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习题答案大全.doc
《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习题答案大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课后习题习题答案大全.doc(2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1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欲望:是人们为了满足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而产生的渴望。简单地说,欲望是一种缺乏的感受与求得满足的愿望。稀缺性:人类生活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总是超过人们所能得到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一个所有的需要都被满足的社会。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时机本钱: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另一种东西就是作出决策的时机本钱。生产可能性曲线:生产可能性曲线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限或生产转换线,它是在既定资源和技术条件下生产两类商品最正确产出数量的不同组合点的轨迹。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
2、业,以及单个产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国民经济,考察社会的经济总量。它研究的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总供给、总储蓄、总投资、总就业量、货币供给量及物价水平等。 实证分析:规X分析:是在给出假定的前提下,研究经济现象之间的关系,分析经济活动的运行过程,预测经济活动的结果。 均衡分析:是指经济事物中的有关变量在一定条件的相互作用下所到达的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过程分析:是包含着时间因素的经济分析。事实上,任何经济变量从不均衡状态变动到均衡状态总是要经过或长或短的时
3、间,过程分析就是要分析变化发生的过程。由于过程分析通常要把经济运动过程划分为连续的分析期间,以便考察有关经济变量在各期间的变化情况,所以过程分析也称为“期间分析或“序列分析。静态分析:是指不考虑时间因素,不考虑均衡到达和变动的过程,只是在假定条件下分析均衡到达和变动的条件。 比拟静态分析:是在静态分析的根底上,考察当原有的条件变量发生变化时,原有的均衡状态将如何变化,并分析比拟新旧均衡状态。动态分析:是在引进时间变量的根底上,考察研究不同时点上诸变量的相互作用在均衡的形成和变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时间变化过程中均衡状态的实际变化过程。 边际分析:是指分析自变量每增加一单位或增加最后一单位的
4、量值会如何影响和决定因变量的量值。二、选择题1 C 2 B 3 B 4 C 5 D 三、判断题12 3 4 5 6 7 8 9 10四、问答题1什么是资源的稀缺性?为什么说资源的稀缺性既是相对的,又是绝对的?答:人类生活的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人们所需要的东西总是超过人们所能得到的东西。我们很难想象存在一个所有的需要都被满足的社会,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资源总是有限的。在经济学中,这种资源的有限性被称为稀缺性。人的欲望是无限的,而用来满足人的欲望的经济物品和资源又是有限的,这对矛盾是永远无法解决的,这就是经济学中常说的资源的稀缺性。这种稀缺性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1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绝对性,存在
5、于人类社会的各个历史时期和一切社会之中。无论是古老的原始社会还是今天的兴旺社会,无论是贫穷的非洲还是富裕的欧美地区,无论是富可敌国的比尔盖茨还是一贫如洗的阿富汗难民,都要面对稀缺性,只是稀缺的内容不同而已。稀缺性是人类面对的永恒问题,只要有人类社会,就会有稀缺性。2资源的稀缺性具有相对性,相对于人类的欲望来说,再多的资源也总是缺乏的。因此,资源的稀缺性就是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穷欲望而言的,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所需的资源总是缺乏的,这种资源的相对有限性就是稀缺性。这就是稀缺性既绝对又相对的理论。正是产生于稀缺性的存在,才使经济学的诞生成为必要和可能。2什么是经济学所谓的“选择?它要解决哪些根本问
6、题?答: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和提高经济效率的必要性,人类社会必须决定如何利用现有的资源去生产“经济物品来更有效地满足人类的需要,这就是经济学所谓的“选择。选择所要解决的三个根本经济问题如下: 1生产什么What物品和劳务,生产多少?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人类社会不可能完全满足自身的全部需要。因此,它必须对生产什么物品和劳务及其生产多少做出必要的选择。2如何How生产?确定了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以后,就存在如何生产的问题。如何生产就是要解决生产方式、生产效率问题,如用石油发电,还是用煤炭发电,或是用水力发电?而同样的产品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外部环境下,也会有不同的劳动生产率。因此,人们必须决定这种资源如何进展
7、有效组合,才能提高经济效率。3为谁For Who生产这些物品和劳务?为谁生产即如何分配的问题。生产的经济物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展分配?根据什么原那么?采用什么机制进展分配?分配的数量界限如何把握?等等。3你要完成大学学业有哪些时机本钱?答:上大学除生活费以及交纳学费、书费外,实际上还存在时间本钱,如果把这段时间用来工作可以挣得工薪,因此时间本钱也是上大学支付的时机本钱。4什么是资源利用?它包括哪些根本问题?答:就是指如何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稀缺资源生产出更多的经济物品。资源利用包含以下三个相关的问题。1为什么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为什么有时社会生产的资本品和消费品达不到最高水平?这就是“充分就业问
8、题。人们对重点高中、大学热门专业趋之假设鹜,而普通高中、冷门专业的学生就相对少得多,许多师资设备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2在资源既定的情况下,为什么产量有时高有时低?这就是因为经济中会有周期性波动。与此相关的是,如何用既定的资源生产出更多的资本品和消费品,即实现经济增长。这就是“经济波动与经济增长问题。例如,中国近30年的经济持续增长的现象是非常少的,美国、日本等兴旺国家都出现过经济停滞甚至倒退的现象。3现代社会是一个以货币为交换媒介的商品社会,货币购置力的变动对于稀缺性所引起的各种问题的解决都有很大影响。这样,解决经济问题就必须涉及货币购置力的变动问题。这就是“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问题。2021
9、年18月,我国CPI消费物价指数涨幅约为7.3%,是1996年以来的最高点。尤其是猪肉、食用油及蔬菜的价格轮番上涨,使人们感到了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以上内容可以看出,稀缺性不仅引起了资源配置问题,而且还引起了资源利用问题。前者可以由微观经济学理论来解决,后者那么是宏观经济学的重要课题。正因为如此,许多经济学家把经济学定义为“研究稀缺资源配置和利用的科学。5什么是经济学?什么是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答:研究的对象是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内容相当广泛,其中研究资源配置的微观经济学与研究资源利用的宏观经济学是根底。微观经济学以单个经济主体作为消费者的单个家庭、单个厂商或企业以及单个产
10、品市场的经济行为作为考察对象,通过研究单个经济单位的经济行为和相应的经济变量数值的决定,来说明价格机制如何解决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宏观经济学是“大的经济学,研究的是“大的经济单位,即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个社会的国民经济,考察社会的经济总量。它研究的变量包括国内生产总值、总需求、总供给、总储蓄、总投资、总就业量、货币供给量及物价水平等。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联系1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互相补充。经济学的目的是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为了到达这一目的,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微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充分利用的前提下分析如何到达最优配置的问题,宏观经济学在假定资源已实现最优配置
11、的前提下分析如何到达充分利用的问题。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社会经济问题,因此它们不是互相排斥的,而是互相补充的,共同构成经济学的根本原理。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是实证分析。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把社会经济制度作为既定的,不分析社会经济制度变动对经济的影响。也就是说,它们都把社会经济制度作为一个既定的存在,分析这一制度下的资源配置与利用问题。这种不涉及制度问题、只分析具体问题的方法就是实证分析。从这种意义上看,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都属于实证经济学的X畴。3微观经济学是宏观经济学的根底。微观经济学先于宏观经济学产生,其开展也较成熟,是宏观经济学产生和开展的根底。宏观经济行为的分析总是要以一定
12、的微观分析为其理论根底。例如,就业或失业理论以及通货膨胀理论等宏观经济理论,必然涉及劳动的供求与工资的决定即工资理论,商品价格如何决定即价格理论。再如,凯恩斯主义用微观经济学中的均衡概念来解释宏观经济问题。6学习经济学有什么意义?答:经济学是经济学家提供给社会群众的一种改良生活、认识世界的武器。或许你并不想做一名经济学家,但即使如此,你仍然应该认真学习经济学。1为更富裕而学。作为消费者,你要在众多的消费组合中做出选择;要生活得更富裕,就要争取更多的收入;如何使用你的现有资源如劳动能力、专有技术或储蓄去挣更多的钱;等等。这些问题显然与经济学密切相关。尤其是,如果你想成为投资人、股票债券经纪人、推
13、销员、财务分析员或企业管理者,经济学就显得更重要了。2为更聪明而学。生活在现代社会里,每天都面对大量问题,如通货膨胀、失业、经济政策、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等等。你需要对这些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或者对这些问题做出反响。经济学虽然不能使你成为天才,但肯定会使你变得更聪明。3为更好地理解世界而学。你每天都会通过新闻传媒接触到大量经济问题,特别是面对全球性经济动乱和金融危机。五、计算题某人决定暑假参加一个计算机学习班,这样,他就不能去打工,打工可以赚2000元。参加这个学习班的学费是2000元,书本费为200元,生活费为1400元。参加这个学习班的时机本钱是多少?答:参加这个学习班的时机本钱是这段时间
14、打工可赚的2000元。某人拥有一块土地,如何利用这块土地,他面临着多种选择。假定他只有三种选择:种粮食、种经济作物或出租。如果选择种粮食,预期年收入为8000元;选择种经济作物,预期年收入为10000元;选择出租,预期年收入为6000元。假设他选择了种粮食,时机本钱是多少?这块土地是否得到了最有效的利用?答:假设他选择了种粮食,预期年收入为8000元,此时失去了种经济作物或出租的选择,在放弃的这两种选择中最高的收入是10000元,所以时机本钱是10000元。这块土地种经济作物收入是10000元,而种粮食那么是8000元,没有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第2章习题答案一、名词解释需求:是指在某一特定期间,
15、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置的某种商品的数量。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且能够供给的某种商品或劳务的数量。需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的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方向变动,即需求量随着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商品本身的价格的下降而增加。供给定理: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需求函数:如果把影响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需求作为因变量,那么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示影响需求的因素与需求之间的关系,这种函数称为需求函数。供给函数:如果把影响供给的各种因素
16、作为自变量,把供给作为因变量,那么可以用数学的语言,即函数关系表示影响供给的因素与供给之间的关系,这种函数称为供给函数。均衡价格:就是消费者愿意并能够购置的某商品需求量正好等于生产者愿意并能够提供的某商品的供给量,或者说均衡价格是指某一商品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这时,该商品的需求价格与供给价格相等称为均衡价格。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比率,即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响程度。供给价格弹性:指价格变动的比率与供给量变动的比率之比,即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响程度。供求定理: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商品的供给量与其价格之间呈同方向变动,即供给量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上升而增加
17、,随商品本身价格的下降而减少。吉芬商品:一般指低档生活必需品,在某种特定条件下,这种商品的价格和数量呈正方向变动。支持价格:是指政府为了扶植和保护某一行业的生产,对该行业产品规定的高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低价格。限制价格:是指政府为了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或抑制某些产品的生产而规定的低于市场均衡价格的最高价格。二、选择题1C 2 A 3D 4C 5A6A 7C三、判断题1 23 4 5四、问答题1影响需求和供给的主要因素分别有哪些?答:影响需求最重要的因素:1商品本身的价格商品本身的价格是影响消费者对某种商品需求的最重要因素。假定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本身的价格与其需求之间呈反方向的
18、变动关系,即价格上涨,其需求量减少;价格降低,其需求量增加。2消费者的收入水平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给定不变的情况下,人们的收入越高,对商品的需求就越多。因此,从市场需求来看,一个市场上的消费者人数和国民收入分配的情况,显然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因素。3相关商品的价格某种商品的需求量不仅取决于自身的价格,而且还取决于其他商品的价格。当一种商品本身的价格保持不变,而和它相关的其他商品的价格发生变化时,这种商品本身的需求量也会发生变化。相关商品有两种情况:一是替代商品,即两种商品可以互相代替来满足一种欲望,它们之间是可以互相替代的。这种情况下,当一种商品的价格上升时,另一种商品的需求量那么会增加,反之亦然
19、。4消费者的偏好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的偏好,取决于消费者的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价值观念及个人的生理与心理的欲望,也取决于社会消费时尚和风俗习惯。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预期包括消费者对自己的未来收入与商品价格走势的预期。这种预期影响购置意愿,从而影响需求。一般而言,消费者如果预期其未来收入水平提高、商品价格上涨,那么会增加现在的需求;反之,如果预期未来收入水平降低、商品价格下降,那么会减少现在的需求。 6人口数量与人口构造的变动人口数量的增减会使需求数量随之变化。人口数量增加时,需求数量增加;人口数量减少时,需求数量减少。人口构造的变动主要影响需求的构造,从而影响对某些商品的需求。7政府的有关政策政
20、府的有关政策主要是指政府影响市场和消费者行为的微观或宏观的经济政策。例如,政府提高利息率的政策会减少消费,而实行消费信贷制度那么会鼓励增加消费。总之,影响需求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有些主要影响需求的欲望,有些主要影响需求的能力,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需求。影响供给的因素很多,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6种。1商品自身的价格商品自身的价格是影响商品供给的最主要因素。在影响某种商品供给的其他因素既定不变的条件下,商品卖价越高,生产者愿意供给的产量越高;相反,商品的卖价越低,生产者愿意提供的产量就越小。2相关商品的价格某种商品的供给除了受本身价格的影响以外,还要受其他相关商品的影
21、响,如互补性商品即互补品和替代性商品即替代品。3生产技术水平在一般情况下,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生产本钱,增加生产者的利润,生产者会提供更多的产品。4生产要素的价格在商品自身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会增加生产本钱,减少利润,从而使得厂商减少生产,该商品的供给减少;相反,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会降低生产本钱,增加利润,从而使得厂商增加生产,该商品的供给增加。5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这是指对商品价格的预期。当生产者认为某一商品的价格将要下跌时,他们会将生产推迟,在现阶段减少对该商品的生产。如果厂商对未来的经济持乐观态度,那么会增加供给。如果厂商对未来的经济持悲观态度,那么会减少供给。6政府
22、的相关政策政府采取鼓励投资或生产的政策,可以刺激生产者增加供给;反之,那么会减少生产者的供给。2需求量的变动与需求的变动有何不同?供给量的变动与供给的变动有何不同?答:这两种变动的区分是需求量与需求区分的应用。理解了需求量与需求的区别,也就可以了解这两种变动之间的区别。表达在需求曲线上,需求量是需求曲线上的一个点,需求是整个需求曲线。因此,这两种变动的区分在于以下两点: 1物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需求量变动,其他因素变动引起需求变动。这就是说,需求量变动是分析在其他因素不变时,物品本身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变动;需求变动是分析物品本身价格为既定时,其他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量变动。这两种变动分析的假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经济学 基础 课后 习题 答案 大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