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时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烛之武退秦师课时作业3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烛之武退秦师一、根底考查1以下各句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A氾南(Fn) 失其所与(y)亡郑以陪邻(pi) 舍郑(sh)B缒(zhu) 佚之狐(y)焦、瑕(xi) 秦伯说(yu)C共其乏困(n) 夫晋(f)朝济(zho j) 杞子(q)D逢孙(pn) 以鄙远(b)阙秦(qu) 肆其西封(s)2以下加点字的词释义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晋军(军队)函陵是(这是)寡人之过也共(共同)其乏困 朝济(渡河)而夕设版(修工事)焉B贰(附属二主)于楚辞(推辞)曰肆(扩张)其西封 东封(使成为缰界)郑C郑既(既然)知亡矣 许(容许)之因(依靠)人之力 敝(损害)之行李(出门所带包裹)之往来D越(跨越)国
2、鄙(以为边邑)远焉(哪里)用 陪(增加)邻何厌(讨厌)之有3以下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秦伯说,与郑人盟B宋有富人,天雨墙坏C殚其地之出D晋军函陵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假设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4以下
3、各句中与“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中的“鄙的意义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齐孝公伐我北鄙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肉食者鄙,未能远谋D先帝不以臣卑劣,三顾臣于草庐之中5以下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B假设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C假设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6以下各句中与“何厌之有句式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吾谁与归B忌不自信C客之美我者 D何罪之有7以下几项中不是烛之武说服秦王退兵理由的一项为哪一项()A亡郑对秦有害无益。B舍郑对秦有益无害。C晋忘恩负义,贪得无厌,将损害秦。D以混乱相攻代替联合一致,不勇武。三、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
4、0题。介之推不言禄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天未绝晋,必将有主。主晋祀者,非君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且出怨言,不食其食。其母曰:“亦使知之,假设何?对曰:“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其母曰:“能如是乎?与汝偕隐。遂隐而死。晋侯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注】晋侯:指晋文公,即重耳。他逃亡在外,在秦国的
5、帮助下回晋继承君位。介之推:晋文公臣子,曾割自己腿上的肉以食文公。献公:重耳之父晋献公。二三子:指跟随文公逃亡的人。子是对人的美称。怼(du):怨恨。绵上:地名,在今山西介休县南、泌源县西北的介山之下。田:祭田。8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尤:指责B盍亦求之 盍:何不C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旌:表彰D下义其罪,上赏其奸 义:正义9以下对“介之推不言禄一事的表达,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介之推不满于上下相蒙的现状,并在与其母的交流之后,隐居而死。B介之推和母亲一起隐居,母亲死后,他才接受了晋侯赏给他的绵上之田。C晋侯在介之推死后,已经有悔改之意。D“介
6、之推不言禄一事表现了“介之推“介之推的母亲的高洁品质。10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2)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五、语用创新11(原创)画线句子在语言表达上有毛病,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智慧是基于经验的直觉,是十分严谨的逻辑游戏,是大量实践经验与丰富知识信息的厚积薄发和浓缩。智慧与遗传有关,与大量的调查研究和亲身实践有关,与学习有关,更与思考和总结有关。它是一门严密而深沉的思维艺术,是属于少数精英的专利。12?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等经典篇章将许多古人写得栩栩如生,请从作品中任选一个人物,概括其事迹并简要点评。(60字左右)【参
7、考答案】1.A【解析】“与读y。2.B【解析】A项,军:驻扎;是:这;共:同“供;版:筑土墙用的夹板。C项,既:已经;行李:出使的人。D项,厌:同“餍,满足。3.C【解析】动词作名词。A、B、D三项都是名词作动词。4. A【解析】例句与A项的“鄙都是“边疆,遥远的地方的意思;B项,“鄙意为“把当做边境;C项,意为“浅陋;D项,意为“见识短浅。5.B【解析】B项,“有益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都解释为“有利于;A项,“行李,古义为“出行的人,今义为“出门所带的包裹;C项,“以为,古义为“把作为,今义为“认为;D项,“夫人,古义为“那人,今义为“一般人的妻子。6.C【解析】例句“何厌之有为宾语前置句,
8、A、B、D三项都属于宾语前置句。C项,无倒装,属正常句式。7.D【解析】D项,为晋文公撤兵的理由。8.D【解析】“义此处为动词,把当作正义。9.B【解析】B项从“遂隐而死及“晋侯求之,不获来看,介之推隐居而死,并没有接受赏赐。10.(1)介之推从来不提及应得的俸禄,而赏赐时也没有考虑到他。(2)偷人家的财物,尚且叫作盗;何况贪上天的功绩认为是自己的力量呢?【参考译文】晋文公赏赐曾经跟随他流亡国外的人。介之推从来不提及(自己跟着逃走)应得的俸禄,而赏赐时也没有考虑到他。介之推说:“献公的儿子九个,现在只有文公一个人在世。惠公、怀公没有亲近的人,国外、国内都厌弃他们。上天不绝晋国,必定会有君主。主
9、持晋国祭祀的人,不是文公又是谁呢?这实在是上天要立他为君,那些跟随他逃亡的人却认为是自己的功绩,这不是欺骗吗?偷人家的财物,尚且叫作盗;何况贪上天的功绩认为是自己的力量呢?居于下位的人把这种罪过当成合理,处于上位的人对欺骗者给予赏赐,上下互相蒙蔽,我难以跟他们相处了!他母亲说:“何不也去求赏?就这样而死,又怨谁呢?介之推答复道:“明知道错误而又去仿效,罪就更大了。况且我口出怨言,不能再享用他的俸禄。他的母亲说:“也应当让他知道一下,怎样?介之推答道:“言语是自身的文饰。我本身将要隐居,哪里用得着文饰?这是企求显达啊。他母亲说:“你真能这样吗?那我同你一起去隐居。就隐居山林,直到死去。晋文公寻找他们,但一直没有找到,就把锦上作为介之推的封田,说:“用这来记载我的过失,并且表彰光明磊落的人。11.“严谨应为“严密;“丰富删去;第句调至第句后,且句前加“更字;第句删去“更;第句的“严密应为“严谨。12.(例如1)事迹:烛之武不计前嫌冒死出城,凭三寸不烂之舌为郑说退秦军。点评:烛之武虽有被埋没的幽怨,但一旦被召便不顾老迈毅然赴难,其爱国之心实在可赞。(例如2)事迹:邹忌三问三思由小悟大,用宫闱私事现身说法委婉奉劝齐王除弊。点评:邹忌身在自家,心在国家,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忠心一片实在难得。5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