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上半年经济数据doc11.docx
《聚焦上半年经济数据doc1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聚焦上半年经济数据doc1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聚焦上半年经济数据GDP增速创十年新高经济过热卷土重来? 刚刚出炉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GDP增长10.9%,创下自1996年以来的新高。特别是二季度GDP增长11.3%,更是引人注目。由此也引发了究竟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的问题:我国经济是否又一次发起了高烧? 此间观察家认为,眼下还不能断言我国经济已全面过热,至多是呈现结构性偏热,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这一隐忧不消除,经济运行中仍蕴涵着风险,下一步宏观调控的重点仍然是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的投资增长。 净出口拉动明显 上半年我国经济增长提速首先得益于国际市场环境。全球各大经济体增长普遍高于预期,为我国创造了良好的出口条件。上半年我国净出口达
2、614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396亿美元增加218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700多亿元,仅此就拉高上半年GDP增幅1个多百分点。 其次,国内短期瓶颈制约的消除也成为上半年经济增长加快的重要原因。随着前两年电力、煤炭、铁路投资逐步投产,上半年煤电运供给紧张状况短期内得到了明显缓解。在此基础上的工业拉动直接促进了经济增长保持高位。 那么,10.9%的增幅是否过高,经济是否已经过热了呢?据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透露,本轮经济景气周期中,2003年一季度、四季度GDP增长率曾达到10.7%、10.8%的速度。 有专家认为,1979年至2004年我国GDP平均增长率为9.6%,说明我国经济有能力保持10%
3、左右的增速;当前经济增速在10%之上的水平上,还有大量的产能过剩,不能轻易断言经济已经过热。 潜在增长率有所提高 此间观察家认为,要判断眼下我国经济是否过热,首先应准确地界定什么叫经济过热。依据经济学的定义看,实际增长率超过了潜在增长率叫经济过热,它的基本特征表现为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由此引发物价指数的全面持续上涨。 经济过热在我国经典式上演的时段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那几年我国GDP增幅连续几年超过10%,由于总需求明显超过总供给,通货膨胀持续了数年。 从本轮经济景气周期的经济运行状态看,至今并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的经济过热。 2003年我国GDP增幅已达10%,而当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4、CPI)仅上涨1.2%,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也仅上涨2.3%,是典型的“高增长、低通胀”。 2004年GDP增长10.1%,CPI上涨3.9%,PPI上涨6.1%,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4%,主要价格指数涨幅明显加大,上游商品价格指数涨幅更大,经济呈现结构性偏热。 2005年GDP增长9.9%,CPI上涨1.8%,PPI上涨4.9%,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8.3%,主要价格指数涨幅收敛,经济结构性偏热有所校正。 今年上半年GDP增长10.9%,CPI仅上涨1.3%,涨幅比去年同期低1个百分点,PPI也只上涨2.7%,涨幅比去年同期低2.9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
5、力购进价格上涨6.1%,涨幅比去年同期低3.8个百分点。 有专家指出,经济高速增长而主要物价指数仍然仅仅温和上涨,是我国经济供给能力大大增强,以及技术进步、体制变革、市场开放度提高等因素渗透的综合结果。这表明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在不知不觉中已有所提高。 投资调控考验政府智慧 然而,判断我国经济并没有全面过热,并不等于经济运行中不存在比较严重的隐忧。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8%,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4.4个百分点,说明在调控中投资仍在强劲反弹,如何调控投资仍将考验政府智慧。 应当承认,目前我国的高投资现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它主要是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工业化。我国处在工业化的中
6、期,正从原来的轻工业化进入重工业化,重工业化需要有大规模的投资,所以我国的投资是很旺盛的。 其次是城市化。工业化必然会推动城市化,城市化除了需要大量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外,其过程中还会刺激储蓄的上升,而储蓄和投资是正相关关系。城市化表面看起来是人口的转移,其背后则是投资的积累。 第三是市场化改革。市场化改革通过两方面影响投资:一方面,市场化改革使我国有了大量非国有的投资主体,他们的投资积极性很高,这几年我国的高投资在相当程度上是非国有企业在发挥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市场化改革之后,老百姓突然面临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为了应付不确定的世界需要储蓄,或者节约一些钱买股票、买保险,或者是存到银行买外汇,这
7、些钱最终大部分都会转化成投资。 但是,过度依赖投资拉动增长,有可能出现投资回报递减,即投资的效率下降。目前已有数据表明我国投资效率过低。更值得注意的是,我国企业的投资主要靠银行信贷支持,而投资效率过低就意味着信贷回收的前景堪忧。如果这些投资不能收回,结果便是金融系统风险的积累。因此投资效率过低的情况一旦长期持续,不仅会带来短期的金融风险,长远的问题将更加严重。 一些专家认为,今年是调控投资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将全年全社会投资增幅调控至25%左右或以下,相当一部分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将更为严重,一旦国际原油和有色金属价格向下运行,我国通货紧缩的预期将变为现实,明年经济增长将明显减速,甚至可能步入经
8、济景气周期的“下降通道”。 郑京平:是否加息仍待观察 在回答记者三季度我国是否加息的提问时,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昨日表示,国家已采取了一些措施,由于政策实施有时滞后,还需进一步观察,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郑京平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银行体系流动性比较强,信贷投放比较快,是当前经济运行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人民银行及有关部委已采取了一些措施,包括提高贷款利率及增发央行票据,还有定向发行央行票据、严禁打捆贷款,以及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等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的出台已经而且正在取得一些成效,因为出台的时间是4月份、5月
9、份,有的甚至是7月5日才实施,真正要发挥作用还需要一段时间,所以还需要进一步观察。”郑京平表示。 从6月份的情况看,有些数据已经显示这些措施正逐步发挥作用。如6月份贷款增加额比去年同期少增了607亿元;外汇储备增加额6月份也比去年同期少增了39亿美元;银行间拆借利率也有所上升。 “一些指标显示,这些宏观调控政策正逐步发挥作用。”郑京平说,还需要进一步观察,视情况决定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以及采取什么样的措施。 巴曙松:小幅加息时间临近 当前投资加速增长具有其合理成分。“十一五”开局引起的新建项目增加、低通货膨胀带来的低成本效应、总需求的恢复性增长,以及工业企业利润的较大范围的增长,都是推动投
10、资需求增长的因素。 当前经济中流动性过多为信贷和投资增长反弹提供了资金条件,也为今后通货膨胀上升创造了条件,因此,首要解决的经济问题是金融系统流动性过多的矛盾,同时辅助以鼓励进口、增加对外资金流出、汇率升值、促进国内资金市场的发展等办法来减轻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未来一段时间内宏观调控将以货币的紧缩性调整为主,防止通货膨胀和投资泡沫的产生,但应该不会改变当前经济增长的基础。 短期内继续收缩流动性的政策工具,就是提高利率和人民币升值。利率提升作为资金成本调节手段,在需求增长期内,有抑制通货膨胀、限制过度增长的效应。只要市场预期稳定、明确,就不会因为利率的提升对市场造成过度打击。在通货膨胀风险加
11、大、外贸顺差持续增加的情况下,央行升息的时间渐行渐近,但幅度仍会比较小。 目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经破8,向上扩大浮动的空间已经打开。但为了不使市场产生过度预期,估计央行允许汇率升值的幅度会比较缓和,即央行选择名义汇率小幅升值的可能性比较大。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升值不能一步到位,那么升值的压力就必然通过国内物价上涨的形式表现出来,这是一个适应性的调整过程。(郭凤琳) 王小广:“双管齐下”给经济降温 刚刚公布的上半年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已经过热。因为现在判断经济过热根本不能只看CPI,而主要是看投资,看经济增长速度本身。 在本轮经济增长中,许多调整很不充分,这种情况下,经济就再次起飞,掩盖了很多问题,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聚焦 上半年 经济 数据 doc11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