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ppt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我国预算管理体制的历史变迁一、统收统支体制(一、统收统支体制(1949194919521952年)年) 收入收入支出支出中央高度集权中央高度集权逐步下放财权逐步下放财权二、分类分成体制 (1953-1958) 中央中央固定比例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分成收入地方地方中央中央地方地方中央中央地方地方调剂分成调剂分成 收入收入预算支出预算支出正常支出正常支出专项支出专项支出中央正常支出中央正常支出地方正常支出地方正常支出如果能抵补,多余如果能抵补,多余部分核定比例上解部分核定比例上解不再划给地方不再划给地方固定收入固定收入上解比例上解比例(地方固定收入地方正常支出地方固定收入地方
2、正常支出)地方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留用比例地方正常支出地方固定收入留用比例地方正常支出地方固定收入按某年核定这两个比例,以后年度按这些比例上解或留用。1957年企业分成:中央80,地方20。固定收入固定收入 中央中央固定比例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分成收入地方地方中央中央地方地方中央中央地方地方调剂分成调剂分成 收入收入预算支出预算支出正常支出正常支出专项支出专项支出中央正常支出中央正常支出地方正常支出地方正常支出如果地方固定收入不能抵补地方经常支出,如果地方固定收入不能抵补地方经常支出,不再划给地方如果地方固定收入、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如果地方固定收入、固定比例分成收入两项和能抵补地方经常支出,多余部分
3、两项和能抵补地方经常支出,多余部分核定比例上解。核定比例上解。上解比例上解比例(地方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地方正常支出地方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地方正常支出)(地方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地方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比例分成收入)留用比例地方正常支出(地方固定收入留用比例地方正常支出(地方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地方固定比例分成收入)按某年核定这两个比例,以后年度按这些比例上解或留用。 5年不变。1957年企业分成:中央80,地方20。例:假设甲省例:假设甲省1957年预算收入年预算收入40.5亿元,预算正常支出亿元,预算正常支出7亿元。在预算收入中,亿元。在预算收入中,地方
4、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6.5亿元,企业分成收入亿元,企业分成收入14亿元,调剂分成收入亿元,调剂分成收入20亿元。经核定甲亿元。经核定甲省省1958年预算收入总任务年预算收入总任务42.5亿元,其中地方固定收入亿元,其中地方固定收入7亿元,企业分成收入亿元,企业分成收入15亿元,调剂分成收入亿元,调剂分成收入20.5亿元,正常支出亿元,正常支出7.2亿元。试计算甲省亿元。试计算甲省1958年预算收入年预算收入留用额和上解额。留用额和上解额。国务院国务院1958年决定,确定地方正常支出和划分收入的数字,均以年决定,确定地方正常支出和划分收入的数字,均以1957年的预算年的预算数为基数,收入项目、分
5、成比例确定后,原则上数为基数,收入项目、分成比例确定后,原则上5年不变,地方多收多支年不变,地方多收多支.企业分成:中央企业分成:中央80,地方,地方20。 预算正常支出预算正常支出7亿元亿元地方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6.5亿元亿元地方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6.5亿元亿元+企业分成收入企业分成收入14亿元亿元20%预算正常支出预算正常支出7亿元亿元(1)留用比例)留用比例7(6.5+1420%)=75.3% 上解比例上解比例 (6.5+1420%)7( 6.5+1420%)=24.7%(2)留用额()留用额(7+1520%) 75.3% =7.53 上解额上解额 (7+1520%) 24.7%15
6、80%+20.5 =34.97中央中央固定比例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分成收入地方地方中央中央地方地方中央中央地方地方调剂分成调剂分成 收入收入预算支出预算支出正常支出正常支出专项专项(专案专案)支出支出中央正常支出中央正常支出地方正常支出地方正常支出如果地方固定收入和固定比例分成收入不能抵补地方经常支出,如果地方固定收入和固定比例分成收入不能抵补地方经常支出,固定收入固定收入如果地方固定收入、固定比例分成收入之如果地方固定收入、固定比例分成收入之和不能抵补地方经常支出,中央按收支差和不能抵补地方经常支出,中央按收支差额划给一定比例的调剂分成收入。额划给一定比例的调剂分成收入。上解比例上解比例=调剂分
7、成收入地方正常支出调剂分成收入地方正常支出(地方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地方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比例分成收入) /调剂分成收入调剂分成收入留用比例留用比例=地方正常支出地方正常支出 (地方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地方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比例分成收入) 调剂分成收入调剂分成收入按1957年核定这两个比例,以后年度按这些比例上解或留用。5年不变。1957年企业分成:中央80,地方20例:假设乙省例:假设乙省1957年预算收入年预算收入29亿元,预算正常支出亿元,预算正常支出7亿元。在预算收入中,亿元。在预算收入中,地方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收入4亿元,企业分成收入亿元,企业分成收入12亿元,调剂分成收入
8、亿元,调剂分成收入13亿元。经核定该省亿元。经核定该省1958年预算收入总任务年预算收入总任务31亿元,其中:地方固定收入亿元,其中:地方固定收入6亿元,企业分成收入亿元,企业分成收入12亿亿元,调剂分成收入元,调剂分成收入13亿元,正常支出亿元,正常支出7.1亿元。试计算该省亿元。试计算该省1958年预算收入留用年预算收入留用额和上解额。额和上解额。国务院国务院1958年决定,确定地方正常支出和划分收入的数字,均以年决定,确定地方正常支出和划分收入的数字,均以1957年的年的预算数为基数,收入项目、分成比例确定后,原则上预算数为基数,收入项目、分成比例确定后,原则上5年不变,地方多收多支年不
9、变,地方多收多支.企业分成:中央企业分成:中央80,地方,地方20。1957年地方固定收入年地方固定收入4亿元与地方分成亿元与地方分成1220% =2.4亿元(企业分成收入亿元(企业分成收入12亿元的亿元的20)低于预算正常支出)低于预算正常支出7亿元。亿元。(1)调剂收入留用比例)调剂收入留用比例7(4+1220%) 13=4.62 调剂收入上解比例调剂收入上解比例 13 7(4+1220%) 13 =95.38%(2)留用额)留用额 6+ 1220%13 4.62% =9 上解额上解额 1280% 1395.38%=22中央中央固定比例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分成收入地方地方中央中央地方地方中央中
10、央地方地方调剂分成调剂分成 收入收入预算支出预算支出正常支出正常支出专项支出专项支出中央正常支出中央正常支出地方正常支出地方正常支出固定收入固定收入 如果地方固定收入、固定比例分如果地方固定收入、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和调剂分成收入三项和不成收入和调剂分成收入三项和不能抵补地方经常支出,中央按照能抵补地方经常支出,中央按照差额予以补助。差额予以补助。补助定额地方正常支出(地方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比例分成收入调剂分成收入)补助定额地方正常支出(地方固定收入地方固定比例分成收入调剂分成收入)1957年企业分成:中央80,地方20分类分成体制评价中央中央固定比例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分成收入地方地方中央中央地方地方
11、中央中央地方地方调剂分成调剂分成 收入收入预算支出预算支出正常支出正常支出专项支出专项支出中央正常支出中央正常支出地方正常支出地方正常支出固定收入固定收入1957年企业分成:中央80,地方20分类分成体制的优点分类分成体制的优点:一是收入划分清晰、明确,地方财政多收可以多支,少收只能少支。二是留给地方财政一笔固定收入,中央财政不参与其分成(尽管这部分收入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占很小的比重),可以有限度地调动地方积极性。缺点缺点: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统得过死,集中过多。三、总额分成(三、总额分成( 1959 1970;1976 1979 )如果预算收入总额如果预算收入总额预算支出总额,多余部分要核定比例上
12、解:预算支出总额,多余部分要核定比例上解:上解比例(地方预算收入总额地方预算支出总额)地方预算收入总额留用比例地方预算支出总额地方预算收入总额优点优点:把中央利益与地方利益结合起来,使中央与地方团结起来。缺点缺点:总额分成比例一年一变,进而以造成中央与地方争基数、吵比例,使收支规模难以确定。总额分成下,由于中央和地方没有其相应的固定收入,地方政府作为财政收入的征收主体,难免只注意大宗收入,忽视零星、税源分散的收入,不利于足额、及时筹集财政资金。如果预算收入总额如果预算收入总额预算支出总额,差额由中央给予定额补助:预算支出总额,差额由中央给予定额补助:补助定额地方预算支出总额地方预算收入总额四、
13、划分收支、分级包干阶段,即分灶吃饭(四、划分收支、分级包干阶段,即分灶吃饭(1980-1993)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开始对经济体制进行全面改革。适应经济体制转轨的需要,进行了重大改革与调整。11980年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实行“划分收支、分级包干”体制中央中央固定比例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分成收入地方地方中央中央 80地方地方20中央中央地方地方调剂分成调剂分成 收入收入预算支出:预算支出:按其事业隶属按其事业隶属关系划分关系划分中央预算支出中央预算支出地方预算支出地方预算支出固定收入固定收入抵补后,余者上缴中央三项收入不足,中央按差额定额补助分成比例五年不变以1979年预算收支执行数为
14、基础,经过适当调整,确定地方收支包干基数。 收入收入21985年实行年实行“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划分税种、核定收支、分级包干”体制体制中央中央固定比例固定比例分成收入分成收入地方地方地方地方预算支出预算支出中央预算支出中央预算支出地方预算支出地方预算支出固定收入固定收入两项收入不足,中央按差额定额补助按税种分按税种分中央中央不宜包干的专项支出,不宜包干的专项支出,中央拨款安排中央拨款安排固定收入大于支出,定额上解,后改为按一定比例上解以1983年预算收支执行数为基础,经过适当调整,确定地方收支包干基数。确定比例主要形式:总额分成(北京、天津等17个地区)、定额上解(黑龙江一省)、定额补
15、助(吉林、江西等)、民族地区预算管理体制(定额补助,5年内每年增10)、大包干(广东、福建两省)。地方留成少,不利于调动地方积极性。中央财政负担有增无减,连年发生赤字。 针对原定体制存在的问题,1988年中央决定对各地区实行不同形式的包干办法,主要的包干形式有:(1)收入递增包干收入递增包干; (2)总额分成总额分成 ;(3)总额分总额分成加增长分成成加增长分成; (4)上解额递增包干上解额递增包干 ;(5)定额上定额上解解 ;(6)定额补助。定额补助。 与以前比,收入增,地方从增收中多留一部分数额,调动地方积极性。弊端?弊端? 31988年对地方财政包干办法的改进年对地方财政包干办法的改进包干财政体制的弊端包干财政体制的弊端 1、由于包死上解基数,超收多留,导致中央财政收入在国家财政收入中所占比重的下降,中央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弱化。 2、在照顾地方积极性的同时,片面强化了地方利益机制。 3、不是一种规范的财政体制。 为了进一步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分配关系,增强中央的宏观调控能力,从年开始改革财政包干体制,实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分税制 分税制是指在划分中央与地方事权的基础上,确定中央与地方预算支出的范围,并按照税种来划分中央与地方预算收入的财政管理体制。本资料来源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