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思考题.docx
《政治经济学思考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思考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思考题答案要点导 论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立的 ?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的基础上,在同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斗争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经济运动规律。社会生产关系的运动,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2、和上层建筑相互联系中实现的。 第一章一、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二者的关系如何?商品的使用价值即物品的有用性或它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具体劳动它也称有用劳动,是人们在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或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因此说,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二、为什么说具体劳动不是物质财富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它也称有用劳动,是人们在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久性条件。但具体劳动不是物质财
3、富的唯一源泉。因为物质产品的生产是自然物质和劳动两种要素的结合,因此,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三、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它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而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四、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私人劳动是指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商品生产者怎样进行生产,由他们自己决定,这就使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属于私人劳动。(2)社会劳动是指每个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是在社会分工体系中进行的,他们的劳动是社会
4、劳动的一部分,因而他们的劳动又具有社会性,属于社会劳动。(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因为:A.它是商品经济一切矛盾的根源;B.它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C.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阶段,这一矛盾发展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的矛盾。第二章一、简述货币虚拟化的历史过程。(1)银行券不是真正的虚拟货币(可随时兑换贵金属)(2)国家强制发行的不可兑换的纸币开始了货币流通虚拟化过程(国家不承诺兑换贵金属)(3)货币储备虚拟化。二战后,确定了黄金美圆本位制,各国中央银行可以用美圆按35美圆1盎司黄金的价格向美国政府兑换黄金。此后,在各国的货币
5、储备中,美圆的比重越来越大,这意味着各国货币储备逐渐虚拟化。(4)电子货币的产生与使用标志着货币虚拟化的形成。二、什么是贵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纸币流通规律和通货膨胀?1、贵金属货币的流通规律(1)货币流通规律的含义 货币流通规律是指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量的规律。(2)贵金属货币流通规律的决定 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取决于两个因素:待实现的商品价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用P表示商品的一般价格;Q表示商品数量;PQ表示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V表示单位货币在一定时期内(例如一年)平均流通速度;G表示流通中所需要的贵金属货币量。 用公式表示为: G = PQ VG = PQ / V 表示:
6、第一、流通中的贵金属货币量G与待实现的商品价格总额PQ成正比。第二、流通中所需贵金属货币量G与货币流通速度V成反比。2、纸币流通规律和通货膨胀纸币流通规律是流通中所需的金属货币量决定纸币流通量的规律。如果用同样数量的纸币M代表同样数量的金属货币G,这时纸币流通公式为:M = G = PQ / V。如果M G,较多的纸币总额仍只能代表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的价值,每张纸币所代表的金属货币就相应减少,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即通货膨胀。第三章一、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和表现形式是什么?(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是:商品的价值量由生 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按价值
7、量进行等价交换。这就是说,从商品生产的角度来看,价值规律就是价值决定的规律;从商品流通的角度来看,价值规律则是等价交换的规律,或叫价值实现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包括价值决定规律和价值实现规律。价值规律的核心内容就是商品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既价值决定规律。(2)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价格作为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它不仅反映价值,以价值为基础;而且还反映商品的供求关系;受供求关系的影响,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价格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是价值规律存在和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二、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有哪些作用?(一)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着社会劳动在各个生产部门的配置。当某种商品供不应
8、求、价格上涨时,促使更多的生产者来生产经营这类商品。相反,又会迫使商品生产者压缩乃至放弃这种商品的生产经营。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作用,往往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二)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按照价值规律要求,如果某些商品生产者生产条件比较好,劳动生产率比较高,其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就可以得到较多的收入;反之,就会有一部分劳动消耗得不到补偿而亏本。商品生产者为了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必然要干方百计地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价值规律促使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各个商品生产者的生产条件是各不相同的。
9、生产条件好的商品生产者,劳动生产率较高,往往获得较多的收入而愈来愈富裕;生产条件差的商品生产者,无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往往得不到应有收入,甚至亏损、破产,从而形成两极分化。三、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各是什么?(一)价格机制发生作用的条件。价格机制就是商品价格的形成和变化机制。价格机制作用的充分发挥,要以价格能灵活地反映价值、供求关系和货币价值的变化为条件。如果价格长期偏离价值、供求关系和货币价值,甚至长期被管制,价格机制就失去了发挥作用的基础。(二)供求机制发生作用的条件。所谓供求机制就是市场供给和和市场需求发生变化的机制。供求机制的作用能否充分发挥,同市场环境有直接关系。(
10、1)如果是卖方市场,供求机制不会起到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2)如果是买方市场,供求机制就能够起到促进社会经济效益提高,推动生产力发展的作用。(三)竞争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竞争机制是指商品买卖双方为实现其各自利益而发生的相互排斥与冲突的关系。竞争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基本条件是克服经济垄断行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第四章一、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根本条件?GWG这个公式,反映了所有资本的最一般运动形式,马克思称其为资本的总公式。资本总公式表明,资本在流通中要实现价值的增殖,这是资本的本质所在。然而, GWG实质上是一个矛盾的公式:即同价值规律是相矛盾的。在GWG总公式中,价值增
11、殖只能发生在所购买的商品身上,但不发生在商品的价值上,而是发生在他的使用价值上。其中生产资料作为生产手段,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只转移原有价值,不会带来价值增值;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劳动过程,不仅能够创造价值,而且能够创造超过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即剩余价值。所以,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根本条件。二、什么是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量?剩余价值率是指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剩余价值率的两种表示方法:(1)剩余价值率=剩余价值 / 可变资本,用公式表示为: m = m / v(2)剩余价值率(m) = 剩余劳动 / 必要劳动= 剩余劳动时间 / 必要劳动时间剩余价值的绝对量就是一家企业全体工人在
12、剩余劳动时间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数量。用公式表示为:M = m/v V = mn v 剩余价值的绝对量的大小取决于两个因素:(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可变资本总量的多少。三、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是什么?资本家通过提高剩余价值率,增加剩余价值量的方法很多,但基本方法有两个:一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二是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含义(P58)。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本家主要采取绝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方法来增加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含义(P59)。进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是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四、结合案例试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条件下相
13、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新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传统的机器体系发展到了以自动控制为中心的阶段,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相对剩余价值不断增加,而工人的实际收入又有所提高,但工人实际收入增加的幅度小于剩余价值增加的幅度,这是战后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一个新特点。因为: 1、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生产机械化向生产自动化过渡的趋势,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2、新科技革命提高了劳动力的素质和劳动的智能化程度,复杂劳动在全社会的劳动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举例说明)五、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试分析资本主义工资本质和形式
14、背离的原因)工资从本质上说是劳动力价值的货币表现,但从形式上却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工资本质和形式背离的原因是:(1)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要工人为他进行一定时间的劳动。工人的劳动能创造出大于劳动力价值的价值。而工人对这一点却往往意识不到,因而产生了工资好象是劳动的价格。(2)资本家购买工人的劳动力,是在工人为资本家提供了劳动之后才支付工人工资的,也往往使人感到工资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3)劳动力商品与其他商品不同。劳动力的价值是用时间来衡量的,它的使用价值即劳动,也是以时间来衡量的。这样,劳动力的使用价值与价值就难以区别。(4)对于工人来说,付出劳动是获得生活资料的手段,工人出卖劳动力
15、所得到的工资,就被看作是用他的劳动换来的。(5)从决定工资变动的一些实际因素来看,也往往造成好象工资不是劳动力的价值,而是劳动的价值。其一,工资随着劳动时间变化而变化;其二,工资随产品数量多少而变化;其三,同种劳动的不同工人之间,由于劳动技术水平不同,工资水平有高低之分,因此,工资也好象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综上所述,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由于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采取了工资的形式,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就被掩盖起来了。六、如何认识工资的国民差异?工资的国民差异是指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雇佣工人的工资水平存在的差别。(1)须把不同国家同一行业的平均日工资换算为工作日长度相等条件下的日工资;(2)须对不同国家
16、的相对工资进行比较;(3)须考虑不同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物价等因素;(4)资本主义高工资并不会消除雇佣工人的从属关系。第五章一、为什么说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1)从再生产过程看,用来雇佣工人的可变资本是工人在上一个生产过程中创造的。从孤立的生产过程看,工人的工资是资本家预先垫付的,好象是“资本家养活了工人”。但是,从再生产过程看,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资本家用工人在前一个时期所生产的商品出卖后所得货币中相当于劳动力价值的部分来支付的。所以,是工人用自己的劳动养活了自己。(2)从再生产过程看,资本家的全部资本都是工人创造的。由于资本家每年都要消费一定量的
17、剩余价值,这样在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时期后,资本家消费掉的剩余价值就相当于他的资本的价值。(3)从再生产过程看,工人的个人消费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综上所述,在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中,一方面,必须重新生产出生产中消耗掉的生产资料和供劳动力消费的生活资料,这是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另一方面,工人既养活了自己,也养活了资本家,再生产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以,资本主义再生产是物质资料再生产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二、资本积累的实质和形式是什么?资本有机构成的含义是什么?1、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用它总是不付等价物而占有别人的已经物化的劳动的一部分,来不断再换取更大量的别人的活劳动”。资
18、本积累是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这两种形式实现的。所谓资本积聚,是指个别资本依靠自身的积累,即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自己的资本总额。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已经存在的规模较小的资本合并成为少数规模较大的资本。资本集中是借助于竞争和信用两个强有力的杠杆实现的。2、由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着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来表示,c:v的比例大,叫资本有机构成高;c:v的比例小,叫资本有机构成低。三、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既是资本积累的产物,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条件?所谓相对过剩人口,是指劳动力的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要。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即失业人口
19、的经常存在是资本积累的产物。这是因为,一方面,在资本积累过程中,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在全部资本中,可变资本的比重相对日益下降,从而使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也就会日益相对减少。而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劳动力对资本的供给却日益绝对地增加。可见,相对过剩人口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特有的人口规律。相对过剩人口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条件。(1)相对过剩人口是一支可以随时调节和满足不同时期资本对劳动力需要的产业后备军;(2)相对过剩人口的大量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强对在业工人的剥 削;(3)相对过剩人口的大量存在,使工人不得不主动地接受新技术培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政治经济学 思考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