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药品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doc
《浅谈药品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药品不良反应及安全用药.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浅谈药品不良反响与平安用药 【摘要】 目的 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响,促进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保证患者用药平安、有效、合理。方法 复习文献资料,从过敏反响、毒性反响、特异性反响、二重感染、联合用药引起或加重不良反响等几个方面,综述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响及临床危害。结果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响可以预防和控制,应重视患者用药过程中的临床监护。结论 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合理的用药 抗生素;不良反响 药物的不良反响是临床用药中的常见现象。它不仅指药物的副作用,还包括药物的毒性、特异性反响、过敏反响、继发性反响等。抗菌药物是临床上最常用的一类用药
2、,包括抗生素类、抗真菌类、抗结核类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类。其中以抗生素类在临床使用的品种和数量最多。目前临床常用抗生素品种有100多种。抗生素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其在临床应用也引发了一些不良反响。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响的临床危害后果是严重的。在用药后数秒钟至数小时乃至停药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均可发生不良反响。常见的有过敏性休克、固定型药疹、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等过敏性反响、胃肠道反响、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严重的甚至会引起患者死亡。因此,加强临床用药过程中的监视和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减少临床不良反响的发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开展,如何平安、有效、合理的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关于药物
3、不良反响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报道和讨论比拟多,已引起了各方面的注意。临床上对药品的要求不仅仅局限于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同时也要求在治疗疾病的同时,所使用的药品应当尽可能少地出现ADR。根据WHO报告,全球死亡人数中有近1/7的患者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在我国,据有关部门统计,药物不良反响在住院患者中的发生率约为20,1/4是抗生素所致。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是一个既古老又新颖的课题,也是医院药学工作者永恒的话题。医院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效劳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根底,促进临床科学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
4、治疗中的平安用药。目前公认的合理用药的根本要素: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根底,平安、有效、经济及适当的使用药物。下面结合临床工作实践,并结合文献,浅谈一下临床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响与平安用药问题。1 抗生素滥用,导致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如今医疗纠纷频发、医源性或药源性事件居高不下、医疗以及用药本钱过高等,已成为多数国家、地区面临的问题,我国在这些方面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合理用药的实践步履困难,进展缓慢,远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实际上,药物不良反响已成为危及人类安康的主要杀手,而抗生素的滥用现象在我国临床中已非常普遍。有资料说明,我国三级医院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约为70%,二级医院为80%,一
5、级医院为90%。抗生素的滥用,不仅使药物使用率过高、导致医药费用的急剧上涨,同时也给临床治疗上带来了严重的后果。现在,很少有医生对抗生素进展过系统、全面的了解,使用的盲目性很大,在选择抗生素时不加思考,不重视病原学检查,迷恋于“洋、新、贵,盲目的大剂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几种抗菌药同时应用,致使大量耐药菌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医疗费用也越来越高。临床上很多严重感染者死亡,多是因为耐药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引起的。ADR以抗生素位居首位。比方说上呼吸道感染,有90%以上是由病毒引起的,但临床上使用抗生素的却不在少数。滥用的后果是在宏观上造成细菌的抗药性增强,抗生素的效力降低甚至丧失,最终导致人类
6、无药可用;在微观上会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药源性损害。由于人体内部有许多菌群,正常情况下他们相互制约,形成一种平衡,抗生素的滥用就可能对某些有益菌群造成破坏,使一些有害菌或病毒乘虚而入导致二重感染甚至死亡。另外,临床分科过细,医师缺乏正确的抗菌药物知识;正确的药品信息获取困难;医师缺乏全面的药学知识等,也是导致用药错误的重要原因。长时期以来,人们已经习惯把抗生素当作家庭的常备药,稍微有些头痛脑热就服用;而有一些患者主动要求用好药、贵药,就更造成了资源浪费和细菌耐药的发生。由此看出,合理用药不仅仅是医学问题,也不仅仅是临床医师需要注意的问题。要真正做到合理用药,医生、患者、药师、药品管理部门需要互相协
7、作才能得以实现。2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防止药品不良反响的发生导致ADR的原因十分复杂,而且难以预测。主要包括药品因素、患者自身的因素和其他方面的因素。2.1 药品因素 1药物本身的作用:如果一种药有两种以上作用时,其中一种作用可能成为副作用。如:麻黄碱兼有平喘和兴奋作用,当用于防治支气管哮喘时可引起失眠。2不良药理作用:有些药物本身对人体某些组织器官有伤害,如长期大量使用糖皮质激素能使毛细血管变性出血,以致皮肤、黏膜出现瘀点、瘀斑。3药物的质量:生产过程中混入杂质或保管不当使药物污染,均可引起药物的不良反响。4药物的剂量:用药量过大,可发生中毒反响,甚至死亡。5剂型的影响:同一药物的剂型不同,
8、其在体内的吸收也不同,即生物利用度不同,如不掌握剂量也会引起不良反响。2.2 患者自身的原因 1性别:药物性皮炎男性比女性多,其比率约为32;粒细胞减少症那么女性比男性多。2年龄:老年人、儿童对药物反响与成年人不同,因老年人和儿童对药物的代谢、排泄较慢,易发生不良反响;婴幼儿的机体尚未成熟,对某些药较敏感也易发生不良反响。调查发现,现60岁以下的人,不良反响的发生率为5.952/887,而60岁以上的老年人那么为15.85113/713。3个体差异:不同人种对同一药物的敏感性不同,而同一人种的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反响也不同。4疾病因素:肝、肾功能减退时,可增强和延长药物作用,易引起不良反响。2
9、.3 其他因素 1不合理用药:误用、滥用、处方配伍不当等,均可发生不良反响。2长期用药:极易发生不良反响,甚至发生蓄积作用而中毒。3合并用药:两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响的发生率为3.5,6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响发生率为10,15种以上药物合用,不良反响发生率为80。4减药或停药:减药或停药也可引起不良反响。例如治疗严重皮疹,当停用糖皮质激素或减药过速时,会产生反跳现象。各种药品都可能存在不良反响,中药也不例外,只是程度不同,或是在不同人身上发生的几率不同。出现药品不良反响时也不必过于惊慌,患者用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如果出现了较严重或说明书上没有标明的不良反响,要及时向医生报告。3 怎
10、样做到平安用药1不能轻信药品广告。有些药品广告夸X药品的有效性,而对药品的不良反响却只字不提,容易造成误导。2不要盲目迷信新药、贵药、进口药。有些患者认为,但凡新药、贵药、进口药一定是好药,到医院里点名开药或在不清楚自己病情的情况下就到药店里自己买药,都是不恰当的。3严格按照规定的用法、用量服用药物。用药前应认真阅读说明书,不能自行增加剂量,特别对于传统药,许多人认为多吃少吃没关系,剂量越大越好,这是不合理用药普遍存在的一个重要原因。4药品消费者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用药后如出现异常的感觉或病症,应停药就诊,由临床医生诊断治疗。这里需要告诫药品消费者的是,有些人服用药品后出现可疑的不良反响,不要
11、轻易地下结论,要由有经历的专业技术人员认真地进展因果关系的分析评价。随着人们对安康和生活质量问题的日益关注,药品不良反响的危害已经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国家正在建立、健全药品不良反响监测报告制度,尽量防止和减少药品不良反响给人们造成的各种危害。因此,人们应抱着无病不随便用药,有病要合理用药,正确对待药品的不良反响的态度,正确的服用药物和保管药物,不断提高用药水平,从而到达真正的平安、有效、经济、适当地合理用药。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响 1 过敏反响抗生素引起的过敏反响最为常见,主要原因是药品中可能存在的杂质以及氧化、分解、聚合、降解产物在体内的作用,或患者自身的个体差异。发生过敏反响的患者多有变
12、态反响性疾病,少数为特异高敏体质。1.1 过敏性休克 此类反响属型变态反响,所有的给药途径均可引起。如:青霉素类、氨基糖苷类、头孢菌素类等可引起此类反响,头孢菌素类与青霉素类之间还可发生穿插过敏反响。因此,在使用此类药物前一定要先做皮试。1.2 溶血性贫血 属于型变态反响,其表现为各种血细胞减少。如:头孢噻吩和氯霉素可引起血小板减少,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可引起溶血性贫血。1.3 血清病、药物热 属于型变态反响,病症为给药第714天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关节痛伴关节周围水肿及发热、胃肠道黏膜溃疡和肠局部坏死。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林可霉素和链霉素均可引起以上反响。头孢菌素类、氯霉素等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浅谈 药品 不良反应 安全 用药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