴露时间,依据现有的学问,不会观看到任何直接和(或)间接的有害作用;20. 实际安全剂量 VSD :化学致癌物的 VSD,是指低于此剂量能以99%可信限的水平使超额癌症发生率低于 10-6, 即 100 万人中癌症超额发生低于1 人.21. 急性毒作用带( Zac):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Zac=LD50/Limac ;22. 慢性毒作用带( Zch):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Zch=Limac/Limch ;23. 毒理学的讨论方法1
9、. 体试验 2.体外试验 3.人体观看 4.流行病学讨论第三章 化学毒物在体的生物转运与生物转化一 1.脂/ 水安排系数: 当一种物质在脂相和水相之间的安排达到平稳时,其在脂相和水相中溶解度的比值;2. 机体对于化学毒物的处置包括吸取、分布、代和排泄四个过程(又称ADME过程)3. 生物转运:在这ADME过程中,吸取、 分布和排泄具有共性,即都是化学毒物穿越生物膜的过程,其本身的结构和性质不发生变化,故统称为生物转运;4. 生物转化: 代是化学毒物在细胞发生一系列化学结构和理化性质转变而转化为新的衍生物的过程,称之为生物转化;二 主动转运:化学毒物在载体的参加下,逆浓度梯度通过生物膜的过程;特
10、点:(1) 转运系统对于化学毒物的结构具有特异挑选性,只有具备某种结构特点的物质才能被转运;(2) 载体具有肯定的容量,在底物达到肯定浓度后,转运系统可被饱和,即存在转运极限(3) 使用同一转运系统转运的化学毒物之间可发生竞争性抑制;(4) 需要消耗能量,代抑制剂可以阻断转运过程;三 蓄积:化学毒物的吸取速度超过代与排泄的速度,以相对较高的浓度富集于某些组织器官的现象称为蓄积;四 贮存库:凡是化学毒物蓄积的部位均可认为是贮存库;五 常用的贮存库:(1) 血浆蛋白作为贮存库(2) 肝脏、肾脏作为贮存库(3) 脂肪组织作为贮存库(4) 骨骼作为贮存库六 代解毒:化学毒物经过生物转化后成为低毒或无毒
11、的代物,这一过程称为代解毒七 代活化:化学物质经过生物转化后,毒性非但没有减弱,反而明显增强,甚至产生致突变、致癌、致畸作用,这种现象称为代活化;八 活性中间产物分四类:亲电子剂、自由基、亲核剂、氧化仍原反应物九 生物转化涉及两大类反应:相反应和相反应;相反应包括氧化反应、仍原反应和水解反应,相反应即结合反应,包括葡萄糖醛酸化、硫酸化、乙酰化、甲基化、与谷胱甘肽结合及与氨基酸结合;十1. 细胞色素 P450 酶系:细胞色素 P450 含有的血红素铁在仍原态时与 CO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在光谱 450nm处有最大的吸取峰而得名; 又称为混合功能氧化酶 ( MFO)或单加氧酶;2. 细胞色素 P45
12、0 酶系主要由三种成分组成,即血红蛋白类(细胞色素 P450 和细胞色素 b5)、黄素蛋白( NADPH细- 胞色素 P450 仍原酶)和磷脂;3. 分类原就和命名方法(P54) 十一 .相反应的辅因子1. 葡萄糖醛酸结合反应的辅因子主要为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2. 硫酸结合反应的辅因子是3 - 磷酸腺苷 -5 - 磷腺硫酸( PAPS) 十二 .遗传多态性:系指在群体中显现了频率大于1%的多种等位基因形式;十三 .酶的诱导:很多化学毒物可以引起某些代酶的含量增加并伴有活力增强,这种现象称为酶的诱导;诱导剂: 凡具有诱导效应的化学毒物称为诱导剂;第四章 毒作用机制一终毒物 ultimate to
13、xicant是指直接与源靶分子反应或引起机体生物学微环境的转变、导致机体结构和功能紊乱、表现毒物毒性的化学物;二促进毒物分布到靶部分的机制. 毛细血管皮的多孔性 .专一化的膜转运.细胞器的蓄积 .可逆性细胞结合三阻碍毒物分布到靶部位的机制.血浆蛋白结合.专一化屏障.贮存部位的分布从细胞排出.与细胞结合蛋白结合三 终毒物与靶分子反应的类型:1. 非共价结合2. 共价结合3. 去氢反应4. 电子转移5. 酶促反应四 细胞应激的概念和分类细胞应激:指细胞处于不利环境和遇到有害刺激时所产生的防备或适应性反应;细胞应激分为热应激、缺氧应激、氧化应激、质网应激、遗传毒性应激五 遗传毒性应激: 人体细胞启动
14、自身防备网络系统以应对遗传物质DNA免受外源遗传毒物损耗的过程称为遗传毒性应激六 基因表达调剂障碍1. 基因转录调剂障碍2. 信号转导调剂障碍3. 细胞外信号产生的调剂障碍七 细胞稳态失调的机制1. ATP耗竭2. 细胞钙离子连续上升3. ROS与 RNS的过度产生八 损耗修复机制1. 分子修复2. 细胞修复3. 组织修复九 修复障碍引起的毒性1. 炎症2. 坏死3. 纤维化4. 致癌作用十 表观遗传调控机制1. DNA甲基化2. 组蛋白修饰3. 染色质重塑4. 非编码 RNA第五章 毒作用影响因素一 血/ 气安排系数: 当呼吸膜两侧的气体的分压达到动态平稳时,其在血液中的浓度和肺泡气中的浓度
15、之比称为血/ 气安排系数;二 目前认为引起物种、品系、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有:1. 解剖结构、生理与生化的差异2. 代转化的差异3. 代酶的遗传多态性4. 修复功能的个体差异5. 受体的个体差异6. 机体其他因素的影响三联合作用的类型(一)非交互作用1. 相加作用:相加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各自以相像的方式和机制,作用于相同 的靶,但它们的毒性彼此互不影响,其对机体产生的毒效应等于各化学物单独对机体产生效应的算术总和,也称为简洁的相像作用或剂量相加作用2. 独立作用:独立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由于其作用模式和作用部位等不同,所引发的生物学效应彼此互不影响,表现出各自的毒效应,也称为简
16、洁的不同作用或反应/ 效应相加作用(二)交互作用1. 协同作用:协同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对机体所产生的联合毒效应大于各化学物单独对机体的毒效应总和,即毒性增强2. 拮抗作用:拮抗作用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物对机体所产生的联合毒效应低于各化学物单独毒效应的总和;第六章 一般毒性作用一.一般毒性评判和讨论的目的1. 确定受试物毒作用的表现和性质2. 确定受试物毒作用的剂量- 反应 效应 关系3. 确定毒作用的靶器官4. 确定损害的可逆性二 试验动物挑选基本原就:挑选对受试物吸取 , 代, 生物化学和毒理学特点与人最接近的物种; 自然寿命不太长的物种;易于饲养和试验操作的物种; 经济并易于获得的
17、物种;三 急性毒性:是试验动物一次接触或24h 接触多次肯定剂量的某种外源化学物短期所产生的健康损害作用和致死效应;四 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1 . 通过急性毒性试验可确定受试物的列系列急性毒性参数,以 LD50 为最主要的参数, 并依据 LD50 值进行急性毒性分级;其他毒性参数仍有肯定致死剂量、最小致死剂量和最大非致死剂量等;2 . 通过观看试验动物的中毒表现和死亡情形,初步评判受试物对动物的毒性和对人体产生损害的危急性大小、毒效应特点、靶器官、剂量反应(效应)关系和;3 .为亚急性、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讨论以及其他毒理试验供应接触剂量设计依据, 并为挑选观看指标提出建议;4 .供应毒理学机制
18、讨论的初步线索;五 急性毒性替代试验1 、限量试验2 、固定剂量法3 、急性毒性分级法4 、上下法六 局部毒性作用 : 亦称局部刺激作用, 指机体暴露于化学物后, 在其接触和暴露部分造成局部毒性损耗 , 刺激 如眼刺激 , 皮肤刺激 和 或 变态反应等 .七 眼刺激试验眼刺激试验的观看终点为眼刺激和眼腐蚀;眼刺激性指眼球表面接触受试物后所产生的可逆性炎症变化; 眼腐蚀性指眼睛球表面接触受试物后引起的不行逆性组织损耗;眼刺激试验举荐的传统方法为家兔眼刺激试验;八 皮肤刺激试验皮肤刺激试验包括单次和多次皮肤刺激试验,完整和破旧皮肤刺激试验等;观看终点为皮肤刺激性和皮肤腐蚀性;皮肤刺激性是指皮肤接触
19、或涂敷受试物后, 局部产生的可逆性炎症变化;皮肤腐蚀性是指其皮肤接触或涂敷受试物后,引起局部的不行逆性组织损耗;用家兔和豚鼠九 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皮肤变态反应:又称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或皮肤过敏反应,是皮肤对化学物质产生的免疫源 性皮肤反应 . 人体对这类反应的特点为痛痒、红斑、水肿、丘疹、小水疱、大疱或兼而有之, 其他物种的反应可有所不同;用豚鼠;十一蓄积作用外源化学物连续地、反复地进入机体,且吸取速度/ 总量超过代转化排出的速度/ 总量时, 该物质就有可能在体逐步增加并蓄积,称为化学物质的蓄积作用;机体反复多次接触化学毒物后, 可以用化学分析方法在体测出该物质的原形或代产物时, 称为物质蓄积;假
20、如在机体不能测出其原形或代产物,却产生了相应的慢性毒性作用称为功能蓄积或损耗蓄积;十二短期毒性试验、亚慢性毒性试验和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1. 观看长期接触受试物的毒性效应谱、毒作用特点和毒作用靶器官;2. 观看受试物的毒作用机制;3. 观看长期接触受试物毒性作用的可逆性;4. 讨论长期接触受试物所致毒性作用的剂量- 反应 效应 关系,确定其 NOAEL和 LOAEL,为制定人类接触的安全限量供应参考值;5. 观看不同动物对受试物的毒效应的差异,为将讨论结果外推到人供应依据;十三 短期毒性和亚慢性毒性试验(P141,挑选或填空)1. 亚慢性毒性试验最好挑选两种试验动物;一种是啮齿类, 一种是非啮齿
21、类, 常用大鼠和狗;2. 大鼠不超过 6 周龄 , 体重 50100 克, 犬 46 月; 大、小鼠每组不少于20 只,犬、 猴每组不少于 8 只;3. 一般要求选用两性别,雌雄各半;4. 试验开头进动物体重差异不超过平均体重的20%5. 小动物常用灌胃法和喂饲法受试物掺入饲料的比例一般应小于5%,最大不应超过10%,且使受试物组与对比组饲料的养分成分基本保持一样 .6. 经呼吸道染毒 : 每日 26 小时7. 注射染毒 : 留意无菌第七章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一 遗传毒理学: 讨论化学、 物理及生物因素等对DNA及活细胞遗传过程的作用, 以及人类接触致突变物可能引起的健康效应的学科;二 致突
22、变作用:外来因素,特殊是化学物引起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发生转变的才能,且该转变可以随细胞分裂过程而传递;三 遗传毒性:指对基因组的损害才能,包括对基因组毒作用引起的致突性及其他各种不同效应;四 致突变性: 指引起遗传物质发生突变的才能,在一个试验群体中突变率可以定量检测;五 外源化学物致突变的类型(一)、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指基因中DNA序列的转变,也称点突变;基因突变可分为两种类型,碱基置换和移码突变1. 碱基置换:指某一碱基配对性能转变或脱落所致的突变;在碱基置换中, DNA的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所取代,假如是嘧啶换成嘧啶,或者嘌呤换成嘌呤,称为转换;假如是嘧啶换成嘌呤,或者嘌呤换成嘧啶,称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毒理学 基础 期末 复习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