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河洛文化与齐鲁文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河洛文化与齐鲁文化.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学习资源早期河洛文化与齐鲁文化一、文化概述中国有着五千年的辉煌历史, 更是制造了辉煌刺眼的文化;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划分, 有很多种划分类型,但大致都是从区域位置来区分的;从区域文化的角度看,闻名文化史和考古专家徐旭生先生最早将中国古代文化按区域进行了区分;他认为,中华民族先人在远古的时候大致可划分为三个文化集团,即华夏、东夷和苗蛮;李学勤在东周与秦代文明书中将古代文化划分为七个文化圈,即中原文化、北方文化、齐鲁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巴蜀滇文化、秦文化等;白光华的两汉文化的形成及其特色提出古代文化五大文化主体,即:荆楚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关中文化、北方文化;刘跃进将秦汉时期的文化区域
2、分为八个区域,即三辅地区、河西地区、巴蜀地区、幽并地区、江南地区、河洛地区、齐鲁地区、荆楚地区等各种文化区域;不论是哪一种划分标准,这其中以中原文明为核心的河洛文化和以东夷地区的齐鲁文化是传统文化圈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对后来的整个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河洛文化与齐鲁文化的渊源关系是密不行分的,他们从萌芽至成熟都相互吸取和影响;虽然中华文明的进展是多元化且带放射性的,如同满天星斗光耀四野,但我们不能怀疑,河洛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源头,正如杨海中所说的“月光和日光 无疑是在中原”,但我认为日光在河洛, 月光在齐鲁;各个区域文化的形成虽然有时间上的先后,但它们之间
3、不是封闭的;由于文化会随着载体不断传播进展,所以他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河洛文化和周边地域文化的影响也是双向的,特殊是与东边的齐鲁文化;他们在地域上是连成一片的,黄河一衣带水穿过豫、兖和青三州而奔腾入海;他们在文化上更是相互交融、彼此促进,最终成就中华文明的两大花朵,且各表一枝, 随着历史的进展,他们不断合流形成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据此,本文试对河洛文化与齐鲁文化的各自进展、渊源关系以及合流作些比较和探讨,将有助于丰富和扩展传统文化的讨论,全面评判他们在早期文化中的作用和位置,有利于为当今国学热和儒家文化的复兴予以指导帮忙;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二、早期河洛文化与齐鲁文化河洛文化指的是中
4、国古代河洛地区的文化,概言之就是今日河南省的西部地区;河洛地区南为外方山、伏牛山山脉,北为黄河,西为秦岭与关中平原,东为豫东大平原, 北通幽燕,南达江淮,在古代雄踞于中原,为“天下之中”,即所谓“中国”(西周何尊铭文),是古代中国东西南北的交通中枢, 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许顺湛先生认为: “河洛地区大体包括黄河与洛河交汇的内夹角洲、外夹角洲以及黄河北岸的晋南和豫北;河洛文化圈向西可伸入关中,向东可以达到豫东;”朱绍侯先生曾在河洛文化与河洛人、客家人一文中指出:“作为河洛文化圈,实际要超过河洛区域范畴,即应当涵盖 目前河南省全部地区;”河洛文化博大精深,是指在河洛地区产生、进展、富强、传承欢迎下
5、载精品学习资源于河洛地区、发扬于周边的地域文化;朱绍侯先生认为它包括早期社会的彩陶文化 仰韶文化 和黑陶文化以及神奇而大显聪明的“河图洛书”;也包括“昔三代之居,皆在河洛之间”的夏商周三代的史官文化、 礼乐制度;更包括“百家争鸣” 时期儒、道、 法、兵、农、阴阳五行各家学说以及后来形成的经学、玄学、理学与儒道佛三教合流的思想 文化等等;河洛文化作为我国古代的一种地域性文化,以其特有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 和思想渊源无不昭显着河洛文化的特殊魅力;它其中在两个方面可以说是穷其内外、无可比拟的;一是由“河图洛书”衍生的古代滥觞文化;二是指根植于河洛地区以农耕文化为中心的政治、经济、生活习俗以及由此产生
6、的礼仪、信仰等发轫 文化;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齐鲁大地是一个半岛结合内陆的广大区域,境内有雄壮的泰山、沂蒙山和宽阔的冲击平原,而东边是浩淼的黄海;因而它形成的文化别具一色,拥有特殊的精神气质,最主要是它具有广泛的吸取容纳精神;齐鲁文化直接发轫于东夷文化,在史前也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齐鲁文化产生主要作用的是春秋战国时的鲁国和齐国,鲁国在政治上重祭奠,故其文化明显“尚文” ,齐国重兵战,故有“尚武”特色;齐鲁文化以儒家文化为主体和核心,以兵家文化为辅,兼容并蓄,具有极其丰厚的思想内涵;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三、河洛文化与齐鲁文化的互动河洛文化对齐鲁文化的互动早可推之到新石器时代,在史前遗
7、址考古挖掘中,发觉大汶口文化(泰安)的陶器上带有仰韶文化陶器上特有的蓝纹和网格纹;其实河南、山 东由于地域的连接、河流的连带作用,它们最易接触和沟通,它们各自代表的文化也因 而不断碰撞;据左传记载,“太昊之墟”在陈(今河南淮阳),此即指太昊部落的聚居地;“少昊之墟”在曲阜,春秋分布在今山东曲阜四周的任、宿、须句、颛臾几个小国奉太昊为祖神, 这说明太昊一支可能进展到鲁西南;据史记五帝本纪云: “神农氏,姜姓也有圣德,以火德王,故号炎帝;初都陈,又徙鲁;”另外,蚩尤为东夷部落首领,曾和华夏部落首领的黄帝战于涿鹿之野;最终黄帝的成功也使以河洛文化为核心的华夏文明向东夷扩散,这不仅实现了部落的交融,也
8、促进了文化的沟通;夏商时期两地的交往更加亲密,但其文化沟通主要仍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在西周建立之初,曾受到东夷的剧烈抵抗,不久“三监”又发动了叛乱,为巩固西周政权,周公拥军三年东征;不仅平定了“三监” ,仍征讨了东夷的奄(今山东曲阜) 、薄姑(今山东博兴东南)等部落;天下统一后,为拱卫周朝,周公分封了诸侯;其中周公长子伯禽封于鲁,姜尚封于齐;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1. 周公与鲁文化周公是西周文化的奠基人;周公完成分封后,为进一步保护统治秩序、规范社会行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为,他借鉴了夏商二代规范,在成周制礼作乐,把三代的礼乐文化推向了高峰;孔子为 之称赞:“周监于二代
9、,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周礼直接孕育了儒家文化并形成了影响至远的礼乐文明;正如杨尚奎先生说的: “没有周公,不会有传世的礼乐文明;没有周公,就没有儒家的历史渊源;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周公于武王时封于周,却未就,由长子伯禽就鲁为君主政;周公通过伯禽在鲁国推行宗法制度,主见“尊尊而亲亲” ;在文化上为推行周礼,实行“变其俗,革其礼”的方针;伯禽在鲁国用周文化改造了土著文化,以“敬德保民”为指导思想,宣扬“礼、乐、仁、义”;从而使鲁文化逐步进展成为一种重传统、重仁义、重人伦的尚礼型文化;另加上鲁国贵族的特殊位置,使他们的宗法贵族意识不断强化,更加重视其训练,重礼传统亦愈深;因而鲁人都熟悉到
10、“服于有礼,社稷之卫也”,鲁秉周礼最为完善;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儒文化来源于周礼;孔子诞生于没落贵族家庭,幼时随母迁居鲁都,由于其文化氛围深厚,从小深受周礼的熏陶,早年习礼,后主见以礼乐治国;春秋时期,“王室衰微, 礼崩乐坏”,孔子决心以复原周礼为己任;他以三代文化为精蕴,在周文化与鲁文化的背景下开创了儒家学派;孔子一生尚礼并极力推崇周公, “寤寐长存于周公之道” ;他的儒学以盛周为蓝本,追慕尧舜汤文之道,提出了“仁者爱人”的德政和“君君臣臣”的王道主见;宗周的礼乐文化是鲁文化的源头和活水,因此儒家文化明显的带有周礼的深深烙印;换句话说,儒文化是对周礼的继承和创新;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
11、用途2. 姜尚与齐文化齐文化始于“吕太公望封于齐” (吕氏春秋长见);姜太公名尚,字牙,或尊称为子牙;也有吕尚、吕望、尚父等称呼;他既是周朝的开国功臣,又齐国的开国圣君, 也是齐文化的奠基者;他长期生活在河洛地区, (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卖肉,又到孟津(今洛阳东北)做过卖酒生意,后隐居渭河钓鱼)早年为西周的建立和巩固做出了庞大奉献;他在治理齐国时, 将河洛地区的周文化与当地东夷文化相结合, 更注意顺应自然, 因地制宜,对原先土著风俗实行保留的态度,相应简化周朝礼制;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伯禽治鲁三年后返周述职, “周公曰:何迟也?伯禽曰: 变其俗,革其礼, 丧三年然后除之,故迟; ”而
12、“周公亦封于齐,五月而报政周公;周公曰: 何疾也?曰:吾简君臣之礼,从其俗为也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姜尚是兵家思想的创始人;司马迁说: “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总太人参为本谋;”(史记太公世家 )姜尚论兵追求至高境域,即“文伐” ,是“以文事伐人,不用交兵接仞而伐之也” (武经七书汇解);他也注意特别制胜,选将用将等策略,他主要军事思想都集中在表达于 六韬一书;他的军事思想对后来的齐国产生了重要影响;后来齐桓公上承姜尚的“文” 、“兵”思想,重农重商,礼法并用,从而成为春秋霸主;齐国尚武,薪火相传,特殊在春秋战国时得到了高度进展;司马穰苴、孙武、孙膑“承欢迎下载精品学习资源其绪,续其
13、航”,为兵学的进展创下了传奇的神话;特殊是孙膑,他是中国历史上享有 盛名的杰出军事家,著有孙膑兵法一书;和庞涓、苏秦、张仪同为卫国人(今河南 鹤壁)鬼谷子门下受业习兵法; “田忌赛马”、“围魏救赵”都显示了他杰出的军事才能;他们的军事思想成为了中国兵学文化的一座丰碑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3. 诸家与稷下学宫战国时齐国的稷下学宫(临淄)是当时诸子荟萃、百家争鸣的主要园地和学术沟通 中心;“周秦诸子的盛况是在这儿形成了一个最高峰的” ;稷下学宫创建于齐桓公田午执政时期,后历经六代,几度兴衰,连续时间长达150 年之久;稷下学宫接受“不治而谈论”、“无官守无言责”的方针,学术氛围深厚,思想自由,
14、各学派相安并立,为此一时 间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从而也形成了思想解放且兼容并蓄的稷下学风;黄老学派、墨 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儒家的代表人物先后到这里“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 主”;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稷下学宫可谓“致千里之奇士,总百家之伟说” ;史记田敬终完世家记载: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kun、田骈、捷子、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 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谈论;是以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以黄帝、老子的“因道全法” 之术为基本内涵的 黄老学派 是稷下学宫的中坚学派, 它“因阴阳之大顺, 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变迁,应物变化” ;墨家是稷下学宫中的一个
15、重要派别;它以(宋国人)宋钘 xing为代表,提出了“情欲固寡” 、“禁攻寝兵,救世之战” 、“见侮不辱,救民之斗”的政治主见;来源于易经 “阴阳”学说在战国时期形成了学派, 提倡阴阳五行学说,在稷下学宫中邹衍为集大成者,并主见大九州和五德始终说;发源并兴盛于河洛地区的 纵横家亦是稷下学宫的座上宾; 淳于髡为其杰出代表, 他纵横捭阖、巧言辩智,善于隐语劝谏,为政主见顺应民心,督查奸吏,并且代齐“数使诸侯,未尝屈辱”;中国 明辨文化 始于郑国人(今河南新郑)邓析,名家在稷下影响很大;它的论题不限于稷下名家,而是众多稷下先生均感爱好的问题;稷下名家代表人物是尹文、兒说等;儒家在战国时极具盛名,又占地域之便,在稷下学宫占据着重要的位置;稷下儒家代表人物是孟子、荀子;孟子在稷下尽力宣扬“仁政”思想,而未被接受;荀子在稷下学宫“最为老师” ,“三为祭酒”,是稷下最负盛名的领导人物;在这一时期,来之河洛地区的黄老学派、 墨家学说、纵横之言、明辨文化和齐鲁地区的儒家文化、 兵家学说、阴阳之道相互争论、沟通,这促进了齐鲁文化与河洛文化的逐步完善并走向了合流;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欢迎下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