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doc
《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大石桥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2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2-2022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6月份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 总分值:150分 考前须知: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过去总说我们的阅读量低,其实,那要看阅读什么,读书的数量确实不高,可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 不妨看看四周,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开会、上课、听讲,但凡低着头的,十有八九是在读微信;上班时间看微信,已经成了常态行
2、为,更何况微信与工作有关的也不在少数;坐公交、乘火车,等在候车室、候机室、候诊室里,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幸亏飞机上不许开 ,否那么,读微信的比例大概接近百分之百。从前纸质媒体独占天下时,蹲厕所看报是一景,今天,上厕所不看微信的还剩下多少?微信的诞生,当然是好事,让阅读大大提速,看什么都变得无比便捷,可这种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 须臾离不开微信,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几口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普遍景致。姑且不说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究竟是好是赖,仅是把阅读都消耗在微信里,就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
3、地。书痴,古往今来向来都是少数,但微信痴如今正与日俱增。阅读微信一旦成瘾,茶饭无心、睡眠缺乏、耽误了正事,恐怕就是病态了,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因为这种病态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即便谬误就在眼前,也浑然不觉。 尽管读微信也是阅读,好微信就是好文章,好的微信公众号就是一张好报纸、一本好刊物,甚至是一部便携式的好书,可是,阅读那些转来发去的微信时你也会发现,这毕竟有别于书籍、报刊。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这还不如阅读报刊,起码不同的说法、争论的意见都可以相继呈现;更不如网页,不但有不同的声
4、音,而且还有纠错的跟帖及时出现。前些时候,一那么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除在报纸、网络上竞相传播外,在微信里更是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报纸、播送、电视、网络都有报道,唯独相关真相的微信却在转发中不见了踪影,于是,就给只专注于微信传播的人留下了极为片面的印象。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微信群遍布的今天,可谓特别恰当的形容。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在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的各类微信群里,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沉浸、徜徉在这样的微信群中,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大家需要的只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以致很多错误百出的微信可以反复疯转。有的微信传递的
5、消息说是昨天的,可照片和视频里的着装都与季节不符;有的微信说得尽管慷慨激昂,可连根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但又有谁在乎这些呢? 阅读微信有可能成为病态,而转发微信也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转得瘾头十足。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是中国人就转“有良心的就转等词语作为噱头,可等你翻开一看,恐怕只有没良心的才会转了。不过,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却很符合病态阅读的胃口,只图叫座,不顾事实。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但不能过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病态的结果就是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1以下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无时无刻不在那里看微信,
6、可以说是任何地方的风景。坐公交、乘火车时盯着微信的恐怕占大多数,就连蹲厕所看微信的也是多数。B. 中国人读微信的时间和数量,恐怕在世界上都数一数二。就连上班时间看微信,都已经成了常态行为,当然有时微信与工作也是有关的。C. 不少微信群正日益走向近亲繁殖。相同认知、经历、层次、职业的人组成各类微信群,传播的微信都在相同水平上徘徊,所以,他们在这里很难受到启迪和提升。D. 一刻不盯着微信就有如失魂落魄,这已经是很多人的生活常态。一家人也是各看各的微信,还互转互动,这已经是当今家庭生活的必然行为。2以下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大学生只因掏了家门口的鸟窝而被判重刑的消息,在微
7、信里被频频转发,可当真相披露出来后,传播微信的人对此就只有极为片面的印象。B. 微信的诞生,可以提高阅读的速度,让阅读变得快捷,而且好微信就是好文章,但如潮水一般涌来的微信量也很容易令人沉迷。C. 须臾离不开微信,这种在看微信中度过的生活把阅读都消耗在微信里,会让原本已经少得可怜的读书时间更无一席之地。D. 病态微信阅读常常是排他的、痴迷的、偏听偏信的,会让人茶饭无心、睡眠缺乏、耽误了正事,不仅无益于身心健康,而且还会带来诸多副作用。3根据原文内容,以下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 有的微信尽管说得慷慨激昂,可连根本常识都是错的,年月日都没说对。这样的微信仍被疯转,原因是那些转发的人
8、需要的是纵情宣泄和盲目点赞。B. 转发微信可以变成许多人的癖好,为了获得转发量,不惜用“转疯了“不能不转等词语作为噱头,这种自以为是的微信转发,很符合病态阅读的胃口。C. 阅读微信原本是好事,转发微信也不是什么坏事,我们不过度地阅读和转发,就不容易陷入病态,也就不容易误了别人,也误了自己。D. 个人间转发微信时很少能看到相左的意见,即使有,往往也难得再次转发到同一个人的手里,所以个人间转发的微信大多是单向的。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夕阳古渡陈于晓一场雨后,河水渐渐地涨了起来。原来已经裸露出河滩的石头,又被淹了。河水是浑浊的,裹了太多的泥沙。这些泥沙,来
9、自河的上游或者两岸的田野,水面上泛着草叶、野花和庄稼的枝叶。水流打着漩涡,比原先要湍急多了。老艄公在河对岸,他和他的渡船,暂时还被对岸茂密的林子掩映着。这边的人们,在焦急地张望,等着渡河。其实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要紧事,只不过等着总会心急一些。然而渡船是慢悠悠的,乡村的时间本来就比城里要慢,老艄公总是不急不缓,以他固有的“速度,往来于两岸之间。这会儿,眼尖的人发现,老艄公的影子一闪,闪出了对岸的林子,渡船就朝着这边缓缓过来了。这一天的水流急,老艄公叫了个帮手,帮手撑着船,老艄公自己摇着,慢悠悠地来到此岸。将船停稳,老艄公为自己倒上了一小碗酒,自在地喝上了。酒不喝完,你怎么催都没用,酒一喝完,自
10、然就走。有急事的人催他,能不能快点,老艄公咧开一口黄牙:“你急,我又不急。老艄公没脾气,即使你骂他,他照样笑嘻嘻的。那时渡船是集体的,过渡不收费,老艄公挣的是集体给的工分。我很喜欢坐渡船,没事就来回地坐,只要不是人满为患,老艄公一般不会赶小孩下船。没人渡河的时候,老艄公也喜欢有几个小孩作伴。老艄公会讲许多故事,这些故事多半是关于神仙鬼怪的。老艄公说是从书上看来的,村里识字的人不多,但他识字。从他的故事里,我才知道,在我们生活的世界外,还有着我们虽然看不见却又无处不在的神鬼。老艄公讲的神鬼,多是善良的,他们在暗中帮助着我们,帮我们度过了好多难关,而我们却不知道,也很少感恩。老艄公对河流很敬畏,他
11、说河有河神。他从不往河里扔垃圾和烟蒂,坐渡船的人,可以把垃圾扔在他的船上,却不许扔进河里。逢年过节,老艄公会端上供品,去渡口,祭祀河神。他说,他的渡船能年年平安,是河神保佑的。他很感恩,说河神待他很好,自从做了摆渡以后,他一年到头,小毛小病都很少。在他看来,所有的河流都通向大海,所以在敬河神的时候,也不忘祭祀一下龙王。我那时还没上学,常去渡口玩。摆渡不忙时,老艄公会和我一起抓鱼。那时河水清澈,鱼也多。老艄公不抓小鱼,只抓大鱼,说小鱼还没长大呢。但有一次抓到了一条很大的鱼,老艄公乜把它放生了。老艄公说,老鱼通常会修成精的,或许,它已经是个鱼精了,还是放生为妙,万一真冒犯了神灵呢?村里人说,老艄公
12、书看多了,脑子出了“问题,就会讲些“乖僻的事情。但有些在渡船上看到的事情,老艄公从来不讲。比方张家寡妇偷了生产队的东西,一大早过河去镇上卖了;谁家女人跟老公吵了架,哭哭啼啼回了娘家。这些,我们都是后来从别人口里听说的,老艄公知道了也装作不知道,他让这些事情烂在肚子里。一些年以后,我就离开了故土,流年似水,对渡口和老艄公的记忆,也渐渐地淡去了。不知哪一年,故土的河流上,建起了一座现代化的大桥。回家,发现就在大桥的附近,是当年的渡口,只是渡口已经被一人多高的荒草淹没了。我打听了一下当年的老艄公,村人说他已经过世好多年了。正是一场雨后,河水依然打着漩涡,浑浊地流淌着。夕阳很美,不知道谁家还养着一头老
13、牛,在古渡附近的河岸边,慢吞吞地行走着。夕阳下,老牛拖着长长的影子。当老牛拐过弯时,它的影子恰好落在了古渡上。当年的渡船,哪里去了呢?渡口早已是“野渡了,依稀有芦花摇曳着,绵绵地摇曳过古渡。我知道那儿,泊着我乡愁深处的老家。4以下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选项是3分A. 文中第二段将等渡船的人们和老艄公一急二缓进行比照,极具生活情趣,两个“闪字写出了人们的急迫心情。B. 文中多处写到老艄公口中的神鬼世界,可见老艄公被封建迷信思想毒害颇深,所以村里人都讨厌他,认为他脑子出了问题。C. 文末作者点出了“乡愁这一主题,看似突兀,实那么在文中有多处铺垫,如对故土的人、景、事记忆深刻,
14、回到故土还打听老艄公的消息等。D. 全文对老艄公主要通过语言、行为进行描写,虽然细节描写不多,但人物形象仍然刻画得真实而生动。5请结合全文分析老艄公的性格特征。5分6文章末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三实用类文本此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塞罕坝林场向世界诠释“美丽中国5日,中国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地球卫士奖。这是联合国表彰来自世界各地杰出环保人士和组织的最高奖项。这充分说明,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努力和成效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为世界可持续开展不断注入新能量。“地球卫士奖颁给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说明中国
15、的绿色开展理念日益引起世界关注。从过去“以砍养家到现在“以砍养树,塞罕坝形成良性循环开展链条,折射出中国大地上正在发生的生动变化:人们已逐渐开始习惯于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摘编自2017-12-07新华网材料二:为了防止火灾,及时预警,刘军、齐淑艳夫妇驻守山上的望火楼11年,全年365天,没有一天休息日。“我媳妇盯前半夜,后半夜我来,我俩就这样轮替着瞭望。刘军说。2022年,在做了十几年的护林员后,刘军被林场安排到了塞罕坝9座望火楼其中的一座担任防火瞭望员。这看似一份简单的工作,背后却满是艰苦、寂寞和枯燥。每年的3月至6月,是森林火灾的高发季节。刘军、齐淑艳
16、夫妇一刻都不敢懈怠。他俩每隔15分钟,就记录下所辖范围内的瞭望情况,并向总场进行汇报。一天,96次瞭望,一年,28000屡次。能把一件简单的事重复到极致,是最不容易的。也正是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积累,让夫妻俩都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齐淑艳说,“像如果林子冒烟了,我从颜色就能分辨出是什么着了。白色的是草,黑色的是树。一有火情,我们立马就向林场汇报。 摘编自央视网2017-09-03材料三:巨大的生态效益。塞罕坝森林覆盖率由建场前的12%增加到现在的80%,有效阻滞了浑善达克沙地南侵,每年为滦河、辽河修养水源、净化水质137亿立方米。显著的社会效益。塞罕坝林场助推区域开展,创造就业时机,带动群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辽宁省 大石桥市 第二 高级中学 2022 学年 语文 月月 考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