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计量的理论与实务培训资料.docx
《会计计量的理论与实务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计量的理论与实务培训资料.docx(4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会计准则内在逻辑介绍(50/14-23)会计计量的理论与实务一、概述会计计量,是确定一个项目在财务报表中列报金额的过程。会计计量与会计确认、报告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是会计处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某种意义上讲,会计学就是计量学,确认的意义是为了计量,而报告就是计量的结果。大量交易通过现金或短期应收款来结算,对于主要从事此类交易的企业并不存在计量的难题。但是,如果企业的交易是一些复杂的活动,则计量问题就变得格外复杂而且也非常重要。尽管计量如此重要,但关于会计计量及应该采用何种计量方法,现行会计准则中却尚未制定统一的框架基础。本专题将通过对不同计量基础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找出财务报表中典型项目
2、在计量时的规律性,为解决实务问题提供帮助。二、会计计量与财务报告目标的关系如之前文章所述,财务报告目标是会计准则的基石,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均以财务报告目标为基础。选择适当的会计计量基础,有助于向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作出决策相关的信息,同时也能如实反映企业的受托责任。财务报告的关键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其决策相关的信息。理论上,为了提供最具相关性的信息,所有资产和负债均应采用相同的计量基础。也就是说,要么采用现行市场价格(如公允价值)计量所有资产和负债,要么以成本为基础计量所有资产和负债。按统一的计量基础计量所有资产和负债,优点是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所有金额所表达的含义相同,总计金额和
3、小计金额的含义均比现行财务报表更易理解。例如,现行财务报表中的“净资产总额”并没有太多的信息含量,因为影响“净资产总额”的各项目采用了不同的计量基础。但是,统一计量基础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以成本基础计量所有资产和负债无法提供相关的信息,例如用成本来计量衍生金融资产,就不可能提供相关的信息。二是对于某些资产和负债,部分使用者认为现行市场价格所提供的信息相关性较低,他们更加关注因过去交易而产生的毛利和贡献。例如,以成本计量在经营过程中使用的固定资产,比用现行市场价格计量提供的信息更为相关。而且,若现行市场价格无法直接取得而必须加以估计时,花费的成本颇高,主观性较强,可靠性就相对较弱。因此,若用现行
4、市场价格计量所有资产和负债,很难用合理的成本向报表使用者提供具有足够效益的信息。因此,不同计量基础并存,将是很长时期内,达到财务报告目标的合理方法。事实上,计量基础的相关性,取决于财务报表使用者评估某类资产或负债对企业未来现金流量的贡献所采用的方法。例如,某些对现金流量有直接贡献的资产,如用于直接销售的存货,财务报表使用者很可能采用资产的市场价格来评估该资产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贡献;某些不直接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或者必须与其他资产共同使用的资产,如用于生产经营的固定资产,财务报表使用者则可能采用交易的成本和资产消耗方面的信息,通过计算历史毛利和未来毛利来评估该资产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贡献,市场价格的变动
5、对上述评估并不相关。类似的,某些负债的现行市场价格,是该负债抵冲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最佳指标,而对某些其他负债的现行市场价格并非未来现金流出量的最佳指标。总之,为达到决策有用的财务报告目标,资产的计量基础应反映该资产对未来现金流量的贡献方式,负债的计量基础应反映企业结算或履行债务的方式。三、计量基础的概念和分类根据会计计量的时点分类,会计计量包括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初始计量,是指对某一项目入账时其入账金额的计量。后续计量是对经初始计量后,因该项目价值的变动而进行的重新计量。根据会计计量过程和依据,可以将计量基础归纳为三类:(1)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即历史成本。(2)以现行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计量,包括
6、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3)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计量,即现值。(一)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历史成本,又称为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现行会计准则中,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均采用历史成本进行初始计量。以历史成本计量的资产和负债,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调整,调整的主要原因包括
7、折旧或推销、应计利息、溢折价推销、资产减值以及出现亏损合同时负债账面价值的调增等。(二)以现行市场价格为基础的计量1.重置成本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现行准则中,盘盈存货、固定资产等采用重置成本进行计量。2.可变现净值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资产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
8、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现行准则中,可变现净值主要用于存货资产减值测试,在对长期资产进行减值测试时,可变现净值也是需考虑的价值之一。3.公允价值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计量。现行准则中,大部分的金融工具、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的净资产等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初始或后续计量。(三)以现金流量为基础的计量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
9、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一种计量基础。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现行准则中,长期职工薪酬、长期负债,以及长期资产的减值测试中均会考虑资产或负债的现值。四、计量基础辨析(一)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历史成本是按照过去交易和事项发生时的实际成本来进行记录和报告,它反映的是交易标的在初始计量时的成本,而不是交易标的在后续期间的市场价值。历史成本是真实交易的价格,它与具体交易双方对信息掌握程度等因素相关。而公允价值是完全理想状态下虚拟交易的价格,它以市场参与者的角度为基
10、础,与特定交易双方的意图无关。因此,历史成本有可能高于交易标的的公允价值,也可能低于交易标的的公允价值。只有在交易双方获得充分信息并具有平等交易意愿时,实际交易的价格才会等于公允价值。(二)公允价值与重置成本首先,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而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因此,重置成本是根据当前市场价格确定的,可以说最接近于公允价值。但是,二者也存在本质区别。根据前述定义,公允价值是资产和负债的“脱手价格”,而重置成本是“买入价格”,二者在某些情况下存在不一致的可能。同时,公允价值以市场参与者的角
11、度进行估计,对估计所适用的市场具有严格限制。因此,只有在满足公允价值要求的有限条件下,重置成本才可能等于公允价值。(三)公允价值与可变现净值首先,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金额计量,可变现净值同样也是反映资产现行价值的计量基础。但是,可变现净值与公允价值的不一致之处在于,可变现净值通常是基于特定交易中的预计价格,而不是以市场参与者的角度进行估计的价格。此外,可变现净值需要扣除销售费用,而公允价值不需要扣除销售费用。(四)公允价值与现值在估计公允价值时,也可能采用某项资产的预计未来
12、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其公允价值,二者在概念上可能有重合的部分。但是,在对公允价值进行估计时,需要以市场参与者的角度进行估计,不应考虑企业自身的情况。而在对长期资产减值测试时,对资产未来现金净流量的估计,是基于估计企业自身的情况而不是市场参与者的假设,需要考虑企业管理层对某项资产的使用意图、经营策略、未来规划等因素。因此,公允价值估计中的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与其他准则中规定采用的现值,在有限的条件下才会相等。(五)信息有用性的比较根据前述分析,对于五种计量基础在所提供信息的有用性方面,我们可以归纳为下表:计量基础信息有用性的比较计量基础计量时间基础是否实际发生性质计量成本相关性历史成本过去实际投入最低
13、最弱重置成本现在假设投入低较弱可变现净值现在假设产出较低较强现值未来假设产出较高强公允价值现在假设产出最高最强掌握上述分类,对我们分析解决实务中的问题非常重要。如“可变现净值”的计量时间基础是“现在”还是“未来”,就决定了我们在计算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而确定售价时,是按照资产负债表日的市场售价还是需要考虑期后相关事实和情况的变动。五、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以成本为基础的计量,即历史成本计量,它反映的是取得一项资产而付出的成本,以及承担一项负债而收到的资产价值。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
14、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一)成本计量的基本特征1、计量时点成本计量的初始计量时点,是交易发生日的成本价值。在后续计量中,则以过去发生的成本为基础,进行折旧、摊销、减值等后续调整。2、是否实际发生成本计量所计量的金额,是实际发生的成本价值。只有在达到资产或负债当前状况下,需要实际投入的必要成本才属于计量日的历史成本,资产或负债后续的额外投入不再属于计量日的历史成本,而属于新的投入,可能产生新的资产或费用。3、性质成本计量所反映的是获得一项资产(或承担一项负债)所投入(或收到)的实际成本,即买
15、入价格。如前所述,实际投入成本并不一定等于该项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4、计量成本成本计量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价格为基础,除非相关对价涉及非货币性资产,则甚少需要对交易价格采用估值技术,因此,其计量成本是最低的。5、可靠性和相关性成本计量反映的是交易的实际投入成本,不需要较多人为估计或职业判断,其初始计量时所提供的信息可靠性是最高的。但是,后续计量中,仍然以初始投入成本为基础进行调整,且此类调整多为对初始成本的扣减,并未如实反映相关资产或负债在后续期间的价值变动。因此,其后续计量所提供的信息,与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的相关性是最弱的。成本计量的相关性缺陷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当物价大幅波
16、动或通货膨胀持续发生时,以历史成本计量的企业会计不能真实反映该主体当期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2)由于历史成本计量提供的会计信息基于过去某一特定时点,没有充分考虑时间价值和现金流动等因素。(二)成本计量的主要内容成本计量反映的是交易日实际投入的成本。其中,购入一项资产的成本通常包括支付的对价及直接相关费用。对于自产自建的存货、固定资产等资产,其成本还包括加工成本等使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的必要支出。我们在确定主体购置资产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时,会遇到相关支出、对价、交易费用等概念,弄清楚这些概念,对我们确定成本的范围很重要。1、对价在法律概念中,对价的内涵,是一方为换取另一方做某事的
17、承诺而向另一方支付的金钱代价或得到该种承诺的承诺。即当事人一方在获得某种利益时,必须给付对方相应的代价。在会计概念下,购置资产支付的对价,是指向出售方(有时包括其关联方)支付的现金或其他资产。对价是资产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当支付对价为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时,对价的价值即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票面价值。当支付对价包含非货币性资产时,对价的价值为该非货币性资产的公允价值。2、直接相关费用直接相关费用,其基本含义是增量成本,指如果主体不发生该交易就不会发生的成本(注:为某项交易而进行的某些商务活动,如尽职调查等,是与该项交易相关,但不是直接相关,因为即使完成了这些商务活动,也可能达不成交易。)。对于金融项目
18、,是指直接归属于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的购买、发行或处置的增量成本,如发现股票、债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对于非金融项目,是指能够使资产达到预计可使用状态需要发生的增量成本,如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费用。(三)成本计量的特殊考虑1、对价不公允时的特殊处理偶尔,两个价值不同的项目进行交换,是因为交易的价格可能受到交易双方其他关系的影响,也可能是交易的一方处于财务困境或者其他压力从而使交易的价格受到影响。根据前述,取得资产的成本或承担负债的所得等于所放弃对价或所收到对价的公允价值。但是,这种处理方法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无法确认经济损失或利得,二是无法确认交易中未予明确表述的成分。因此,
19、对于一项非等价交换而产生的资产和负债,如果不使用所放弃或所收到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主体可以采用以下处理方法。以所取得资产或所承担负债的公允价值计量资产或负债,并按下述方法处理公允价值与所放弃或所收到对价公允价值的差额:(1)如果交易是与以投资者身份的权益投资者(或合并集团中的其他主体)之间达成的交易,差额确认为权益缴入或者权益分配。(2)如果交易中未列明的成分可以辨认,则应进行会计处理。辨认交易中未列明的成分(或者证明不存在其他成分)可能比较困难。(3)在其他情况下,将差额确认为交易利得或损失。涉及非等价交换的利得或损失并不常见。但是,如果交易的一方处于困难状态、极度渴望交易,这种情况也会发生
20、。如果放弃或收到的对价是主体自身的权益工具,以所收到或所放弃资产的公允价值、灭失或发生负债的公允价值来计量权益工具。这种处理方法,符合主体自身权益工具不产生利得或损失的理念。2、延期支付对价的特殊处理一般情况下,购买资产的初始成本即相关对价的票面价值或公允价值。当购买资产支付对价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属于具有融资性质的延期支付时,初始成本还需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该资产采用现值进行初始计量。例如,分期付款取得资产、融资租赁取得资产等交易,应支付对价应当以现值进行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将产生融资费用。3、借款支付对价的特殊处理在某些资产购置过程中,企业需要借款进行购买,从而产生了借款费用。借款费用是企业
21、因借入资金所付出的代价,它属于资产购置过程中发生的相关费用,需要根据直接相关费用的概念进行判断,从而确定借款费用是否计入资产的初始成本。根据直接相关费用的概念,对于借款费用的处理,基本原则是: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购建或者生产的,应当予以资本化,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4、发行证券相关费用的特殊性对于发行证券,包括发行权益性、债务性证券等,其交易相关费用,需要根据前述直接相关费用的概念,判断相关费用是否属于增量成本,从而确定应扣减发行证券所获得的对价,还是计入当期损益。可以从发行对价中扣除的直接相关费用,仅
22、限于发行证券直接相关的增量成本,即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和相关监管机构有关规定,为了制作和报送发行申请文件,满足法定的信息披露和审核要求而发生的中介机构专业服务费和法定信息披露费用,以及在发行阶段发生的与新发行股份直接相关的费用。具体的,可以直接从发行溢价中扣减的发行费用包括:(1)在制作和报送招股说明书和其他发行申请文件的阶段发生的中介机构专业服务费,包括保荐费、申报会计师费、律师费、评估费等;(2)发行申请获得核准后,在发行阶段发生的与新发行证券直接相关的费用,包括招股说明书印刷费、承销费、上网发行费、IPO募集资金的验资费、新发行股份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的初始登记费等。不属于根据法律、行政法规
23、和相关规定必须发生的法定性质的费用,以及与新发行证券募集资金无直接关联的费用支出,例如广告费、路演及财经公关费、上市酒会费等其他费用,应当于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能从发行溢价中扣减。5、企业合并成本的特殊性在一般资产购买中,交易的直接相关费用属于资产成本的一部分,应计入资产的初始成本。但是,企业合并(包括同一控制或非同一控制)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其直接相关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不再归属于此类资产的初始成本。企业合并成本中直接相关费用的处理,采用了与一般资产购置成本不同的计量模型,其主要原因在于,企业合并取得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计量,在合并财务报表中,涉及到对商誉(或负商誉、资本公积)初始成本
24、的计量。而企业合并直接相关费用,如合并中介费用等,在发生时即已消耗,不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实质上不满足资产的定义。如果将企业合并直接相关费用计入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最终将影响合并层面确认的商誉资产价值,从而将不满足资产定义的部分确认为一项资产,虚增了合并取得的净资产初始成本。因此,与其他一般资产购置的处理不同,企业合并的直接相关费用,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而不是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四)成本计量模型的思考如果成本计量模型只包括对价,而将直接相关费用(即交易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在如下两个方面是有利的:其一是统一了资产购置成本的计量模型(企业合并成本与其他资产购置成本相同);其二是其与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会计 计量 理论 实务 培训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