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三单元比例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 P40“比例的意义”;学习目标:1、懂得和把握比例的意义;2、明白比例和比的区分;3、能依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4、探究国旗中包蕴的数学学问,渗透爱国主义训练;教学重点 :懂得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一、创设情境,目标认同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学问,谁能说说什么叫做比?并举例说明什么是比的前项、后项和比值;老师把同学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比的各部分的名称;2、我们知道了比的前后项相除所得的商叫做比值,你们会求比值吗?老师板书出下面几组比,让同学求出它们的比值;1
2、2:163/4: 1/810:6同学求出各比的比值后,再提问:你有什么发觉?4.5:2.7的比值和 10:6 的比值相等;老师说明: 由于这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 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 4.5:2.710:6 设计意图:在学习比例之前,就强调了两个比的比值相等,为学习新学问供应了“最正确关系”和学问的“固定点”;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1、同学观看课本情境图,激发爱国情操;四幅情境图分别出现的是什么情形?21天安门升国旗仪式校内升旗仪式教室场景签约仪式师:四幅不同的场景, 都有共同的标志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国旗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国旗
3、的长和宽是多少吗?2、板书国旗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天安门升国旗仪式:长 5 米,宽 10/3 米;校内升旗仪式:长,宽;教室场景:长 60 厘米,宽 40 厘米;签约仪式:长 15 厘米,宽 10 厘米;师:这些国旗的大小不一, 是不是国旗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师生沟通,得出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 但是它们的长和宽隐含着共同的特点, 是什么呢?3、同学探究,发觉问题;师:每面国旗的大小不一样, 但是它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 是什么呢?同学自主观看、运算,发觉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1) 比较学校操场上和教室里的国旗长与宽的比值;2.4:1.6=3/26
4、0:40=3/22.4:1.6=60:402 在这四周国旗的尺寸中,你仍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同学答复,老师板书说明:四周国旗的大小不同,但由于是依据肯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的;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设计意图:为同学供应四个实际情境图,创设这个情境有五方面的考虑: 一是使同学通过现实情境体会比例的应用;二是“四周国旗的大小不同,但由于是依据肯定的比制作的,它们的长与宽的比值是相等”,由此引入比例意义的教学;三是依据四周国旗长与宽可以组成多个比例式,为比例意义的教学供应较多的资源;四是为以后学习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做铺垫;五是有助于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训练,留意了
5、“数学化”和“生活化”的结合,使这节概念课不是对学问简洁的复述和再现,恰恰是通过老师的“再制造”,为同学呈现出了“活生生”的思维活动过程,让同学自己观看比较,总结得出比例的意义;让同学通过自己的分析、摸索、概括出了较为简洁的数学概念,同学感受到胜利的欢乐,参加课堂的主动性被充分调动; 4 、我们也学过不同的两个量也可以组成一个比,如:一辆汽车第一次 2 小时行驶 80 千米,其次次 5 小时行驶 200 千米;列表如下:时间时25路程千米80200指名同学读题;老师:这道题涉及到时间和路程两个量的关系, 我们用表格把它们表示出来;表格的第一栏表示时间,单位“时”,其次栏表示路程,单位“千米”;
6、这辆汽车第一次 2 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其次次 5 小时行驶多少千米? 边问边填写表格;“你能依据这个表, 分别写出第一、 二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吗?”老师依据同学的答复,板书:第一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80:2其次次所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比是200:5让同学算出这两个比的比值;指名同学答复,老师板书: 80:2 40,200:5 40;让同学观看这两个比的比值; 再提问: 你们发觉了什么?” 这两个比的比值都是 40,这两个比相等;老师说明: 由于这两个比相等, 所以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组成比例; 板书:80:2 200:5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设计意图:应用上面的方
7、法,在同学原有学问的基础上提出新问题,使同学由感性熟悉过渡到理性熟悉;引导同学自己摸索解决问题,用自己懂得后的语言表达比例意义,培育了同学的思维才能,使同学既长学问又长聪明;指着比例式,引导同学观看得知,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这两个比必需具备什么条件?因此判定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5 、比较“比”和“比例”两个概念;老师: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比”, 现在又知道了“比例”的意义, 那么“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分呢?比比例一个式子一个等式两数相除两个比相等有两项有四项三、练习反馈,稳固新知做 P33“做一做”;让同学看书, 不抄题, 直接把能组成比例的两个比写在练习本上,老师边巡察边批
8、改,对做得不对的,让他们说说是怎样做的,看看自己做得对不对;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组题的练习,增强了新学问的清晰度与稳固性,有利于同学把握比例的意义,层次清晰; 四、拓展迁移,升华新知1、填空;5:2=80 : 2:7=:51.2:2.5= :4 设计意图:此题有了数的形式的变化,兼备有意设难、激发挑战、活跃气氛的成效; 2、下面每组中的四个数能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写几个就写几个14,5,12 和 1522,3,4和 6 设计意图:边讲边练逐步延长了学问;提出条件让同学自己组成比例,有利于激发同学学习爱好和调动同学摸索的积极性;同时培育了思维的深刻性和敏捷性;其次课时 比例的基本性
9、质【教学内 容】课本 34 页及练习六第 4、5、6 题;【学习目标】1、能依据实例说出比例的基本性质;2、能说出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3、能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懂得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 】敏捷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沟通【教学过程】 一、铺垫导入:1、师:什么叫比例?生答完后出示:2 : 8080 : 25 : 200200: 5问:上面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同学判定,并且说说判定的方法;2、刚刚,同学们是依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作出判定的;这就需要分别求出每个比的比值; 但是老师仍有一种方法来进行判定,能够很快的判定出来; 我
10、们来试一试;请同学们随便说出两个比,师进行判定;3、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判定得这么快?这就用到我们今日要学习的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 ,出示学习目标;二、探究新知:1、要讨论比例的基本性质,第一我来熟悉一下比例各部分的名称请自学课本34 页第一自然段2、同学们,请你观看我们刚刚所组成的这几个比例,看看你发觉了什么?1、同学观看黑板上板书的几个比,想想有什么发觉?并且可以两个人相互说一说,看看是不是和你发觉的一样;两个人一组,相互说说自己的发觉,并且举个例子来验证;提示:1多举出几个例子,2所举的例子尽量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看看是不是都符合这个规律;同学们相互沟通、验证;2、集体沟通:请一
11、位同学汇报,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自己的见解;师板书同学们所举的例子;强调:写成分数形式的比要找准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其他同学可以运算一下来进行验证他的发觉; 1.6 60 40生:共同运算;3、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发觉的规律;4、小结:同学们观看得很认真,通过验证,我们发觉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板书: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三、目标检测:1、填空:0.550.2 22215: 233 5: 4235 4 825 40125 2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定下面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6 : 99 : 123、做课本 34 页做一做;4、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
1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写几个写几个12、3、4、62 2 、6、9、11假如这四个数字不行, 请将其中一个数字换成其它数字, 使他们能够组成比例;5、出示: 4510 2依据这个等式写出比例;试一试,看看你能写出多少个?生自由写比例,师巡察,重点观看,同学是否能够写出8 个比例来;指名板书,其他同学观看,重点观看:1是否写完整 8 个2是否有重复3汇报时让同学说说有什么好方法能做到既不重复,又能够将比例完整的写出来;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引导归纳:内项的位置不变,你可以写出几个比例?内项交换位置,你 又可以写出几个比例?将两个内项作为外项, 依据刚刚的方法, 你又可以写出几个比例?强调:不要随
13、便想写什么写什么,要依据肯定的规律,这样才能够写的既完整,又不重复;四、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要求同学说清: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内容,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解决那些问题;五、作业:练习六第 4、5、6 题【板书设计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 于两个内 项的积,这 叫做比 例的基本性 质;2.41.6 =6040内项外项第三课时解比例教学目标1 、使同学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 进一步懂得和把握比例的基本性质;2 、联系同学的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 表达解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3 、利用所学学问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 进一步培育同学综合运用学问的才能及情度、价值观的进展;教
14、学重点使同学自主探究出解比例的方法, 并能轻松解出比例中未知项的解;教学难点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教学过程一、旧知铺垫1 、什么叫做比例 .2 、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怎样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那么组成一个比例需要几项呢 .3 、比例有几种表示形式 . 板书:a:b=d:c a/b=d/c二、导入新知同学们, 你们知道吗 .比例的基本性质有两个作用 , 一个就是我们刚刚用来判定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 而另一个是什么呢 .同学们想不想知道 .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讨论;三、探究新知1 、出示埃菲尔铁挂图这是法国巴黎出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 , 高 320 米;我国的旅行景点北
15、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 , 这具模型有多高呢 .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 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2 、出例如题(1) 、读题;(2) 、从这道题里 , 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 .(3) 、在这信息里 , 关键懂得哪里 . 埃菲尔铁模型与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比是 1:10(4) 、这句话什么意思 . 就是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 : 埃菲尔铁塔的高度=1:10 板书(5) 、仍有一个条件是什么 . 埃菲尔铁塔的高是 320 米(6) 、我们把这个条件换到我们的这个关系中, 就是 板书: 埃菲尔铁塔的高度:320=1:10(7) 、这道题怎么列比例式解答呢 .请同学们想想 , 想
16、出来的同学请举手;(8) 、依据同学的反馈板书 : “解: 设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 X 米”, 把这个 X 代入这个数学模式中就组成了一个比例式 板书:X:320=1:10(9) 、这样在组成比例的四个项中 , 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 .仍有几个项不知道.(10) 、不知道的这个项 , 我们来给它起个名字 , 好不好.叫做什么 . 板书:未知项(11) 、指着 X:320=1:10, 问: “这个未知项是多少呢 .那怎么办 .”谁上来做做. 指名板演 (12) 、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 .10X=320*1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13) 、对了, 把上面的比例式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 ,
17、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 , 把比例式改写成了一个等式 , 这个等式仍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 .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14) 、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 叫做方程;那么求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就叫做什么 . 解方程 那么在这个比例式中 , 我们知道了任意三项 , 要求出其中一项的过程又叫做什么 . 解比例 出示比例的意义;(15) 、我们解出的答案对不对呢 .怎么知道 .可以怎样检验 . 把结果代入题目中看看对应的比的比值是不是能成比例.(16) 这道题仍有其他的解法吗 . 引导同学从比例的意义上来解; (17) 、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 我们到处都有可能用到 , 要是遇
18、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 .我们先来总结总结 : 在这道题里 , 我们先依据问题设 X再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比例式然后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最终解方程 现在同学们会用解比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吗.那就做做下面这道题 : 育新小区 1 号楼的实际高度为 35 米, 它的高度与模型高度的比是 500:1 ;模型的高度是多少厘米 .2 、教学例 3过渡: 我们知道比例仍有另一种表示形式 , 当是 1.5/2.5=6/X这样形式的时候, 又该怎么解呢 .1 、出例如 3, 问: 这题与刚刚那个比例有哪些不同.2345、解这种比例时 , 要留意些什么呢 . 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在这个比例里 ,
19、 哪些是外项 .哪些是内项 .、解答 提问: 你们是怎么解答的 . 、检验;、12/24=3/X3 、稳固练习4 、课堂小结;1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 板课题: 解比例 什么叫解比例 .怎样解比例 . 先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 , 把比例转化为方程 , 再解方程求解; 2 、现在你们知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另一个作用是什么了吗. 用来解比例5 、拓展延长老师给你们出一道摸索题 : 在一个比例中 , 两个外项的乘积正好互为倒数已知一个内向是 3, 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第四课时 成正比例的量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使同学懂得正比例的意义 , 会正确判定成正比例的量;过程与方法: 使同学明白表示
20、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点, 并能依据图像解决有关简洁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运算的过程中, 使同学逐步养成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判定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形,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在老师的此导下,同学会举出一些简洁的例子,如: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
21、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行数就少了;5、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日,我们第一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 11、出示小黑板;问:你看到了什么?生:杯子是相同的;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2、出示表格;高度/ 24681012体积/ 立方厘50100150200250300米底面积/ 平方厘米问:你有什么发觉?同学不难发觉: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 立方厘米;板书: 502100415062008.25老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肯定;3、说明正比例的意义;在这一基础上,老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由于
22、杯子的底面积肯定, 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削减,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 比值肯定;板书出示: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种量变化, 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 假如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肯定, 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同学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么懂得正比例关系的;要求同学把握三个要素: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其次、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削减,另一个量也削减;第三、两个量的比值肯定;1、用字母表示;假如用字母 X 和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 表示它们的比值肯定 ,比例关系可以
23、用正的式子表示:YK 肯定 X2、想一想:师:生活中仍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同学举例说明;如:长方形的宽肯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每袋牛奶质量肯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衣服的单价一不定期,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对钱数成正比例;地砖的面积肯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1、教学例 2;1、出示表格见书2、依据下表中的数据描点; 见书3、从图中你发觉了什么? 这些点都在同一条直线上; 1、看图答复以下问题;、假如杯中水的高度是 7 ,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生: 175 立方厘米 、体积是 225 立方厘米的水,杯里水面高度是多少?生: 9 ;、杯中水的高度是 14 ,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描出
24、这一对应的点是否在直线上?生:水的体积是 350 立方厘米,相对应的点肯定在这条直线上;2、你仍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通过沟通使同学明白成正比例量的图像特往;3、做一做;过程要求:1、读一读表中的数据, 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的比, 说一说比值表示什么?160如 :23204比值表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成正比例;理由: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时间削减,路程也随着削减;、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肯定;、在图中描出表示路程和时间的点,并连接起来; 有什么发觉?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行驶 120KM大约要用多少时间?、你仍能提出什么
25、问题?4、课堂小结:说一说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点;三、稳固练习完成练习册第 15、16 页的练习;第四课时成正比例的量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使同学懂得正比例的意义 , 会正确判定成正比例的量;过程与方法: 使同学明白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点, 并能依据图像解决有关简洁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在运算的过程中, 使同学逐步养成验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正比例的意义;教学难点:正确判定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的关系;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情形,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你以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在老师的此导下,同学会举出一些简洁的
26、例子,如:1、班级人数多了,课桌椅的数量也变多了;人数少了,课桌椅也少了;2、送来的牛奶包数多了,牛奶的总质量也多了;包数少了,总质量也少了;3、上学时,去的速度快了,时间用少了;速度慢了,时间用多了;4、排队时,每行人数少了,行数就多了;每行人数多了;行数就少了;5、这种变化的量有什么规律?存在什么关系呢?今日,我们第一来学习成正比例的量;板书:成正比例的量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 11、出示小黑板;问:你看到了什么?生:杯子是相同的;杯中水的高度不同,水的体积也不同,高度越高体积越大;高度越低,体积越小;2、出示表格;高度/ 24681012体积/ 立方厘50100150200250300米
27、底面积/ 平方厘米问:你有什么发觉?同学不难发觉:杯子的底面积不变,是25 立方厘米;板书: 502100415062008.25老师:体积与高度的比值肯定;3、说明正比例的意义;在这一基础上,老师明确说明正比例的意义;由于杯子的底面积肯定, 所以水的体积随着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水的高度增加,体积也相应增加,水的高度降低,体积也相应削减,而且水的体积和高度的 比值肯定;板书出示: 像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 一种量变化, 另一种子量也随着变化, 假如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肯定, 这两种理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 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同学读一读,说一说你是怎么懂得正比例关系的;要求同学把握
28、三个要素:第一、两种相关联的量;其次、其中一个量增加,另一个量也增加;一个量削减,另一个量也削减;第三、两个量的比值肯定;1、用字母表示;假如用字母 X 和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 K 表示它们的比值肯定 ,比例关系可以用正的式子表示:YK 肯定 X2、想一想:师:生活中仍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 同学举例说明;如:长方形的宽肯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每袋牛奶质量肯定,牛奶袋数和总质量成正比例;衣服的单价一不定期,购买衣服的数量和应对钱数成正比例;地砖的面积肯定,教室地板面积和地砖块数成正比例;1、教学例 2;1、出示表格见书2、依据下表中的数据描点; 见书3、从图中你发觉了什么? 这些点都在同
29、一条直线上; 1、看图答复以下问题;、假如杯中水的高度是 7 ,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 生: 175 立方厘米 、体积是 225 立方厘米的水,杯里水面高度是多少?生: 9 ;、杯中水的高度是 14 ,那么水的体积是多少?描出这一对应的点是否在直线上?生:水的体积是 350 立方厘米,相对应的点肯定在这条直线上;2、你仍能提出什么问题?有什么体会?通过沟通使同学明白成正比例量的图像特往;3、做一做;过程要求:1、读一读表中的数据, 写出几组路程和时间的比, 说一说比值表示什么?160如 :23204比值表示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2、表中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成正比例;理由:路程随着时间
30、的变化而变化;、时间增加,路程也增加,时间削减,路程也随着削减;、路程和时间的比值速度肯定;、在图中描出表示路程和时间的点,并连接起来; 有什么发觉?所描的点在一条直线上;、行驶 120KM大约要用多少时间?、你仍能提出什么问题?4、课堂小结:说一说成正比例关系的量的变化特点;三、稳固练习完成练习册第 15、16 页的练习;第五课时成正反比例的量的综合练习课1、通过复习进一步正确懂得正反比例的意义;教 学 2、正确快速地判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目 标 3、提高同学联系实际进行判定的才能;4、初步渗透函数的思想;重 点能依据数量关系式判定两种量是否成比例;难 点关 键问 题说明判定的理由;
31、教 学方 法练习法、自主探究、问题发觉、合作学习教 学 小黑板基本训练题准 备程序时 要素间教老师行为预设期望的同学行为我的想法学过一、创设情境, 出现目标;1程设计二、自主学习2生成问题;老师提出问题:1. 什么叫成正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2. 什么叫成反比例的量?它的关系式是什么?3. 正反比例意义的区分是什么?它们的相同点是什么?判断两种量是否比例, 成什么比例的,方法是什么?1、老师交代学习任务,依据书中的要求,完成书中的610题;1、说出正反比例的意义;2、说出正反比例意义的 区分与判定 方法;1、自己独立完成, 记录每道题解 题方法和不 会的地方;2、弄清各种数量关系式;3、
32、说说判定的理由4、组内三、组间沟通、师生合作、质疑答难;5组织同学进行组间沟通: 1 沟通每个题的分析思路;问题预设:1、不会正确懂得正反比例的意义;2、不会正确快速地判定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解决问题:1、弄清圆正反比例的意义;2、结合实际情形, 依据正反比例的意义, 认真分析各种数量关,做出正确的判定;沟通;说出自己的想法组间沟通: 1、汇报小组的学习情形 2、进行补充、矫正3、师生合作解决问题;四、问题训练、一、要求同学完成下边的题: 1、食品加工厂预备把一批新酿的醋装瓶运往商店;1、完 成 练习;2、说 明自己全面评判、拓6展提高;每 瓶 容 量/ml250500750的创新做法;
33、数量/ 瓶1200600400 3、评 价同学的练习,每瓶容量与所装瓶数是否成反比例?为什么?x21/540y52、已知 x 和 y 是成反比例关系, 依据表中的条件填写下表;3、挑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在变化过程中, 一种量缩小, 另一种量就;A 扩 大B 缩 小C不变化2成正比例的两种量在变化 时的规律是它们的不变;A和B差C积D商3正方形的周长和它的边长;A成正比例B不成正比进 行 补充、矫正;例4一堆煤,已烧的吨数和剩下的吨数;A成正比例B不成正比例5成反比例的两种量中,一种量扩大,另一种量;A随着扩大B随着缩小C不变6成反比例的两种量变化的 规律是它们的肯定
34、;A和B差C积D7一本书的总字数肯定,每页字数与页数;A成反比例B不成反比例8三角形的面积肯定,它的底和高;A成反比例B不成反比例五、课堂总结, 2自我反思;二、组织沟通, 说明自己的想法,说出理由;三、引导同学说出解答每题时的留意点;评判矫正同学的练习, 说明留意点;通过练习,你对正反比例 有了更深的熟悉, 仍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对于详细的题,详细分析, 找出解答的方法;课 外练习七的 11 题;拓 展课题:圆锥体积板 书设 计练习题的解答过程矫正习题第六课时成反比例的量教学目的1. 使同学通过详细问题熟悉成反比例的量,懂得反比例的意义,能判定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能找诞生活中成反比例量的实
35、例,并进行沟通2. 引导同学运用前面学习成正比例的量的学习方法学习反比例,从中感受 学习方法的普遍适用性, 培育同学的观看才能、 推理才能、 归纳才能和敏捷运用学问的才能教学重难点:能依据数量关系判定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教具、学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 正比例的意义是什么?2. 写出正比例关系式 二、进行新课高度厘米底面积平方厘米体积立方厘米1、出示新表把相同体积的水倒入底面积不同的杯子;30201510510152030602、师:请同学们把表填完整;3、师:观看表格,说一说:水的高度和杯子底面积的变化有什么规律?4、师依据同学的发言归纳小结5、师:仿照正比例的意义,尝试归纳反比例的意义; 生试归纳,师总结6、师:你能象正比例那样尝试用字母式来表达吗?生归纳xy=k 肯定7、自学课本 42 页;8、我们判定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依据是什么? 三、稳固概念1、完成第 43 页“做一做”;2、找一找生活中仍有哪些成反比例的量?举出例子;3、判定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否成反比例关系,并说明理由;五、本课小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成?师:同学们收成真不少,下节课我们将学习用比例的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六、板书设计成反比例的量反比例关系判定依据底面积高 =体积肯定1 相关联2方向相反xy=k 肯定3乘积肯定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