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措施.doc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措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措施.doc(2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XX市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工程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控技术措施编制人:何有兴 职务:技术负责人审核人:谢国政 职务:工程部主任审批人: 浩 职务: 总工程师XX德成建立工程XX目录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三、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技术措施1、地下室裂缝与渗漏防治技术措施2、钢筋混凝土现浇楼面裂缝防治技术措施3、楼地面渗漏防治技术措施4、墙体裂缝防治技术措施5、墙体开裂、渗漏防治技术措施6、门窗渗漏防治技术措施7、墙面抹灰裂缝防治技术措施8、屋面渗漏防治技术措施9、配电箱导线及安装的质量缺陷防治技术措施10、等电位联结的质量缺陷防治技术措施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控技术措施一、编制依据1、XX市人民医
2、院门急诊大楼建立工程相关施工图纸2、?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3、?XX省住宅工程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工作方案?二、工程概况XX市人民医院门急诊大楼工程坐落在XX市资阳区五一西路232号,总建筑面积25263m2,建筑高度为48.7m,为框架剪力墙构造,地下1层,地上12层,由XX德成建立工程XX中标承建。由于作业面较大,参加施工的工种、人员多,工人技能水平参差不齐,容易在细节上出现纰漏,造成质量隐患,主要表现为:屋面渗水、墙体渗水、窗四周渗水、地面渗水、穿楼层管道四周漏水、卫生洁具漏水、楼地面起壳、墙体裂缝、地面裂缝、下水管堵塞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严重地影响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而且给使
3、用者带来许多麻烦和不便,对业主和施工单位的社会信誉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工程质量是建筑施工企业的生命线,公司自始至终秉承“以质量求生存、以工期求信誉、以管理求效益、以创新求开展;信守合同、保证用户满意的质量管理方针,力争抓好工程质量的防控与专项治理。三、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控技术措施1、地下室裂缝与渗漏防治技术措施1.1 表现形式:地下室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处渗漏;后浇带、施工缝处渗漏;热力管道、常温管道及电缆管穿过防水混凝土墙处漏水;地下室底板、墙体渗漏。1.2 产生原因分析:金属止水带焊缝不饱满,橡胶或塑料止水带接头没有挫成斜坡并粘结搭接;变形缝处混凝土振捣不密实;热力管道穿墙部位构造处理
4、不当,使管道在温差作用下,因伸缩变形与构造脱离,产生裂缝渗漏水;后浇带混凝土浇筑时,水泥浆流失,沿缝两侧多为石子,混凝土酥松等。1.3 主要防控措施:1.3.1提高对地下室防水工程的复杂性认识,必须作为系统工程认识地下室防水工程,树立以预防为主的方针,进展全过程的严格控制,搞好地下室防水的各个环节工程,保证地下室防水设置的效果。按照建筑设计规X,采取二至多道的防水措施设防。并应根据功能、部位不同,明确地下室各部位的防水措施、构造和材料要求。完善地下室的构造设计。在构造沉降过程中,地下室的底板各阳角线防水层容易被切裂,其阳角线防水能力比拟差。因此,底板的外沿及地下室墙体竖向阳角线都应做成弧形的阳
5、角线,宜适当提高构造混凝土刚度,以防止构造混凝土的局部施工浇筑质量缺陷造成渗漏通道,以及在地下水的浮力作用下产生的构造变形增大而开裂渗漏。1.3.2地下室宜尽量减少变形缝。当必须设置时,应根据该工程地下水压、水质、防水等级、地基和构造变形情况,选择适宜的构造形式和材料。当环境温度高时,变形缝应采用中间呈半圆形的金属止水带;有油类侵蚀的地方,宜选用相应的耐油橡胶止水带或塑料止水带。无水压的地下工程,那么采用卷材防水层防水。墙体变形缝两侧混凝土,应分层浇筑,并用小捧头插入式振动器分层振捣,切勿漏振或过振。棒头不得碰撞止水带。1.3.3后浇带处应设置双层加密钢筋,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
6、间应按设计要求且不宜小于2个月。后浇带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浇筑前和浇筑后混凝土到达拆模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模板、支撑不得撤除。 后浇带使用的补偿收缩混凝土的等级应高于原设计强度一个等级,按照配合比掺微膨胀剂;施工前两侧旧混凝土应凿毛,钢筋要除锈,底板缝内要清渣,铺浆后即浇筑混凝土,严格控制混凝土坍落度控制,振捣密实。混凝土要及时覆盖养护,养护期没有到达规定时间不得提早拆模。1.3.4在转角处应增设卷材附加层,立面防水层的保护层,应设计成为独立的构造形式。在地下室变形过程中保护层不致破坏,其外表尽可能光滑,确保砌块、水泥砂浆与防水层接触平顺,减少与土的摩擦做到下滑自由不使保护层受
7、损变形。保护墙的构造,根据地质状况考虑可能下沉量及地下室深度不同可选择砖墙、素混凝土墙,砖墙加钢筋混凝土连梁,钢板网水泥砂浆抹灰等不同构造。1.3.5所有穿过防水混凝土的预埋件,必须满焊止水环,焊缝要密实无缝。环片净宽至少要50mm,安装时,须固定结实,不得有松动现象。防水混凝土构造内部设置的各种钢筋或绑扎铁丝,不得接触模板;固定模板用的拉紧螺栓穿过混凝土构造时,可采用在螺栓或套管上加焊止水环,止水环必须满焊。1.3.6地下室底板防水无论用外贴法或内贴法施工,都应把地下水位降至垫层以下不少于300mm。垫层上应抹1:2.5水泥砂浆找平层,以创造良好的基层外表,同时防止由于毛细水上升造成基层潮湿
8、。保持找平层外表枯燥干净。必要时应在铺贴卷材前采取刷洗、晾干等措施。铺贴卷材前12d,喷或刷12道冷底子油,以保证卷材与基层外表粘结。卷材应实铺即满涂热沥青胶结料,确保铺实贴严。当防水层采用SBS、APP改性沥青热溶卷材施工时,可采用热熔条粘法施工。 从混凝土底板下面甩出的卷材宜刷油铺贴在永久保护墙上,对超出永久保护墙部位的卷材不刷油铺实,用附加保护油毡包裹钉在木砖上,待完成主体构造、撤除临时保护墙时,撕去附加保护油毡,可使内部各层卷材完好无缺。1.3.7柔性防水层的薄弱环节在施工回填及地下水作用下易被切裂,形成整体柔性防水层的破坏,水穿透防水层。地下室的底板各阳角线防水层容易被切裂,地下室底
9、板通常有1-2道沿周阳角线,该处构造混凝土都是尖角,又是分二次进展防水材料施工,其阳角线防水能力比拟差,在构造沉降过程中,该部位很容易被切裂。因此,底板的外沿及地下室墙体竖向阳角线都应做成弧形的阳角线。在施行外防内贴法时,在基层的末端向上做一小段(大于100mm)的立面基层,在角处做成弧角,在弧角的200mmX围做防水加强层,同时该段落内不与水泥砂浆粘结形成防水层内外面都是空隔,对墙体竖向阳角线应在支模时做成弧角,抹灰中修正。凡阴、阳角线的防水材料粘贴时都要增设附加层。附加层的做法及埋地的地下顶板可参照屋面防水工程的要求设置和施工。1.3.8施工要采取措施防止出现浇筑中混凝土漏振、振捣不实或施
10、工过程的暂停现象,混凝土宜一次性浇筑完毕,与旧混凝土接槎一定要按施工缝作业,防止形成带状混凝土局部松散形成渗漏通道。1.3.9依地下室大小、深度、平面形状、地下水压力及周围土质合理选择后浇带、施工缝和沉降缝的构造方法,选择适合的止水带等配件,精心施工施工缝、后浇带、伸缩缝等特殊部位。上述部位是地下室的构造的薄弱部位,构造不当引起漏水的原因多是构造造型不当,用料不符,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不严引起的。但现行构造方法经历成熟只要选择合格的配件,精心的施工工艺就能满足后浇带施工的关键,在原混凝土接触面清理打毛,浇混凝土加膨胀性措施就能解决。1.3.10设计应明确防水层材料,明确材料厚度、工艺等质量和指标
11、要求,二种以上防水材料复合使用应不相互影响各自的防水效果等,地下室的柔性防水层的设置是必须的,并要保证完整和耐久。柔性防水层是地下室防水的第一道防线,也是构造钢筋不受水浸蚀的主要防线,因此要加强对防水材料的选择,当使用两种不同材料时要考虑施工作业的相容性,防水材料的厚度要与建筑耐久性相适应。1.3.11完善地下室防水建筑构造,使防水材料全面结实粘合于构造混凝土,做好防水层保护,防止立面外防外贴法柔性防水保护层的损坏或变形导致防水层的局部损坏。地下室墙通常的柔性防水层都是采用构造混凝土形成后进展外防外贴法施工的,它的优点是柔性防水层能较好地和构造混凝土结合,但是当前的做法多数只在防水层外部做砖砌
12、保护层,当地下室出现较大的下沉时或进展回填施工中,有可能使防水层外的砖砌保护层产生变形断裂或振动而局部破坏了防水层。1.3.12对通过地下室自防水混凝土的支撑铁件或预埋件严格实施防止漏水措施如焊止水环,防止引起的埋件与混凝土之间的裂缝而产生渗漏,设备安装穿过地下室构造时,设置预埋套管和止水环。套管与构造混凝土之间结合是严密的,一般不会漏水,但防水层与套管的细部做法不当,使设备管与套管之间产生漏水通道,主要是柔性防水层与套管结合不合理,或设备管道与套管之间不严密产生穿水通道。穿过地下室构造的水电设备管道应在防水套管内穿行。地下室立面防水层要伸入套管内与防水套闭合,管道在套管内要设止水环,套管的间
13、隙填好防水材料,填料内外用密封膏封闭。1.3.13在地下室施工过程时,采取排水措施有效降低地下水,防止构造混凝土成型的初期地下水过早地浸入构造混凝土造成局部构造自防水的失效。同时,应防止地基沉降不均引起的构造局部缺陷。如沉降不均引起的底板的开裂或沉降不均产生的墙体受力改变产生而开裂,形成渗水通道。2、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裂缝防治技术措施2.1现浇板的混凝土应采用中粗砂。混凝土应采用减水率高、分散性能好、对混凝土收缩影响较小的外加剂,其减水率不应低于8%。2.2预拌混凝土使用单位在订购预拌混凝土前,应根据工程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混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掺合料总掺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30%。对高强
14、、高性能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建立单位、施工总包单位和监理单位应参与配合比设计。2.3预拌混凝土进场时按检验批检查入模坍落度。2.4严格控制现浇板的厚度和现浇板中钢筋保护层的厚度。阳台、雨蓬等悬挑现浇板的负弯矩钢筋下面,应设置间距不大于500的钢筋保护层垫块,在浇筑混凝土时保证钢筋不位移。2.5管线应尽量布置在梁内,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钢筋网片之间,且不宜立体穿插穿越,确需立体穿插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线管在敷设时穿插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同时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尽量防止严密平行排列,以确保线管底部的混凝土浇筑顺利且振捣密实。当两根以上管并行时,沿管方向应增加41
15、50宽500mm的钢筋网片,做到在应力集中部位有双层布筋。2.6现浇板浇筑时,在混凝土初凝前应进展二次振捣,在混凝土终凝前进展两次压抹。应在12h内进展覆盖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预拌混凝土在运输、浇筑过程中,严禁随意加水。2.7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进展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重物。吊运、堆放重物时应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2.8支撑模板的选用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中间不宜大于800mm。根据工
16、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按规X要求拆模。2.9施工缝的位置和处理、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构造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7001000mm。后浇带处应设置双层钢筋,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不宜小于2个月。浇筑时宜采用微膨胀混凝土。后浇带处应采用独立的模板支撑体系,浇筑前和浇筑后混凝土到达拆模强度之前,后浇带两侧梁板下的支撑不得撤除。 2.10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那么,防止平面形状突变。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那么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那么的平面。在未设梁的板的边缘部位设置暗梁,提高该
17、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11钢筋混凝土现浇楼板以下简称现浇板的设计厚度一般不应小于100厨房、浴厕、阳台板不得小于90。当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穿插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对于过长的单向板,设计时应进展抗裂验算,合理确定加密分布筋的配置。 2.12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单元中的现浇板应设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直径不宜小于8mm。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不应少于7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2m。 2.13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外表布置纵
18、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板的上、下外表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且不小于6200。2.14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现浇板强度等级不宜大于C30,当大于C30时,应采取抗裂措施。 2.15应加强对现浇楼板负弯矩钢筋位置的控制。控制负弯矩钢筋位置应设置足够强度、刚度的通长钢筋马镫,马镫底部应有防锈措施。双层上排钢筋应设置钢筋小马镫,每平方米不得少于2只。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 2.16主体验收前,应对现浇楼板进展检查,发现裂缝立即处理。3、楼地面渗漏防治技术措施 3.1上下水管等预留洞口座标位置应正确,洞口形状
19、为上大下小。3.2现浇板预留洞口填塞前,应将洞口清洗干净、毛化处理、涂刷加胶水泥浆作粘结层。洞口填塞分二次浇筑,先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微膨胀细石混凝土浇筑至楼板厚度的2/3处,待混凝土凝固后进展4h蓄水试验;无渗漏后,用掺入抗裂防渗剂的水泥砂浆填塞。管道安装后,应在洞口处进展24h蓄水试验。 3.3有防水要求的房间楼板混凝土应一次浇筑,振捣密实。楼板四周应设现浇钢筋混凝土止水台,高度不小于200mm,且应与楼板同时浇筑。 3.4防水层应沿墙四周上返,高出地面不小于300mm。管道根部、转角处、墙根部位应做防水附加层。3.5对于沿地面敷设的给水、采暖管道,在进入有水房间处,应沿有水房间隔墙外侧抬高
20、至防水层上反高度以上后,再穿过隔墙进入卫生间,防止破坏防水层。3.6地面找平层向地漏放坡11.5,地漏口要比相邻地面低5mm。地漏四周用密封材料封堵严密。门口处地面标高应低于相邻无防水要求房间的地面不小于20mm。3.7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内穿过楼板的管道根部应设置阻水台,且阻水台不应直接做在地面面层上。阻水台高度应提前预留,保证高出成品地面20mm。有套管的,必须保证套管高度满足上口高出成品地面20mm。3.8防水层上施工找平层或面层时应做好成品保护,防止破坏防水层。有防水要求的房间应做二次蓄水试验,即防水隔离层施工完成时一次,工程竣工验收时一次,蓄水时间不少于24h,蓄水高度不少于20-30m
21、m.4、墙体裂缝防治技术措施4.1砌筑砂浆应采用中粗砂,严禁使用山砂 。4.2砌体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块墙体材料至少养护28d前方可用于砌筑。砌块材料必须有厂家备案证明、合格证及复试报告。 4.3严格控制砌块的含水率和融水深度,上墙含水率宜为5%8%。墙体材料现场存放时应设置可靠的防潮、防雨淋措施。 4.4不同基体材料交接处应采取钉钢丝网等抗裂措施。钢丝网与不同基体的搭接宽度每边不小于100。钢丝网片的网孔尺寸不应大于20mm20mm,其钢丝直径不应小于1.2mm,应采用热镀锌电焊钢丝网,并宜采用先成网后镀锌的后热镀锌电焊网。钢丝网应用钢钉或射钉加铁片固定,间距不大于300mm。 4.5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工程质量 常见问题 防治 技术措施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