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度中级会计实务考试试题大纲.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某年度中级会计实务考试试题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年度中级会计实务考试试题大纲.docx(5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05年中级会计实务考试大纲 第一章总论 8 第一节会计要素 8 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8 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9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0 一、客观性原则 10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10 三、相关性原则 10 四、一贯性原则 10 五、可比性原则 10 六、及时性原则 10 七、明晰性原则 11 八、权责发生制原则 11 九、配比原则 11 十、历史成本原则 11 十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11 十二、谨慎性原则 11 十三、重要性原则 11 第三节会计确认和计量 12 一、会计确认 12 二、会计计量 12 第四节财务会计报告 12 一、财务会计
2、报告概念 12 二、财务会计报告分类 13 第二章应收和预付款项 13 第一节应收票据 13 一、应收票据的确认和计量 13 二、应收票据的收回和背书转让 13 第二节应收账款 13 第三节预付账款及其他应收款 14 一、预付账款 14 二、其他应收款 14 第四节坏账 14 一、坏账的概念及坏账损失的确认 14 二、坏账损失的核算 15 第五节应收债权出售和融资 15 一、应收债权出售、融资业务的核算原则 15 二、以应收债权为质押取得借款的核算 15 三、应收债权出售的核算 16 四、应收债权贴现的核算 16 第三章存货 16 第一节存货的确认 17 第二节存货的初始计量 17 一、外购的
3、存货 17 二、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 17 三、投资者投入的存货 18 四、接受捐赠的存货 18 五、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 18 六、通过债务重组取得的存货 18 七、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存货 19 八、盘盈的存货 19 第三节存货的期末计量 19 一、存货盘存和清查 19 二、存货期末计量原则 19 三、存货跌价准备的核算 20 第四章投资 21 第一节投资的确认 21 第二节短期投资 22 一、短期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22 二、短期投资的现金股利和利息 22 三、短期投资的期末计价 22 四、短期投资的处置 23 第三节长期债权投资 23 一、长期债券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4、23 二、长期债券投资溢、折价的确定和摊销 23 三、长期债券投资利息的处理 24 四、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核算 24 五、其他长期债权投资的核算 24 六、长期债权投资的处置 24 七、委托贷款的核算 24 第四节长期股权投资 25 一、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25 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 25 三、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 26 四、成本法与权益法的转换 28 五、长期股权投资的处置 28 第五节长期投资减值 28 一、长期投资减值概述 28 二、长期投资减值的确认和计量 29 三、与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减值核算相关的其他方面 29 第五章固定资产 30 第一节固定资产的确认
5、 30 第二节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30 一、外购固定资产 31 二、自行建造固定资产 31 三、投资者投入固定资产 31 四、融资租赁租入固定资产 32 五、接受捐赠固定资产 32 六、盘盈的固定资产 32 七、债务重组取得的固定资产 32 八、以非货币性交易换入的固定资产 32 第三节固定资产的折旧 33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概念 33 二、固定资产折旧范围 33 三、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 33 四、提取折旧的确认 33 五、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和折旧方法的复核 33 第四节固定资产后续支出 34 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概念 34 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确认原则 34 第五节固定资产的期末计量 34 一
6、、固定资产清查 34 二、固定资产减值的确认和计量 35 第六节固定资产的处置 35 第六章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 36 第一节无形资产 36 一、无形资产的确认 36 二、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 36 三、无形资产后续支出 37 四、无形资产的摊销 37 五、无形资产的期末计量 38 六、无形资产处置和报废 38 第二节其他资产 38 一、长期待摊费用 38 二、其他长期资产 39 第七章流动负债 39 第一节短期借款 39 第二节应付票据 39 第三节应付和预收款项 40 第四节应交税金 40 一、应交税金的内容 40 二、应交增值税的核算 40 三、应交消费税的核算 40 四、应交营业税的核算
7、41 五、其他应交款的核算 41 第五节应付股利和预提费用 41 第六节应付工资及应付福利费 41 第八章长期负债 41 第一节长期借款 42 第二节应付债券 42 一、应付债券概述 42 二、可转换公司债券 42 第三节长期应付款 42 第四节专项应付款 42 第五节借款费用 43 一、借款费用概述 43 二、借款费用的核算 43 第九章所有者权益 45 第一节所有者权益的内容 45 第二节实收资本 45 一、实收资本的概念 45 二、一般企业实收资本的核算 46 三、股份有限公司股本的核算 46 四、实收资本(或股本)变动的核算 46 第三节资本公积 46 一、资本公积的概念 46 二、资
8、本公积的来源 47 三、资本公积的核算 47 第四节留存收益 47 一、留存收益概述 47 二、留存收益的核算 48 第十章费用 48 第一节费用的分类 48 一、按经济内容分类 48 二、按经济用途分类 48 第二节生产成本 49 一、生产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49 二、要素费用 49 三、辅助生产费用 49 四、制造费用 49 五、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49 六、完工产品成本的结转 49 七、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50 第三节期间费用 50 一、期间费用的概念 50 二、期间费用的核算 50 第十一章收入和利润 50 第一节收入的分类 51 一、按性质分类 51 二、按企业经营业
9、务主次分类 51 第二节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51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 51 二、销售商品收入的计量 51 三、特殊销售商品业务 52 第三节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53 一、不跨年度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53 二、跨年度劳务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53 三、特殊劳务交易 54 第四节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和计量 54 一、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确认 54 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的计量 55 第五节建造合同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55 一、建造合同的概念 55 二、建造合同收入和成本的内容 55 三、建造合同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 55 第六节关联方交易收益的确认和计量 56 一、上市公司
10、出售资产给关联方的处理 56 二、关联方之间委托及受托经营的会计处理 57 第七节利润 58 一、利润的构成 58 二、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58 三、补贴收入的核算 58 四、所得税的核算 58 第八节利润分配 59 第十二章债务重组 59 第一节债务重组概述 60 一、债务重组的概念 60 二、债务重组的方式 60 三、债务重组日 60 第二节债务重组的核算 60 一、债务人以低于债务账面价值的现金清偿债务 60 二、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抵偿债务 60 三、债务人以债务转为本企业资本 61 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 61 五、混合重组 62 第三节债务重组的披露 62 一、债务人应披露的
11、内容 62 二、债权人应披露的内容 63 第十三章非货币性交易 63 第一节非货币性交易的概述 63 第二节非货币性交易的核算 64 一、不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 64 二、涉及补价的非货币性交易 64 三、涉及多项资产的非货币性交易 64 第三节非货币性交易的披露 65 第十四章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65 第一节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65 一、会计政策及其变更概念 65 二、会计政策变更的条件 65 三、会计政策变更的核算 66 四、会计政策变更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 66 第二节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66 一、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概念 66 二、会计估计变更的核算 67 三、会计估计变
12、更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 67 第三节会计差错更正 67 一、会计差错概念 67 二、会计差错更正的核算 67 三、会计差错更正在会计报表附注中的披露 68 四、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68 第十五章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68 第一节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概述 68 一、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概念 68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涵盖的期间 68 第二节调整事项 69 一、调整事项的概念 69 二、调整事项的处理 69 第三节非调整事项 69 一、非调整事项的概念 69 二、非调整事项的处理 70 第四节利润分配方案中的股利 70 第五节持续经营 70 第十六章 财务会计报告 70 第一节资产负债
13、表 71 一、资产负债表的内容和格式 71 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71 第二节利润表 71 一、利润表的内容和格式 71 二、利润表的编制 72 第三节现金流量表 72 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 72 二、现金流量的分类 72 三、现金流量表的内容和结构 72 四、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73 第四节合并会计报表 73 一、合并会计报表概念 73 二、合并会计报表合并范围 73 第五节会计报表附表 74 一、资产减值准备明细表 74 二、利润分配表 74 三、分部报表 74 第六节会计报表附注 75 一、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 75 二、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 75 第十七章预算会计 77 第一节预算会计
14、的构成 77 第二节事业单位资产和负债 77 一、事业单位资产的核算特点 77 二、事业单位负债的核算特点 77 第三节事业单位净资产 78 一、事业单位净资产的概念 78 二、基金 78 三、结余 78 四、结余分配 78 第四节事业单位收入与支出 78 一、事业单位收入的构成 78 二、事业单位支出的构成 79 第五节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79 一、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 79 二、事业单位收支表 79 第一章总论 基本要求 (一)掌握会计要素概念、主要特征及会计等式 (二)掌握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三)掌握会计确认概念及基本确认条件 (四)掌握会计计量概念及计量基础 (五)了解财务会计报告概念与
15、分类 考试内容 第一节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它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它们直接关系到企业财务状况的计量。 (一)资产 1.资产的概念。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 2.资产的主要特征。 (1)资产是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2)资产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地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16、。 (二)负债 1.负债的概念。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负债按流动性分类,可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 2.负债的主要特征。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三)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所有者权益包括实收资本(或者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其中,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又合称为留存收益。 (四)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在某个特定的时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
17、者之间存在平衡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基础。 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它们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成果的计量。 (一)收入 1.收入的概念。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2.收入的主要特征。 (1)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 (2)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或负债的减少,或二者兼而有之; (3)收入能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4)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二)费用
18、1.费用的概念。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2.费用的主要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流出; (2)费用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或二者兼而有之; (3)费用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三)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四)收入、费用、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 收入减去费用,并经过调整后,等于利润。在不考虑调整因素(比如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补贴收入、投资收益等)的情况下,收入减去费用等于利润,即,收入费用=利润。它是编制利润表的基础。 第二节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一、
19、客观性原则 会计核算应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企业应按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三、相关性原则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一贯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必要变更,应当将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以及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等,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说明。 五、可比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按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20、。 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按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使所有企业的会计核算都建立在相互可比的基础上。只要是相同的交易或事项,就应采用相同的会计处理方法。 六、及时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及时性原则要求及时收计信息,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七、明晰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 明晰性原则要求会计记录准确、清晰;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做到依据合法、账户对应关系清楚、文字摘要完整;在编制会计报表时,项目勾稽关系清楚、项目完整、数字准确。 八、权责发生制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凡是当期已
21、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九、配比原则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相互配比,同一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十、历史成本原则 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应当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另有规定者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十一、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
22、本性支出的界限。 凡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的,应作为收益性支出;凡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的,应作为资本性支出。 十二、谨慎性原则 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设置秘密准备。 十三、重要性原则 企业的会计核算应遵循重要性原则的要求,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某年 中级会计 实务 考试 试题 大纲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