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doc
《苏教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二章物态变化一、 教学目标1、 熟悉温度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 掌握物体三态间如何相互转化,并知道转化过程中的吸放热状态3、 会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类型二、 教学重点1、 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用常见温度计测量温度2、 知道六种物态变化过程的概念和吸热、放热状态3、 知道蒸发和沸腾的特点,了解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4、 会区分晶体和非晶体5、 会分析水循环过程中的物态变化类型三、 教学难点1、 探究液体沸腾的特点2、 晶体与非晶体的融化特点3、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四、 教学过程教学程序及时间主要教学容总结导入通过综述整理本章容知识点讲述一、 温度计的测
2、量及酒精灯的使用1、 酒精灯使用的注意事项?点燃酒精灯时不能用其他燃着的酒精灯点燃?熄灭酒精灯时应用灯帽盖灭不能吹灭?酒精灯的酒精不能超过体积的三分之二?使用酒精灯加热时要用外焰加热2、 温度计工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3、 温度计使用注意事项:?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北侧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后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实现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例:气象学里的日平均温度,是一天当中的2时、8时、14时、20时这四个时刻气温的平均值。如果某地某日这四个时刻的气温如图所示,则该地的日平均气温是。二、 汽化和液化
3、1、 定义:汽化: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液化:物体由气态变为液态叫做液化2、 汽化两种方式的对比蒸发沸腾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不同点发生部位表面部、表面同时温度条件任何温度一定温度(沸点)剧烈程度缓慢剧烈温度变化情况吸热,温度降低吸热,温度不变3、蒸发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积,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动,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4、汽化与液化对比始物态终物态吸热/放热汽化液体气体吸热液化气体液体放热【例1】:.夏天,贝贝同学游泳时,在水中不感觉冷,而上岸后却感觉冷。这是因为( )A.人体皮肤上的水蒸发时从人体吸收热量B.人刚上岸,还没有习惯岸上
4、的环境C.空气温度比水的温度低D.人体热量一部分传到空气中,所以人感到冷【例2】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会弥漫着“白气”;水烧开后水壶嘴会喷出“白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棍周围的“白气”是冰熔化成的小水滴B.这两种情况下的“白气”都是水蒸气C.壶嘴喷出的“白气”是壶嘴喷出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D.这两种情况的“白气”都是空气中原来的水蒸气液化而成的小水珠三、 熔化和凝固1、 定义: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做熔化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做凝固2、 熔化与凝固比较始物态终物态吸热/放热熔化固体液体吸热凝固液体固体放热3、 晶体与非晶体定义: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不变的固体叫做晶体熔化过
5、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不断升高的固体叫做非晶体区别:晶体有固定熔点,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例1】炎热的夏天,小红从冰箱冷冻室中取出一些冰块放入可乐杯中,经过一段较长时间后,杯中的冰块全部变成了液态,下面的图象能正确反映冰块物态变化过程的是()【例2】海波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说确的是( )A.海波的沸点是48 B.海波在BC段吸收了热量C.海波在CD段是气态D.第6 min时海波已全部熔化【例3】关于物质的熔化和凝固,下列说确的是(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B.晶体在熔化时要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C.各种晶体的熔点都相同,且都大于凝固点D.非晶体在凝固时要吸收热量,温度不断上升四、
6、升华和凝华1、 定义: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做凝华2、 升华与凝华的比较始物态终物态吸热/放热升华固体气体吸热凝华气体固体放热【例1】用“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过程是将海水中的水蒸发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淡水。此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A.汽化凝固B.汽化液化C.液化凝华D.升华凝华【例2】研究碘的物态变化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当碘热量后,直接升华成碘蒸气;碘蒸气遇到较冷的玻璃板会放出热量,成固态的碘(填物态变化名称)。五、 总结【例1】某物质的熔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关于此图象信息的解读错误的是( )A.这是一种晶体物质B.CD段时物质处于气
7、态C.物质的初温是40 D.加热5分钟时物质温度是48 【例2】自然杂志刊登过一项电解氢氧化铁的“绿色炼铁”技术,电解之前要加热固态氢氧化铁,使其变为液态,这一物态变化是( )A.汽化B.凝固C.熔化D.液化【例3】在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冰块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与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实验时易拉罐的底部有白霜生成。对于这一实验和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A.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B.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华现象C.盐使冰的熔点低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D.盐使冰的熔点高于0 ,白霜的生成是凝固现象【例4】把
8、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由经过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选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选填“侧”“外侧”或“两侧”)。【例5】.在研究水的沸腾实验中:(1)所用的液体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性质制成的。为了完成本次实验,由表格知,应选用测温物质为的温度计。测温物质凝固点/沸点/水银-39357酒精-11778(2)如图甲所示,刚倒入热水时发现温度计管壁模糊,很难看清示数,主要原因是。(3)烧杯上方加一纸盖后进行实验,如图乙所示。每隔1 min记录温
9、度计示数(见下表),4 min时温度计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温度为, 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停止读数,由表可知水的沸点为。时间/min012345678温度/8890929497989898五、课后作业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2分。)1._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有一定的熔点,而_没有一定的熔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_的.2.体温计的测量围是_,最小刻度是_.某人拿一个体温计给甲同学测量体温是36.8 ,再给乙同学测体温时没有甩(乙同学的体温是36.4 ),测量的结果是_;如果又给丙同学测体温时仍没有甩(丙同学的体温是37 ),测量出丙同学的体温是_.3.沸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苏教版 初二 物理 物态 变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