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分析.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分析.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中国经济增长潜力与经济增长前景分析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多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经济现在已经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重要的发展阶段。这一阶段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各种经济社会矛盾凸现期。如果能够抓住机遇,克服前进中的困难,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那么,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就会上一个新的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就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首先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和结构的特点,清楚地了解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中国经济增长将要或可能面临的内外部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科学地分析中国经济增长的前景,并明确确保良好前景实现的前提和条件,以规避经济
2、增长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一、中国经济增长和结构(一)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综合同力大大增强,社会生产力水平明显提高。2004年中国的GDP达到136515亿元,1978-2004年GDP增长了9.29倍,年均增速达到9.38%。2001-2004年,GDP年均增长8.65%,增速高于“九五”期间年均8.3%的水平,且经济增速逐年加快。2003年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7位,人均GDP已超过1100美元,自2000年起已进入中低收入国家的行列(见表1)。表1 中国经济发展和结构变化20002001200220032004GDP(亿元)89468.197314.810517
3、2.3117251.9136515GDP增长率(%)87.58.39.39.5人均GDP(元人)708676518214910110561投资率(%)36.43839.242.343.9进出口(亿美元)4742.95096.56207.78509.911548进出口增长率(%)31.57.521.837.135.7出口(亿美元)2492266132564382.35934出口增长率(%)27.86.822.434.635.4进口(亿美元)2250.92435.52951.74127.65614进口增长率(%)35.88.221.239.836贸易依存度0.440.430.490.60.7注:其
4、中最终消费和投资的增长率均按当年价格计算;2004年数据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汁公报,其中进出口数据均按2003年的平均汇价8.2770折合成人民币。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国统计摘要(2005)。资本积累、劳动力投入的增长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是经济增长的三大源泉。对于经济增长源泉的分析,既有利于认识过去经济增长的质量,又能为分析未来中同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可能性提供一个框架。表2给出了按照索洛“增长的核算”分析方法测算得出的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增长源泉的结果。表2 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
5、)GDP资本劳动力TFP增长率GDP及各要素的增长率1978-19859.88.53.13.51985-19898.99.82.621990-199711.211.21.141997-20007.710.71.10.82000-20038.410.51.11.61990-20039.710.91.12.71978-20039.49.92.52.4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978-19855212.735.31985-198966.111.722.21990-1997603.936.11997-200083.45.710.92000-2003755.219.81990-200367.44.5281
6、978-200363.210.626.2注:(1)GDP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1978年价格的GDP数据。(2)1997年以前的资本的数据来自翟凡(1998),1997年以后的数据为作者更新的数据,即上一年的资本存量减去折旧加上上一年的固定资本形成(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平减)等于本年的资本存量。(3)劳动力的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的就业人数。(4)TFP根据索洛的增长核算的公式,TFP=GDP的增长率-资本的增长率-(1-)劳动力的增长率,为资本产出弹性。在此我们选用的资本产出弹性为0.6。从表2可以看出,过去的25年中,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推动力量是资本的快速积累。1978-2003年资
7、本平均增长速度为9.9%,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63.2%,导致GDP年均增长近6个百分点。而且还可以看出各个时期资本的增长速度都较快,始终是经济增长的最大的贡献者。相对于资本来说,劳动力数量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逐渐减弱的,90年代以后,劳动力的增速明显放慢,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下降到10%以下。TFP的增长成为继资本之后对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因素,虽然部分时期较低,但整体来看TP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仍基本接近30%。从不同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趋势来看,在过去的20多年中,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较快的两个时期是改革开放的初期和90年代初期。90年代末期TFP的增长率进入低谷,2000年以后TF
8、P的增长率又开始上升,但是从表2可以看出,尽管“十五”前几年(2000-2003年)比90年代末期要高,但是仍然略低于改革开放以来的平均水平。从较长的时期来看,中国的TFP增长率相对来说始终保持了较高的水平。过去20多年导致中国TFP快速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要素(包括土地、资本和劳动力)在不同生产率产业之间和不同所有制之间的重新配置促进了整体生产效率的改进;体制改革释放了增长的潜力,促进了效率的提高;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以及自身的技术创新加快了技术进步的速度;教育水平和普及程度的提高改善了劳动力要素的质量等等。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要素的重新配置仍将继续,金融、贸易、财政等体制将不断完善,
9、加入WTO使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体制环境和竞争环境的完善将增大企业改进管理和技术改造的压力,同时也将加快技术转移的速度,知识产权保护程度的不断提高将增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动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等因素将促使“十一五”期间乃至2020年中国的全要生产率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二)产业结构升级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十五”前4年,第二产业保持着最快增长速度,年均增长10.5%;第三产业增速略低于GDP增长率,年均增长8.2%;第一产业增速年均增长3.6%。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由2000年的15.9:50.9:33.2变为2004年的15.2:5
10、3.0:31.8。工业结构内部呈现出明显的技术升级特征,产业结构不断向更高的技术层次变迁。由图1可见,从不同技术水平工业部门所占产出份额来看,高技术产业由1993年的不到10%增加到2002年的超过20%,增幅达到13.3个百分点。而以资源为基础的产业和低技术产业的份额则有大幅的下降,以资源为基础的产业从28.7%下降到23.3%,下降5.4个百分点;低技术产业从17.7%下降到11.4%,下降了6.3个百分点;中技术产业的份额则变化不大,略微下降1.6个百分点。图1 不同技术水平产业总产值的份额变化(19932002)注:工业总产值为1990年不变价,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不同技术水平产业的类
11、型按照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发展报告2002/2003)的标准划分表3 2000-2003年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总趋势年份城镇居民家庭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消费率人均可支配收入(元)人均消费支出(元)人均纯收入(元)人均消费支出(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城镇居民农村居民2000628049982253167039.449.10.80.742001686053092366174138.247.70.770.742002770360302476183437.746.20.780.742003847265112622194337.145.60.770.7420049422718229362185
12、37.747.20.760.74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中国统计摘要(2005)。作为结构变化的一个重要特征,中间投入率和部门间的中间投入结构近年来也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总体中间投入率水平上升;多数部门对自身部门、交通运输部门和信息产业部门的使用率上升,而对服务业部门的中间使用率略微下降。由于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内,全社会的中间投入率还将会有一定的上升。劳动密集型部门的中间投入率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的中间投入率会有一定上升。未来大部分部门对交通运输及信息产业相关部门的中间投入比重仍会增加。未来各部门对服务业的中间使用率将会上升。(
13、三)城乡居民生活改善,消费结构升级本世纪以来,中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收入和消费持续上升。“十五”前4年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年均增长9.6%和5.0%;到2004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达到9422和2936元(见表3)。与2000年相比,2004年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了1.7个百分点和1.9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中,对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和服务的消费比重有所下降,而对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和居住的消费比重有所上升。其中,交通通讯消费比重上升最快,其次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和居住。近年来,居民对汽车、住房等高价消费品的需求正在逐渐增长(见表4)。表4 20
14、00-2003年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消费结构城镇居民农村居民200020032003比2000200020032003比2000食品39.2 37.1 -2.1 49.1 45.0 -4.1 衣着10.0 9.8 -0.2 5.7 5.7 -0.1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8.8 6.3 -2.5 4.5 4.2 -0.3 医疗保健6.4 7.3 0.9 5.2 6.0 0.7 交通通讯7.9 11.1 3.2 5.6 8.6 3.0 教育文化娱乐服务12.6 14.4 1.8 11.2 12.2 1.0 居住10.0 10.7 0.7 15.5 16.1 0.6 杂项商品与服务5.2 3.
15、3 -1.9 3.1 2.2 -0.9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四)投资率和投资结构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投资率一直维持在35%左右。在1978-2003年的25年中,有一半左右年份的投资率接近或超过37%。相对较高的投资率加速了资本积累,支持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自2001年以来,中国的投资率逐年攀升,2004年达到了43.9%,超过了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高投资率是积极财政政策的累积效应、投资环境的改善、民间投资活跃、外商投资增多和投资结构变化等众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见表5)。分析中国近年来投资结构,有两个特点需要特别注意。一是,随着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和住房制度的改革,房地
16、产投资快速增长。自1999年起,房地产开发投资的增长率持续高于资本形成总额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率,其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已从1997年的12.7%上升至2003年的18.3%;城乡居民住房的投资增长尤为明显,其占GDP的比重已从1997年的5.4%上升至2003年的8.2%(见表6),可见这部分投资对拉动国内需求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其他部分投资不同的是,它并不增加未来的生产能力,而是改善了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二是,1997年以来在投资结构中,对交通电信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的投资比重逐年提高(见表7),这主要反映了近年来交通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和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特征的城镇化建设步
17、伐较快。表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渠道和来源(%)投资渠道资金来源基本建设更新改造房地产开发其他投资国家预算内资金国内贷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其他资金199337.0 17.6 10.6 34.7 3.7 23.5 7.3 49.9 15.6 199739.8 15.7 12.7 31.8 2.8 18.9 10.6 54.9 12.7 200040.8 15.5 15.1 28.6 6.4 20.3 5.1 52.2 16.0 200240.6 15.5 17.9 26.0 7.0 19.7 4.6 50.6 18.0 200341.2 15.5 18.3 25.0 4.6 20.5 4.4 53
18、.7 16.8 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表6 城乡居民房地产投资状况(亿元、%)年份当年完成的房地产开发投资住宅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城镇和工矿区个人建住宅农村个人住宅投资居民住宅投资合计居民住宅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居民住宅投资占GDP的比重=+(%)19973178153912.65941891402415.95.419983614208212.77271907471616.6619994103263913.77821799522017.56.420004984331215.38121799592318.26.620016344421717.28
19、361775682818.57200277905228188471858793318.37.5200310154677718.48641927956817.48.2数据来源:1998-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主要指标”;中国统计年鉴(2004)“固定资产投资”中“农村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和建房”、“城镇和工矿区个人建房”。表7 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结构(%)农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建筑业地质勘查水利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贸易和餐饮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教育、文化艺术党政机关19803.76 61.95 0.15 34.29 0.02 10.70 4.68 6
20、.77 6.93 0.07 0.06 0.06 19851.54 54.25 1.90 44.21 1.71 14.39 3.30 4.29 4.79 1.63 5.32 3.47 19901.34 63.86 0.71 34.80 1.92 11.54 2.41 0.93 3.72 1.52 4.23 2.73 19921.30 57.50 0.84 41.20 1.89 14.54 4.13 1.55 4.63 1.11 3.52 3.45 19950.89 52.58 1.79 46.53 1.63 21.19 3.24 2.24 5.59 1.04 3.44 4.71 19971.31
21、 48.45 1.44 50.25 2.19 23.47 2.36 1.47 7.02 1.15 3.95 5.45 2O0O2.09 40.29 1.42 57.62 3.35 28.03 1.89 0.99 9.91 1.28 4.62 5.01 20012.20 39.25 1.12 511.56 2.87 28.64 1.92 0.90 10.43 1.40 4.80 5.02 20022.50 41.57 1.37 55.93 3.08 24.26 1.95 0.86 11.52 1.53 4.95 5.74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4)。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期,全社会投资中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经济 增长 潜力 经济 前景 分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