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函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指数函数教学设计及反思.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指数函数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掌握了函数的一般性质和简单的指数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以及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性质和作用,研究对数函数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本节课的内容十分重要,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指数函数的知识与我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体现在细胞分裂、贷款利率的计算和考古中的年代测算等方面,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还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指数函数的概
2、念;掌握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和简单应用;使学生获得研究函数的规律和方法。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联想、类比、猜测、归纳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增强学生识图用图的能力;情感目标: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从特殊一般特殊的认知过程,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通过学生亲手实践,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的能力。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研究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指数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它一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函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使学生得到较系统的函数知识和研究函数的方法,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熟悉函数的性质和作用,研究对数函数
3、以及等比数列的性质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难点:弄清楚底数a对函数图像的影响。对于底数a1 和1a0时函数图像的不同特征,学生不容易归纳认识清楚。突破难点的关键:通过学生间的讨论、交流及多媒体的动态演示等手段,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具体到抽象,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由此来突破难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选择让学生自己去感受指数函数的生成过程以及从这两个特殊的指数函数入手,先描点画图,作为这一堂课的突破口。四、学情分析及教学内容分析1、学生知识储备通过初中学段的学习和高中对集合、函数等知识的系统学习,学生对函数和图象的关系已经构建了一定的认知结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4、:知识方面:对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等最简单的函数概念和性质已有了初步认识,能够从初中运动变化的角度认识函数初步转化到从集合与对应的观点来认识函数。技能方面:学生对采用“描点法”描绘函数图象的方法已基本掌握,能够为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做好准备。素质方面: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活动过程已有一定的体会,已初步了解了数形结合的思想。2、学生的困难本节内容思维量较大,对思维的严谨性和分类讨论、归纳推理等能力有较高要求,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等方面发展不够均衡,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难度。五、教法分析本节课我采用引导发现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点拨,启发学生通过主动
5、观察、主动思考、动手操作、自主探究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六、教学过程分析根据新课标的理念,我把整个的教学过程分为六个阶段,即:1.情景设置,形成概念2.发现问题,深化概念3.深入探究图像,加深理解性质4.强化训练,落实掌握5.小结归纳6.布置作业(一)情景设置,形成概念学情分析:1、学生初中就接触过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在第二章再次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时,学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但对于指数函数而言,学生是完全陌生的函数,无已有经验的参考,在接受上学生有困难。2、课本给出了两个引例以及在本章章前语也给了一个例子,分别是细胞分裂、放射性物质省留量及“指数爆炸”,这三个例子比较好但离学生的认知仍存
6、在一定距离,于是我在引课这里翻查了一些参考资料,发现这样一个例子,折纸问题,这个引例对学生而言便于动手操作与观察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1、引例1:折纸问题:让学生动手折纸观察:对折的次数与所得的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2对折的次数与折后面积之间的关系(记折前纸X面积为1),得出结论=(1/2)引例2:庄子。天下篇中写到:“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请写出取x次后,木棰的剩留量与y与x的函数关系式。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问题的情景中发现问题,遇到挑战,激发斗志,又引导学生在简单的具体问题中抽象出共性,体验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规律。从而引入两种常见的指数函数a10a0且a1)的
7、函数称为指数函数,定义域为R。提出问题:为什么要限制a0且a1?这一点让学生分析,互相补充。分a0,且a=0,0a1,a=1,a1五部分讨论。(二)发现问题、深化概念问题1:判断下列函数是否为指数函数。1)=-32)=31/x 3) =31+x 4) =(-3)x 5) =3-x=(1/3) x设计意图:1、通过这些函数的判断,进一步深化学生对指数函数概念的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与一次、二次函数的概念一样都是形式定义,也就是说必须在形式上一模一样方行,即在指数函数的表达式中=ax(a0且a1)。1)ax的前面系数为1, 2)自变量x在指数位置, 3)a0且a12、问题1中(4)=(-3)x的判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指数函数 教学 设计 反思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