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民事法律制度客观题.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民事法律制度客观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民事法律制度客观题.doc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源教案目的民事法律制度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同学较系统地明白和把握我国民法基本原就和重要的民事制度, 明白民事主体的民事权益和民事责任规定,学会正确地行事自己的民事权益,同时履行民事义务;在学习民法的调整对象和基本原就、公民的民事权益才能和民事行为才能;民事法律行为的特点、生效要件;代理;有效及无效的民事行为和可变更或撤销的民事行为等学问后,学会用法律爱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一个懂法、守法的公民;学问要点1. 民法的概念,2. 民法的基本原就3. 民事法律关系4. 民事权益5. 民事责任6. 诉讼时效7. (劳动)合同法本章内容与规律概述第一节 民法的概念和原就民法是调
2、整公平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民法的基本原就有:1. 公平原就;公平原就是民法的核心原就;公平原就要求:a、任何当事人都只能以公平主体的资格参与民事活动;不得因职业、身份、年龄、民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不同或全部制性质和经济实力的差异而处于特权位置;b、当事人公平地享受民事权益和承担民事义务;没有无义务的权益,也没有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无权益的义务;c、当事人的民事权益公平位置受法律爱护;即在适用法律上不得因民事主体的不同有任何特殊;2. 自愿、公正、等价有偿、诚恳信用的原就;自愿,是指公平当事人在确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时,要以各自
3、的真实意思明确表示自己的意愿,互不强制;公正,是指民事主体双方当事人权益义务要对等,所进行的民事活动是互利的,不答应一方损害另一方或第三者的利益;等价有偿,是指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要依据价值规律的要求进行等价交换,实现各自的经济利益,不答应一方无偿占有、调拨或剥夺他人的财产,或进行不等价交换而侵害他人的利益;诚恳信用,是指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当真诚相待,恪守信用,不答应尔虞我诈、弄虚作假,用不正值的手段牟取利益;3. 禁止民事权益滥用的原就;依据民法通就规定,公民和法人享有的民事权益、承担的民事义务受法律爱护;但是,行为人在行使自己权益时,不得损害他人、国家、集体和社会公共利益;民法禁止行为人
4、滥用民事权益,并将其作为一项基本原就加以规定;禁止民事权益滥用原就的主要内容:民事活动必需遵守法律,敬重社会公德,不得损害社会利益,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其次节民事主体民事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独立享有民事权益和承担民事义务的人;1. 公民(自然人)公民的民事行为才能;是指公民能够以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取得民事权益、承担民事义务的才能;我国民法通就依据公民的不同年龄和智力状况,将公民的民事行为才能分为三种:(1) 完全民事行为才能人;18 周岁以上的公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才能,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全民事行为才能人; 16 周岁以上不满 18 周岁的公民,以自
5、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才能人;(2) 限制民事行为才能人;10 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才能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才能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3) 无民事行为才能人;不满 10 周岁的未成年人和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才能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进行民事活动;2. 法人法人是指具有民事权益才能和民事行为才能,依法独立享有民事
6、权益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人应当具备的条件: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或者经费;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 能够独立承担民事责任;民事行为民事行为不等于民事法律行为我国民法通就规定:“民事法律行为是公民或者法人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益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民事法律行为是指自然人、法人以及其它组织以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益和民事义务为目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合法行为;依据我国民法通就的规定,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是:(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才能;对公民而言,完全民事行为才能人可以单独实施法律行为,但限制民事行为才能人只能进行与其年龄、智力相当的法律行为,无民事行为才能人就不能实施民事法
7、律行为;对法人而言,法人的行为才能不能超出法律或章程规定的业务范畴;所以法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必需要在核准登记的生产经营和业务范畴之内;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2) )意思表示真实;意思表示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要素;意思表示真实,即要求行为人的内心愿愿为行为人自觉自愿而产生的,同时与其所表达的意思相一样;(3) )不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所谓不违反法律,指的是意思表示的内容不得与法律的强制性或禁止性规范相抵触,也不得滥用法律的授权或任意性规定以规避法律,仍应当包括不违反国家政策;所谓社会公共利益,是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社会经济秩序、政治安定、道德风尚等皆应包括在内;这里所说的“法律”,既
8、包括国家颁布的各种法律、法规和各级政权机关发布的决议、命令、条例等行为规范,也包括国家现行政策;不违反社会公共利益是指行为人实施的行为必需符合全体人民的共同利益,不得有损社会公共秩序和社会公德等;任何一种民事法律行为,必需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条件才能有效,也才能产生相应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后果;第三节民事权益1. 物权包括财产全部权和与财产全部权有关的财产权益;财产全部权是指全部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益;2. 债权从发生的依据上看,债可以因合法行为而发生,也可以因不法行为而发生;1合同所生之债;合同是指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它是最普遍的法律事实,是债最
9、主要的发生依据;2侵权行为所生之债;侵权行为是指非法侵害他人的人身权或财产权的行 为;因侵权行为在侵害人和受害人之间会产生损害赔偿的债权债务关系,所以它也是债的发生依据;(3) 不当得利所生之债;不当得利是指没有法律或者合同的依据,使他人受缺失而自己获得利益;没有合法依据,取得不当利益,造成他人缺失的,应当将取得的不当利益返仍受缺失的人;(4) 无因治理所生之债;无因治理是指没有法定的或者商定的义务,为防止他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人利益受缺失,自愿为他人治理事务或财物的行为;无因治理发生后,治理人与受益人之间产生债权债务关系,治理人有恳求受益人给付酬劳及偿付为治理其事务支出的必要费用的权益;3.
10、 人身权人身权是指法律给予民事主体与其人身生命、身份连续不行分别而无直接财产内容的民事权益;人身权与权益主体的人身紧密相联,不行分别;二者相伴而生,相随而终;人身权可以分为人格权和身份权两种;人格权主要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自由权;身份权主要包括:( 1)学问产权中的人身权;如署名权;( 2)监护权;( 3)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身份权;法律爱护权益主体的人身权,侵害人身权的行为要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要追究刑事责任;4. 继承权继承有广义、狭义之分在古代社会,人们从死者承担的仅是财产权益,更重要的是身份上的权益;因此,古代继承就有财产继承、宗祧继承
11、、户主继承 等;现代社会,人们从死者承担的只能是财产权益,即财产继承,继承的仅为遗产;5. 学问产权学问产权法律体系主要是由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构成;第四节民事法律责任民事责任是民事主体违反民事义务,侵害他人合法权益,依照民法所应承担的民事法律责任;包括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和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1. 违约责任的概念违反合同的民事责任,亦称违约责任,是指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商定条件而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依据民法通就规定,违反合同承担民事责任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1) 连续履行合同;2实行补救措施;3支付违约金;4赔偿缺失;2. 侵权责任的概念侵
12、权行为民事责任是指行为人因自己的过错,实施非法侵害他人的财产权 利、人身权益及学问产权的行为,行为人在造成他人权益损害时,应对受害人负赔偿的民事责任;第五节 民事诉讼时效制度诉讼时效,是指权益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行使自己的权益,法律规定其胜诉权归于消逝的时效制度;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诉讼时效分为一般诉讼时效和特殊诉讼时效两类;1. 一般诉讼时效一般诉讼时效是指由民法统一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限;一般诉讼时效期间为2年;2. 特殊诉讼时效特殊诉讼时效是指民法通就特殊规定的短期时效和各种单行法规规定的时效期限;特殊诉讼时效优先于一般诉讼时效;合同法规定,因国际贸易合同争议提
13、起诉讼或申请仲裁的诉讼时效为4 年;我国民法通就规定以下四种性质的案件,其诉讼时效期间为1 年: 1因身体受到损害要求赔偿的;(2) 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拒付租金的;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毁损的;第六节 合同法律制度现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是1999 年 3 月 15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大会其次次会议通过, 1999 年 10 月 1 日起施行的;合同法是指调整公平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合同是公平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益义务关系的协议;它是由双方当事人的法律行为所
14、引起,因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一样而成立;合同的订立;合同的订立,是合同当事人依法就合同内容,经过协商达成一样看法的法律行为;合同的内容由当事人商定,一般包括以下条款:1当事人的名称或者姓名和住宅; 2标的;(3) 数量;(4) 质量;(5) 价款或者酬劳;(6) 履行期限、地点和方式; 7违约责任;8解决争议的方法;当事人订立合同的形式有口头形式、书面形式和其他形式;(1) )口头形式,是以口头语言的方式订立合同,其意思表示是用口头语言的形式来表示的;(2) )书面形式,是以文字等有形的表现方式所订立的合同;如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3) )其他形式是指不同于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的公证形式、鉴
15、证形式等;订立合同采纳何种形式,通常由当事人自由挑选;但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或者当事人商定采纳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纳书面形式;订立合同的步骤:要约;是要约人期望和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也称为订约提议、发盘或发价;要约应当符合以下规定:一是内容详细确定;二是要约一般是向特定的受要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约人发出,但也可以向非特定人发出,如在商店标价卖货;三是要约应说明一经受要约人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要约到达受要约人时生效;在要约的有效期内,要约人不得随便变更或撤 回要约;合同法第 20 条规定,有以下情形之一的,要约失效:拒绝要约的通知到达受要约人;要约人依法撤销要约;承诺
16、期限届满,受要约人未作出承诺; 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承诺;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也称为接受提议或接盘;法律意义上的承诺应具备以下条件:承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样;合同法规定,受要约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实质性变更的,为新要约;有关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者酬劳、履行期限、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方法的变更,是对要约内容的实质性变更;承诺对要约的内容作出非实质性变更的,除要约人准时表示反对或者要约说明承诺不得对要约的内容作出任何变更的以外,该承诺仍为有效;合同的内容以承诺为准;承诺的方式必需符合要约的规定;承诺应当以明示的方式作出,即以通知的方式作出,但依据
17、交易习惯或者要约说明可以通过行为作出承诺的,可以用行为表示承诺; 承诺应当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要约人,自承诺到达要约人时生效;第七节 学问产权法律制度学问产权是国际上广泛使用的一个法律概念;学问产权是指民事主体对其制造性的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益;学问产权的特点:学问产权是一种民事权益,它与物权、债权等其他民事权益相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无形性;也就是说学问产权的客体是一种无形的财产,是一种智力成果;也就是说人们是无法用五官可以感知的,也不是某种物质实体,没有形体,不占有空间;(2) 专有性;即学问产权专属于作者、创造人、设计人、发觉人等权益主体; 对某一项智力成果的专有权,国家
18、只能授予一次,它排除了他人享有同样权益的可能性;一部作品、一项专利、一个商标,都只授予一次专有权;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3) 地域性;即学问产权是一种受地域限制的权益;一国法律所确认和爱护的学问产权,只能在这个国家领域内有效;(4) 时间性;即学问产权的爱护是有肯定期限的,一旦超过法律规定的有效期限,这一权益就自行消逝,任何人都可以自由使用,且无需支付任何酬劳; 依据民法通就的规定,我国民法所爱护的学问产权共有以下六种: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觉权、创造权、科技成果权;学问产权法律体系主要是由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等构成;伯尔尼公约和巴黎公约是学问产权领域中的重要公约;教案重点与难点重点:
19、1. 民事主体;2. 民事法律行为;3. 代理;4. 民事责任;5. 诉讼时效;6. 结婚的条件与程序;7. 夫妻关系;8. 离婚和父母对子女的抚养训练;9. 继承人的范畴和次序;10. 遗嘱的形式和有效条件;11. 继承权的丢失;12. 消费者的主要权益;难点:1. 民事法律关系;2. 民事权益;3. 诉讼时效;4. 无效婚姻;5. 夫妻财产关系;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6. 离婚后的夫妻财产和债务的处理;7. 遗产的安排及债务清偿;练习题一、判定题 30 题,请在你认为是正确的答案后面打“”,在错误的后面打“”1. 民法,一般指调整公平民事主体之间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2.
20、 所谓财产关系,是指人们在财产全部和财产流转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 )3. 民法区分于其他法律部门的最重要标志 ,主要指民事主体的法律位置是一律公平;( )4. 政府对财产的治理以及经济组织内部的财产治理关系,也由民法调整;( )5. 人身关系的产生、变化或被侵害,会影响到民事主体的物质利益;()6. 民事法律关系是由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形成的具有民事权益义务内容的社会关系;( )7. 市场经济更加展,民法的意义和作用就越突出;市场经济越复杂,对民法的要求就越高;( )8. 当人们之间的某种社会关系被民事法律规范调整时,就成为民事法律关系, 形成为由国家确认的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的社会关系;(
21、)9. 民法并不调整全部的人身关系,它只调整公平主体间发生的并能用民事方法爱护的那部分人身关系;( )10.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民事权益和承担民事义务的当事人;享有权益的一方称为权益主体,承担义务的一方称为义务主 体;11. 民事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民事权益和民事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没有客体, 民事主体的存在以及主体的活动就失去了意义;( )12. 公正原就是社会公正、正义观念的法律化,在民事活动中表达为民事主体权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利义务对等,利益均衡;处理民事纠纷应当公正合理,不偏不倚;( )13. 智力成果是指法律确认的人们脑力劳动制造的精神财宝;学问产权的客
22、体就是智力成果;( )14. 民事法律关系的内容,不是指法律所确认的主体间的民事权益和民事义务;( )15. 宣告死亡引起的法律后果与自然死亡相同;( )16. 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不肯定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17. 在一般情形下,双方当事人都享有权益和义务,同为权益主体和义务主体;( )18. 物,通常是全部权法律关系和给付价款的债权法律关系的客体;()19. 民事法律关系客体的行为,多在供应劳务的法律关系中存在,如运输合同、保管合同的客体就是行为;( )20. 民事义务是指负有权益的主体为了满意和实现权益主体的权益,依据法律或权益人的要求所必需履行的行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22 民事法律 制度 客观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