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实践研究.doc
《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实践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实践研究.doc(4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题 目: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实践研究 目 录I.绪论11.问题的提出12.研究的意义33.研究思路与方法4II.本论6一、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内涵特征与理论基础61.1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内涵特征61.11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内涵61.22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特征62.2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理论依据7二、文献综述102.1皮亚杰的发展阶段理论102.2首都师X大学教授赵兰兰、汪玲学习兴趣研究综述112.3上官木子,华东师X大学创造力危机142.4X华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162.5苏惠珍引导学生有效探究的策略小学数学教育1
2、7三、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探索过程183.1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萌芽阶段183.2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探索阶段193.3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深化阶段19四、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实施策略204.1实施原则204.2实施策略20五、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已取得的成效275.1学生方面275.2教师方面285.3学校方面285.5社会方面29六、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实验研究29七、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研究给我们的反思与启示351.反思352.启示35参考文献35附录. .word. .I.绪论1.问题的提出我国的发展趋势正在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
3、进,这就需要在基础教育阶段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纵观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表现为具有很多优势的同时,也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无趣,学生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高,缺乏对知识本身兴趣的感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10余年来,我们的课堂教学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仍然存在着许多通病:教师教学观念不端正,单纯讲授知识的做法抑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方法不恰当;师生活动时间失调,教师霸占了课堂的大量时间;学生学习数学缺乏主动,被动学习,不感兴趣;没有兴趣当然不会主动探究问题,随之而来便是:不
4、会独立思考,缺乏发现、学习信心不足,更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系列问题。教育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六大改革任务之一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从幼儿园开始就要保护儿童的好奇心,逐渐培养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到中学逐渐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并形成自己的专门志向”。可以看出,规划纲要已把对孩子的兴趣培养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则是和培养学生兴趣紧密相关的学科。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兴趣产生需要,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方法,能够使学
5、生产生对知识的渴望,他们就会感觉到学习并不是什么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因而学起来也就轻松自如,从而产生主动探究的动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己探究知识,看上去是一个老话题,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小学生的年龄偏小,他们的学习绝大部分都依赖于兴趣进行。不少教育专家对此都有过精辟的论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就表明了这一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创新教育理论则认为:要让学生“乐学”,使教学过程对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有吸引力,就要组织富有成效的创新
6、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潜能。激趣引探教学方法,还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把二者辩证的统一起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就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事实的确如此,一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不佳,并非他们智力低下,也并非老师不尽职尽责,而是这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产生兴趣,他们把学习视为负担,不是作为一种获取知识的捷径。素质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内因,教师是主导是外因
7、,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那么如何调动内因的积极性呢?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要有相应的灵活的技巧。“激趣”是最主要的技巧之一,学生学习有了自己的兴趣,才能由内形成对学习的主动“探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已有22年,在20多年的一线教学中,对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苦而无趣感受颇深,让孩子喜欢自己教的学科,成为我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小学生的年龄偏小,他们的学习绝大部分都依赖于兴趣进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形成学生主动探究新知的内驱力。多年来我致力于研究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激发兴趣”,从而“引导探究”,初步形
8、成了“激趣引探”教学法。在“十一五”期间,我带领的课题组进行了 “激趣引探教学法的研究”现已结题,收获颇丰。但反思过去的研究,总有一种“激趣”有余,“引探”不足的感觉,趣味课堂的打造很容易造成表面的“热闹”而忽略学生的探究并形成深入的思考,而独立的探究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我们教数学的本源,所以此次我在完善教学法实施策略的同时,更加注重研究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把研究的落脚点重点放在学生的“探”上,再者,“十一五”研究的教学法实施策略,在进一步实验的过程中,我又进行了完善和补充修改,使得教学法的操作策略更具实效性,更具推广性,更方便学习和借鉴。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要形成“激趣”是
9、为了引发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而探究能力的提高,是学习能力提高和全体学生都能主动地得到发展的重要前提,即:“激趣引探促思提能”。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没有兴趣的学习,就如同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不会有智慧和灵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地挖掘教材内容,灵活地变换教学手段,密切地联系生活实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组长、东北师X大学校长史宁中说:“小学那点知识不到半年就学会了,为什么要用6年来学习呢?就是要培养
10、能力。”他还说:“教育是要培养素质的。素质即:向上的精神,学习的兴趣,创造的激情,社会的责任感。而一个优秀教师的根本表现,就是他教的孩子愿不愿意读书。”让孩子喜欢自己教的学科,是我和我的首席教师领衔团队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几年来我们致力于研究在数学课堂中如何对学生“激发兴趣”,从而“引导探究”,实践“激趣引探”教学法。我在“十一五”期间已经进行了“激趣引探”教学法的研究,但现在感觉还有许多研究策略有待完善,教学法实践体会积累的多,理论支撑则缺乏研究,不容易形成体系,形成可推广借鉴的教学法,我们进一步深化研究,意在形成突破,寻找创新点,初步形成独特的教学方法并可以尝试推广。进一步完善“激趣引探”
11、的教学策略,使其更具推广价值。2.研究的意义1、理论意义: 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进行学习也总是为一定的学习动机所支配的。学习的动机是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而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因此,要想使初中生在数学上都有所进步,对数学必须要有学习兴趣。 关于兴趣在教育中的作用,是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所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例如,早在 16 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就在其教育专著大教学论中,论述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和积极作用,并提出了如何培养兴趣的具体措施。在其之后,一些思想家、教育家如卢梭,杜威等都在其著作中
12、论及了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所以,只有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学生对数学也不会再头疼,学好数学也就不再是问题了,因此,研究如何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非常有必要。2、现实意义:(1)指导数学教学实践 通过对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深入分析,以及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访谈找到影响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从而结合自身和其他同学科教师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小学生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方略,以便为今后的数学教学实践提供必要的指导,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进而为基础教育改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2)有助于学生成绩和能力的提高,进而落实素质教育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教师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
13、学习兴趣,学生必然全力配合,成绩必然会有所提高,由于在课内外的积极参与,学生在动手操作,口头表达,逻辑思维等方面得到了锻炼,进而促进能力的全面提高,更好地落实了素质教育。3.研究思路与方法 前人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研究很多。本文想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相关的理论支撑出发,利用教学实践的机会,深入小学数学课堂,通过大量的课堂观察、对一线数学教师的访谈以及教育实验法,总结影响“激趣引探”教学法的因素。发现“激趣引探”教学法存在的有关问题及其对成因进行分析。结合数学教学案例,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用了文献法、教育实验法、课堂观察法、案例分析法和访谈法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 通过XX
14、师X大学文献检索系统和图书馆人工检索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包括专著、国内外期刊文献、重要学术会议论文及硕士论文等资料。针对这些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分析,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探寻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基于相关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小学数学的“激趣引探”教学法进行研究和探索,温故纳新,在实践探索中进行研究。 (2)教学实验法 通过实际教学进行实验对比研究,对实验班和对照班采用区间比较法。实验前对所用学生进行测试,随机选择实验和对照班,分别进行小学四年级数学高效教学法和传统常规教学法教学。教学实验后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以验证“激趣引探”教学法对数学教学产生的效果。 (3)课堂观察法 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数学
15、课堂,通过观察、学生反馈,了解“激趣引探”教学法 的效果。为研究提供了一手资料。 (4)案例分析法 通过听课,精选出有代表性的小学数学案例,从创设问题情境的角度出发对其进行分析,提供了实践支撑。 (5)访谈法从谈话中了解教师对“激趣引探”教学法的看法以及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一手资料。II.本论一、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内涵特征与理论基础1.1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内涵特征1.11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内涵“激趣引探”教学法,是以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着眼点,以荷兰著名的数学家、教育家弗兰登塔尔提出的“再创造”理论为依托,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情景创
16、设、素材选择、活动组织、结构安排、媒体使用都精确把握。教学过程中以目标为中心,充分利用各种形象,精心设置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讲数学”为“试数学”、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变“答数学”为“问数学”,启发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合作探究。通过不断的兴趣激发,使学生对学习数学充满期待,产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产生愉悦而富有成效的学习体验,进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终实现目标即:课堂教学氛围和谐化、数学学习内容情境化、课堂教学引导激趣化、数学学习评价激励化。达到:“课伊始,趣即生;课进行,趣愈浓;课结束,趣犹在”的境界。我在“十一五”期间已经进行了“激趣引探”教学法的
17、研究,但现在感觉还有许多研究策略有待完善,有待创新,通过深化研究,使得教学法具有更加完善的策略,更具推广价值。1.22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特征1.“激趣引探”教学法的意义在于,数学有其自身的趣味,教师通过不断挖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入追寻和探索的内部动力,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通过自身活动所得到的知识与能力,远比被动的接受来的透彻与巩固,而且更容易用之于生活,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素质教育要求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是内因,教师是主导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发挥作用。那么如何调动内因的积极性呢?激发兴趣,引导
18、探究是最主要的技巧之一。3.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给每一个学生一个均等的学习机会、表现机会;面向全体学生,激发每一位学生潜在的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每个孩子在数学上都得到发展。2.2小学数学“激趣引探”教学法的理论依据本教学法的提出深受“再创造”理论的影响。“再创造”理论是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1905-1990)在70年代中期提出的,他强调指出:学生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的工作,是把教材中出现的新课题以问题解决的形式进行教学,不断地创设既靠近教学内容又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理
19、解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这里的“再创造”不同于初始的“创造”,关键词是“再”,它是指重复人类的学习过程,重复前人创造数学知识的过程,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前人已经创造的有关的数学知识。数学教学再创造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将凝结于数学知识及其体系中的活动过程展开,将静态的已有的知识结论变为动态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在探索未知领域中,付出与前人发现这些结论时大体相同的探索过程和智力代价,从而有效地实现用知识训练智力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与创造精神。数学教育家弗兰登塔尔认为,数学知识既不是教出来的,也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研究出来的。我们的教学必须
20、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来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学习中掌握进行再创造的方法,以便进行数学化。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是“再创造”的过程。这种再创造的理论的合理之处有它的显而易见的教育学依据:其一,学生通过自身活动所获得的智能,远比被动接受教师传授来的透彻巩固,而且源于现实,也易于用之于现实;其二,再创造是一种发现,能激发学习的兴趣,以及深入追求探索的内在动力;第三,通过再创造,能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也是人类的一种活动。学生具有“潜在的发现能力”,数学教育就应当发展这种潜能,使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那些非正规的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上升发展为科学的结论,实现数学的“再发现”。 数学教育应当是引导学生重复人
21、类数学发现的过程,实现数学再发现再创造的教育。他认为数学教育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和结束。根据弗兰登塔尔的观点,数学教育不能从已经是最终结果的那些完美的数学系统开始,不能采用向学生硬性嵌入一些远离现实生活的抽象数学结构的方式进行。数学教育应当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开始,沿着数学发现过程中人类的活动轨迹,从生活中的问题到数学问题,从具体问题到抽象概念,从特殊关系到一般规则,逐步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去学习数学、获取知识。得到抽象化的数学知识之后,再及时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问题上去。按照这样的途径发展,数学教育才能较好地沟通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才能有益于学生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和使数学成
22、为生活中有用的本领。弗兰登塔尔一贯强调数学就是现实的数学,它应该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因而,数学教育应该从学生的数学现实出发,从生活的现实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后概括提高、升华为数学概念或运算法则,即以现实作为背景,不脱离现实生活,不要把数学教学放到一个不可思议的空间里。可以看出以“再创造”理论为依托,要想实现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再创造”最主要的就是如何在课堂上实行“激趣引探”教学方法。如何使学生对数学这门科学的学习产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特点,循循善诱,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努力为学生创造积极思维的条件;调动学生本能惊奇、兴奋、疑问、新鲜等情绪,
23、培养他们对问题思考、讨论,解决的能力。想要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就是去挖掘数学的魅力,设计出学生置身其中的教学程序,激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活力。弗兰登塔尔还曾提出“普通常识的教学”的观点,他认为数学的根源在于普通常识。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校数学学习是他们生活中有关数学现象经验的总结与升华,每一个学生都从他们的现实数学世界出发,与教材内容发生交互作用,建构他们自己的数学知识。小学生学习数学离不开现实生活经验。学生的学习活动,与其说是学习数学,倒还不如说是学习“数学化”。学生从现实出发,经过反思,达到“数学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数学 激趣引探 教学法 实践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