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测量及评价教案.doc
《教育测量及评价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测量及评价教案.doc(14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教育测量与评价教案第一篇 教育评价的根本原理与方法第一章 教育测评概述第一节 教育测量概述一、测量的定义一般认为,测量系根据法那么给事物分派数字。这里包含了测量三个方面的特性:法那么,指测量的标准,也就是测量的依据和准那么,即我们根据什么原理来进展测量。法那么也有好坏之分,使用好的法那么可以得到比拟理想的测量结果,而较差的法那么只能导致不准确的测量结果。要寻找和建立较好的测量法那么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但不管什么法那么的建立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事物,指测量的对象,也就是对什么进展测量,更明确地说,就是引起我们兴趣的事物的属性或特征。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属性或特征,所测量的事物是否具有一致
2、性,这是影响测量结果是否准确的一个重要原因。数字,这是测量结果的表现形式,是区别测量与定性评价的一个标志。数字大多时候具有量的意义,这样它是代表一定的数值。这些数值具有自然数的特点,如区分性、序列性或等级性、等距性和可加性。这些性质是我们进展运算的根底。必须指出,在测量中,我们是根据事物的属性和属性的大小来分派数字的,因此,必须考虑数字是否具有如上性质,同时还要考虑事物的性质和指派数字的原那么。二、测量的三要素1、单位。是我们用于计算的标准。理想的单位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确切的意义,即对同一单位,所有人的理解意义要一样,不能出现不同的解释;二是要有相等的价值,即等值性,也就是相邻两个单位
3、点之间的差异是相等的。2、参照点。是计算的起点。一般分为绝对零点和相对零点。绝对零点指客观地存在着“0这个数字,即完全没有;相对零点那么是人们为了区分或分出等级人为地指定出一个零点,即即使在“0这个位置,也不说明事物的属性是不存在的。3、量表。这是测量的工具,是具有一定单位和参照点的连续体。由于制订量表的单位和参照点不同,量表的种类也不同,一般从低到高,分为四种水平:类别量表水平称名量表、顺序量表水平等级量表、等距量表水平等距量表、比率量表水平比率量表。类别量表是最低水平的一种测量量表,它只是用数字代表事物和事物的归类,没有任何数量的意义,如对性别、民族等可分类事物进展分类。其产生的数值不能用
4、于数量化分析,不能进展数学运算,最多只能进展百分比分类。顺序量表比类别量表要准确一些,其中数字不仅指明了事物类别,同时指明不同类别的大小等级或具有某种属性的程度。等距量表不仅有大小关系,而且有相等的单位和相对的零点。这时数值可以进展加减运算,但由于只是相对零点,所以不能进展乘除运算。比率量表是最高级和表达最准确的测量水平的一种测量量表。它既有等距的单位,又有绝对零点,因此可以加减乘除。大多数物理测量量表是比率量表,而教育测量中的量表很难到达这一水平。三、什么是教育测量教育测量是根据测量学的原理和方法对教育现象及其属性进展数量化研究的过程。主要包括对学生内在的精神属性的测量,如测量学生的学习成绩
5、、智力水平、品德状况、人格特征等。这里,要注意的是第一,教育测量是一个数量化研究过程。所以,在进展教育测量时,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将我们所要测量到的人的各种属性量化表示的问题。在教育问题中,有许多往往很难加以量化,有时即使加以量化,但量化水平只能停留在类别变量或顺序变量的层次,难以实现数量化分析,意义。这也是我们现在教育测量和教育评价在社会上讨论非常剧烈,人们十分关注,但又成效不大的原因所在。第二,教育测量主要测学生内在的精神属性,因而具有间接性。这就导致了误差甚至错误的存在。一、教育测量的特点1、测量结果的间接性。我们无法直接测量学生的内在心理特征,而只能通过其外显行为,来间接测量其心理
6、活动的特点与水平。也就是说,我们只能通过学生对测验韪的反响和一些行为表现,运用推理、判断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出他们的知识水平、智力上下和品德好坏。2、度量单位的相对性。教育测量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度量单位一般是相对的,即是相对零点,必须经过转换后才能进展相应的数学分析。3、测量对象的复杂性。首先,学生的精神属性是内在的,不能直接测量;其次,它是多变的,因为学生是开展的;第三,有些主、客观因素也会影响测量的结果,如精神状态、注意力、天气因素、紧X等。4、测量目的的针对性。四、教育测量的误差问题测量中,误差是不可防止的。产生误差的原因主要有:一测量的仪器和设备。测量工具的精度会影响测量的准确程度。二
7、所测量的事物的一致性程度。三测量者的因素。五、教育测量学的作用一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二有利于提高教育管理水平三有利于开展教育研究方法第二节 教育评价概述一、什么是评价“评价一词早在900多年前我国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评价就是根据某种价值观对事物及其属性进展判断、衡量,也就是对人或物做出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优与劣等判断。这里,价值观在评价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价值观不同,对同一事物会有不同的评价。价值是客观的,但评价带有主观性。在哲学史上有几种不同的价值观:一种是客观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价值是客观对象所固有的本性,是纯客观的东西;一种是主观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价值是用来表达个人对事物的好
8、恶情感的,是纯主观的东西;另一种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价值观,认为价值是一种说明客体对主体的特殊效用性,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客观事物的效用性与主观的需要和愿望相结合,就具有了一定的价值,符合的程度大,价值就越大。二、教育评价的定义一早期的界说泰勒在20世纪40年代初将教育评价解释为:“确定教育目标在实际上被理解到何种程序的过程。后来日本学者进一步把它界定为:“教育评价就是系统地、有步骤地从数量上测量或从性质上描述儿童的学习过程和结果,据此判定是否到达了所期望的教育目标的一种手段。这种解释和界说,认为以教育目标为依据,评量学习结果到达目标的程度,就是教育评价。二60年代的界说克龙巴赫对教育评价的阐
9、释是基于突破行为目标模式的观点,提出“评价是为决策提供信息的过程,后来有人对这一界说做了具体的描述:“教育评价是一种有系统地去寻找并搜集信息资料,以便协助决策者在诸种可行的途径方案中择一而行的历程。这种观点强调了评价的信息作用,扩大和拓宽了评价的功能、X围,从广义上、宏观上对评价进展了创造性的解释。三较深层的定义斯克里文和豪斯的定义:“评价是一种对优缺点和价值的评估,是一种既有描述又有判断的活动。日本心理学家大桥正夫认为:“教育评价就是对照教育目标,对教育行为产生的变化进展价值上的判断。这种评价观点认为教育评价的着眼点在于教育现象的价值,也就是评价应当着重判断教育的效果,看其是否具有价值。这里
10、的关键主要是价值判断。尽管各国评价学者对教育评价有不同的界说,但在这一点已相当一致。四对教育评价的初步界定和理解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也对教育评价理论进展了初步探讨,对教育评价的概念也进展了专门研究,在系统地学习、借鉴国外评价理论的同时,力图从我国实际出发,对教育评价的含义作了一些描绘和阐释。在这些观点中,有些共同的认识:1成认评价是一个过程;2价值判断是评价的本质特征;3以一定的教育价值观为依据;4采用一切可行的科学手段。根据上述观点,我们把教育评价界定为“教育评价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或教育目标,运用可行的科学手段,通过系统地搜集信息、分析解释,对教育现象进展价值判断,从而为不断优化
11、教育和教育决策提供依据的过程。这一概念,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教育评价的对象、X围和地位其对象不仅包括学生学习结果,而指以教育的全部领域为对象不仅包括现象,还包括结果、方案、活动、过程等。2、教育评价的目的和作用它涉及评价的指导思想和教育观等根本理论问题。教育评价是为鉴定、考核,还是为了推动、改进;是为了选拔、淘汰,还是为了教育、开展,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观和评价观。过去的教育评价偏重于鉴定、筛选的功能,其目的是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是为“应试教育效劳的。而现代教育评价那么强调评价的反响、矫正功能即调控功能,其目的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即评价是为了诊断评价对象的现状,以便发现问题,使教
12、育教学工作不断改进、不断完善,不断适合教育对象的需要,为促进儿童个性全面开展和提高教育质量效劳。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为教育决策提供信息和依据,为改进教育效劳,也是为不断完善和改进教育过程、为提高教育质量效劳。3、教育评价的依据价值判断是教育评价的本质特征,是教育评价的核心。根据什么进展价值判断?如何进展判断?这就是价值判断的实质和关键。也就是必须一个衡量和判断的客观依据和标准,是教育价值目标和标准问题。它涉及什么是价值、教育价值、教育价值观的问题。我们应当根据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的需要,根据人才成长开展规律,确立我们的教育价值观和价值取向,确定教育评价的价值目标和标准。从这个意义上
13、说,教育方针、政策和教育目标就是我们的教育价值观的集中表达,我们应当以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为依据确定评价的目标和标准。4、教育评价的手段五教育评价与教育测量的关系测量是工具,评价是目标。三、教育评价的功能和意义一教育评价的系统构造1、价值目标和标准2、组织机构和人员3、评价方法和技术4、评价对象与评价人员的心理调控二教育评价的功能根据系统论的观点,评价功能是教育评价系统构造的内在机制,是构成评价系统的各个要素的组成形式在运动状态下所发挥的成效,是评价系统内部所固有的一种潜在能量。这种潜能只有在评价实践中才能表现或释放出来,这种功能的外在表现即是作用。1、教育评价的意义1教育评价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
14、成局部。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都需要评价。没有评价的管理是一个开放式的管理系统,无反响机制,这是一种不科学、不健全的管理。2教育评价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要进展一项教育改革,首先要进展改革方案的可行性评估;在改革进程中,必须加强形成性评价;在某一改革告一段落时必须进展终结性评价。只有这样才能防止盲目性,确保教育改革沿着安康的轨道开展。3教育评价是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4教育评价是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2、教育评价的功能1导向功能。2监视检查功能。3鼓励功能。4筛选择优功能。5诊断改进功能。四、教育评价的种类一根据评价对象和X围不同,可分为宏观教育评价、中观教育评价和微观教育评价。宏观教
15、育评价是以教育的全领域及宏观决策方面的教育现象、措施为对象的教育评价,或对一个具有相当规模的地区的教育进展的评价,属于总体的、全局性的、高层次的评价。中观教育评价是以学校为对象,对学校内部各方面的工作进展的评价。微观教育评价是以学生为对象的教育评价。二根据评价的时间和作用不同,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三根据评价的基准不同,可分为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相对评价指在评价对象团体中确定一个基准,或以某一团体的评价状况为基准,对团体中的个体成员在这个团体中所处的相对位置进展评价。其特点是:评价基准是在评价对象团体内部确定的;参照的标准是对团体进展测量以后确定的;它关心的是团体成员在该团体中
16、所处的相对位置。绝对评价指以预先制订的目标为评价基准,评价每个对象到达目标或基准的程度,也称目标参照评价。其特点是:评价基准是在评价对象团体以外确定的;参照标准是在对团体进展测量以前确定的;它关心的是评价对象达标的程度。四根据评价的性质不同,可分为需要性评价、可行性评价和配置性评价需要性评价是指根据某种需要,对新提出的教育目标、方案方案的必要性作出价值判断。其目的是要判断新提出的教育目标、方案方案或活动是否有必须进展或开展。一般是在某种教育改革工程开场前或对教育活动整个过程进展总体反思时进展。可行性评价是指对教育目标、方案、方案实现的条件、可行性程度的评价。目标是了解实施教育目标、方案、方案的
17、物质条件、技术条件和经济效益。配置性评价是指对教育目标、方案、方案所需要的资源条件、人员与技术条件的配置进展价值判断。目的是合理安排和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五根据评价的主客体不同,可分为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自我评价指被评者按照一定的评价目的与要求,对自身的工作、学习和品德等方面的表现进展价值判断。他人评价指被评者以外的人进展的评价,也叫外部评价。第三节 教育测评的开展阶段一、 教育测量的开展阶段一教育测量的萌芽阶段1864年以前根据?学记?记载,我国早在西周时期,就实行了教育考评。自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6年始置进士科开场的科举制度,到清末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止,正好1300年,对我国进一步
18、完善高等学校招生制度乃至整个干部选拔制度,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科举制度的特点:第一,要经过严格的政治条件方面审查;第二,要进展严格的文化考察;第三,历代对考生都有安康方面的标准。科举制度可取之处:第一,政治理论考试是最主要的考试工程;第二,文化素养特别是写作能力是必考工程;第三,注意考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录取原那么:第一,对已被录取者一律要进展复试;第二,对落选者要给予其他出路;第三,录取时要参考平时成绩。注意的问题:第一,考生入场挟带文书,是历代都极为注意的;第二,考场秩序也是历代都极为重视的问题;第三,试卷是评定成绩上下,录取与否的唯一依据,它屡经考生和各类考试工作人员之手,如不严
19、格管理,很容易使舞弊者有机可乘。科举制度实际上就是一个关于学生学力检测、评价制度,但是它缺乏对人全面的、科学的考察,并且存在着许多弊端。在18世纪以前的西方各国,由于学校尚未普及,学校考试主要是口试。1702年,英国剑桥大学首先以笔试代替口试,开西方学校考试先河。1845年,美国初等学校普及,学生数激增,对毕业生一一口试已不可能,于是,波士顿市教育委员会率先在美国相继以笔试代替口试。由于笔试客观性、可靠性比口试高,并且节约时间,测试结果大大优于口试,但因为评分易受主观偏见影响,况且题目太少,缺乏以反映学生所获知识与能力的全貌,因此,为矫正弊端,力求考试客观化,于是测验方法随之出现。二教育测量的
20、蓬勃兴起阶段18641940年1864年英国格林威治医院附属学校一位名叫费舍的教师收集了许多学生成绩样本,聚集了一本?量表集?,作为度量学生各科成绩的标准。可以说是客观标准化测量的萌芽。1897年莱斯发表了他对20所学校3000余名学生所作的拼字测验研究结果,测验说明:8年中每天花45分钟时间进展拼字练习同每天花15分钟进展练习的成绩并没有多大差异。这一结论尽管遭到了不少人反对,但它引起了人们对测验问题的普遍关心,推动了教育测验问题的研究。中世纪以后,西方自然科学由于在方法论上引入了测定、观察和实验,一些传统科学取得了长足开展。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进一步提醒人
21、的心理本质而设计了种种周密的实验方案与实现方案的各种严密的测量方法。所有这些方法论的变革促进了教育测量运动的兴起。1882年英国高尔顿受达尔文影响,在伦敦建立了人类学测验实验室,与德国冯特的心理学实验室相对峙。德国实验心理学派通过专门研究人类的一般行为规律来进一步提醒人的心理本质,而英国人类学派那么对人类个别差异寄予了关心。高尔顿在统计学家皮尔逊的帮助下,设计了许多统计方法。这些统计方法不仅对美国的人事工程思想甚有帮助,而且一些教育家借鉴这些方法,在教育上把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量化,并加以客观比拟,促进了教育测量运动的开展。19世纪末,法国在“自由“平等“博爱等进步思想的影响下,提出社
22、会不仅要对身体有缺陷的儿童加以关心,还要结心理、精神智能有缺陷的儿童给予关心。恰好当时巴黎一带的学校有许多学习效果低劣的孩子很成问题,比纳想鉴别这些孩子是因为懒惰,还是因为智能低下而不能适应,并且想在教育上尝试如何加以辅救。因此,1895年,比纳等设计了一套智力测验的方法,1905年在西蒙的协助下,制成了著名的比纳西蒙智力量表。20世纪20年代,美国的教育测验运动蓬勃开展起来。可分为三个时期:开拓期1904-1915,这一段时间是方法的探索与初步的开展时期。在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研究的根底上,1904年桑代克发表了?精神与社会测验学导论?,这是一本在测验学史上划时代巨著,标志教育测验运动的开场。
23、桑代克在书中宣称:“但凡存在的东西都有数量;但凡有数量的东西都可测量。兴盛期1915-1930,这一时期对桑代克提出的信条不但在技术方面努力求得正确应用,而且不断提高到理论上加以证实。这一时期已开展了三种不同性质的测验,即学力测验、智力测验和人格测验。批判期1930-1940,随着教育测验运动的不断开展,人们逐渐认识到,教育测验尽管能使考试客观化、标准化,并能把人的能力换算成数字,甚至个别差异的程度也可以量化,但它毕竟不能测出人的全部,即使是研究最多最富成果的学力测验也不能测得学力的全部领域。在人格测验方面,单纯的测验是无法把握的,如社会态度、兴趣、情绪、鉴赏力等。1931年,塞蒙兹发表了?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测量 评价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